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高中職軍訓教官健康生活型態與相關因素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高中職軍訓教官健康生活型態與相關因素研究"

Copied!
2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李景美 博士. 臺北市高中職軍訓教官健康生活型態與 相關因素研究 Healthy lifestyle and related factors among the military training instructors of the senior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研究生:鄭婉馨 撰 中華民國ㄧ百零一年七月.

(2) 誌謝 如果本論文是一篇樂章,它雖然不是偉大的交響樂,對我而言卻是 刻苦銘心的樂章。 暑期三年的修課,讓我修習論文寫作的方式,就像瞭解五線譜及音 符的運用,而每位老師都是不同領域的作曲家,帶領我們進入豐富的各 種樂章,最後我們要交出一篇作品,代表我們完成這個階段的修鍊。 很幸運邀請到景仰的李景美老師指導我,尤其在計劃口試畫上休止 符後,老師給我力量重新開始;還有賴香如老師及苗迺芳老師耐心的指 導及建議,讓這篇論文更加完善,三位老師不但學養豐碩,認真嚴謹教 學的態度,更讓我佩服不已。老師們的諄諄教誨,讓我的論文不致荒腔 走板,三位優秀的指揮家,讓我的音符旋律有模有樣。 然而有了五線譜,音符卻是不可少,感謝臺北市及新北市軍訓教官 在問卷上的協助,尤其是臺北市教育局軍訓室的長官及同仁,不斷的給 我各項協助及打氣,還有許多好朋友及同學們的關心,因為有您們,我 才能順利完成。 最後感謝的是我的父母親及兄嫂當我的加油站,讓我總是有滿滿的 能量,還有黃文吉教授源源不絕的強心針,您是我最重要的老師及家人, 有您的陪伴真好,生命的樂章謝謝您們的伴奏。.

(3) 摘 要 本研究目的是瞭解臺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全體軍訓教官健康生活型態 的現況,並探討健康生活型態與社會人口學變項、工作特性、個人健康 狀況之間的關係。 受試教官為100學年度第2學期,任職臺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全體軍訓 教官為研究對象,計有423位,得有效樣本406人。研究工具採結構式自 填問卷,來進行資料收集,內容包含社會人口學變項、工作特性、個人 健康狀況、健康生活型態等四部份。 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ㄧ、受試教官健康生活型態狀況中以安全生活表現最好,其次依序為心 理壓力調適、健康自我照護及飲食習慣,最差為運動習慣。 二、受試教官的飲食習慣受年齡、居住狀況、階級、職務、擔任教官年 資、自認工作負荷、基本質量指數、曾罹患疾病及自覺健康狀況的 影響。 三、受試教官的運動習慣受性別及年齡、階級、職務、服務學校類別、 自認工作負荷及自覺健康狀況的影響。 四、受試教官的安全生活受階級、服務學校類別、每周總工作時數及自 覺健康狀況的影響。 i.

(4) 五、受試教官心理壓力調適受婚姻、居住狀況、服務學校類別、自認工 作負荷及自覺健康狀況的影響。 六、受試教官的健康自我照護受婚姻居住狀況、階級、自認工作負荷、 基本質量指數、曾罹患疾病及自覺健康狀況的影響。 七、受試教官吸菸行為受性別、年齡、婚姻、階級、職務、軍種、服務 學校類別、基本質量指數、及自覺健康狀況的影響。 八、受試教官的飲酒行為受性別、居住狀況、擔任教官年資、自認工作 負荷的影響。 九、受試教官的醉酒行為受性別、擔任教官年資、自認工作負荷、基本 質量指數、曾罹患疾病及自覺健康狀況的影響。 本研究依結論提出實務推動之建議與改進方針,作為增進軍訓教官 健康生活型態之參考,並提出對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 關鍵字:軍訓教官、健康生活型態、工作特性、個人健康狀況. ii.

(5)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healthy lifestyle of the military training instructors of the senior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healthy lifestyle,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working conditions, and personal healthy status were also analyzed.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using a self-made structure questionnaire in the second semester of 2011 academic year. A total of 406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In the aspect of healthy lifestyle, the highest score was the daily life security, followed by stress management, self-health care, eating habit, and exercise. 2. The eating habit of the subjects was affected by age, living condition, military rank, position, years in service, working load, body mass index, diseases, and self-aware health conditions. 3. The exercise habit of the subjects was affected by age, military rank, position, type of school, working load, and self-aware health conditions. 4. The daily life safety of the subjects was affected by the military rank, type of school, working hours per week, and self-aware health conditions. 5. The stress management of the subjects was affected by the marriage status, type of school, working load, and self-aware health conditions. 6. The self-health care of the subjects was dependent on the marriage status, military rank, working load, body mass index, and self-aware health conditions. 7. The smoking behavior of the subjects was affected by the gender, age, marriage status, military rank, position, type of school, and self-aware health conditions. 8. The alcohol behavior of the subjects was affected by the gender, living condition, years in service, and working load. 9. The drunk behavior of the subjects was affected by the gender, years in service, working load, body mass index, diseases and self-ware health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stated above,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healthy lifestyle of military training instructor are provide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study are also given. Keywords: Military Training Instructors, Healthy Lifestyle, Working Condition, Personal Health Condition iii.

(6)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iii 目次………………………………………………………………..……....…iv 表目次…………………………………………………………..…………...vii 圖目次……………………………………………………………..……...…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7 第四節 研究假設 ......................................................... ............................ 8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 ..............................…..10 第六節 研究限制 ............................................... ....................................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 13 第一節 健康生活型態之探討 ................................................................ 13 第二節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生活型態之相關探討...........................29 第三節 工作特性與健康生活型態之相關探討...................................... 34 第四節 個人健康狀況與健康生活型態之相關探討...............................38 iv.

(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 ...... .......... 43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46 第四節 研究步驟……….......................................................... .........…...53 第五節 資料處理及統計分析 ............................................... ................ 5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 .. .. .. .. ...... 59 第一節 受試教官社會人口學變項、工作特性、個人健康狀況之現況59 第二節 受試教官健康生活型態之現況................................................ ..68 第三節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生活型態之關係...................................98 第四節 工作特性與健康生活型態之關係.............................................113 第五節 個人健康狀況與健康生活型態之關係 .................................. 146 第六節 討論............................................................................ .. .. .. ...... 166 第五章 重要發現、結論與建議 ........................................... .. .. .. .. ....... 185 第一節 重要發現.................................................................................... 185 第二節 結論............................................................................................ 192 第三節 建議 ...........................................................................................194. v.

(8) 參考文獻 ......................................................................................... .... ......199 中文部份………………………………………………….……………..199 英文部份……………………………………………….…………..…....208 附錄一:問卷專家效度名單 .....................................................................209 附錄二:專家審查說明函 .........................................................................210 附錄三:正式施測問卷...............................................................................221. Vi.

(9) 表目次 表 3-2-1 臺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學校軍訓教官員額表...............................45 表 3-3-1 預試問卷之信度分析表........................ ......................................48 表 3-3-2 正式問卷之信度分析表........................ ......................................52 表 3-5-1 資料處理與分析表........................ ...................... ........................57 表4-1-1 受試教官社會人口學變項之分布情形........................................61 表4-1-2 受試教官工作特性之分布情形........................ ...........................64 表4-1-3 受試教官健康狀況之分布情形........................ ...........................67 表4-2-1 受試教官健康生活型態之平均值、標準差分佈情形................68 表4-2-2 受試教官飲食習慣之填答分布情形........................ ...................75 表4-2-3 受試教官運動習慣之填答分布情形........................ ...................80 表4-2-4 受試教官安全生活之填答分布情形........................ ...................85 表4-2-5 受試教官心理壓力調適之填答分布情形........................ ...........90 表4-2-6 受試教官健康自我照護之填答分布情形........................ ...........95 表4-2-7 受試教官菸和酒的使用之填答分布情形........................ ...........97 表4-3-1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飲食習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99 表4-3-2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運動習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01 表4-3-3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安全生活」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02 vii.

