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第五章 上緬甸地區的雲南籍移民後裔

第一節 祖源記憶與族群邊界

一、祖國歸屬與祖源記憶

W:「孤軍,對中華民國有著民族的記憶,有著『身雖死泉下,心猶念本朝』

的情懷;他們的後裔,中華民國更是自小被灌輸、耳濡目染的祖國。對「中華民 國」深切厚重的情感,既來自歷史傳統,也來自命運血緣,更來自語言文化78。」

在 W 的此段文字敘述中,出現了「孤軍」、「後裔」、「中華民國」等用語,在 謝世忠的文章中則有進一步剖析79,這些字彙背後的重要意涵是關於一種「過去大 陸中心主義中華民國國族-國家的立論根基」,也「強調一種無法折扣處理的神聖 血脈感情」,這樣的意識型態也藉由「歷史記憶或想像為前導的情感力量在維護著」

(謝世忠:1997)。在緬甸出生的雲南籍移民後裔,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無不受到 從中國雲南遷出的上一輩對於他們深刻且紮實的諄諄教誨,S 覺得台灣是「祖國 嘛,那個是我們該回去的地方,爺爺奶奶就會說重回祖國的懷抱,回到台灣才會 好像有歸屬感,不像在緬甸,回到台灣就是回到自己的國家」,上一輩對於祖國懷 抱的渴望烙印在生於緬甸的下一代,B 說:「來台灣唸書爸爸的希望,希望我可以 回歸祖國」,M 也說:「家裡的觀念是一定要小孩唸好中文,不能忘本,將來一有機 會就要來台灣」,祖國與祖源的想像隨著國民黨撤退來台,台灣延續成為「中華民 國」的所在地,使得出生於緬甸的雲南籍移民後裔,心中所繫的祖國卻是從未踏 上的台灣土地。

加深「中華民國」這個祖國意象的,還包括中國人的「神聖血脈感情」(謝世 忠:1997),血緣命脈自出生即烙印在受訪者的認知中,B 這麼說:「從小出生的時 候,就很自然地覺得我是華人、我是中國人」,來自貴概的 H 更是直接指出:「我 家祖宗就是中國人阿……根裡面我就是中國人,我家沒有混到一滴外面的血,純 種的中國人,學的是中國文化,天生就是中國的基因就對了」,但是來自眉苗的 Lf 對於血脈的記憶卻不如 H 與 Lm 那樣鮮明,同時由於生於緬甸的土地認同,自我使 用的族稱也不排除「緬甸人」的絕對性,甚至對於血緣的純正性也抱持著懷疑態 度,每每遭到來自貴概的 H 與 Lm 糾正觀念,其中 Lm 的說話內容也隱含了華與非 華之間通婚的貶抑意涵80,緬甸對於貴概人來說就是一個暫居的客鄉。

78 引用自 W 所撰寫的文章,文句摘自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wenjetyan/10716175

79 在謝世忠的文章中提到的相關字彙有「中國人」、「中華子民」、「漢族兒女」、「中華民國」、「孤 軍後裔」、「中華人民」、「中華民國之人民子女」……等等。

80 詳見以下 Lf、H 與 Lm 的對話

Lf:「所以我都不能跟人家講我是緬甸人?」

H:「你是緬甸華人(雲南話)。」

Lf:「那如果是我們中國人跟緬甸人結婚以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生活態度時,也覺得:「華人就是高人一等,因為緬甸人他們不會存款……我們華 人比較勤奮,比較節省,比較會規劃我的錢要怎麼花,他們就是有一天算一天喔,

他們不會有十塊花五塊,就是有十塊就花十塊……我爸喔,常常都會跟我說要講 信用,要勤勞,不要像緬甸人一樣懶惰,他們都很懶,如果今天有得吃阿,就懶 得去上班了,比較不會想遠一點」,筆者在前文已提過貴概與臘戌的中國味較濃 厚,中國人的「勤勞」相對於緬甸人的「懶散」,優越性極為鮮明,但是同樣的關 於緬甸人生活態度的描述,來自眉苗的 Lf 卻給了他們較為正面的解釋與評價:「緬 甸人他信佛教,他比較不重視追求這種……一般老百姓,他今天賺到,這個月夠 花了,有的吃了他就去拜拜,去貢獻,就很悠閒的過日子,所以他沒辦法去累積 他的財富……其實緬甸人比中國人好,你不要小看他,他們很虔誠的,緬甸人他 們就算有錢也都拿去廟裡面去貢獻,去幫佛像貼金,他們是為了下輩子,我們是 為了這輩子」。所有受訪者成長地區所屬的地域性特質也同樣表現在其他區辨指標 的描述內容當中:

(一)族群外觀

普遍來講,受訪者一致認為從外觀輪廓或膚色上,即可一眼看出是中國人、

緬甸人或是少數民族, V 就這麼說:「大部分一眼都看得出來,輪廓阿、穿著什 麼的,看他臉型也可以看得出來,像國良阿,黑黑的,像印度人,我們都叫他『k-la

83』」,H 也對筆者描述另外一位膚色較深的移民後裔:「你看像志豹阿,皮膚黑得 一看就知道是緬甸人一樣……你看像我就沒混阿,黃皮膚」,此外 J 提到緬甸人裡 面也有膚色較淺的:「緬族屬於皮膚是比較黑,當然也有白皮膚,白皮膚就是當地 的福建人、廣東人,被同化之後,或者是混血之後的下一代,那屬於是比較白的 緬族」,膚色比較白一點還有傣族,雖然華人也是膚色偏白,F 說:「有些傣族也會 講我們雲南話,但是音就是不一樣,他們講的就會有一點傣族話的音在裡面,只 要是我們當地的,本身是雲南的你看了就知道,外人可能看起來都一樣,分不出 來啦」。對於來自貴概或是臘戌的受訪者而言,華與非華本為不同族屬,區辨二者 當然輕而易舉,但是眉苗的 S 在描述外觀差異時卻有不同看法:「我們吃飯用筷子 吃,緬甸人用手抓,但是差異不是很多,只能從小動作上看出來……從外表來說,

