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科學與科技教育訓練對知識探究行為的影響

前面的討論可知,一般受過大學與研究所教育的人對科學與科技知識構成的要件的 相同相異處是有其認識的。人們對科學與科技知識構成要素的認識主要是透過教育與經

134

驗形塑的。本研究因此預測,隨著專業教育時間加長,不同領域的學生對科學與科技知 識的看法差異也會擴大。

就領域的差異而言,科學與科技背景的學生,在評論的反應量上只在研究方法上有 顯著差異,主要是科學背景的參與者對研究方法提出了較多的肯定意見,推測是因為科 學的假設是一個抽象的因果關係的確立,此關係是否真的成立須要嚴謹的研究方法去蒐 集證據來加以驗證,在科學教育訓練上也就相當重視學生對研究方法的認識,因此科學 背景的參與者較能注意到研究方法中值得肯定之處。相反的,科技的目的是應用已知的 科學知識去開發出符合需求的新工具(技術),著重的是成本效益及技術可行性,研究 方法反而成為次要,因此在科技教育訓練中較不會著重在學生對於研究方法的認識。

就教育訓練的影響方面,主效果僅出現在與研究價值及解釋相關的反對意見數上,

大學生對研究價值所提出的反對意見數顯著高於研究生,包含對科學研究所花費的時間 成本的質疑,以及對科技研究所涉及的道德議題、成本效益的質疑等。顯示大學生對研 發的學術價值的重要性的認識比研究生少,在研究的價值上,大學生也比研究生較會因 研究的成本而不支持一個研究的學術活動。而研究生對解釋所提出的反對意見數則顯著 高於大學生,主要是研究生對於引用文獻提出較多質疑意見,顯示隨著研究所的訓練,

研究生對一個研究議題的質疑並不在其成本效益,而是此研究問題是否有充分的理論支 持。成本效益或道德的研究價值的考量是對一個研究所做的較為宏觀、入世的看法,理 論性解釋的評論則是較深入討論一個研究問題是否成立的推論過程,透過檢視引用文獻 是否充分、問題的推導是否嚴謹、是否存在其他可能造成影響的變項等,可以對研究的 內在效度是否足夠加以檢驗,不過這需要有足夠的專業訓練,才有能力做出判斷,所以 受過專業訓練的研究生能夠對解釋提出較多質疑意見,而大學生受限於當前專業能力有 限,只能偏重於研究價值的評論。

針對領域與教育訓練對科學與科技的知識探究的交互作用,主要的發現是隨著教育 訓練的增加,參與者對科技研究的認識會有所改變。科技背景的研究生比科技背景的大 學生對研究計劃中的解釋有較多的支持性評論,內容分析顯示科技背景的研究生對於科

135

學研究中的文獻以及科技研究中新舊技術的相對的優勢比較皆比大學生有較多肯定意 見。這個發現顯示,學生所接受的科技教育愈多,對科技知識建構活動的認識會由單純 實務價值的考量轉變為較理論性與方法論上的考量。大學生則是比研究生對科技研究的 實務價值有較多支持性評論,顯示大學生對科技的價值認識仍侷限在解決人類生活上的 問題,而對其學術價值(亦即知識建構上)的認識可能還不足。

此外,全體研究生對科技研究的解釋所提出的質疑反應量也高於大學生,質的分析 顯示,研究生對科技研究所引用的文獻、混淆變項的干擾效果以及新舊技術的比較方式 所提出的質疑意見數皆高於大學生。研究生對於科技研究的證據有效性所提出的反對意 見數也高於大學生,顯示隨著教育程度提高,參與者對科技研究的知識探究行為的水準 也隨之上升。在對科學研究的認識上,雖然大學生對證據所提出的反對意見數高於研究 生,但仔細檢查資料後發現,這主要是因科技背景的研究生對於科學研究的證據的質疑 以及偵測到證據中存在異例的反應量均極少,為四組中最低,顯示隨著科技的教育程度 的上升,研究生對科學研究中的證據的認識反而下降,推測可能是因為科學與科技研究 對於證據的重視程度不同。科學研究著重的是知識的正確性,除了需要證明因果關係確 實存在外,也需盡可能排除其他可能性,因此十分重視證據的有效性以及證據中是否存 在異例。相對上,科技研究所著重的是新技術的成本效益與技術可行性,亦即只需證明 新技術符合效益,且可以被開發出來即可,不需考慮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因此接受的 科技教育愈多,對於證據的要求反而下降。