(10) 表4-3-4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心理壓力調適」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04 表4-3-5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自我照護」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06 表4-3-6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吸菸行為」之卡方檢定 .......... .............108 表4-3-7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飲酒行為」之卡方檢定.......... .......... ....109 表4-3-8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醉酒行為」之卡方檢定.......... ...............110 表4-3-9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生活型態之關係.......... .......... .......... ..112 表4-4-1 工作特性與「飲食習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6 表4-4-2 工作特性與「運動習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20 表4-4-3 工作特性與「安全生活」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24 表4-4-4 工作特性與「心理壓力調適」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28 表4-4-5 工作特性與「健康自我照護」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33 表4-4-6. 工作特性與「吸菸行為」之卡方檢定 .......... .......... .............136. 表4-4-7 工作特性與「飲酒行為」之卡方檢定.......... .......... ................138 表4-4-8 工作特性與「醉酒行為」之卡方檢定 .......... .......... ..............141 表4-4-9 工作特性與健康生活型態之關係.......... .......... .......... .............145 表4-5-1 個人健康狀況與「飲食習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48 表4-5-2 個人健康狀況與「運動習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50 表4-5-3 個人健康狀況與「安全生活」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52 viii.

(11) 表4-5-4 個人健康狀況與「心理壓力調適」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55 表4-5-5 個人健康狀況與「健康自我照護」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57 表4-5-6 個人健康狀況與「吸菸行為」之卡方檢定.......... .......... ........159 表4-5-7 個人健康狀況與「飲酒行為」之卡方檢定 .......... .......... ......160 表4-5-8 個人健康狀況與的「醉酒行為」之卡方檢定 .......... .............162 表4-5-9 個人健康狀況與健康生活型態之關係.......... .......... .......... .....165. Ix.

(12) 圖目次 圖 3-3-1 研究架構圖…….……………………………………………38. x.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節分為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假設、 名詞操作型定義及研究限制予以說明,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軍訓教官在學校具有教師及行政人員的雙重工作,然而受到軍訓 制度改變,員額變少工作加重情況下,其健康問題令人關注,以下研 究動機就三點探討:一、軍訓教官工作日益繁重員額卻精簡,二、探 討健康生活型態以瞭解健康問題,三、軍訓教官健康生活型態的研究 有助於規劃其健康促進計畫。 一、軍訓教官工作日益繁重員額卻精簡 軍訓教官依據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上學校軍訓教官資格遴選介派 遷調辦法」派任(教育部,2011),長期以來深受學校倚重與肯定之原 因,是在教學任務之外,能夠協助學校學生生活輔導工作及推展校園 安全,奠定學校安寧的基礎。軍訓教官實質工作內涵已經朝向「全民 國防教學」 、 「校園安全維護」及「學生生活輔導」等三大功能定位, 其工作及現況略述如後:全民國防教育教學,每日學生上下學指揮與 交通安全維護、晨間及課間(午休)巡查、校內及校外意外災害事件處 理、校安中心執勤、校外會(春風專案)聯巡,學生違規處理、偏差行 為輔導、教育服務役替代役男訪視、特定人員藥物濫用尿液篩檢、春. 1.

(14) 暉專案宣教月活動、協助學生宿舍及交通專車管理及校外賃居及打工 訪視等 (教育部,2009) 。 但為配合軍訓制度改進實施員額精簡,原規劃自93年9月1日起至 98年9月1日止,高中職教官總額由現員2826員精簡至2170員(教育 部,2009),且高中教官則因應95高中職「國防通識」課程及99學度 開始實施「全民國防教育」課程時數由原先6小時縮減為2小時,教官 總員額相對減少。惟由於高中教官長期服務校園之成效深受學校肯 定,加上95年3月起配合行政院推動改善社會治安政策,高中職教官 被賦予「防制黑道侵入校園」、 「防制校園暴力霸凌及學生藥物濫用」 及「替代役管理與輔導」等新增與加強業務以改善校園治安及維護校 園安全;目前高中(職)教官依學校需求與分派,除於規定上班時間(各 校依性質要求不同,平均以10小時計算)完成交付之任務外,部份工 作仍需利用下班時間執行,平均每人每日執勤時數約13小時(教育 部,2009)。 軍訓教官除授課及協助校務推展,尤其在校園意外事件、緊急事 故及重大災禍發生時,均能發揮犧牲負責、勇於任事及全天候待命之 精神,服從校長指揮迅速應變處理,其角色、功能與特質非一般教師、 行政人員、志工或保全所能取代,特別在校園輔導人力短缺情況下, 教官更受學校倚重,因此軍訓教官的健康特別需要受到關注。. 2.

(15) 二、探討健康生活型態以瞭解健康問題 影響健康的因素很多,依據加拿大衛生福利部長Lalonde 1974 年 的報告,其最大貢獻為提出影響健康的廣泛環境因素,改變加拿大政 府的公共衛生政策,開始從治療疾病轉向預防疾病的策略,而積極推 展建立國民健康的生活型態(引自林指宏、余光昌、蔡一如、甘其銓、 萬孟瑋、李孫榮,2008)。 美國公共衛生部門(U. S. Public Health Service)於1979 年出版 的「健康人民」(U. S.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1979)指出,造成美國疾病和死亡的四個因素為:生活型態(50%)、 遺傳(20%)、環境(20%)和健康服務系統(10%)(引自林指宏等, 2008)。這份報告指出生活型態是造成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並闡 述改善個人的生活型態是防止疾病發生和死亡的最有效方法。同時將 健康促進從疾病的預防分開,並給予相等的地位,把健康促進定義為 健康生活型態的改變,而疾病預防則定義為保護健康不受環境因素的 影響,強調個人的生活型態和行為,對於維持和增進健康具有重要性 的。 高毓秀(1997)認為健康生活型態是一簡單行為或習慣之組合,例 如健康飲食習慣、規律運動、充足睡眠、良好休閒活動及去除不良嗜 好等,林武雄(1991)的研究指出,健康生活型態是指飲食習慣、運動. 3.

(16) 與休閒、日常生活安全習慣、心理壓力調適、吸菸與喝酒方面以及自 我健康照護。 我國為達到保障國人健康福祉之目的,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聯合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自2001年起每4年提出建立定期舉辦 「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NHIS)的機制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期望在規劃衛生政策與醫療體制 之前,透過定期執行的訪問調查, 瞭解臺灣一般民眾的健康狀況情 形,其內容包括當前國民的健康狀況、健康行為及生活形態等各項資 訊,本研究也希望透過探討健康生活型態以瞭解軍訓教官的健康問 題。 三、軍訓教官健康生活型態的研究有助於規劃其健康促進計畫 軍訓教官除了原本教學、輔導及校安等工作外,近年來「災防應 變工作」及教育部積極推動「改善校園治安計畫」、「校園暴力霸凌」 及「防制學生藥物濫用三級預防」等工作,更是以教官為主力,軍訓 教官肩負維護學生安全及校園安定的責任更加艱鉅(教育部,2009)。 因此,相對於一般教師而言,教官實質工作內涵更顯得繁重與複雜, 員額減少工作卻加重及超時之狀況下,將影響高中職軍訓教官的身心 健康。 軍訓教官所扮演的角色、處理學生的問題及人際互動所引起的工. 4.

(17) 作壓力反應與健康行為,對學生人格與教育的品質將有一定程度的影 響(丁惠群,2008)。因此軍訓教官之身心健康不只是與個人有關, 更關係到學校軍訓教學、學生生活輔導、校園安全維護等工作,因而 本研究之動機及重要性在此。然而有關軍訓教官的研究均著重於工作 角色及壓力等議題,健康生活型態的相關研究較少,且本研究者服務 於臺北市教育局軍訓室,促進軍訓教官的身心健康將有助益於軍訓工 作的推展,所以擬探討軍訓教官健康生活型態之現況,希望藉由本研 究提供軍訓教官生活上一些建議,以促進軍訓教官健康,進而未來規 劃其健康促進計畫。 綜合之,軍訓教官工作日益繁重員額卻精簡,探討健康生活型態 有助於其瞭解健康問題,俾利規劃其健康促進計畫為本研究動機。. 5.

(18)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研究動機與重要性,本研究係針對臺北市高中職軍訓教官(以 下簡稱受試教官),包括主任教官生輔組長及一般教官。先調查其健 康生活型態,再探討此一工作型態或特性,對於其健康生活型態可能 造成之影響,以作為未來發展此一職場健康促進活動之基礎。 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受試教官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工作特性和個人健康狀況等的 現況。 二、瞭解受試教官之健康生活型態,包括飲食習慣、運動習慣、安全 生活、心理壓力調適、健康自我照護、菸及酒之使用的現況。 三、探討受試教官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其健康生活型態之影響。 四、探討受試教官之工作特性對其健康生活型態之影響。 五、探討受試教官之個人健康狀況對其健康生活型態之影響。. 6.

