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桌球運動發展之情形

第三章 臺北市社會桌球運動之發展

第二節 社會桌球運動發展之情形

一、全國性桌球賽會

由於臺北市在1967年改制後,與臺灣省地位平等,臺北市已自行於10月10日 舉行第一屆運動會,2441967年至1973年未再參與臺灣省運動會之賽事,因此筆者 從1974年臺灣區運動會到全國運動會分別進行探討:

(一) 臺灣區運動會(1974~1998)

1974年教育部基於各方面的考量以及各界的反應與意見,認為在面積不大的 臺灣地區,省市分別舉辦大型運動會,實在不宜,於是從臺灣省與臺北市開始合 辦臺灣區運動會。245首屆區運在高雄市舉行,高達23的單位,唯獨苗栗縣未派隊 參加,由於區運的關係,臺北市派出四隊分別為臺北市東區、臺北市西區、臺北 市南區、臺北市北區。

本次競賽制度採用先循環賽後交叉決賽的方式,由於參賽隊數高達23的單 位,將參賽隊伍先分成四組A、B、C、D,進行單循環預賽,每組冠軍在經交叉的 方式進行決賽,由A冠對上C冠;B冠對上D冠,再由勝對勝;敗對敗選出第一名至 第四名。246此賽事可避免比一場就出局,不但可增加交流的機會,也透過賽事推 廣桌球運動。

最後女子組臺南縣衛冕后座,男子組則由我國第一位職業選手以及國手的周 麟徵擔任領隊,帶領臺北市東區隊伍,打敗擁有許秩碩、許榮展的高雄縣隊,一 舉奪冠,當時隊友為林靖三、張溪秀、陳清發、許義豐、羅文賢、羅文哲、陳源 森、吳振東、蘇廖陽、蘇明崑、郭國慶、關茂吉。然而男子組自第22屆省運會後,

就沒有可以蟬連2屆冠軍以上隊伍,可見各縣市沒有選手培訓接棒的觀念,正屬男

244 蔡特龍,〈臺灣省運會史〉,《國民體育季刊》,17.4(臺北,1985):82。

245 薛雲道等,〈臺灣區運動會之變遷與影響初探〉,《中華體育》,12.2(臺北,1998):36。

246〈球類賽方式將改變〉。《聯合報》第 8 版。1974 年 6 月 18 日。

142

子選手青黃不接之際。

1977年區運,賽制又回歸原來先分組預賽,後循環決賽,在決賽部分較精彩,

也能清楚分辨真正的實力,不至於讓實力堅強的球隊名次卻落後弱球隊,247經過 分組預賽、循環決賽最後男子組臺北市北區獲得冠軍,當時選手為許榮展、廖炯 堯、許秩碩、陳錦桐、林國松、李亮祥、潘鵬輝、陳清村、蔡忠雄、湯振騏、張 廷獻、陳國治,其中許榮展、許秩碩原為高雄縣的主力選手。248

1979年區運,臺北市南區由男子好手許秩碩、紀金龍、紀金水、朱昌勇,及女 子好手張秀玉、蔡采芳、王素昭等人,一路過關斬將,擊敗各隊好手,拿下男子 組以及女子組的冠軍,榮獲雙料冠軍的佳績。1980年也因選手的流動,導致上屆 冠軍無法連霸,如男子組,桌球好手許秩碩、紀金龍、紀金水回歸苗栗縣,並帶 領苗栗隊伍獲的冠軍;女子組也面臨相同的問題,王素昭、張秀玉今年代表臺北 市東區,進而也為北市東區登上后位249。1981年區運為男子組決賽由臺南市出戰 苗栗縣,首戰由苗栗縣得勝,南市掉入敗部,一路崛起,二度在與苗栗對抗,並 將苗栗縣擊敗,因此需要第三度對決,最中臺南是逆襲成功;女子組則由彰化縣 登上后座。2501982年男子組決賽在讀由上屆冠亞軍對伍決戰,最後由苗栗縣戰勝 臺南市;女子組則由嘉義市首次登后,如表3-9:

表3-9 區運男子、女子組成績表及冠軍隊球員名單(1974-1983)

