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文化教材編寫設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文化教材編寫設計"

Copied!
19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文化教材編寫設計 A Study on Incorporating Hakka Culture into Mandarin Culture Textbook Design. 研究生:楊佩玲 撰 Pei-Ling YANG. 指導教授:陳麗宇教授 Advisor:Li-Yu CHEN,Ph.D.. 中華民國 105 年 6 月 June,2016.

(2) 謝. 辭. 還依稀記得那年六月鳳凰花開的火紅,走出大學校門的那個自己,惶惶不安, 不知下一步要往哪裡走…… 取得碩士學位,是身為計畫控制狂的自己從來沒列入人生規畫中的選項。那 年,我一頭栽進了華語圈這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學習不一樣的教學方式, 並藉由一次次教學經驗中體驗跨文化衝擊,過程既有趣又讓人印象深刻,我好像 又再度找回了當年踏出大學校門那股對教學的熱情! 感謝我的指導老師陳麗宇教授,上了老師的文化專題後從此與文化教學與文 化教材結下不解之緣,老師在我的研究過程中給與我許多提點之處讓我受益良 多;感謝口考委員鍾鎮城教授、宋如瑜教授以及張于忻教授,謝謝老師們在論文 計畫書、畢業口考給與我許多建議以及肯定,雖然中間歷經研究題目更換、徬徨 不安的苦楚,但最終還是品嘗到碩論完成的甜美果實;感謝研究所戰友們雅浿、 斐心、怡靜、殿義、宇馨、胤芳、家瑜和致涵,雖然現在大家已經有不同人生規 畫,有人甚至已經是新手媽媽及美艷人妻,但與你們相遇在臺師應華是我求學生 涯裡最美麗的遇見;感謝所有協助過我論文研究的受訪者及資料提供者,謝謝宜 娟繪製精美的插圖及靜智提供的照片讓我的教材編寫內容豐富了起來;感謝我最 愛的家人們,妹妹是這段過程中重要的支柱,愛犬楊樂多扮演撫慰我脆弱心靈的 療癒者,有你們的鼎力相助,是成就這篇論文功不可沒的功臣之一。 最後,僅以此篇論文,獻給缺席我生命 24 年的父親及一路拉拔我長大的母親, 謝謝你們賦予我客家人硬頸及不服輸的性格,讓我一直堅信自己,即使我在多麼 漆黑的中一人獨行,只要不放棄,也終能探尋明日的一絲曙光。 六月了,又是鳳凰花開的季節,我回頭,望見灑了一地熾熱的火紅,這一次, 我握緊了手中的羅盤,導航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謹誌于 2016 年盛夏. I.

(3) 摘. 要. 臺灣處於多元文化環境中,客家文化亦為臺灣文化中獨具特色之一支,其承 襲中原文化之傳統,雜揉南越文化,加上長期遷徙、地形封閉的因素,後經過原 住民文化、閩南文化、外省文化互相衝擊洗禮後,形成更鮮明的特色,加上近幾 年來臺灣推動國際化與外國文化交流頻繁,使得傳統客家文化與外來文化撞擊產 生新火花。 隨著華語熱的興起,每年有不少外籍人士到臺灣學習中文,臺灣蘊育多元文 化之背景為華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沃土,然而,相較於語言教學本體的嚴謹,文 化教學及文化教材雖然包羅萬象,但涵蓋「客家文化」內容之範疇較少,故本研 究選擇以「客家文化」為教材編寫之內容,讓外籍華語學習者在文化課程中認識 客家文化,了解臺灣文化之多元性。 本研究方法採取內容分析及半結構性深度訪談,針對七位學者專家及四位在 臺華語學習者為訪談對象,探討其對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文化教材編寫之看法,以 自編方式編寫一課教材示例-「客家義民祭」,並以七位華語教師及教材編撰專家 以教材評估方式提供反饋。 透過本研究發現,以客家節慶活動融入華語文化教材編寫之方式符合教材使 用者需求,透過自編教材編寫之方式亦得到評估對象之肯定,本研究期在臺華語 學習者能夠在臺灣文化環境中得體地使用華語進行溝通,培養更寬闊的文化視野 外,也能以正面態度對待跨文化之鴻溝,學會欣賞不同文化所呈現之獨特美感。. 關鍵詞:客家文化、文化教材、教材編寫設計. II.