科學與科技背景的大學生與研究生對於科學與科技研究的研究價值的不同看法也 反映在最終他們決定對研究提供經費補助的程度。科學背景的研究生比科技背景的研究 生更願意提供研究計劃的資金補助,科學背景的參與者即使不願提供研究補助,其理由 也大多是希望看到的研究架構能夠更為完整。

5.3 總結

整體而言,本研究在科學與科技的知識探究行為的發現與過去研究(如:Schauble,

136

Klopfer, & Raghavan, 1991)相比存在相同與相異之處。相同之處在於,本研究發現大學 以上的人們對科學與科技研究的知識建構活動皆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且他們在評論科學 研究時十分重視是否存在異例與另有主張,其反駁方式也較著重於另有主張的反駁。

與過去研究的相異之處是,雖然大學以上的人們對科學與科技研究的知識探究雖然 皆可由研究價值、解釋、證據、研究方法去加以評論,但是因為科學與科技研究的目的 不同,因此對於研究價值、解釋、證據、研究方法的評論有不同的著重面向。科學研究 的目的在於釐清未知現象的發生原因,建立新的因果關係(知識),因此較為著重學術 價值,且為了確保建立的新知識的正確性,故十分重視內在效度,包含主張的解釋是否 完整、證據是否有效、研究方法是否嚴謹等。此外科學研究為了確保建立出來的新知識 可以完整解釋現象的發生原因,會盡可能找出存在的其他可能性(變項)並逐一排除,

因此十分重視是否存在另有主張與異例,其反駁方式也較著重於另有主張的反駁。而科 技研究的目的在於開發出符合人類生活需求的新工具(技術),因此較著重於實務價值,

且為了確保新工具(技術)能符合需求,且能被開發出來,因此十分重視成本效益及技 術可行性。由於此二者皆屬於解釋論述的範疇,因此科技研究較科學研究著重於解釋的 評論,也較傾向以主張的解釋存在缺陷的方式提出反駁。

參與者的主修領域背景及專業程度也影響他們對於科學與科技的研究價值、解釋、

證據、研究方法的知識探究行為。在領域背景的影響方面,科學背景的參與者較科技背 景的參與者對科學與科技的研究方法提出更多肯定意見。由於科學研究相當重視證據的 有效性,故十分重視研究方法是否嚴謹,所以科學的教育訓練相當重視學生對研究方法 的認識,因此科學背景的參與者較科技背景的參與者更能看出研究方法的優點所在。在 專業程度的影響方面,大學生較研究生著重在研究價值的評論,而研究生則比大學生更 著重於解釋的評論。主要是因為隨著專業訓練時間增加,研究生對研究的考量重點已由 研究價值的考量深化至研究是否有足夠的理論支持。顯示研究所的訓練能幫助學生更深 入的評論研究的內容。

此外,有別於過去研究,本研究發現,隨著教育訓練時間的增加,研究生對科技知

137

識建構活動的認識會由單純實務價值上的考量轉變為較具理論性與方法論上的考量,而 對於科學知識建構活動的認識則一直維持在理論性與方法論上的考量,且會注意科學研 究中是否有對異例提出解釋。值得注意的是,科技研究對於證據偏重在成本效益及滿足 技術可行性的考量,對知識的正確性的驗證要求相對上較低,因此相對於科學背景的研 究生,科技背景的研究生隨著教育訓練時間增加,對於科學證據的認識反而下降之外,

偵測到證據中存在異例的比例也偏低,而且較無法理解科學議題的研究者對異例提出的 駁斥,因而提出錯誤的批評。顯示科技背景的研究生對於證據的方法論的認識與科學背 景的研究生相比仍尚有不足。而且,相對於科學背景的研究生,科技背景的研究生對於 是否提供研究補助的意願亦較為保留,顯示科技背景的研究生對於研究價值的認識較傾 向以成本效益為考量。然而,許多研究並不是當下就能看出其價值所在,需要一段時間 才會展現其價值,除了科學與科技研究外,日常生活中的政策或法令的規劃、企業的發 展計劃皆是如此。這些都是科技教育在日後的訓練規劃上都是應加以注意之處,且對科 技背景的研究生而言,當他們在日後在評論與科學知識相關的研究時也應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