•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節、 研究限制

一、「全球治理」作為一種理論架構,雖然已經發展了將近二十年,但是其 模糊的空間太大,它變成國際關係領域討論特殊議題的最後選項,模糊的好處是 可以包羅萬象,然而缺點卻是無法準確的分析和預測。全球治理到今天還是如同 剛提出時,是一種概念,一種跨越國界、跨越主權的政治模式。比較常見以全球 治理處理的問題多半不影響國際體系重要行為者的利益,然而當全球治理處理到 利益攸關的「技術標準」問題時,體系內行為者特別需要一套清楚的機制,然而 現存的全球治理理論無法說明。簡單來說,全球治理是一種尚在實踐中摸索的理 論架構,可以用來解釋已知事件中多元主體的互動關係,卻無法預測多元主體間 的角力 (或者又重回國家中心論的窠臼)。

二、「技術標準」作為一個重要商業利益競爭的場域,不同的利益團體競逐 其中,不同層次的行為主體造成分析理論的混亂,又,國家層次的行為主體間將 技術標準視為不同層次的國家利益,使得理解國際組織內各行為主體變得相當複 雜。國際關係中有一套針對國家行為模式、國家利益的分析方法,經濟學中有針 對廠商利潤極大化、成本極小化的假設,在技術標準形成的過程中,政府及廠商 皆於國際組織中長袖善舞,但是尚且沒有一種完整的理論可以比較國家和廠商的 利益,現狀下政府和市場機制是分開的分析途徑。特別是對於國家而言,不同國 家將技術標準議題視為不同層次的國家利益,國際標準組織內成員有不同的偏 好,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目標歧異,廠商則是以利潤極大化為目標,在這種同一 類型行為主體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偏好下,多元主體的分析更顯示出其難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節、 論文架構

本研究試圖以全球治理的理論架構分析中國的技術標準制定案例。因此,本 研究的篇章安排如下:

第二章從全球治理理論興起的根本原因,即全球化,瞭解治理理論出現的時 代背景和觀察角度,其後針對各種全球治理的定義、各家研究,呈現出全球治理 的樣貌,並針對全球化後關於主權國家的興衰及國家角色的討論,最後一節則是 檢視技術標準議題的特殊性和以全球治理理論分析技術標準議題的適與不適。

第三章則以接受學者龐中英提出「和諧世界是中國的全球治理主張」的前提 下,了解和諧世界作為一個理論的內涵,其後針對中國內部對於中國全球治理實 踐的理解歸結出「過渡中的全球治理」,而本章最後一節仍舊以中國為出發點,

檢視社會主義的發展觀及中國技術標準戰略,作為理解中國推行自主標準 WAPI 的思想背景。

第四章為案例研析,回顧推行 WAPI 以來的相關政策,以政府、產業和國 際組織三個面向來觀察其於 WAPI 標準推行扮演的角色及其間的互動。

第五章為結論。

本研究鋪陳的順序雖然是以全球治理為起點,但是要解釋的是中國以其自身 的現狀嘗試全球治理的「過渡模式」,並凸顯這種過渡模式的國家角色 (見圖示 1- 1 上半部),中國以西方的全球治理理論為表定的目標 (圖示 1- 1 下半部),展 現其包容、融合西方思想的親善態度,但「過渡中的全球治理」實際上是最符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國現階段國家利益的全球治理模式,由 WAPI 的經驗得知,中國不能再固守 國家主導的角色,然而中國也不可能走向真正的全球治理,以過渡的的模式爭取 發展產業和公民社會的時間、以全球治理為理想是「過渡中全球治理」的特色。

圖示 1-1:過渡中的全球治理。

註:上半部為中國的現況,在全球治理中以國家為主要的行為者,國家和私人部門、公民社會的 互動中,呈現單向的互動模式,私人部門和公民社會間的互動較薄弱;下半部為理想狀態的全球 治理,國家、私人部門和公民社會有均衡的權力關係,彼此間有雙向的互動模式,國際事務在理 想的全球治理中為三者溝通妥協、協力處理的結果。

資料來源:作者自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 全球化下國際關係的新主體、新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