(4)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Chinese language, many foreigners choose to come to Taiwan to learn it every year.The diversecultural background in Taiwan has provided a rich foundation for learning Chinese.In comparison to a long established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to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ulture teaching and materials are comprehensive, however, with only limited coverage in the Hakka culture. Thus, this research paper takes the Hakka culture as a study example, with the purpose of helping Chinese learners to appreciate the diversity of Taiwanese culture through understanding Hakka culture. The research method adapts textual analysis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pproach, with seven scholars and four Chinese learners as interviewees. Their opinions on the Hakka culture blended into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with additional seven Chinese teachers and textbook compilers` feedbacks to aid the author into composing a study example“The Hakka Yi Min Festival”.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is research, the way the Chinese culture material is composed via utilizing Hakka Festivalhas met the needs of the target users, and is also highly praised by aforementioned evaluators. This research is meant to assist Chinese learners in coping with communication in Chinese within the environment of Taiwan. Another equally important goal is develop a broader perspective through which they appreciate the unique beauty of different cultures.. KEY WORD:Hakka Cultur、Culture Textbook、Textbook Design. III.

(5) 目. 次. 謝辭……………………………………………………………………Ⅰ 中文摘要………………………………………………………………Ⅱ 英文摘要………………………………………………………………Ⅲ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10.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二章、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客家文化…………………………………………………… 13. 第二節. 客家教材…………………………………………………… 23. 第三節. 華語文化教材編寫設計…………………………………… 33. 第四節. 文化教學…………………………………………………… 44.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過程……………………………………………59 第一節 論文章節架構……………………………………………… 59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背景…………………………………………… 6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7 第四節 研究過程…………………………………………………… 73 第五節 研究資料蒐集與分析……………………………………… 74. 第四章、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文化教材編寫設計……………………79 第一節 教材之設計理念與介紹…………………………………… 79 第二節 教材編寫設計示例………………………………………… 94 IV.

(6) 第三節 教材內容分析與評估………………………………………133 第四節 教材評估結果………………………………………………147. 第五章、結論、建議與展望…………………………………………151 參考文獻………………………………………………………………157 附錄……………………………………………………………………167. V.

(7) 表目次 表 1-1 臺灣各大華語中心開設文化課程一覽表……………………. 2. 表 1-2 民國 98-105 年「客庄十二大節慶」一覽表………………… 4 表 2-1 客家節慶相關論文一覽表…………………………………… 18 表 2-2 《九年一貫客家語修正草案》分級標準表………………… 23 表 2-3 《九年一貫客家語修正草案》教材綱要表………………… 24 表 2-4 客家教材相關論文一覽表…………………………………… 27 表 2-5 華語文教材分類一覽表……………………………………… 35 表 2-6 文化教材相關論文一覽表…………………………………… 40 表 2-7 中國文化主題內容一覽表…………………………………… 46 表 2-8 文化教學法比較一覽表……………………………………… 50 表 2-9 文化教學相關論文一覽表…………………………………… 54 表 3-1 需求分析訪談受訪者編碼代號表…………………………… 61 表 3-2 教材評估者編碼代號表……………………………………… 64 表 3-3 學者專家半結構性深度訪談大綱…………………………… 71 表 3-4 在臺華語學習者半結構性深度訪談大綱…………………… 72 表 3-5 訪談內容編碼代號表………………………………………… 75 表 3-6 訪談資料謄寫紀錄表………………………………………… 76 表 3-7 訪談資料分析表……………………………………………… 76 VI.

