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工人員職場幸福感的發展歷程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社工人員職場幸福感的發展歷程

本節主要整理受訪者形成職場幸福感的歷程,以及分析在發展職場幸福感的 歷程中,有哪些因素與因應調適對社工人員具有正向影響力。因此,第一小節是 描述職場幸福感的發展階段;第二小節是描述受訪者從工作中感到開心的事情、

持續從事社會工作的原因,以及最常面臨的職場問題,分析正面影響社工人員的 實務現場因素;第三小節則是透過受訪者面臨職場問題的因應調適,進一步分析 社工人員在生理、心理與行為上使用何種正向策略以自我照顧,減緩壓力或耗竭 的衝擊,以維持或提升工作成效與幸福感受。茲分別說明如下:

壹、職場幸福感的發展階段

本小節主要整理受訪者在實務工作場域中,如何建構其幸福感或者讓自己過 更幸福的職場生活。從受訪者的描述中可以發現社工人員職場幸福感的發展階段 主要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幸福無感期,社工人員只知努力工作,發揮潛能,

不懂職場幸福;第二階段為初嚐幸福期,社工人員感受幸福滋味,看見存在,開 始尋求幸福;第三階段為幸福波動期,社工人員陷入低潮漩渦,真有幸福?追尋 存在價值;第四階段為幸福昇華期,社工人員看見存在意義,現況調適,開創職 場幸福。

社工人員在不同的社會工作領域工作,其在工作上所遇到的情境、經驗與體 會各有不同,對實務工作上的幸福感受與詮釋也有所不同,當社工人員在工作中 感到愉悅,其工作滿意度便會提升,進而願意投入更多心力,進而發展出職場幸 福感的歷程與變化。大多社工人員一開始是全心投入,但也坦言不全然如此,受 訪者 G:「我一直都是一個還滿投入在社會工作領域的人,當然它有一些階段性」

(G2-1),其階段性發展與工作環境、制度有關,視其能在工作中發揮的空間與自 由度而影響工作投入程度與職場幸福感,尋找實踐社會工作的可能性與舒適圈。

一、幸福期無感期-只知努力工作,發揮潛能,不懂職場幸福

受訪者在數十年的工作當中是全心投入的,縱使在服務過程中挫折不斷,仍 會試著嘗試調適,或主動尋找方法讓自己回復工作動力。如受訪者A 會自我覺察 個人的人格特質與工作狀態,因此,除了心理調適之外,會主動找主管討論調整 業務,重燃並保持自己的最佳狀態。

受訪者 A:「當然是全心投入…會有低潮…不要做了…心境會再試著轉換…

喜歡挑戰…跟主管討論調整或是增加…重新燃起挑戰、創新讓自己…投入更 多。」(A6)

受訪者 B:「我自己會認為我還滿投入的…可能太投入…」(B13)

受訪者 D:「…第一年到第五年,…學習期,…很努力的在工作,對工作的 熱情度比較高,投入心力也很高,同時也很認真的在準備考試。」(D9-1) 受訪者 E:「…剛開始的三年,我覺得是比較願意投入,比較會想工作可以

怎麼做對個案更好…。」(E2-2)

除了努力工作以實踐社工專業,在某些工作領域或單位相當講求社工人員的 專業素養,期待社工人員可以考取專業證照,因此,社會工作生涯的初始階段,

某些社工人員除了要忙於工作之外,閒暇時間亦為證照做準備;或者是即使下班 時間仍會心繫個案的事情於私人生活時間當中。

受訪者 G:「…預備好…大顯身手…很投入,…發現職場跟學校是不一樣

的,…第一份工作是很挫折的,因為我很衝…很有主見,…才剛畢業,意見 那麼多…沒有過…試用期…回到學校做老師的研究助理。」(G2-2)

社工人員初入實務工作領域時,難免會覺得理論與實務無法結合,對實務工 作的想像和實際略有落差,因此,可能除了盡力完成工作任務之外,還要盡早對 實務工作有真實的了解,以彌平專業工作上的認知落差,這時期的矛盾與衝突會 帶給社工人員挫折感,而開始質疑自己適不適合從事社會工作、不從事社會工作 會不會更好等自我懷疑與缺乏自信;另一方面思考學校所學的到底是什麼?何以 在實務工作中派不上用場?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等等,將對自我的不安轉移到更專 注在把工作做好上面。

受訪者 H:「…我是全心投入,…有時候我晚上常常在這邊待到很晚。」(H2) 受訪者 I:「應該算蠻多的…要把工作做好,而且好像工作都做不完…」(I7) 實際上,工作超時與加班是進入實務工作領域的社工人員的常態,即使是資 深的社工人員或主管也會有這類的情形。社會工作年資超過 25 年以上的受訪者 H 與 I 皆提到為了完成工作,到現在仍時常需要加班,努力達成機構所交付的責 任與任務。

