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區居民參與代間鄉土活動之情形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社區居民參與代間鄉土活動之情形分析

首先針對回收的問卷進行背景資料分析,瞭解何厝國小在執行代間活動五 年後,社區居民參與這些活動的情況:先瞭解居民們的參與頻率,並針對從未 參加的人,瞭解其不參加的原因,再針對參加過的人,瞭解其參與的動機以及 獲得活動訊息的來源。這些資料雖然不是研究目的所欲探討的主題,但卻是對 該代間活動的執行情況最根本的瞭解,也能當作社區未來辦理或擴展代間活動 的參考。

一、社區居民參與代間鄉土活動之頻率

由表 4-1 中可得知,針對我們抽樣的對象,其中有過半數的人(242 人,佔 59.4%),過去五年內從未參加過任何何厝國小辦理的代間鄉土活動,很少參加 的有 51 人(佔 12.5%),偶爾參加的有 83 人(佔 32.8%),僅有少部分的人是非 常積極在參與的(32 人,佔 7.8%)。

表 4-1 居民在代間鄉土活動上的參與頻率

參與頻率 樣本勾選數 百分比% 排序

從來沒參加過 242 59.4 1

很少參加 51 12.5 3

偶爾參加 83 20.3 2

經常參加 33 7.8 4

總計 409 100.0

n=409

79

二、社區居民參與代間鄉土活動的動機

除了瞭解社區居民不參與的原因,我們也進一步詢問那些有參與過何厝代 間鄉土活動的居民其參與動機。由表 4-2 中可看出,最主要的參與動機為「瞭 解社區的文化、歷史」(118 人,佔 70.7%)。其次依序為「增進生活知識」、「增 進休閒知能」及「認識社區居民」,各佔 29.3%、26.9%及 18.6%。

表 4-2 參與代間鄉土活動的動機分析

動機 樣本勾選次數 百分比% 排序

瞭解社區的文化、歷史 118 70.7 1

增進生活知識 49 29.3 2

增進休閒知能 45 26.9 3

認識社區居民 31 18.6 4

為社區服務 18 10.8 5

其他 17 10.2 6

增進職業技能 9 5.4 7

打發時間 7 4.2 8

總計 167 - -

(n=167)

而從訪談結果中也可以證明何厝庄本身的在地歷史文化的背景,是吸引在 地人參與代間鄉土活動的主要動機之一,例如:北管新樂軒、春秋閣和三興閣 布袋戲、福壽宮…等;其次也發現到一些本身並不是何厝庄的在地人,但因子 女就讀何厝國小而定居在何厝庄附近的家長,因為參與學校的代間鄉土活動,

因而認識何厝庄的在地人和當地的歷史文化。這也表示,許多因素如:生活知 識、休閒知能和認識鄰居等原因,似乎是參與任何一般性社區活動的普遍動機,

雖然仍佔不小比例,但比起比例遙遙高出的第一動機,可斷言社區居民如果會

80 1000124)。

參加活動才知道何厝國小後面以前有一個圳溝,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也知 道在……還有一個蓮蕉井,對何厝這個地方有更多認識(訪C居民1000125)。

我本身並不是何厝庄的在地人,……剛好我的小孩就讀何厝國小,學校剛 好也辦了這樣的活動……,讓我認識許多的社區居民還有當地的歷史,像 我知道何厝國小裡面就有兩間放以前的農具的鄉土文物教室…(訪I居民 100210)。

三、社區居民沒有參與代間鄉土活動的原因 的居民、家長都忙碌於工作(981120觀札),無暇參加學校活動。

平常都要上班,所以學校辦的活動剛好時間都無法配合,都要忙碌工作,

沒時間參加(訪D居民100210)。

不知道學校有辦這樣的活動,聽你說才知道原來在何厝有這麼多精彩的活

81 的活動(訪G居民1000105)。

之前我們也曾經把海報張貼在社區的布告欄,但是宣傳的效果並不大,後 來……透過里長在宣布里民活動的過程中幫忙宣傳活動,但是來參加代間 活動的人大多都是學生的家長或是因未辦活動發出的聲響吸引住在附近 的居民而已……。(訪B居民1000124)。