(8) 表 3-8 評估項目結果分析表………………………………………… 77 表 4-1 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教材大綱一覽表………………………… 92 表 4-2 TOCFL 等級對照表 …………………………………………… 135 表 4-3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對照 CEFR 標準表……………………136 表 4-4 「前期準備」評估項目結果分析表 …………………………140 表 4-5 「理論依據」評估項目結果分析表 …………………………141 表 4-6 「教材內容」評估項目結果分析表 …………………………142 表 4-7 「練習編排」評估項目結果分析表 …………………………144 表 4-8 「教材配套」評估項目結果分析表 …………………………145 表 4-9 「其他」評估項目結果分析表 ………………………………146 表 4-10 評估者給分一覽表……………………………………………148. VII.

(9) 圖目次 圖 2-1 《九年一貫客家語修正草案》基本架構圖…………………. 23. 圖 3-1 本研究論文架構圖……………………………………………. 60. 圖 4-1 TOCFL 對應 CEFR 程度對照表………………………………… 134 圖 4-2 教材評估類別結果圓餅圖 ……………………………………148. VIII.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是以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文化教材編寫之相關探討。本論文主要分成五 個章節: 第一章節為研究動機與問題,並對目前臺灣各大華語中心開設之文化課程與 客家委員會「客庄十二大節慶」內容作探討。 第二章節為相關文獻探討,針對目前使用之客家教材及文化教材進行探討, 以及對文化教學之相關研究做爬梳整理。 第三章節為研究方法之介紹,本研究使用「內容分析」與「半結構性深度訪 談」 ,以對外華語教學之教師、客家教材編寫之教師以及在臺華語學習者為訪談對 象,探討教材使用者對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文化教材之看法。 第四章節為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文化教材編寫設計,以「客家文化」為主題設 計 12 課主題,並以「客家義民祭」為主題編寫 1 課教材示例,後以華語教師及教 材編撰專家作教材評估及提供意見。 第五章節為本研究之結論,研究者在歷經相關文獻探討與教材編寫之歷程 後,透過半結構性深度訪談及教材評估所得之反饋,進而對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文 化教材編寫進行反思,並提供相關建議,使華語文化教材更臻完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當今臺灣社會已由閩南、客家、原住民與外省四大族群,增加新移民後擴增 到五大族群,而其中客家族群占全臺灣人口 18%,人口數約 420 萬人。隨著華語熱 潮的興起,外籍人士來臺灣學習華語者蔚為趨勢,而學習文化課程人數也日益增 多,每年寒暑假,各大華語中心各紛紛開設短期華語文化研習課程,讓外籍人士 得以在短期內藉由華語學習浸潤臺灣文化。然而,綜觀現今各大華語中心開設之 文化課程,大部分較偏重書法、茶藝等課程,對於臺灣客家文化部分較少涉獵, 1.

(11) 以下就當前國內華語中心文化課程內容以及目前客家委員會所規劃之「客庄十二 大節慶」說明:. 一、 當前國內華語中心文化課程內容 目前臺灣各大學廣設華語中心,內容主要包含兩大課程:華語課程與文化課 程,且部分華語中心在寒暑假也有針對華裔青年舉辦語文研習班或是針對外籍學 生開辦遊學團等課程。華語課程內容一般是使用分級式固定之教材,教材完整且 選擇多樣,課程內容紮實;而文化課程內容大多是以書法、中國結及篆刻等多元 課程為主,關於臺灣文化開設相關課程之中心並不多,其中加入客家文化學習之 課程,大多只是帶外語學習者至客家庄進行校外教學或參訪,而非規劃一系列客 家文化之課程及編撰一套相關之文化教材。下表自全臺灣北、中、南、東部地區 各列舉數所華語中心文化課程作介紹。(參見下表 1-1 ). 表 1-1 臺灣各大華語中心開設文化課程一覽表 區域. 北北基. 華語中心名稱. 文化課程內容. 所在縣市.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華語中心. 中國文化巡禮. 基隆市.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捏麵人文化、原住民圖騰雕刻體驗、. 臺北市. 語文中心. 書法、臺灣文化與社會:多元族群. 國立臺灣大學. 臺語 I、臺語 II、中國文化叢談、. 國際華語研習所(ICLP). 中國的風俗習慣、今日臺灣. 地區. 臺北市. 中國茶藝、中國美食、二胡教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中國剪紙、古箏教學、崑曲藝術、. 國語教學中心. 中國國畫、書法、太極拳、 實用臺語會話. 2. 臺北市.