年度 地點 組別 參賽單位數 冠軍 亞軍 季軍 1974 高雄市 男子 23 北市東 高雄縣 北市西

女子 19 臺南縣 彰化縣 臺中縣 男冠隊員:林靖三、張溪秀、陳清發、許義豐、羅文賢、羅文哲、陳源森、吳振東、

蘇廖陽、蘇明崑、郭國慶、關茂吉

女冠隊員:蔡秀芳、黃素珍、黃麗卿、陳美智、趙美英、沈王華、沈玲華

247 楊武勳,〈區運球類比賽制度尚需改進〉,《聯合報》第 8 版。1975 年 10 月 27 日。

248 施能欽輯,《臺灣省運動會桌球賽資料臺灣區運動會桌球資料 63 年至 72 年(1 至 10 屆) 》。

249〈區運女子桌球上屆冠軍缺席〉,《民生報》第 2 版。1980 年 10 月 26 日。

250 李尚儒,〈戰後臺灣桌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5~2004)〉(臺東:國立臺東大學體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6),97。

143

144 吳全平、胡國雄、杜世龍

女冠隊員:林麗如、陳月珍、林靜萍、張美娥、林秋雪

1983 臺北市 男子 28 苗栗縣 臺南市 新竹市 女子 26 南投縣 嘉義縣 臺南縣 男冠隊員:紀金龍、紀金水、朱昌勇、洪聰敏、林惟鐘、劉國安、周仁聖、葉東信 吳全平、胡國雄、杜世龍

女冠隊員:莊淑華、張秀玉、王素昭、黃素芬、邱愛真、王素君、邱麗卿、陳雪芳 資料來源:筆者彙整自施能欽輯。《臺灣省運動會桌球賽資料臺灣區運動會桌球資料.35 年至62年(1至28屆)、63年至72年(1至10屆)》。1983年。繪製而成。

男子組方面,在這10屆次中,獲得的冠軍數以苗栗縣3次為最多、臺北市北區、

臺北縣各為2次,臺北市(東區)、臺北市(南區)、臺南市皆為1次。此時期北部縣市 合計奪冠9次,南部只有一次,由上表可得知冠軍隊伍,雖然單位不同,但出賽選 手幾乎為同一批選手,例如許榮展、許秩碩、紀金龍、紀金水、朱昌勇四人,在 各屆冠軍隊伍都可看見。

女子組方面,在這9屆次中,獲得的冠軍數以臺南縣5次最多,臺北市東區、

臺北市南區、嘉義市、彰化縣、南投縣皆為一次。表中可得知臺南縣連霸1974至 1978年的冠軍,其原因為選手的固定,由好手黃麗卿、黃素珍、趙美英等出賽,

此時期中南部縣市合計奪冠七次,北部只有兩次,而且奪冠隊伍中大多為南部的 選手,由此可見北部選手選手來源,因須從基層選手培訓為優先考量,已奠桌球 實力,為各縣市爭光。

1984年區運桌球競賽規則有所改變,規定在隊伍中參加單打,就不得兼雙打,

251出賽名單變化也較多,顯示出排點的重要性,尤其是雙方實力相當,更是勝負 關鍵,最後苗栗縣以四比三將臺南市打入敗部,後來南市敗部復活再以兩次四比 一奪冠,252女子組則由南投縣蟬連冠軍。1985年男子組臺南市由吳文嘉、黃慧傑 兩人戰無不勝,力克勁敵苗栗縣,再度稱王獲得2連霸,1988年區運在苗栗縣舉行,

251 蘇金德,〈臺灣區運動會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17.4(臺北,1988):61。

