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建議與展望

本研究以客家節慶活動為教材設計主題,藉由華語文化教材編寫設計方式,

將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文化教學中。

第一章為緒論,針對本研究之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名詞釋義及研 究範圍限制作說明。

第二章為文獻探討,針對客家文化之範疇、客家節慶相關研究論文分析、現 有客家教材分析、客家教材相關研究論文分析、華語教材分類、華語文化教材編 寫原則、文化教材相關研究論文分析、文化教學方法、文化教學課程規劃、文化 教學相關研究論文分析及訪談調查作文獻回顧與整理,並從文獻分析中爬梳出對 本研究之幫助。

第三章為研究方法與過程,本研究採取內容分析與半結構性深度訪談,後說 明本論文章節架構與研究過程。

第四章為客家文化融入華與文化教材編寫設計,先對本教材設計理念作介 紹,藉由對學者專家與在臺華語學習者之需求分析,得出對本教材設計之規劃與 建議,後針對教材示例內容做分析與教材評估,以七位華語教師與教材編撰專家 之評估回饋,對本教材提出修正與建議。

第五章為結論、建議與展望,本研究提出結論,並對華語教師、教材編纂者 及華語中心等教學機構提出建議,期許未來在華語文化教材上能有更多元之教材 出版。

本研究以教材使用者對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文化教材編寫之看法,及華語教師 等評估對象對教材之評價為研究主題,以下就本章提出之研究結論、建議與未來 展望逐一說明:

152

一、研究結論

(一)在臺華語學習者以客家文化為媒介,可藉此認識臺灣之多元文化

本研究以客家文化為主題設計 12 課之課程內容,並選擇一課「客家義民祭」

為教材編寫示例,主要針對對象為在臺灣之華語學習者,身處在臺灣多元文化之 環境下,生活中亦接觸到客家文化,認識客家文化即是認識臺灣文化之一部分,

考量客語之語言技能學習可能帶給外籍華語學習者學習負載過重,以「文化」之 介紹為入門,可以開啟學習者對客家文化學習之契機,藉由文化教學與華語學習 並重之教材展示,讓學習者可以透過教材認識客家文化,並於課堂教學中進行跨 文化溝通,進而培養學習者跨文化交際之能力。

(二) 以節慶活動為主題,將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文化教材編寫是可行的

本研究以客家節慶活動為教材設計之主軸,客家文化範疇廣泛,舉凡飲食、

衣著、建築、信仰、語言以及傳統觀念皆有涵括,考量偏重其一內容導致教材設 計內容之不足,故以客家節慶活動為主要概念,其中每個節慶皆有其傳達之客家 文化主題性,如「公館福菜節」即是介紹客家飲食中特殊之醃漬文化、「東勢新丁 粄節」則介紹客家飲食中重要的粄食文化,再如本研究教材示例之「客家義民祭」

介紹客家人重要之義民爺信仰文化,以客家節慶活動之包裝,並運用客家節慶活 動實地考察之方式,將客家文化與現實生活做緊密結合,並透過參與讓學習者身 歷其境體驗外,亦降低文化學習之負重。

本研究透過教材設計與評估之方式,探討專家學者與華語教師對客家文化融 入華語文化教材編寫之看法,透過七位華語教師與教材編撰專家之評估反饋,普 遍肯定將節慶活動為主題導入客家文化之介紹,並將其融入文化教材編寫之方 式,評估表以前期準備、理論依據、教材內容、練習編排、教材配套及其他等六 大面向,設計四十項評估指標,總分為 200 分,共四位評估者將本教材評定為優

153

秀教材(得分為 180 分以上),三位評估者評定為良好教材(得分為 150-179 分),

平均得分為 182 分,足見以節慶活動為教學主題融入客家文化於華語文化教材編 寫之可行性。

154

二、研究建議 (一)華語教師方面

本研究認為華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課程中可以視學習者需要,將文化教學 適時納入課程教學中,並透過讓學習者親身參與之方式,能對臺灣多元文化有更 深一層之認識,進而培養良好的跨文化交際。以本研究教材示例之「客家義民祭」

為例,教師可以搭配課文「感恩」主題進行文化教學,並於課程進行一段落時,

以校外參觀或戶外教學之方式,帶領學習者參與相關活動。身處臺灣多元文化社 會中,無論是客家文化或原住民文化,都是生活中密切接觸的,透過參與體驗方 式進行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習者印象深刻外,更能將所學知識及真實交際環境做 結合,也進而豐富華語教學方式之層次。