(1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書法、中國結、扯鈴、國畫、. 進修推廣學院. 中國棋藝、中國美食. 臺北市. 太極拳、中國繪畫、中國書法、柔道. 新北市. 文化與觀光. 新北市. 「驚艷臺灣 師大遊學團」 輔仁大學華語文中心 國立臺北大學語言中心 桃竹苗. 開南大學華語中心. 臺灣風俗與文化、中國思想與社會. 桃園市. 地區. 國立交通大學語言中心. 今日臺灣、電影與華人文化. 新竹市. 臺語、書法、短期文化體驗遊學團. 臺中市. 華語課程 東海大學華語中心 中部地區. (扯鈴、茶道、糕餅製作、書法) 逢甲大學華語文教學中心. 書法、文化參觀旅遊. 臺中市. 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 臉譜製作、烹飪與文化、電影賞析、. 臺南市. 華語中心. 國畫、國劇、書法、臺語 戲曲欣賞、飲食與文化、國畫、書法、. 崑山科技大學華語中心. 太極拳、布袋戲、拓碑、篆刻、陶藝、. 南部地區. 臺南市. 茶藝、中國結、臺語、客語 南臺科技大學華語中心. 臺灣文化與華語會話. 臺南市.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茶介紹、象棋介紹、書法、. 高雄市. 華語教學中心. 篆刻、中國料理實作. 文藻華語中心. 書法、太極拳、臺語. 高雄市. 中國文化與慈濟人文課程 東部地區. 慈濟大學語言教學中心. (節慶活動、書畫、靜思茶道、. 花蓮市. 漢字拓印、武術功夫、中國結製作). *表格為研究者自行整理(資料來源:各大華語中心). 3.

(13) 二、客家委員會「客庄十二大節慶」之內容 客家委員會(以下簡稱客委會)自民國 98 年規劃「客庄十二大節慶」之系列活 動,直至今年(105)已經邁入第 8 個年頭,活動內容涵蓋了北、中、南和東部各客 家庄中富有「人、文、地、產、景」等地方特色節慶活動,雜揉了客家傳統民俗 技藝與現代人文藝術,並結合各地之風土民情及客家米食文化饗宴,不但舉辦的 活動規模越來越盛大,參與遊客也越來越多,每年舉辦之評選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個個都是獨具特色的客家節慶。期許透過「客庄十二大節慶」之辦理,能夠恢復 客家傳統文化,進而帶動並活化地方產業之繁榮,更希望透過更多年輕人的熱烈 參與,讓客家文化與精神能向下扎根,進而遠揚。 以下為客委會 98 年至 105 年「客庄十二大節慶」之內容:(參見下表 1-2,詳 細活動內容介紹參見附錄一). 表 1-2 民國 98-105 年「客庄十二大節慶」一覽表 月. 節慶. 主辦. 份. 名稱. 單位. 98. 99. 100. 1月. 美濃「迎聖蹟.字紙祭」. 美濃鎮公所. V. V. V. 公館客家福菜節. 公館鄉公所. 苗栗. 2月. 龍. 年度 101. 102. 103. 104. V. V. V. V. 105. 苗栗市公所. V. V. V. V. V. V. V. V. 東勢新丁粄節. 臺中縣政府. V. V. V. V. V. V. V. V. 六堆祈福.攻炮城文化祭. 屏東縣政府. V. V. V. V. V. V. V. 六堆嘉年華. 客家委員會. V. V. V. V. V. V. V. 「天穿日」. 竹東鎮公所. V. V. V. V. V. V. V. V. 臺灣客家山歌比賽 屏東六堆伯公藝術祭. 屏東縣政府. 4. V.