歐老師尬我講ㄟ,我才有去參加學校辦的活動,順便叫一些我們家政班的 媽媽一起過去幫忙,像是作粿和端午節包粽子(訪E居民991025)。

由此得知,學校學生是最棒的活動宣傳者,而學校若要辦理社區活動,除

82

了可透過學生來告知家人外,還可強化與社區組織的合作,多元的宣傳推動。

表 4-4 參與代間鄉土活動訊息的來源分析

來源 樣本勾選次數 百分比% 排序

孩子告知 77 46.1 1

學校海報或主要宣傳 48 27.5 2

社區發展協會 23 13.8 3

家長會 7 4.2 4

家政班 6 3.6 5

資訊網路 5 3.0 6

親師座談會 1 0.6 7

總計 167 - -

(n=167)

五、參與代間鄉土活動的主要活動內容

另外,我們也請這些曾參加何厝國小代間鄉土活動的居民,勾選出他們參 與過的活動主題名稱。結果發現(表 4-5),最多人參與的活動是「傳統美食 DIY」

(佔 46.7%),其次依序為「認識老樹」、「搓湯圓活動」,各佔 44.9%和 42.5%,

分居第二、三名;參與活動最少的是「豐樂公園-布袋戲活動」,佔 6.0%。由這 個排名可推測,「食物」還是最讓社區民眾感興趣的活動。

從訪談結果中同樣證明,動手自己做的「傳統美食 DIY」活動和「認識老 樹」是社區居民最常參加的活動,從這邊可以看出居民感興趣的活動是「食物」

和認識自然環境的「老樹」;顯示學校在推行代間鄉土活動時,可以從生活周遭 環境的美食和老樹開始著手進行。

每次過年過節都會買紅龜粿、湯圓,家裡面的小孩子都不吃,但是學校邀 請耆老和家政班媽媽還學校教小朋友,小朋友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因 為 這些 食物 都是 由她 們自 己親 手做 的, 對小 朋友 來說 有許 多的 成就 感,……小朋友們都還會在粿的上面做記號寫自己的名字呢(訪D居民 1000118)。

83

我們班級還有邀請耆老來教我們做醃梅子,從買梅子到要放幾包糖,我們 都會一一做紀錄,這樣的參與過程中,小朋友跟耆老間的互動也變多,對 老師而言也學會做醃梅子(訪D居民1000118)。

我們學年之前還有在學校由學生跟耆老、志工媽媽們共同在班級上煮許多 的美食,然後我們還展出在活動中心,像辦桌一樣超彭派的(訪C居民 100104)。

至於認識老樹,由於何厝區內有三棵知名的由臺中市標記的百年老樹,因 此當地民眾會想參與瞭解。

在何厝國小的前面有三棵黑板樹,之前都以為它們的樹齡應該都是不一 樣,因為有粗有細,沒想到參加完綠巨人活動,透過當地耆老的講解後,

才知道這三棵黑板樹的年齡其實都是一樣的,這讓我了解到不能光憑外表 來認定一件事物(981119觀札)。

有一次在參加認識社區老樹時,邀請何學金爺爺來介紹老樹,但那一陣子 爺爺的身體不是很好……當時小朋友都還會自備熱茶給爺爺喝,爺爺很感 動,後來還又多介紹新的老樹給我們認識,這是原先的行程所沒有的(訪C 居民100104)。

因為每天工作很忙,每天都只看前面,沒注意到後面……,我家的老大,

那個時候在寒假辦的活動就是去找社區老樹,其實我們家是外移人口,我 們也跨學區,……突然發現到這個地方原來有這些東西,包括我和孩子在 看待在開車時會看到「老樹耶」多了這樣的話(訪D居民1000118)。