都是亞洲人,除了他們黑一點,其實看不太出來」,在 S 的認知範疇裡中國人與緬 甸人其實差異不大。

(二)雲南人的飲食文化-醃製品

J:「一般雲南人的家庭一定都會醃菜、醃豆腐乳,這是必備的,再來就是醃 小洋蔥,我們叫做蕎頭,基本上都會醃這三種」,每到一定的時節,左鄰右舍亦會 一併採買大量的材料,大量的醃菜、豆腐乳與蕎頭都儲存起來,一次的量可以吃 半年左右84,家家口味各有其特色,受訪者自小即習慣每餐配菜包含醃菜、豆腐乳

83 緬文為ကုလာ,指的是「印度人」的意思

84 Lf 描述:「只要是雲南人都會去儲存起來,家家戶戶都會有自己醃的菜阿、蕎頭阿,季節性來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會這樣」。

同樣不清楚詳細情形的,也出現在 K 對於搖錢樹的描述:「我們家沒有把樹上 的錢搖下來,小孩子也沒有衝去撿錢……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把搖錢樹拿下來耶,

都是我媽在弄」。眉苗的華人分散而居,歡度農曆年的形式與其他城市並無差別,

他們一樣會掛上搖錢樹,在夜晚小孩亦游走各華人家庭開財門、討紅包,但實質 上已可看出些微差異。總而言之,對於一眼即可辨識出來的房屋外觀,受訪者皆 可對筆者詳細說明,關於物質背後的文化脈絡,貴概來的 Lm 與密支那的 W 一如 往常,總能對筆者侃侃而談,來自眉苗的受訪者則稍顯心有餘而力不足。

(五)基準點與核心價值: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與價值觀 1. 姓氏

中國人的姓氏在緬甸華人心中,也是一個區辨華與非華的重要依據,Lf 這 麼對筆者說:「我媽因為他生長地都是在仰光,仰光大部分都是緬甸人比較多,

都是講緬語,就沒有中文名字……當初我爸娶我媽就說一定要有一個『姓』,因 為我們中國人就是有一種就是,你不管娶什麼人進來,你必須要給他一個姓、

姓名,因為我們族譜一定要排『父』跟『母』,所以我爸爸就給他姓楊。我爸娶 了她之後,就以中國人為主,她就是華人就對了。取『楊』是因為那時候我們

『李』跟『楊』是最合的,所以就給她取『楊』」,Lf 的媽媽為傣族,因為取了 中國人的姓名,而被華人接納成為我群範疇,C 在描述爺爺不願入緬籍的的原 因也提到:「他就是坐不改性,行不改名,很堅持,奶奶是因為為了生活方便一 點就去入籍了」,姓氏對於由中國雲南遷移至緬甸的那一輩來說,是很鮮明與顯 著的區辨指標,在前文筆者所提「天地君親師」位左側的祖先牌位,也會寫上 姓氏與祖源90

2. 華文學習

F:「媽媽從小就教我們ㄅㄆㄇ,一邊工作縫衣服、一邊叫我們默寫ㄅㄆㄇ,

他很喜歡我們念中文……其實我們那邊的華人,從小對於緬甸的東西、緬文也 好,就是有點排斥,覺得有那種種族上的隔閡,覺得華人就是高人一等……爺 爺就是從雲南過來,從小我們就是學中華文化,從小學ㄅㄆㄇㄈ,學寫毛筆字,

從小我們就是那個環境接觸,就覺得我們也認為我們就是個中國人,就算我們 去學緬文,我們也是被迫的,為了保護自己。」

受訪者自小接受華文教育,來自於上一輩對他們的期待,祖父輩由中國雲 南遷出,自然希望下一代能堅守華夷之別,繼續傳承中國文化,V 就這麼說:「我 們是中國人,你當然要瞭解自己的文化,要多瞭解,你不懂人家也是會笑你阿,

你中國人什麼都不懂,你連自己的中國文化都不懂,所以想多瞭解,就很喜歡 唸中文」,K 也說:「中國人都會互相笑你說:『你是中國人,你怎麼都不會講中

90 例如 Lm 家中祖先牌位為「XX 氏位」,在 J 家中則再加上了祖先源自何處:「像我們家就是源自 南京,從南京那邊到雲南的,所以我們就會寫『X 氏家族係南京那裡那裡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文』」,身處異國的中國人面對異文化的危機感,讓他們極為重視下一代的華文 教育,Lm 就說:「一般中國人家裡就是你緬文唸不唸沒關係,中文一定要唸」,

W 的爸爸也很堅持家裡的兄弟姊妹都接受華文教育:「他都是希望我們學好華 文、學好自己的語言,然後來台灣唸書這樣……因為他自己對於華文、中華文 化的感情還蠻重的,所以就希望我們都要好好學華文」,在華文學校裡接受教 育,藉由閱讀四書、五經學習到的中文與中國文化,讓在緬甸出生的移民後裔 也能清楚分辨華夷之別。

W 的爸爸也很堅持家裡的兄弟姊妹都接受華文教育:「他都是希望我們學好華 文、學好自己的語言,然後來台灣唸書這樣……因為他自己對於華文、中華文 化的感情還蠻重的,所以就希望我們都要好好學華文」,在華文學校裡接受教 育,藉由閱讀四書、五經學習到的中文與中國文化,讓在緬甸出生的移民後裔 也能清楚分辨華夷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