(19)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問題如下: 一、受試教官社會人口學變項、工作特性、個人健康狀況之現況為何? 二、受試教官之健康生活型態,包括飲食習慣、運動習慣、安全生活、 心理壓力調適、健康自我照護、菸和酒之使用的現況為何? 三、受試教官的健康生活型態是否因其社會人口學變項不同而有所差 異? 四、受試教官的健康生活型態是否因其工作特性不同而有所差異? 五、受試教官的健康生活型態是否因其個人健康狀況不同而有所差 異?. 7.

(20)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上述的研究問題,本研究欲驗證的研究假設如下: 1. 受試教官的飲食習慣會因其社會人口學變項、工作特性、個人健 康狀況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1-1受試教官的飲食習慣會因社會人口學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1-2受試教官的飲食習慣會因工作特性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1-3受試教官的飲食習慣會因個人健康狀況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2. 受試教官的運動習慣會因其社會人口學變項、工作特性、個人健 康狀況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2-1受試教官的運動習慣會因社會人口學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2-2受試教官的運動習慣會因工作特性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2-3受試教官的運動習慣會因個人健康狀況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3. 受試教官的安全生活會因其社會人口學變項、工作特性、個人健 康狀況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3-1受試教官的安全生活會因社會人口學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3-2受試教官的安全生活會因工作特性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3-3受試教官的安全生活會因個人健康狀況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4. 受試教官的心理壓力調適會因其社會人口學變項、工作特性、個 人健康狀況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8.

(21) 4-1受試教官的心理壓力調適會因社會人口學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 異。 4-2受試教官的心理壓力調適會因工作特性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4-3受試教官的心理壓力調適會因個人健康狀況不同而有顯著差 異。 5. 受試教官的健康自我照護會因其社會人口學變項、工作特性、個 人健康狀況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5-1受試教官的健康自我照護會因社會人口學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 異。 5-2受試教官的健康自我照護會因工作特性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5-3受試教官的健康自我照護會因個人健康狀況不同而有顯著差 異。 6. 受試教官的菸及酒之使用會因其社會人口學變項、工作特性、個 人健康狀況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6-1受試教官的菸及酒之使用會因社會人口學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 異。 6-2受試教官的菸及酒之使用會因工作特性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6-3 受試教官的菸及酒之使用會因個人健康狀況不同而有顯著差 異。. 9.

(22)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本節將本研究所提及之重要名詞操作行定義分述如下: 一、 軍訓教官 本研究所指軍訓教官是指 100 學年度第 2 學期任職於臺北市公私 立高中、高職及完全中學的教官,包括主任教官、生輔組長及一般教 官。 二、健康生活型態 本研究中健康生活型態是指「飲食習慣」「運動習慣」、「安全 生活」、「心理壓力調適」、「健康自我照護」 「菸及酒之使用」 等六項,分述如下: (一)飲食習慣 係指研究者自擬之健康生活型態調查問卷中「飲食習慣」量表之 填答結果,用以衡量現有飲食習慣。 (二)運動習慣 係指研究者自擬之健康生活型態調查問卷中「運動習慣」量表之 填答結果,用以了解受試教官現有之運動習慣活動情形。 (三)安全生活 係指研究者自擬之健康生活型態調查問卷中「安全生活」量表之. 10.

(23) 填答結果,用以檢視受試教官是否具有良好之安全生活。 (四)心理壓力調適 係指研究者自擬之健康生活型態調查問卷中「心理壓力調適」量 表之填答結果,用以得知營造人際關係之方式、面對家庭或工作壓力 時之因應及穩定心情之方法。 (五)健康自我照護 係指研究者自擬之健康生活型態調查問卷中「健康自我管理」量 表之填答結果,用以得知自我健康管理之方式及情形。 (六)菸及酒之使用 係指研究者自擬之健康生活型態調查問卷中「菸及酒之使用」分 量表之填答結果,用以瞭解受試教官30天內物質(菸及酒)使用之情 形。 三、 社會人口學變項: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居住狀況等項。 四、 工作特性:包括職務、階級、軍種、擔任教官年資、服務學校 類別、師生比、每周總工作時數等項。 五、 個人健康狀況: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MI)、罹患疾病狀況、自覺 健康狀況等項。. 11.

(24) 第六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主要限制如下: 一、 本受試教官僅限於臺北市高中職軍訓教官,因此結果無法推論 至其他群體。 二、 影響健康生活型態之因素相當廣泛,本研究所測得的資料,僅 限於本研究工具所涵蓋之範圍。. 12.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以下共分四節,包括健康生活型態之探討、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 康生活型態之相關探討、工作特性與健康生活型態之相關探討、個人 健康狀況與健康生活型態之相關探討。. 第一節. 健康生活型態之探討. 一、健康生活型態的意義 健康的意義根據 1948 年世界衛生組織健康的定義:健康是指身 體、心理及社會都處於一種完全安寧的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 弱 (世界衛生組織,2010)。 生活型態(life style),最早是由社會科學領域(社會學、心理 學、人類學)的學者所引用,但他們對生活型態的解釋則常因其 研究主旨及方法的不同,而有不一致的現象(陳美燕,1994)。 健康生活型態的意義,健康生活型態是一簡單行為或習慣之組 合,例如健康飲食習慣、規律運動、充足睡眠、良好休閒活動及去除 不良嗜好等(高毓秀,1997)。根據尹祚芊(2000)認為生活型態就是 指生活作息、習慣、嗜好(飲食、飲酒、吸菸和嚼檳榔)、是否有規 律運動、充足睡眠和均衡飲食等。 Walker, Volkan, Sechrist(1987)認為健康生活型態可包括:自我 實現、健康責任、營養、運動、人際支持和壓力處理等六個層面。. 13.

(26) 二、健康生活型態之範疇 陳素芬、黃松元(2005)在針對國小學生健康生活型態的研究中, 將生活型態界定於飲食習慣、運動與休閒、日常生活安全習慣、心理 壓力調適、健康自我照護和吸菸與飲酒等項目。 Haris & Guten(1979)將生活型態的健康行為內容整理為五類: 1.健康習慣:睡眠、飲食等;2.安全行為:繫安全帶、備妥急救設備 或其他防備裝置等;3.預防性健康照顧:健康檢查、口腔檢查;4.避 免環境中的危害:如污染及犯罪;5.避免有害物質:如菸及酒等。 林武雄(1991)的研究指出,健康生活型態是指飲食習慣、運動與 休閒、日常生活安全習慣、心理壓力調適、吸菸與喝酒方面以及自我 健康照護。與劉淑華(2010)、黃啟澤(2009)、黃尹春(2007)、陳素芬 (2009)、尤秀菁(2009)、張師豪(2010)、林烈照(2009)的研究界定相似。 綜合以上研究,本研究界定健康生活型態之範疇為飲食習慣、運 動習慣、安全生活、心理壓力調適、健康自我照護、菸及酒之使用等 六項。 三、健康生活型態之現況 姜逸群(2006)表示近年來死因結構的改變,都與生活型態習慣 相關,尤其是生活型態與慢性病等有密切相關的健康行為。行政院衛 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表示,當前國人健康最大的威脅是慢性病,例. 14.

(27) 如:癌症、心臟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腎臟病等, 而這些疾病的最重要成因,一是吸菸,另一是與代謝有關的因素,包 括不當飲食、缺乏運動及肥胖(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 。 2011 年十大主要死因依序為(1)惡性腫瘤 (2)心臟疾病 (3)腦血管疾病 (4)糖尿病 (5)肺炎 (6)事故傷害 (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8)慢性肝病 及肝硬化 (9)高血壓性疾病 (10)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而民國 100 年 25-44 歲壯年主要死因依序為: (1)惡性腫瘤 (2)事故傷害 (3) 自殺 (4)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5)心臟疾病(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 局,2012),以上主要死因與生活型態有密切關係。 依據 2009 年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對象為 12-64 歲 受訪者個人健康狀態,罹患慢性病居多,自述曾罹患高血脂的比率 14.0% ,自述曾罹患高血壓的比率 10.3%,自述曾罹患非癌症之肝膽 疾病的比率 5.6%,自述曾罹患痛風的比率 3.3%,自述曾罹患胃潰瘍 或十二指腸潰瘍的比率 3.8%,自述曾罹患腎臟病的比率 3.8%,自述 曾罹患心臟病的比率 3.0%,自述曾罹患糖尿病的比率 3.8%。受訪者 認為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病控制與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有關,其中 有 87.7%之受訪者認為應進行飲食控制、50.7%為養成運動習慣、 26.8%為少飲酒,有 24.4%認為應少抽菸(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2012)。. 15.

