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生活型態之相關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生活型態之相關探討

設其影響因素之一來自社會人口學變項。社會人口學是健康生活型態 中最常被選用之修正因素,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收入和婚姻 狀況等(Gillis,1993)。

本研究依據相關文獻,將社會人口學變項歸納為性別、年齡、婚 姻狀況、居住狀況等,分別說明如下:

一、 性別

Walker,Volkan,Sechrist,and Pender(1988)以 Pender 的健康促進 模式為研究工具,針對 452 名 18 至 88 歲的年輕人、中年人及老 年人進行研究,發現女性在健康生活型態得分高於男性。

黃啟澤(2009)對 619 名臺北市基層員警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中,

發現女性比男性飲食習慣、心理壓力調適及健康自我照護佳。

楊文廣、吳桂桂、李素箱、林志偉、傅若怡(2011) 對 425 位大 學教職員工生活型態研究結果顯示,男性的休閒運動參與情形優於女 性。丁淑萍(2005) 對 760 名臺北市國中教師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發 現,在運動狀況及飲食狀況方面,男性教師高於女性教師。根據衛生 署國民健康局(2011)進行之「民國 98 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相 較於 2005 年調查,臺灣地區十八歲以上民眾,過去兩個禮拜有做運

動者,已由 94 年 52.73%,(男性 53.19%;女性 52.25%),增加為 53.53%

(男性 56.48%;女性 50.58%),男性在健康體能活動比率高於女性。

王馨榆(2006)對於 5186 名 15 歲以上之正職民眾進行研究,以 探討職場員工吸菸的相關因子,發現性別是強力相關因子,且與年齡 等也有顯著相關。黃啟澤(2009)對 619 名臺北市基層員警健康生活型 態之研究中,發現吸菸及飲酒行為則是男性多於女性。

黃尹春(2007)對 239 名臺北捷運高運量系統車務人員健康生活型 態之研究中發現,菸、酒之使用性別與吸菸有顯著關係,顯示男性吸 菸行為高於女性。潘佩君(2009)對 217 位新北市軍訓教官工作壓力與 吸菸飲酒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男性教官吸菸及飲酒經驗比例高於女 性。李宜樺(2005)及王馨榆(2006)的研究結果中,皆顯示性別與吸菸 有顯著關係。

2009 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男性呈現較高之酒精、

菸品使用的經驗。董時叡、王俊雄(2000)研究基層農業推廣人員社 交性飲酒行為,結果顯示男性推廣員比女性推廣員有較多的飲酒頻率 及飲酒量。黃松元、劉俐蓉(2005)研究計程車司機的飲酒行為,發 現男性計程車司機比女性會有較多的飲酒行為。

王英傑(2007)研究嘉義縣基層警察人員工作壓力、情緒智力對 其飲酒行為影響,性別部份呈現顯著差異。

二、 年齡

陳美燕、廖張京棣(1995)對於護理人員的相關研究發現,年齡是 執行健康生活型態的影響因素。年齡愈大其健康生活型態的執行狀況

愈好。

愈好。丁家羚(2010)對新北市教學醫院 251 名護理人員所作的健康生 活型態研究發現,年齡在健康生活型態總分上有顯著差異,41 歲以 上比 30 歲以下及 31-40 歲好。

黃尹春(2006)對239名臺北捷運高運量系統車務人員健康生活型 態之研究中發現,年齡在飲食習慣上有顯著差異,顯示未滿 32 歲飲 食習慣優於32 歲以上。宋素貞(1998)的研究結果中,亦顯示與家人 同住者之營養狀況較好。

丁淑萍(2005) 對760名臺北市國中教師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發 現在運動習慣方面,30 歲以下的教師高於51 歲以上教師。根據衛生 署國民健康局(2011)進行之「民國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從 2009年男女運動人口年齡層比較上,國人自離開校園進入家庭與社會 職場後,男性運動人口呈現逐年增加,於55-64歲到達最高峰,再逐 漸下降;女性運動人口亦呈現逐年增加,於45-54歲到達最高峰,再 逐漸下降。

愈低愈可能發生事故傷害。

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青壯年呈現較高之酒精、

菸品、檳榔使用的經驗。黃啟澤(2009)對619名臺北市基層員警健康 生活型態之研究中,發現年齡愈大吸菸行為越多。黃尹春(2007)對239 名臺北捷運高運量系統車務人員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中發現年齡與 吸菸及飲酒行為有顯著關係,顯示年齡越大吸菸行為越多。李宜樺 (2005)及王馨榆(2006)的研究結果中,皆顯示年齡與吸菸及飲酒行為 有顯著關係。

三、 婚姻狀況

黃尹春(2007)對 239 名臺北捷運高運量系統車務人員健康生活型 態之研究中發現,婚姻狀況在日常生活安全型態上有顯著差異,顯示 已婚日常生活安全型態,優於未婚及失婚。

黃璉華(1999)對社區老人健康促進模式成效之探討,亦發現已婚 者有較好的健康行為及知識。

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未婚者呈現較高之酒精、

菸品、檳榔使用的經驗。

四、 居住狀況

楊文廣、吳桂桂、李素箱、林志偉、傅若怡(2011) 對 425 位大 學教職員工生活型態研究結果顯示,生活型態主要是受到居住狀況而

產生差異,與親友家人同住者的生活型態優於自己居住者。黃璉華 (1999)對社區老人健康促進模式成效之探討,亦發現與家人同住者有 較好的健康行為及知識。

黃尹春(2007)對 239 名臺北捷運高運量系統車務人員健康生活型 態之研究中發現,居住狀況在飲食習慣及日常生活安全型態上有顯著 差異,顯示全家同住者的飲食習慣及日常生活安全型態優於獨居或與 其他親友同住。宋素貞(1998)的研究結果中,亦顯示與家人同住者之 營養狀況較好。

陳世瑜(2004)對臺北市 391 名服務業工作人員之研究結果,顯 示與家人同住者,其放鬆娛樂及能力發展需求,均與獨自在外居住者 有顯著差異。

綜合以上文獻顯示,健康生活型態可能受性別、年齡、婚姻狀況、

居住狀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