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競爭策略

競爭策略的類型,各學者因論述觀點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類,本研究將其 分類做以下簡略的描述。

Hofer & Schendel(1978)以層級模式觀點將競爭策略分為:(一)企業策略:

策略重點在於企業應進入何種產業競爭。(二)事業策略:策略重點在於在既定產 業內,應採何種競爭方式。(三)功能策略:重點在於如何使資源生產力最大化。

Miles & Snow(1978)綜合各學者的論述,以適應模式觀點作為策略分類的依據,

將策略分為:

(一)防禦者策略:強調保護既有的市場佔有率,尋求穩定,不做主動攻擊。

(二)前瞻者策略:對於市場環境變動的靈敏度高,強調尋求或開發的新產品,

其往往可形成先佔優勢。

(三)分析者策略:策略介於防禦者與前瞻者之間,當市場環境不穩定時,則 採取快速追隨領導者推出產品,市場穩定時則採取防禦策略。

(四)反應者策略:沒有固定的產品與市場,其策略行動只為因應環境壓力,

不願承擔風險。

Porter(1980)於所著的「競爭策略」一書中,提出低成本、差異化、集中 化三大基本競爭策略,企業可以透過策略的執行與運用,取得經營上的競爭優勢。

(一)低成本策略:乃是在產品品質與服務不變的前題下,透過規模經濟、經 驗累積、專業化建構低成本優勢(方至民,2000),以取得整體成本領 先地位,以產品或服務售價比競爭者低的競爭優勢,取得市場佔有率。

(二)差異化策略:乃是提供不同於競爭者的產品與服務,並建立產品或服務 不同於競爭者的形象定位,以創造企業在產業中獨特形象的優勢地位,

且這獨特形象對於顧客而言是有價值的。

(三)集中策略:乃是以鎖定某特定的市場、客群、產品線,並以低成本或差 異化優勢作為後盾,集中全力建立優勢的市場地住。

圖 2-8:Porter 的一般競爭策略

大前研一(1984)提出企業可以透過將資源集中投入於成功關鍵因素,以取 得競爭優勢(KFS 策略)、利用企業資源與競爭對手的相對差異優勢(相對優勢 策略)、破壞競爭對手所依賴成功關鍵因素(主動攻擊策略)、藉由創新取得先佔 優勢(策略自由度策略)等方式,建構企業的持續性競爭優勢(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iage)。

Schuler & Jackson(1987)指出企業可以透過提供新的或不同的產品與服務

(創新策略)、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品質(高品質策略)、以相對低於競爭者的成本 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低成本策略)等三種策略以取得競爭優勢。

Miller(1987)歸納多位學者的論述後,以創新、市場差異、創新和穩定的 廣度、成本控制等四個構面,提出競爭策略的整合架構。Pearce & Robinson(1988)

認為企業的競爭策略分為集中策略、內部成長策略、外部成長策略、收回投資策 略等四類。Jauch & Glueck(1989)則指出總體或事業層次上的策略可分為穩定 策略、擴張策略、減縮策略、聯合策略。

Helms, Haynes & Cappel(1992)認為策略選擇必須要有所取捨,其在以百 貨公司、雜貨店及量販店的競爭策略研究中發現,以財務與營運績效的觀點來 看,採用低成本與差異化競爭策略的群集,競爭優勢優於單採一種策略的群集。

湯堯(2002)指出,我國高等教育的競爭優勢的定位來自於有特色且一致性 的定位(差異化策略)、整合協調學校內部的資源與人力(集中化策略)、依循地 域優勢來發展多角化(多角化策略)等策略的運用。綜觀多位學者的觀點,我國 高等技職院校的經營者,必須對外應了解整個教育市場環境的變化,對內則要檢 視學校所擁有的核心資源能力,可單獨採取差異化、多角化、高品質或創新策略,

或是多種策略同時採取運用,以形成競爭優勢,並創造學校生存發展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