(28) 另在「體重控制」 、 「少抽菸或戒菸」及「少飲酒或戒酒」等 3 項 健康行為,有工作者優於沒有工作者,但執行比率卻不高,分別僅有 44.6%、17.1%及 23.5%,均未達到半數(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2009)。顯見近年於職場推動健康促進,雖有一定成效,惟部分健康 行為執行之比率仍有待提升,故仍須持續加強落實職場之心血管疾病 防治,尤其是吸菸及飲酒之限制,以達良好控制。 邱靜如 (2003)有關職場員工對健康生活型態之現況及相關因素 探討研究中,員工的健康生活型態方面,較佳的前三項依序為:安全、 正確的飲與服用藥物、避免吸菸;較差的前三項依序為:運動/體適 能、營養、疾病預防。 本研究依據相關文獻,將本研究界定之六項健康生活型態,分別 說明如下: (一) 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關係著營養的攝取,而營養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 之ㄧ,當探討國人健康問題時,國民的營養問題是不容忽視的。隨著 時代之變遷,食物可獲量增加,國人飲食型態改變,由早期的營養不 良,演變為現在的營養過剩與不均,以致各種慢性疾病日益增加,影 響國人身體健康及生活品質。故就國人飲食與營養之狀況,需要完整 且長期之監測,以了解其對人體健康之影響與疾病的關係,藉以訂定. 16.

(29) 國人營養相關之需求、準則、指標及釐定相關政策,以改善國人營養 問題,降低慢性疾病之罹患率,進而促進國人身體之健康 (行政院衛 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 。 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蔬果攝取不足是罹患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許多先進國家的國人健康飲食指引,都 鼓勵民眾能多吃新鮮蔬果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 。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國 96、97 年「健康行為危險因 子監測系統(BRFSS)」電話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在過去一週內有 4 天以上食用醬菜、豆腐乳、鹹魚、臘肉、洋芋片、泡麵等含鹽分較高 食品之比率,從民國 96 年 7.5%下降至民國 97 年 6.1%。國民健康局 表示,控制鹽(鈉)攝取量是預防高血壓的重要工作之一(行政院衛 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 。 國民飲食現況方面,根據2009年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訪問暨藥 物濫用調查(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結果發現,在飲食狀況 方面,超過 75%的受訪者每天或幾乎每天都會吃早餐,5.9%不吃早 餐;過去一整天的各類膳食攝取方面,97.6%的受訪者有吃到半份的 主食類,24.1%有吃到全穀類,88.4%有吃到半份蔬菜類,72.4%有吃 到半份的水果,42.3%有吃到半份的奶製品,94.0%有吃到半份的肉 魚蛋豆類,66.2%有喝到一杯的含糖飲料或甜湯,61.3%有喝到一杯. 17.

(30) 240cc 的茶,22.9%有喝到一杯240cc 的咖啡。在用餐情形方面,87.4% 的受訪者一天中會吃早餐,1.1%會吃早點,95.7%會吃午餐,2.3%會 吃午點,98.1%會吃晚餐,13.6%會吃宵夜。在用餐時間方面,受訪 者有固定吃早餐、午餐、與晚餐的比例分別是72.8%、81.0%、及 79.1%。在一星期的外食次數方面,受訪者一星期早餐平均外食次數 為3.6 次,午餐為3.8 次,晚餐為2.5 次,宵夜或點心為0.6 次。在油 脂調理類食物方面,受訪者平均每天吃的食物中,有 56.3%在調理過 程有一半以上是以油煎、油炒、及油炸等方式製作。行政院衛生署國 民健康局於2010年度針對全國15歲以上有專職工作的員工進行飲食 習慣調查也發現,11.9%員工飲食不正常(不定時定量) ,且三餐外食 的比例均高,其中一半以上的員工早、午餐皆為外食族,並且普遍攝 取不足的蔬果(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 疾病的比率不斷攀升,同時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這些健康問題大 多與不當的飲食習慣有關,所以可以說飲食是健康的基礎。均衡的飲 食行為對健康的意義,不僅在於提供人體基本的生理需求,更是落實 自我健康管理的參考,因此均衡飲食習慣是相當生活化的健康促進技 巧。 (二) 運動習慣 規律的從事休閒運動,也有助於紓解工作壓力及提升個人身、心. 18.

(31) 健康(俞錫堅,2008)。 規律運動可促進健康、增加生活情趣與活力。適度而規律的運動 與休閒可以培養個人的自信心,建立良好合諧的人際關係,增進工作 效率,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的發生,同時亦有調適壓力、情緒的作用。 運動不足威脅現代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如冠狀動脈心臟病、肥胖、慢 性疲勞均有密切關係(方進隆,1994)。此外,缺乏運動與高血壓、高 血脂、骨質疏鬆都有密切關係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 。 李明濱(1997)將運動列入壓力處理的一般原則之內,指出規律的運 動會降低焦慮及自律神經系統反應和肌肉緊張度。 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以促進個人的健康體能,提高生活品質, 並減少因缺乏運動而產生之退化性或慢性疾病的發生,延長健康的壽 命。 2009 年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發現,受訪者平均一 天坐著不動的時間為 6.5 小時,57.0%有做過運動,有高達 46.47%的 國人,沒有做運動的習慣。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於 2010 年度針對全國 15 歲以上有專職工作的員工進行調查,發現員工運動 不足,其中多達 35.6%的員工表示完全沒有運動。 根據國民健康局 97 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調查結果顯示,我 國運動盛行率已由 96 年的 51.5%(男 52.9%;女 50.2%)上升至 97. 19.

(32) 年的 55.8%(男 57.2%;女 54.5%),增幅達 4.3%,但仍有 4 成 4 國 人,沒有從事運動習慣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 。國民健 康局呼籲,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國人,使慢性病遠離不上身,應及早 建立動態生活,減少久坐習性。規律的運動習慣,是保持健康、擁有 好體能的最好方法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 。 (三) 安全生活 若疏於日常生活安全,最常發生就是事故傷害;凡是打斷正常工 作或狀態的,都稱為事故(學校安全衛生輔導團網站,2008),物理性 的損傷超過身體所能忍受之範圍,則稱為傷害(周碧瑟,2002)。美國 國家安全委員會(2008)對事故傷害的定義是: 「事故傷害是指通常會 導致傷害、死亡或財產損失的一連串事件的發生。」趙秀雄、葉金川 (1980)將事故傷害歸納出三個特性:發生率為所有疾病中最高;死亡 多為幼兒、學童及青壯年;大多是可以避免的。林頂(1985)歸納事故 傷害乃是意料之外的、未經事先安排的、未經計劃的事件或行動。晏 涵文(1991)則認為事故傷害是由多重原因造成,此種傷害的損失無法 預料。 世界衛生組織 2007 年指出,每天全世界有一萬六千人死於事故 傷害,是造成青壯年早逝的主要原因,且事故傷害佔全球疾病負擔 12%。另因生活型態的改變,肥胖與工作性質亦對事故傷害的發生產. 20.

(33) 生影響 (引自簡旭宏,2008) 。臺灣地區民眾事故傷害現況:根據行 政院衛生署最新死因統計指標指出,事故傷害種類依國際疾病分類被 編碼為 E47-E53 者,自 84 年起每千萬人口死亡率自 61.05 降至 30.08,死亡人數自 12983 人降至 7,077 人(行政院衛生署,2009), 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十大死因順位亦由最高的第二名降至維持六年 的第五名再降至 2008-2011 年的第六名,雖有所改善,但每年仍有數 千人死於事故傷害。而臺灣地區事故傷害多年來排名都在十大死亡原 因中的第六位,顯示事故傷害亦已成為臺灣重要健康問題之ㄧ。 2009 年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發現, 在事故傷害方面,過去一年因「交通事故」、「跌倒」、或「燒燙傷」 而受傷治療的比例,分別是 6.1%、7.1%、及 0.9%,因上述三項事故 受傷治療而住院的比例,分別是 11.5%、5.0%、及 3.1%。在交通安 全方面,12-64 歲的受訪者中,1.4%在乘座汽車前座時從未或幾乎不 繫安全帶,幾乎或每次都繫安全帶則占 84.2%;2.8%在每次騎乘或搭 乘機車時從未或幾乎不戴安全帽,幾乎或每次都有戴安全帽者占 86.4%; 82.1%在每次騎乘腳踏車時從未或幾乎沒戴安全帽,經常或 每次都有戴安全帽者占 9.6%。 臺北醫學大學進行「自行車事故傷害之探討與防制對策」研究顯 示:有配戴安全帽者比沒有配戴者的死亡危險性降低 12%;而嚴重受. 21.