綜合言之,從事社會工作實務的頭三到五年是思考是否持續從事社會工作很 重要的關鍵,受訪者 E:「年資是有斷層的,…一到三年的人很多,可是很多人 三年之後就選擇離開…」(E4-1),倘若社工人員在此階段透過不斷地努力仍未獲 得社會支持、無成就感、意義感,便容易萌生離開社會工作的意圖與行動,如前 一節社工人員對職場幸福感的詮釋提到:「…想要繼續下去很大的動力,…努力 付出…在工作上得到回應」(E17-2)。再者,Shier & Graham( 2011)指出維持社工 人員在職場上的幸福感應包括工作環境的物理、文化和內外在系統環境,人際關 係之型態與特徵、特殊的工作本質。此階段的社工人員普遍皆過度專注在完成工 作任務上,而無暇顧及自我照顧,再加上政府與機構如未透過工作設計或勞動條 件提供社工人員適當的支持,社工人員要在職場上獲得幸福感是不容易的,受訪 者 H:「…這份工作要講幸福感,是很辛苦的!真的很辛苦。」(H3)

二、初嚐幸福期-感受幸福滋味,看見存在,開始尋求幸福

社工專業吸引人的原因之一是社工人員在陪伴服務對象的過程中看到因專 業助人而產生的變化歷程,受訪者 H:「…看到服務對象…有小小的改變,我都 會很開心。」(H10),這是職場世界中一般主流價值所看不到的,有別於實物的 薪資回饋,社工人員稱之為心理回饋或心靈薪水,是工作成就感的來源,同時也 多少平衡了社工人員對普遍低薪資水準的不滿。

受訪者 A:「…家長的回饋…看到他們從沒有的東西到有,或是從困境到順 境,…看到一個人的變化…歷程…一直想要做這份工作很大的原因。」(A5)

受訪者 I:「…很多年以後,當年你講的某一句話影響到他…蠻開心的…小 孩子…被照顧的很好,…也會蠻安慰的…自己認同他的身分…覺得最安心 的。」(I4)

社工人員看到服務歷程的改變不僅是表面上社工人員的工作成效,更關注改 變的歷程對服務對象而言的意義為何,倘若服務對象認同受服務的結果,成為想 要成為的人,做到想要做的事,滿足需被滿足的需求,從他人成長性的自我實現 歷程中,讓社工人員獲得成就感、愉悅感,進而產生幸福的感受。

受訪者 B 經過社會工作領域內的工作性質轉換期間,因自己過度投入工作 而耗損不少心力,一度認為自己不適合從事社會工作,辭職休息轉換到其他專業 領域,在這一年期間,經受訪者反思後,自我覺察人格特質中的討好型個性與工 作狀態,才驚覺社會工作還是自己的最愛。

受訪者 B:「…照顧好自己才可以照顧好別人…我會一直跟自己說…個人特 質…屬於討好型…在助人的工作上…更累…不一定是討好案主,會想讓每個 人都好…讓他們都看到希望…爭取更多資源或…支持跟鼓勵…。」(B12) 受訪者 D:「第二階段是…第五年到第七年,…比較輕鬆的時期,那時候剛

好在談戀愛,…工作上也蠻順手的…就會覺得說好像已經在掌握之中了。」

(D9-2)

受訪者 E:「…我覺得調整不多耶,…一方面自己是比較有責任感,…對這 個機構又有某種程度的認同感…陪著機構度過人員不穩定的過程…」(E4-2) 有些社工人員在此階段除了已展現專業工作的熟悉度與認同感,獲得主管的 肯定,並被視為單位內的中階主管,展現主管位階的高度,看見自己在工作上的 價值,熟知工作不僅是餬口的工具,更是一種社會責任的表現。

受訪者 G:「…再發現自己…放權給你 RUN 整個調查,…不覺得我是一個 完全的研究助理,…一種生命的認識…這才是我想要的東西,…他感動我,

我也覺得需要,所以會比別人多做一點,那個叫做"雞婆"(台語)…我覺得好 像又找回自由度,自己的能量可以有所發揮…」(G4)

有些社工人員的第一份工作是失敗經驗,帶給他很多的挫折感,迷失於社工 人員的工作圖像,甚至離開社會工作界。倘若持續留在社會工作實務界,第二份 工作,可能會因為主管給予彈性與發揮的空間,逐漸找回自己在社工專業的定位,

助人工作的樣貌與意義,對社工專業有重新的認識與體會,奠定了自己持續從事 社會工作與專業成長的基礎,初嚐由工作所帶給他的幸福感受,使個人願意投入 更多,樂在其中,進而發揮個人潛能。

在初嚐幸福感階段,社工人員從提供專業服務的過程中,看到專業存在的價 值與意義,尤其是透過自己努力實踐,從中看到服務對象改變歷程中的正向能量,

此能量亦滿足自身投入社工專業的初衷。或者如同受訪者 I:「…助人也算是被 需要嘛!雖然不是很好的理由,…我內在某一部份的需求,在這個工作上有得到 一些滿足…」(I11),社工人員依據自己的信念實踐社工專業,進而採取行動獲得 滿足而認為助人工作是一種價值的實踐,此如同社會幸福感所強調的個人與自我

此能量亦滿足自身投入社工專業的初衷。或者如同受訪者 I:「…助人也算是被 需要嘛!雖然不是很好的理由,…我內在某一部份的需求,在這個工作上有得到 一些滿足…」(I11),社工人員依據自己的信念實踐社工專業,進而採取行動獲得 滿足而認為助人工作是一種價值的實踐,此如同社會幸福感所強調的個人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