(二)教材編纂者方面

隨著華語熱的興起,華語教材市場供需之情況隨著改變,從早期華語教材之

「一本獨大」,轉變成許多華語教材種類亦隨著熱潮應運而生,除了新版《實用視 聽華語》、《遠東生活華語》、《今日臺灣》及《迷你廣播劇》等品牌教材外,更有 許多如商務華語教材、旅遊華語教材、兒童華語教材及聽說讀寫技能類教材,大 部分仍以華語教學為教材主線,雖有如《今日臺灣》及《迷你廣播劇》等文化教 材,與一般華語教材相比,市占率仍是少數,上述兩套教材內之文化介紹亦為泛 論,而非針對特定文化作編寫設計之教材。本研究認為,華語教材編纂不應只侷 限傳統華語教材及文化教材種類上,而是應與時俱進,開發並創新編寫更多不同 種類之教材外,更應考量在臺之華語學習者需求,誠如本研究需求訪談得到之回 饋,受訪者表示臺灣有很好的華語教學環境,在傳統中國文化、閩南文化、客家 文化、原住民文化與新移民文化之相互交集影響下,造就臺灣文化獨特之美,需 要透過華語教材將文化做推廣,反之,客家教材也是,教材編纂者可以在設計上

155

有更多考量與創新,讓客語教學不只侷限在傳統教師單向輸入教學,能以活潑有 趣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利用教材之編纂方式將客家文化做傳承與發揚。

(三)華語中心方面

本研究以客家節慶活動為教材設計之發想,於教材內置有「延伸客程」單元,

搭配每課教學主題安排旅遊景點介紹,除了結合旅遊華語做文化體驗學習外,並 介紹臺灣知名景點結合客家文化教學,供各大華語中心可依教材設計搭配校外參 訪之活動,或因應各大華語中心短期華語營隊之課程設計,安排文化課程以及參 訪體驗課程,以陳淑玲(2012)《短期華語遊學團課程設計與實踐成效》研究中提 及短期遊學團課程設計為例,教學總時數為四週,每週上課五天,文化課和文化 活動每週三次,參觀訪問每週一次,長途旅遊一次,課程總時數為 136 小時之安 排方式做設計,可以將遊學團中文化課程導入客家文化教學設計,並視各華語中 心地理位置安排每週一次客家庄參訪,如桃竹苗地區之華語中心可就近參訪所在 地之客家庄,長途旅遊可以結合並搭配時節參加客家大型節慶活動,如暑期遊學 團可以結合「客家義民祭」活動做文化體驗,寒假短期遊學團亦可以結合「公館 客家福菜節」及「東勢新丁粄節」,讓學習者不僅可以習得客家文化之意涵外,亦 可進行一趟深度之客家壯遊。

156

三、未來展望

(一)教材應用於課堂教學之實踐

本研究因研究時間與場域有限,前期針對教材設計做學者專家及在臺華語學 習者需求訪談,爾後進行教材編寫設計,後期則進行教材設計之評估,以華語教 師及教材編撰專家給予教材編寫之意見反饋與評分,未來研究可朝向以本研究之 教材設計應用於課堂之教學實踐,透過學習者學習面及華語教師教學面做雙向反 饋,可以為教材設計提供更多寶貴之建議。

(二)多面向之文化教材之問世

綜觀現今華語教材之琳瑯滿及客家教材市場競爭對手之薄弱,文化教材目前 亦尚處於輔助教材及課堂中教師自編教材之性質,透過本研究之探討,期未來研 究能針對華語文化及客家教材教材做多元設計與探討,亦希望透過本研究之教材 設計,能有拋磚引玉之效,讓未來能有更多面向之文化教材出版問世,除造福華 語教師與鄉土教師在教材使用上有更多樣化選擇外,亦豐富華語及客家教學之內 涵。

157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

王東(1998)‧客家學導論‧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文娟、楊瑟恩(2008)‧迷你廣播劇‧臺北:正中書局。

吳明清(1990)‧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三版)‧臺北:五南出版社。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呂必松(1995)‧世界漢語教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束定芳、庄智象(1996)‧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上海:外語教 學出版社。

李泉(2006)‧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泉(2012)‧對外漢語教材通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何淑貞、賴明德、丁原基、林振興(2012)‧華人社會與文化‧臺北:文鶴書 局。

肖仕瓊(2010)‧跨文化視域下的外語教學‧廣州:暨南大學。

林嘉書、林浩(1992)‧客家土樓與客家文化‧臺北:博遠出版社。

周健(2005)‧對外漢語教材練習設計的考察與思考‧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

范揚松(1994)‧客家民俗文化‧桃園:龍潭鄉公所。

俞龍通(2008)‧文化創意 客家魅力:客家文化創意產業觀點、策略與案例‧

臺北:師大書苑。

胡文仲(2012)‧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袁芳主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出版社。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十八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復文出版社。

158

康軒編輯群(2012)‧客家語 1-12 冊‧臺北:康軒出版社。

張衛東(1992)‧客家文化‧北京:新華出版社。

崔永華(1997)‧詞匯、文字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 社。

曹逢甫(1993)‧應用語言學的探索‧臺北:文鶴書局。

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編(2010)‧客家語分級教材 1-9 冊‧臺北:教育部。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