(34) 傷(受傷嚴重度 9 分以上)之相對危險性也降低 27%。另在 95 年 9-12 月國中學生健康行為全國性抽樣調查發現,在一個月內曾騎自行車 者,其中僅有 10.8%「每次都有戴安全帽」 ,有高達 69.7%「都沒有 戴或很少戴安全帽」 。研究結果發現,安全帽是保障頭部受傷的最基 本裝備(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 除十大死因排名,其餘非致命性事故傷害個案仍多不勝數,如機 車事故、職場傷害、居家活動安危及社區安全等,皆是需要國人持續 關注的議題,而許多相關的研究計劃進行更顯現事故傷害調查的重要 性。(簡旭宏,2008) 軍訓教官因為要負責學校教職員交通導護的安全,但是本身卻暴 露於危險的環境中,根據行政院衛生署(2012)的統計,事故傷害高居 國人 2011 年十大死因第六位,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 事故傷害固然是一重大議題,但臺灣地區在過去相關的研究並不 多,有研究者將對象鎖定為孩童、青少年或老人,但尚無將身負校園 交通安全重任的教官納入研究,故若能了解軍訓教官對於事故傷害的 影響,必有助於日常生活安全。 (四) 心理壓力調適 壓力的意義為個人與環境之間無法適配,即會產生壓力(繆敏 志,1993)。 Holmes & Rahe就認為壓力是遇到外界事件而失去生活. 22.

(35) 平靜時,個體為了恢復原有適應狀態,所需花費的精神與體力的總和 (引至郭靜晃等,1993)。Morris(1990)也認為,壓力是指任何會引起緊 張或威脅,並且個人必須去改變或調適的環境事件。 根據心理學家拉扎魯斯與福克曼(Lazarus & Folkman)的觀點,壓 力是指個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後,個人將事件視為重擔或超過他(她) 所能負荷,且此感受會危及他(她)的健康(張春興,2012)。適當的壓 力可以幫助個體產生警覺的能量,並且武裝自己準備戰鬥,然而壓力 如果過高,不管個體如何因應,都無法解決壓力產生的困境,不管是 心理或是生理,就會開始出現一些偏差;若是這個偏差值持續超過了 可以容忍的範圍與時間,疾病就會因此產生 (呂亦熹,2008) 。 生活型態的改變,以及社會步調的衝擊,讓壓力成為主要的殺 手,癌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壓力絕對擺脫不了關係(呂亦熹, 2008)。美國醫學協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指出,80 ~ 85% 人類疾病的成因是壓力所致。工作壓力會令人變胖,其罹患肥胖症機 率最多增加達73%(彭淮棟,2007)。Worchel &Shebilske(1995)指出 壓力似無聲的殺手,其影響疾病發生的因素,可從以下三個層面危害 我們的健康;首先壓力迫壞人類的免疫系統,以致降低身體對於受感 染與癌細胞的攻擊力;其次壓力產生的激動(arousal)升高了血壓,破 壞了消化功能,並引起疲勞,這些現象對身體器官都有害;最後人們. 23.

(36) 會因過於專注壓力,以致於疏忽了疾病的症狀。根據美國醫學的研究 指出,在美國所有的疾病中,壓力所造成的症狀占了50%;70% ~ 80% 就醫的精神疾病,都是與壓力相關的疾病(謝文傑,2002)。 保持心理健康,有效處理心理壓力、保持正面的情緒及有充足的 社會支援等,都有助促進身體健康。而有效的壓力管理,更能增強免 疫系統,減低患病的機會。因此,若能及早發現與了解自我壓力的狀 態,並且對壓力進行適當的調適與紓解,不僅有益身心的發展,且能 將壓力轉化為改變的動力。即使平時沒有過多的壓力,如能定期檢測 自我的壓力值,也能幫助自己進行追蹤觀察,防範疾病於未然 (呂亦 熹,2008) 。 (五) 健康自我照護 自我照顧概念已普遍應用在護理理論、研究與臨床實務中(劉惠瑚 及陳玉敏,2004),自我照顧可說是一種從醫學轉移到健康,從治療到 預防,以及從醫療照顧到自我照顧的健康照顧模式 (引自王秀紅, 2000) 。 「健康達人125」民眾自我照護手冊,即是政府努力的方向之一, 意在提醒民眾別忘了注意個人日常保健與自我照護,將健康的管理權 重新擲回民眾的手中,並與世界的健康概念及行為接軌,從而塑造一 個健康的環境、打造一個健康的臺灣 (行政院衛生署,2010) 。. 24.

(37) 2009年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發現,檢查與預防保 健方面,70.4%的受訪者過去一年內有量過血壓。在個人衛生習慣方 面,15.5%的受訪者在過去一年內曾出現過咳嗽且發燒的症狀,而有 此症狀時在家會戴口罩者占18.4%,外出會戴口罩者占43.6%。 改變過去的以疾病治療、醫護人員為中心的照顧模式。協助民眾 養成自我健康照護習慣,進而擁有生活的資源,實現高品質的健康人 生 (行政院衛生署,2010) 。加強對自己健康負責的觀念,提升健康 自我照顧的能力,能減少醫療資源的耗費,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達 成健康促進的目的。 (六) 菸及酒之使用 吸菸、飲酒對健康所造成的影響是眾所皆知的事實。據世界衛生 組織估計,全球每年約有400萬人死於菸害,臺灣地區每年因菸害相 關疾病耗費醫療資源超過200億,整體經濟損失更高達500億元。民國 96年成人吸菸行為調查,臺灣目前約有480萬吸菸人口,因吸菸引起 的健康問題或疾病更佔了國人所有死因約20%(亦即每年約有18,800 人因吸菸相關疾病死亡) 。 根據 2005 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民眾單純使用一種 物質的比率分別為酒 32.65%、菸 11.2%、檳榔 1.1%;兩種物質組合 使用比例最高為酒及菸品的合併使用(21%),次高為菸及檳榔的合. 25.

(38) 併使用(4.6%) 。三種物質組合使用比率最高為酒、菸品及檳榔的合 併使用(24.5%) ,次高為酒、菸及藥物的合併使用(0.5%) 。酒、菸 品、檳榔及藥物四種物質合併使用比率為 1.2%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 健康局,2010) 。 在吸菸情形方面,2009年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 調查結果發現,68.1%的受訪者從未吸過菸;在目前每天吸菸的受訪 者中,過去30 天內平均吸16.7 支菸。在二手菸暴露方面,70.7%的 受訪者在過去一星期內曾暴露於二手菸,這種情形37.3%出現在家 裡,33.4%在親友住處,19.3%在自己的工作場所或辦公室,6.2%在 學校,79.4%在其他室外公共場所。有關吸菸分佈情形,我國自 2001 年建立每間隔四年固定辦理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迄今,已受成三次的調 查,在吸菸方面,不同性別的受訪者,男性在2001 年、2005 年、及 2009 年3 次調查中,目前有吸菸比例分別是40%、40.5%、及35.4%, 而女性則是3.6%、5%、及5.1%。 在飲酒方面,2009 年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 查結果發現, 56.7%的受訪者曾經喝過酒,其中在一星期到一個月內 有飲酒者則占 17.0%;在最近一年內有喝過酒的受訪者中,52.6%從 來都沒有喝醉過,而最近一次喝醉酒的時間中, 3.5%在一星期到一 個月內。. 26.

(39) 臺灣約有四百五十萬人吸菸,每年約一萬七千五百人死於吸菸相 關疾病。據研究調查顯示在臺灣十八歲以上男性吸菸率為 47.29%, 女性吸菸率為 5.23%,而 12 至 17 歲之青少年男性吸菸率為 11.33%, 女性吸菸率為 3.16%,是一個值得注意之現象。(行政院衛生署國民 健康局,2010) 每支菸品經過燃燒後會產生四千餘種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可分成 四大類: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及其他化學成分等,這些成分已被 科學證實會對人體造成健康危害,包括各種癌症、心臟血管疾病、慢 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骨骼疏鬆症及更年期提 早來臨、孕婦吸菸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甚至導致流產機率增 高…等等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 。 長期飲酒對肝臟、胰臟及腸胃道造成損傷。酗酒者易造成脂肪 肝、肝硬化、食道及胃腸黏膜萎縮,影響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食道癌 罹患率,也較易引起急性胰臟炎。對心血管疾病者、長期過量飲酒會 增加心臟負擔,使心肌變性失去彈性,心臟擴大,血壓上升。過量飲 酒也會使血中三酸甘油脂上昇(吳月盈,2000) 。 黃啟澤(2009)對 619 名臺北市基層員警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發 現,受試教官有 67.2%曾嘗試吸菸,吸菸率為 54.4%。在飲酒方面, 受試教官有 39.2%在未成年階段即曾飲酒;每天有習慣飲酒 5 杯(含). 27.