252 陳麗卿,〈排陣優劣定勝負〉,《民生報》第 3 版,1984 年 10 月 31 日。

145

桌球賽男子組是兩雄爭霸,由「臺北幫」的苗栗縣對抗「臺南幫」的臺南市隊,

兩縣政府為鼓勵選手,苗栗縣開出優渥的獎金,團體冠軍25萬、亞軍20萬、季軍 15萬;臺南市不甘示弱,林文雄市長允諾完成5連霸,懸賞全隊赴美國巡迴訪是女 桌253。過程中,臺南市拿下團體冠軍,但積分恐會落後苗栗縣,為求總積分勝過 苗栗縣,吳文嘉故意放水輸掉比賽,只能說獎金在作祟,順利完成5連霸。254 1989年區運,賽只改為11人9分制,單雙不可重複,本屆臺北市網羅上屆亞軍 的紀金龍、紀金水、朱昌勇、許榮展,加上北市好手洪正雄、呂寶彭和洪光燦,

準備終止臺南市連霸的美夢255。不料決賽時,北市遭抗議檢舉選手身分不符合,

最後北市吳森嚴被認定資格不符,最終南市以5比1獲勝完成六連霸。256

臺南市隊辛苦經營,好將選手留在縣內,為了維持這份成果,不得不出此下 策;相較之下北市選手非北市選手,看不出對於北市基層選手的訓練與照顧,長 期網羅外縣選手,治標不治本,應從培訓北市選手為優先考量。

1990年區運桌球賽,11月1日男子組「南北對抗」決賽,在主力紀金龍、紀金 水、許榮展缺席下,想不到臺北市隊員王哲生、蔡國財於前晚上演「逃脫秀」,

沒有展現出運動家精神,力抗到底,最後臺南市隊輕鬆的以5:0輕取臺北市,完 成7連霸。257

1991年至1998年區運桌球賽,男子組皆由由臺南市奪冠,完成了14連霸,北 市位居2、3名。1997年區運桌球賽採用新的賽制,團體賽採3人5分的世界賽打法,

由於桌賽經過會外賽的篩選,只有八強晉級會內賽,這一賽制使得各隊的主力必 然要碰面對決,提高比賽的精采度,水準也相對提高,區運桌球競賽成績如表3-10:

表3-10 區運桌球賽男子、女子團體成績表(1991-1998)

253 李尚儒,〈戰後臺灣桌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5~2004)〉(臺東:國立臺東大學體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6),146。

254〈兵不厭詐智奪五連霸〉,《民生報》第 4 版,1988 年 10 月 31 日。

255〈府城高手大集合〉,《民生報》第 28 版,1989 年 9 月 23 日。

256〈動口不動手府城桌球六連霸〉,《民生報》第 4 版,1989 年 9 月 29 日。

257〈南市南桌完成七連霸〉,《民生報》第 3 版,1990 年 11 月 1 日。

146

147

1.升學主義盛行

臺北市缺乏完善的升學管道,許多選手在國小以及國中皆以升學取向需多,許 多優秀選手流失,進而影響到社會桌球的實力。蔡宏仁老師也於訪談中提到:

臺北市許多家長的觀念,還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那我們在當 教練的,也是會考慮這樣,以我這個年紀,我帶你出來打球這是我的責任,

因為我要帶你拿保送權,以前拿保送權,還可以到師範學院出來當老師。258

從訪談內容中得知,升學主義仍是學手生涯規劃中的主要選擇,如早期透過 桌球運動,能升學師範院校的背景下,對選手而言仍有其誘因。

2.優秀選手傳承的缺乏

在長期以來,臺北市各球隊流於各自訓練,閉門造車的情況下,缺乏集中訓練 的環境,以至於優秀選手在經驗以及技術的傳承上,缺乏良好銜接機制,而未能 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果。陳建利老師訪談中也提到:

臺北市每個球隊都自己發展,早期在六十幾年左營有成立集中訓練 營,各個國中都會派幾個過去,去那邊集中起來栽培一些年輕人,現在臺 北市因該也要多一點這個,把各國小少數幾個選手集中起來,然後我們請 好一點國外教練或是國內頂尖教練來支持,然後學校的教練也派人來共同 參與。259

從訪談內容中得知,集中訓練不僅能有效的落實優秀選手群的培訓計畫,且 在經驗及技術上也能有效的傳承。

(二) 全國運動會

1998年10月22日,體委會發布「全國運動會舉辦準則」,全國運動會舉辦的

1998年10月22日,體委會發布「全國運動會舉辦準則」,全國運動會舉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