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科學與科技知識在知識探究行為上的影響

5.1.1 科學與科技研究在知識探究的目的上的差異

科學與科技研究都是主要的知識探究活動,其研究價值在於研究本身能產生的效 益。科學研究的目的是對未知的現象背後的成因加以確認,目的在建立新的可描述這客 觀世界的有效知識。科技研究的目的是應用科學研究所建立出來的知識,以製作出符合 大眾需求的工具,改善人類的生活。二者目的不同,重視的價值可能會有差異。在參與 者對科學與科技研究的研究價值索提出的支持意見部分,量的分析顯示領域的差異不顯 著,質的分析也顯示,參與者對科學與科技研究皆重視其學術價值、實務價值、研究的 原創性。此外,對科技研究則還會重視其研發內容是否為新技術(生化甲蟲相對於一般 飛行器所具備的優勢)。參與者對科學與科技研究的價值評量的向度雖然相似,但各自 著重的價值並不同。對於科學研究,他們著重於學術價值,而對科技研究則著重於實務 價值。

在反對意見的評論上,參與者對科技研究的研究價值所提出的反對意見數顯著高於

128

科學研究。參與者對科學與科技研究所提出的質疑除了學術價值、實務價值外,還包含 道德的考量。此外,他們還會質疑科學研究的時間成本以及研究結果對相關產業可能造 成的衝擊,對科技研究則會質疑研究的成本效益以及新技術的風險。參與者對科學研究 的研究價值所提出的質疑首重於學術價值,而對科技研究則著重於道德考量、研究的成 本效益以及新技術的風險。

綜合來看,參與者在評論科學與科技研究的價值時有不同考量,不論是支持意見或 是反對意見,科學研究的價值首重於學術價值,而科技研究則首重於實務價值,並考量 其成本效益。推測其原因是一般大學以上程度的人對這兩個領域的知識差異具有基本的 認識,他們知道科學研究的目的是在建立新的知識,以增加人類對未知事物的認識。而 科技研究的目的則是應用現有知識去開發出對生活有幫助的工具,以付出的成本與可能 獲得的效益間的差異是影響是否值得開發的重要因素。

5.1.2 科學與科技研究在解釋的差異

知識建構的過程中,所欲探究的問題是否可以成立,有賴研究者對於該問題可以成 立的理由提出理論性的解釋與實證上的證據的佐證。本研究中,解釋是指參與者對於主 張與證據或主張與理論之間的因果關係可以成立的理論性說明。參與者被要求在評論科 學與科技研究計劃時,需說明研究計劃書中對於問題與假設可以成立的理由是否充分。

若參與者對知識的認識論中,包含科學研究為了確保建立的知識與過去的知識之間是一 致的,須對研究問題與過去研究的相同性要有妥善的解釋,而科技研究著重的是新工 具、技術的成本效益及技術可行性的見解,本研究預期參與者對科學與科技研究所須提 供的解釋的內容會有差異。

就量而言,參與者對科技研究的解釋所提出的支持意見數與反對意見數皆顯著高於 科學研究,由對評論內容所做的質的分析發現,在支持意見部分,主要是因為參與者認 為科技研究的問題說明較科學研究清楚,推測可能是因為科學研究問題的推導較為抽象 不易理解,而科技研究的問題與日常生活經驗相關較高,故容易讓人理解。質的分析也

129

指出,參與者對科學與科技研究中的解釋僅皆會考慮研究問題是否有說明清楚。但在科 學研究,參與者還會考慮作者引用的文獻是否充分,而對於科技研究,參與者則還會評 估不同技術(生化甲蟲 vs. 仿生微型飛行器)的相對優點以及開發新技術(生化甲蟲)

尚待解決的問題。就相對的重要性而言,參與者對科學研究所提供的解釋首重研究問題 是否有說明清楚,其次是作者引用的文獻是否充分,而對科技研究則首重不同技術的相 對優點的說明,其次才是研究問題是否有說明清楚。

而在反對意見部分,參與者在評論科學與科技研究中的解釋時,反對意見皆是指出 文獻引用的問題、研究方向的問題與建議、計劃書作者未對異例提出解釋。科學與科技 研究的主要差異在參與者對於科技研究引用的文獻提出較多的質疑。科學和科技研究的 解釋的反對意見不同之處在於科學研究還會考慮可能存在其他影響因素、批評因果關係 解釋不詳細、質疑此問題(探討草脫淨對生殖能力影響)的必要性,而科技研究則還會 質疑新技術(綠金龜)的相關知識有缺陷、混淆變項的干擾、對新舊技術(仿生微型飛 行器與生化甲蟲)的比較方式有疑慮、計劃書作者對異例所提出的駁斥不當、以真實生 物做為載具有疑慮。整體而言,對科學研究,參與者著重於是否存在另有主張(即存在 草脫淨以外影響因素的可能性),而對於科技研究,則著重於實現技術所需的條件是否 已經具備(包含綠金龜的相關知識有缺陷、混淆變項的干擾)。