(40) 以上者雖僅佔 1.0%,但顯示這些員警在警政署對酒後不開車、勤務 時不得喝酒及不得有酒味的嚴格要求之下,仍有極少部分人因為工作 壓力、勤務特性或應酬文化,養成飲酒量過多的不良習慣。. 28.

(41) 第二節.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生活型態之相關探討. 由於本研究為探討臺北市軍訓教官健康生活型態之現況,因此假 設其影響因素之一來自社會人口學變項。社會人口學是健康生活型態 中最常被選用之修正因素,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收入和婚姻 狀況等(Gillis,1993)。 本研究依據相關文獻,將社會人口學變項歸納為性別、年齡、婚 姻狀況、居住狀況等,分別說明如下: 一、 性別 Walker,Volkan,Sechrist,and Pender(1988)以 Pender 的健康促進 模式為研究工具,針對 452 名 18 至 88 歲的年輕人、中年人及老 年人進行研究,發現女性在健康生活型態得分高於男性。 黃啟澤(2009)對 619 名臺北市基層員警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中, 發現女性比男性飲食習慣、心理壓力調適及健康自我照護佳。 楊文廣、吳桂桂、李素箱、林志偉、傅若怡(2011) 對 425 位大 學教職員工生活型態研究結果顯示,男性的休閒運動參與情形優於女 性。丁淑萍(2005) 對 760 名臺北市國中教師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發 現,在運動狀況及飲食狀況方面,男性教師高於女性教師。根據衛生 署國民健康局(2011)進行之「民國 98 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相 較於 2005 年調查,臺灣地區十八歲以上民眾,過去兩個禮拜有做運. 29.

(42) 動者,已由 94 年 52.73%, (男性 53.19%;女性 52.25%) ,增加為 53.53% (男性 56.48%;女性 50.58%) ,男性在健康體能活動比率高於女性。 王馨榆(2006)對於 5186 名 15 歲以上之正職民眾進行研究,以 探討職場員工吸菸的相關因子,發現性別是強力相關因子,且與年齡 等也有顯著相關。黃啟澤(2009)對 619 名臺北市基層員警健康生活型 態之研究中,發現吸菸及飲酒行為則是男性多於女性。 黃尹春(2007)對 239 名臺北捷運高運量系統車務人員健康生活型 態之研究中發現,菸、酒之使用性別與吸菸有顯著關係,顯示男性吸 菸行為高於女性。潘佩君(2009)對 217 位新北市軍訓教官工作壓力與 吸菸飲酒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男性教官吸菸及飲酒經驗比例高於女 性。李宜樺(2005)及王馨榆(2006)的研究結果中,皆顯示性別與吸菸 有顯著關係。 2009 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男性呈現較高之酒精、 菸品使用的經驗。董時叡、王俊雄(2000)研究基層農業推廣人員社 交性飲酒行為,結果顯示男性推廣員比女性推廣員有較多的飲酒頻率 及飲酒量。黃松元、劉俐蓉(2005)研究計程車司機的飲酒行為,發 現男性計程車司機比女性會有較多的飲酒行為。 王英傑(2007)研究嘉義縣基層警察人員工作壓力、情緒智力對 其飲酒行為影響,性別部份呈現顯著差異。. 30.

(43) 二、 年齡 陳美燕、廖張京棣(1995)對於護理人員的相關研究發現,年齡是 執行健康生活型態的影響因素。年齡愈大其健康生活型態的執行狀況. 愈好。 愈好。丁家羚(2010)對新北市教學醫院 251 名護理人員所作的健康生 活型態研究發現,年齡在健康生活型態總分上有顯著差異,41 歲以 上比 30 歲以下及 31-40 歲好。 黃尹春(2006)對239名臺北捷運高運量系統車務人員健康生活型 態之研究中發現,年齡在飲食習慣上有顯著差異,顯示未滿 32 歲飲 食習慣優於32 歲以上。宋素貞(1998)的研究結果中,亦顯示與家人 同住者之營養狀況較好。 丁淑萍(2005) 對760名臺北市國中教師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發 現在運動習慣方面,30 歲以下的教師高於51 歲以上教師。根據衛生 署國民健康局(2011)進行之「民國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從 2009年男女運動人口年齡層比較上,國人自離開校園進入家庭與社會 職場後,男性運動人口呈現逐年增加,於55-64歲到達最高峰,再逐 漸下降;女性運動人口亦呈現逐年增加,於45-54歲到達最高峰,再 逐漸下降。 簡旭宏(2008)研究結果發現,臺灣民眾發生事故傷害顯示年齡 31.

(44) 愈低愈可能發生事故傷害。 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青壯年呈現較高之酒精、 菸品、檳榔使用的經驗。黃啟澤(2009)對619名臺北市基層員警健康 生活型態之研究中,發現年齡愈大吸菸行為越多。黃尹春(2007)對239 名臺北捷運高運量系統車務人員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中發現年齡與 吸菸及飲酒行為有顯著關係,顯示年齡越大吸菸行為越多。李宜樺 (2005)及王馨榆(2006)的研究結果中,皆顯示年齡與吸菸及飲酒行為 有顯著關係。 三、 婚姻狀況 黃尹春(2007)對 239 名臺北捷運高運量系統車務人員健康生活型 態之研究中發現,婚姻狀況在日常生活安全型態上有顯著差異,顯示 已婚日常生活安全型態,優於未婚及失婚。 黃璉華(1999)對社區老人健康促進模式成效之探討,亦發現已婚 者有較好的健康行為及知識。 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未婚者呈現較高之酒精、 菸品、檳榔使用的經驗。 四、 居住狀況 楊文廣、吳桂桂、李素箱、林志偉、傅若怡(2011) 對 425 位大 學教職員工生活型態研究結果顯示,生活型態主要是受到居住狀況而. 32.

(45) 產生差異,與親友家人同住者的生活型態優於自己居住者。黃璉華 (1999)對社區老人健康促進模式成效之探討,亦發現與家人同住者有 較好的健康行為及知識。 黃尹春(2007)對 239 名臺北捷運高運量系統車務人員健康生活型 態之研究中發現,居住狀況在飲食習慣及日常生活安全型態上有顯著 差異,顯示全家同住者的飲食習慣及日常生活安全型態優於獨居或與 其他親友同住。宋素貞(1998)的研究結果中,亦顯示與家人同住者之 營養狀況較好。 陳世瑜(2004)對臺北市 391 名服務業工作人員之研究結果,顯 示與家人同住者,其放鬆娛樂及能力發展需求,均與獨自在外居住者 有顯著差異。 綜合以上文獻顯示,健康生活型態可能受性別、年齡、婚姻狀況、 居住狀況的影響。. 33.

(46) 第三節. 工作特性與健康生活型態之相關探討. 軍訓教官是軍職身分,任職於學校,除授課外擔任業務繁重,需 值勤工作時間長等因素,致使本研究為探討臺北市軍訓教官健康生活 型態之現況,假設其影響因素之一來軍訓教官之工作特性。 本研究依據受試教官工作現況及相關文獻,將工作特性歸納為軍 種、職務、階級、擔任教官年資、服務學校類別、師生比、每周工作 時數及自認工作負荷等,分別說明如下: ㄧ、職務 高淑芬(1999)研究指出員工職級之不同在健康促進生活方式有 顯著差異,其中以經理以上職級的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較佳。 丁淑萍(2005) 對 760 名臺北市國中教師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發 現運動習慣方面,職務為教師兼行政的教師高於教師兼導師。許泰彰 (2000)以國小教師為對象,發現專任教師的規律運動行為高於教師 教師兼導師。楊文廣、吳桂桂、李素箱、林志偉、傅若怡(2011) 對 425 位大學教職員工休閒運動研究結果顯示,教師或教師兼行政的休 閒運動參與情形均優於非教師者。李昭憲、陳美慧與梁仲正(2009) 的研究發現教師的休閒參與優於職員。 二、軍種 潘佩君(2009)對217位新北市軍訓教官工作壓力與吸菸飲酒的關. 34.