至於豐樂公園布袋戲活動的參與比率低,應該不是由於布袋戲這種活動類 型的吸引力不足,而是因為過去只辦過一次,所以當然爾的參與人數應非常低,

而且該活動雖然是由何厝國小主辦,邀請何厝社區的耆老協助,但由於活動場 地是位在離何厝有一段距離的南屯區的豐樂公園(位在不同社區),所以參與的 人可能會來自該公園附近的居民,而非何厝的住民,而在何厝內辦理的「走讀 社區-布袋戲活動」就有近三成(26.3%)的參與比率。

84

表 4-5 參與代間鄉土活動的主要活動內容之分析

來源 樣本勾選次數 百分比% 排序

傳統米食DIY 78 46.7 1

認識老樹 75 44.9 2

搓湯圓活動 71 42.5 3

福壽宮解說 58 34.7 4

元宵猜燈謎 58 34.7 4

(n=167)

85

表 4-5(續) 參與代間鄉土活動的主要活動內容之分析

來源 樣本勾選次數 百分比% 排序

北管新樂軒 53 31.7 5

走讀社區- 布袋戲活動

44 26.3 6

春聯揮毫 38 22.8 7

鄉土解說 37 22.2 8

何厝老照片 36 21.6 9

(n=167)

86

表 4-5(續) 參與代間鄉土活動的主要活動內容之分析

來源 樣本勾選次數 百分比% 排序

鄉土謎語 35 21.0 10

環保童玩製作 29 17.4 11

老二媽回娘家 27 16.2 12

社團練習活動 18 10.8 13

豐樂公園- 布袋戲活動

10 6.0 14

(n=167)

87

88

表 4-6(續) 社區居民參與何厝代間活動後之看法

平均數 標準差 分類 題目內容

資訊來源 我知道何厝國小有運用社區老人辦代間活動。 3.61 .81 我知道如何取得何厝代間活動的訊息。 3.55 .77

【註】五點量表 (n =167)無遺漏值

七、個人基本資料與三大研究應變數之關係

本研究欲探討個人基本資料中的「年齡」、「居住何厝庄的時間」、「是 否有子女就讀何厝國小」這幾個變項,是否會影響本研究的三大應變數(社區意 識、社區活動參與、對老人的態度)進行分析。

(一)年齡與三大研究應變數之關係 1.年齡與社區意識之關係:

當進一步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年齡與社區意識間的關係後發現(參考表 4-7),平均年齡 61 歲以上的人,其社區意識最好,另外在意識各面向(社區關 懷、社區認同、社區參與、社區親和)中發現,除了「社區關懷」與「社區認同」

兩個面向外,其他兩個面向的意識都會被其背景資料「年齡」這個變項所明顯 影響。

整體而言社區意識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提升,年齡越高社區意識也 會加深。

89

90

2.年齡與社區活動參與之關係:

研究者同樣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年齡」與「社區活動參與」間的關係(表 4-8),結果發現,年齡越高的人,其社區活動參與程度較頻繁。表示年紀較年 長的人,對其他社區事務活動的參與感也越高。

表 4-8 「年齡」與社區活動參與各構面之關係

題項 社區活動參與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事 後 檢 定 (Scheff `e)

社區活動參與 3.63 .014*

- -

1. 31-40 歲 24.87 3.29 1<4 2. 41-50 歲 26.02 3.36

3. 51-60 歲 27.22 2.94

4. 61 歲以上 27.00 3.88 - - 4>1 (n =409) *P<.05

3.年齡與老人的態度之關係:

居民年齡與其對老人的態度之關係,呈現於表 4-9,結果驗證年齡越高的 人對老人的整體觀感有顯著的較好。至於若再進一步探究其對老人不同面向的 態度,可發現居民在「相處面」、「不同年齡所產生個體之關係」、「老人的依賴 性反應」、「老人政治權力的反應」這四個面向的態度與其背景資料的「年齡」

有所關聯。表示年紀越大的人對老人的態度也隨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