綜合來看,參與者對於科學與科技研究問題所需的解釋確實有不同的看法。對於科 學問題著重於解釋的完整性,如研究問題說明是否清楚以及引用文獻是否充分、是否存 在其他可能解釋。而對於科技研究問題則著重於新技術的成本效益與技術可行性、是否 已經具備開發新技術(生化甲蟲)所需的相關技術條件。顯示參與者對構成有效科學知 識與科技知識的條件是有所掌握的,而在知識探究時會因議題不同而著重不同面向的解 釋與說明。

5.1.3 科學與科技研究在證據的差異

證據是指研究者為了支持自己的主張的正確性所提出的可直接觀察的實證資料。科

130

學研究的目的在對現象提出理論性解釋,此理論是否有證據的支持以及證據中是否存在 異例是決定理論是否可以保留的主要條件。相對上,而科技研究的重點則是新技術與舊 技術的相對優點,對於證據的要求與科學研究不同,因此本研究預測議題會影響參與者 對證據的評論,但此假設並未得到支持,參與者對科學研究與科技研究的證據所提出的 支持意見數與反對意見數差異皆不顯著。

但是質的分析發現,在支持性的評論方面,參與者對科學與科技研究的證據評論相 同之處僅在對證據仍存在異例提出評論。二者不同之處是,在科學研究上,參與者關心 的是能推測因果關係存在的證據(如:顯示草脫淨對生態有影響的證據)以及現象的普 遍性的證據(如:草脫淨使用現況的證據),而對科技研究,參與者關心的是新技術(生 化甲蟲)具可行性的證據以及目前的技術(仿生微型飛行器)存在瓶頸的證據,顯示參 與者對於科學與科技研究所要檢視的證據並不相同,科學研究要求的是因果推論證確性 的證據,科技研究要求的是新舊技術相對優缺點的證據。

參與者對於科學與科技研究的證據所提出的質疑意見內容完全相同,皆是質疑證據 的有效性、證據中存在異例、過去研究使用的應變項以及過去研究使用的樣本,顯示科 學與科技知識的建構過程中對證據的要求是相似的。但是著重的地方卻大為不同,科學 研究著重於證據的有效性以及證據是否存在異例,而科技研究則著重於證據所呈現出的 技術可行性以及當前瓶頸的突破,雖然也會檢視證據是否存在異例,但因為計劃書中提 供的異例是對新技術(生化甲蟲)可否運作的質疑(如:控制系統的可靠度低、無法進 行複雜的控制動作),本質上仍是在檢視技術可行性的證據。

綜合來看,參與者對於科學與科技研究對證據的重視相當,對證據的考量的項目也 無差異,只是考量的重點不同。科學研究著重於所得證據的正確性以及異例的存在與 否,若是證據中有異例,需進一步解釋出現異例的原因,並修正或提出可以解釋異例的 假設。科技研究的證據則在於評估技術的可行性與現有瓶頸的突破,以確定是否能開發 出所提出的新工具或新技術。顯示大學生和研究生都知道科學與科技的論述都需要有證 據的支持,但由於二者研究目的的不同,二者所著重的證據面向也不同。

131

5.1.4 科學與科技研究在研究方法的差異

證據的取得是來自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為了確認自己所 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所提出的實證方式,透過這些方法以搜集到可觀察的證據以檢驗假 設是否得到支持,唯有驗證的方法沒有問題,所得到的證據才是有效的。科學研究所假 設的因果關係是抽象的法則,為了檢定其假設的因果推論的正確性,需要蒐集可觀察的 證據來驗證假設,如何去觀察到相關的現象本身,牽涉到如何透過人為的設計在實驗室 內或實驗室外複製出可能的現象。這個觀察證據的過程涉及研究的限制及內、外在效 度。而科技研究則為了能開發出新工具或新技術,會著重於如何將技術開發出來的程

證據的取得是來自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為了確認自己所 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所提出的實證方式,透過這些方法以搜集到可觀察的證據以檢驗假 設是否得到支持,唯有驗證的方法沒有問題,所得到的證據才是有效的。科學研究所假 設的因果關係是抽象的法則,為了檢定其假設的因果推論的正確性,需要蒐集可觀察的 證據來驗證假設,如何去觀察到相關的現象本身,牽涉到如何透過人為的設計在實驗室 內或實驗室外複製出可能的現象。這個觀察證據的過程涉及研究的限制及內、外在效 度。而科技研究則為了能開發出新工具或新技術,會著重於如何將技術開發出來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