(47) 係研究結果發現,憲兵的飲酒動機高於陸軍。 三、階級 潘佩君(2009)對 217 位新北市軍訓教官工作壓力與吸菸飲酒的關 係研究結果發現,有吸菸經驗的比例校級高於尉級教官。 五、 工作年資 楊文廣、吳桂桂、李素箱、林志偉、傅若怡(2011) 對 425 位大 學教職員工生活型態研究結果顯示,生活型態受到工作年資的不同而 產生差異,工作年資 10 年以上者的生活型態優於工作年資 10 年以 下,尤其是工作年資在 1 年以下者最差。陳美燕、廖張京棣(1995)對 於護理人員的相關研究發現工作年資愈久其健康生活型態的執行狀 況愈好。 黃尹春(2007)對 239 名臺北捷運高運量系統車務人員健康生活型 態之研究中發現,工作年資在運動與休閒上有顯著差異,顯示工作年 資不到五年者的運動與休閒行為優於工作年資超過五年以上者。左端 華(2004)的研究結果中,亦顯示工作年資對休閒活動之參與有顯著差 異。 黃啟澤(2009)對 619 名臺北市基層員警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中, 發現工作年資越高者,其健康自我照護越佳。 黃尹春(2007)對 239 名臺北捷運高運量系統車務人員健康生活型. 35.

(48) 態之研究中發現工作年資與吸菸及飲酒行為有顯著關係,顯示工作年 資越高者,愈有吸菸行為及飲酒行為。 五、服務學校類別 潘佩君(2009)對217位新北市軍訓教官工作壓力與吸菸飲酒的關 係研究結果發現,公立學校教官工作壓力高於私立學校。 六、師生比 本項文獻尚付闕如,原因為教師的員額均根據學生班級數配置, 基本上各校無太大差異,惟軍訓教官之編制數是根據學校高中班級數 配置,不包括國中部等班級,然軍訓教官在學校除授課外,輔導及各 項勤務、業務等均包括國中部學生,因此本研究希望探討教官與學生 的比例,是否會影響其健康生活型態。 七、每周工作時數 丁淑萍(2005) 對 760 位台北市國中教師自覺疲勞感與職業壓 力、健康生活型態研究結果發現,教師職業壓力各層面以「工作量」 (工作時數)所感受到的壓力最大。 施文文(2004)在探究大學院校教師健康狀態之影響因素研究也 指出,工作者長時間處於工作環境之下,不僅會影響本身身心健康 外,更會對工作者之健康行為(health behavior)產生改變,包括影響其 運動、抽菸、酗酒、熬夜等等的行為。根據Shields(1999)長時間工作. 36.

(49) 與健康的報告指出,當工作者延長工作時數,對本身抽菸與飲酒的習 性會有所改變,其中抽菸的數目及酒精攝取量會提升。 八、自認工作負荷 黃啟澤(2009)對619名臺北市基層員警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中, 發現服務單位勤務越輕者,其運動與休閒行為、健康自我照護越佳。 服務單位勤務越繁重其吸菸行為越多。 潘佩君(2009)對 217 位新北市軍訓教官工作壓力與吸菸飲酒的關 係研究結果發現,受試教官面對工作壓力的排序,以「工作負荷」感 受最高,在吸菸經驗與工作壓力方面,研究結果發現有吸菸經驗者其 工作壓力較高。 上畑鉄之丞(1993)於過勞死的研究亦指出,過重的工作負荷易 導致不良的生活習慣影響健康。 綜合以上文獻顯示,健康生活型態可能會受軍種、職務、階級、 擔任教官年資、服務學校類別、師生比、每周工作時數及自認工作負 荷的影響。. 37.

(50) 第四節. 個人健康狀況與健康生活型態之相關探討. 本研究依據受試教官健康狀況及相關文獻,將個人健康狀況歸納 為基本質量指數、曾罹患疾病及自覺健康狀況等,分別說明如下: ㄧ、身體質量指數(BMI)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2001 年、2005 年及2009年針對12-64 歲之國民所作的健康訪問調查結果,平均身體質量指數分別是23.0、 23.3、及23.6;男性是23.7、24.1、及24.4,女性則是22.4、22.7、及 22.9(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2)。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 2010年針對全國15歲以上有專職工作的員工進行調查,發現其中近5 成(48.8%)的男性員工有過重或肥胖的情況,若是不分性別,也有 22.7%的職場員工過重(24≦BMI<27),11.8%的員工有肥胖(BMI ≧27)的情形(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1) 進行之「民國98年國民健康訪 問」,以調查對象性別及身體質量指數分組之運動情形比較發現,男 性BMI值屬「過重」範圍者,過去兩週有運動之比率為BMI正常範圍 者的1.17倍,這項結果可能是因為BMI過重之男性,選擇以「運動」 的方式從事健康生活型態,屬於較積極從事運動之人口族群。女性 BMI值屬「肥胖」範圍者,有運動之比率為BMI正常範圍者的0.75倍。 值得注意的是,男女BMI值屬「過輕」範圍者,有運動之比率均較BMI. 38.

(51) 正常範圍運動者明顯偏低;顯示國內有一群又瘦又不運動的族群。 蕭順蘭(2002)針對臺北縣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健康生活型態之研 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與健康生活型態呈正相關。Johnson 等人(1993) 針對20-64 歲成人之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可直接影響健康促進生 活型態。 黃啟澤(2009)對 619 名臺北市基層員警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中, 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低者飲食習慣佳。黃尹春(2007)對 239 名臺 北捷運高運量系統車務人員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中發現, BMI 在飲 食習慣上有顯著差異,顯示 BMI 於正常值內的飲食習慣優於 BMI 於 正常值外者。黃尹春的研究同時發現 BMI 與飲酒也有顯著關係,顯 示 BMI 超出正常值,飲酒行為愈高。 簡旭宏(2008)研究結果發現,臺灣民眾發生事故傷害顯示體重愈 超越正常範圍者愈可能發生事故傷害。 二、曾罹患疾病 2009 年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對象為 12-64 歲受訪 者個人健康狀態,結果如下:自述曾罹患高血脂的比率 14.0% ,自 述曾罹患高血壓的比率 10.3%,自述曾罹患非癌症之肝膽疾病的比率 5.6%,自述曾罹患痛風的比率 3.3%,自述曾罹患胃潰瘍或十二指腸 潰瘍的比率 3.8%,自述曾罹患腎臟病的比率 3.8%,自述曾罹患心臟. 39.

(52) 病的比率 3.0%,自述曾罹患糖尿病的比率 3.8%(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 康局,2012)。 成人的疾病開始於 40 歲,且都與生活型態所導致的疾病有關 (Koyama, 2002;徐志輝,2004;李素箱,2005),另外,從行政院 衛生署(2010)的 2008 年 10 大主要死因發現,心臟疾病、腦血管 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多項死因,都與個人的生活型態 有密切的關聯性。 楊文廣、吳桂桂、李素箱、林志偉、傅若怡(2011) 對 425 位大 學教職員工健康檢查、生活型態、休閒運動參與及自覺健康狀況研究 結果顯示,多數教職員工的身體存在著慢性疾病,其中具有慢性疾病 者,其休閒運動參與及生活型態較佳。 三、自覺健康狀況 根據吳老德(2003)指出自覺健康狀況係依個體對自我感受的主 觀認知來評估自己的身心情況。 2009 年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對象為 12-64 歲受訪 者個人健康狀態,在自覺健康狀況方面,目前自覺健康狀況為「好」 (包含極好的、很好、跟好)者占 63.0%,目前自覺健康狀況為「不好」 的比例為 3.3%。跟一年前之健康狀況比較之下,自覺健康狀況比較 好的(包含好很多、好一些)占 15.9%,自覺健康狀況比較不好的(包含. 40.

(53) 差一些跟差很多)比例為 23.1%(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2)。 丁家羚(2010)對新北市教學醫院 251 名護理人員所作的健康生活 型態研究發現,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生活型態呈正相關。 楊文廣、吳桂桂、李素箱、林志偉、傅若怡(2011) 對 425 位大學 教職員工健康檢查、生活型態、休閒運動參與及自覺健康狀況研究結 果發現,自覺健康狀況也愈好者其休閒運動參與情形愈高。與李素箱 (2005)、徐志輝(2004)、徐志輝與李素箱(2005)及李素箱、白 春榮與徐志輝(2008)研究相似。 簡旭宏(2008)研究結果發現,臺灣民眾發生事故傷害顯示自覺健 康狀況愈不健康愈可能發生事故傷害。 綜合以上文獻顯示,健康生活型態可能會受基本質量指數、曾罹 患疾病及自覺健康狀況的影響。 總之,由各項研究結果顯示,社會人口學變項、工作特性與個人 健康狀況,皆有影響健康生活型態之可能性存在,因此期藉由社會人 口學變項、工作特性與個人健康狀況,來探討與軍訓教官健康生活型 態之相關性為何。. 41.

(54) 42.

(5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旨在瞭解臺北市軍訓教官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 素,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研究設計與架構」 ;第二節「研究對 象」;第三節「研究工具」 ;第四節「研究步驟」;第五節「資料處理 與統計分析」 。.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本研究採橫斷式調查研究法,研究變項有:健康生活型態、社會 人口學變項、工作特性、個人健康狀況。其架構乃根據第一章研究目 的及第二章國内外有關健康生活型態的文獻,加以分析組織整理出本 研究架構,如圖 3-1-1 所示。如圖可知,受測教官的健康生活型態(飲 食習慣、運動習慣、安全生活、心理壓力調適、健康自我照護、菸及 酒之使用),可能會因社會人口學變項(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居 住狀況)、工作特性(職務、軍種、擔任教官年資、服務學校類別、 師生比、每周總工作時數、自認工作負荷) 、個人健康狀況(身體質 量指數(BMI)、罹患疾病狀況、自覺健康狀況)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存在。. 43.

(56)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設計如下:. 社會人口學變項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設計如下: 性別、年齡 婚姻狀況、居住狀況. 工作特性. 健康生活型態. 職務、階級、軍種. 飲食習慣. 擔任教官年資. 運動習慣. 服務學校類別. 安全生活. 師生比. 心理壓力調適. 每周工作時數. 健康自我照護. 自認工作負荷. 菸及酒的使用. 個人健康狀況 身體質量指數 罹患疾病狀況 自覺健康狀況. 圖 3-1-1 研究架構 44.

(5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所有母群體為受試對象,係以 100 學年度第 2 學期任職 臺北市 70 所公私立高中職全體軍訓教官為母群體,共計有 423 位。 表 3-2-1 臺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學校軍訓教官員額表 編號 學校名稱. 教官 人數. 1. 大誠高中. 2.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中興高中 方濟中學 再興中學. 3 3 4 6 7 8 2 5 2 8. 延平中學 東山高中 泰北高中 祐德高中 強恕高中 華興中學 景文高中 12 滬江高中 13 文德女中 14 靜修女中 15 衛理女中 16 達人女中 17 私立大同 18 金甌女中 19 東方工商 20 開平高中 21 喬治工商 22 立人中學 23 惇敘工商 24 十信高中. 6 2 6 2 2 3 8 4 4 3 1 6 3. 編號 學校名稱 25 協和工商 26 育達商職 27 開南商工 28 薇閣中學 稻江商職 稻江護家 志仁高中 南華高中 華岡藝校 私立復興 北商附設 36 師大附中 37 政大附中 38 中正高中 39 內湖高中 40 成功高中 41 松山高中 42 建國高中 43 復興高中 44 中山女中 45 北一女中 46 景美女中 29 30 31 32 33 34 35. 47 市立大同. 45. 教官 人數 8 16 7 3 5 6 5 3 2 1 2. 編號 學校名稱 48 明倫高中 49 華江高中 50 陽明高中 51 永春高中. 教官 人數 8 7 6 7 8 6 5 5 5 4 4. 9 2 10 7 9 7 12 8 7 8 8. 和平高中 成淵高中 西松高中 大理高中 大直高中 百齡高中 萬芳高中 59 南港高中 60 麗山高中 61 南湖高中 62 育成高中 63 中崙高中 64 松山工農 65 大安高工 66 木柵高工 67 內湖高工 68 南港高工 69 士林高商. 5 5 6 8 5 12 14 8 10 10 13. 8. 70 松山商職. 9. 52 53 54 55 56 57 58.

(5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自編的結構式問卷為研究工具,為「臺北市高中職軍訓 教官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調查問卷,問卷初稿的擬定乃配合 研究架構,內容題目針對欲測量之變項,參考相關文獻設計並與軍訓 教官訪談,經由專家學者的指導編製而成。 一、 擬定問卷初稿 問卷初稿內容共 106 題,包括第一部份社會人口學變項、工作特 性、個人健康狀況及第二部份健康生活型態等兩個部份,分別依序分 述如下: (一)社會人口學變項、工作特性、個人健康狀況 藉以收集受試教官社會人口學變項(5 題)、工作特性(9 題)、個人 健康狀況(5 題)資料,社會人口學變項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 子女人數、居住狀況,工作特性包括職務、階級、軍種、擔任教官年 資、服務學校類別、師生比、每周工作時數、自認工作負荷等項,個 人健康狀況包括身體質量指數、罹患疾病狀況及自覺健康狀況等項。 (二)健康生活型態 包括「飲食習慣」(19 題)、「運動習慣」(13 題)、「安全生活」 (14 題)、「心理壓力調適」(15 題)、「健康自我照護」、(16 題)及「菸 及酒之使用」(10 題)等六項,藉以得知受試教官之健康生活型態現. 46.

(59) 況,並分析不同變項健康生活型態之差異是否顯著。 問卷施測後之計分上,除「菸及酒之使用」為「有」及「沒有」 外,分別為 1 分及 0 分,其餘題目(包括飲食習慣、運動習慣、安全 生活、心理壓力調適、健康自我照護)之計分方式如下:勾選「總是 如此」得 5 分,表示近乎 100 %,或每天出現此種情形,勾選「經 常如此」得 4 分,表示約 75 %的機會,或一星期出現 5-6 次此種情 形,勾選「有時如此」得 3 分,表示約 50 %的機會,或一星期出現 3-4 次此種情形,勾選「很少如此」得 2 分,表示約 25 %的機會, 或一星期出現 1-2 次此種情形,勾選「從未如此」得 1 分表示從未 或幾乎沒有出現此種情形。 二、問卷的專家內容效度 為確定問卷初稿內容的涵蓋面、重要性與資料處理的正確性、中 文語意的順暢度,在效度部份,本研究工具採內容專家效度,邀請國 內衛生教育、醫學大學、軍訓主管等領域之專家學者共5位相關領域 之專家,依研究者所提供的研究架構、問卷內容進行審查與修正,提 出具體建議以進一步修改問卷。最後,綜合各專家學者的審查建議, 修改問卷。 三、進行預試 將修改過的問卷進行預試,選擇和臺北市地理位置及背景相近的. 47.

(60) 新北市學校為預試對象,拜訪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軍訓室,請軍訓室副 督導協助從新北市學校抽取35名軍訓教官為預試對象。預試時,由研 究人員親自進行問卷施測,會詢問教官問卷題目的敘述是否有不清楚 的地方,藉以找出問卷難以作答及題意不清部分,作為正式問卷修訂 及施測時的參考,並由預試結果得知整個填答時間約需20~30分鐘。 四、試題分析 預試共計回收35份問卷,剔除廢卷4份後,有效樣本為31份,回 收後的問卷資料經譯碼、鍵入、轉換等程序後,再利用SPSS 19.0統 計軟體來進行試題的分析工作。問卷收回後,對「健康生活型態」量 表進行Cronbach’s α 之信度考驗, 各量表信度係數介在0.70~0.95之 間,結果顯示信度良好,詳細結果如表3-3-1。. 表3-3-1 預試問卷之信度分析表 變項. 題數. 預試之Cronbach's Alpha值. 飲食習慣 運動習慣 安全生活 心理壓力調適 健康自我照護 菸和酒之使用. 19題 13題 14題 15題 16題 10題. 0.70 0.85 0.84 0.81 0.95 0.74. 參酌專家學者對於問卷內容的建議、預試分析結果與受試者作答 反應及試題分析結果,將有爭議或敘述不明的題目再次進行修訂或刪 除,修改後形成正式問卷。 4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ests the loop condition before executing the loop body The .ENDW directive marks the end of

政府頒佈「Guideline to develop the mental health of workers in the workplace」. 要求雇主必須建立「心理健康發展計畫」(mental health

5.體能活動與體適能 (Physical activity and fitness) 6.心理健康與心理失調 (Mental health and

In the course of QA inspection,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individual subjects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

來源 : 世界衞生組織文件 — WHO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Health synthesis

Due to the increase in housing rent, rising prices in outbound package tours and air tickets during summer holidays, as well as in gasoline that was affected by price increase

關鍵詞:1.paratantralakṣaṇa 2.the simile of phantom 3.the three natures of treatment 4.the mental eject and the consciousness 相見二分 5.the thory of self re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