(14) 寶山鄉打中午文化祭. 寶山鄉公所. 龍潭迎財神. 桃園市政府. 2月. 3月. 4月. 5月. V. V. V V. 客家事務局 湖口「行春宴」-食福遶庄. 新竹縣. 文化祭. 湖口鄉公所. 國姓「搶成功~鹿神祭」. 國姓鄉公所. 全國客家日. V. V. V. V. V. V. V. 客家委員會. V. V. 新埔花燈迎天穿. 新竹縣文化局. V. 客家桐花祭. 客家委員會. V. V. V. 頭份四月八客家文化節. 頭份鎮公所. V. V. V. 三義雲火龍節. 三義觀光文化.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發展協會 桐舟共渡歸鄉文化季. 龍潭鄉公所. 高雄夜合. 高雄市政府客家. 客家文化藝術祭. 事務委員會. 歡喜鑼鼓滿客情. 花蓮縣瑞穗鄉. 鼓王爭霸戰. 富源社區發展協會. 內灣大嬸婆客家漫畫節. 客家委員會. 8月. 新竹縣義民文化祭. 新竹縣文化局. V. V. V. 9月. 平鎮客家踩街嘉年華會. 平鎮市公所. V. V. V. 雲林好客-詔安客家文化節. 雲林縣政府. 10 月. 新竹縣國際花鼓藝術節. 新竹縣文化局. 11 月. 彰化縣三山國王客家文化節. 彰化縣三山國王. 6月. 7月. 客家文化協會. 5.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15) 12 月. 美濃白玉蘿蔔祭. 高雄市美濃區公所. 客家傳統戲曲收冬戲. 客家委員會. 臺東好米收冬祭. 臺東縣政府.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表格為研究者自行整理(資料來源:客家委員會網站 http://www.hakka.gov.tw/mp1.html,瀏覽時間:105 年 4 月 5 日). 客委會邁入第 8 個年頭之「客庄十二大節慶」 ,部分節慶因性質內容轉型、移 交民間團體自行舉辦或未提報參與「客庄十二大節慶」之票選活動等其他因素, 舉辦 2 至 3 年即停止舉辦,如「美濃迎聖蹟‧字紙祭」、「屏東六堆伯公藝術祭」、 「寶山鄉打中午文化祭」、「新埔花燈迎天穿」、「內灣大嬸婆客家漫畫節」及「彰 化縣三山國王客家文化節」等活動。另外,105 年亦有新增之節慶活動,如「龍潭 迎財神」、「湖口行春宴-食福遶庄文化祭」及「美濃白玉蘿蔔祭」,皆為客家節慶 活動增添許多特色。 綜上言之,臺灣各大華語中心皆普遍開設文化課程,但內容大多是書法、中 國結等相關課程,縱然有方言與文化課程,也大多以臺語為主,以研究者蒐集 17 所華語中心來看,文化教學僅占其中三分之一,近年來師大開設「驚艷臺灣 師大 遊學團」中以「文化百寶箱」課程中介紹客家文化,崑山科技大學華語中心雖有 開設客語課程,但經研究者調查目前尚未開班過,雖其招收對象不限外籍人士, 但足見方言類課程中,客語課程更為弱勢之窘況。至 2016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與 國立中央大學開設「一桐學華語」活動課程,邀集百名在臺外籍學生共同體驗在 地客家文化,並運用「客家桐花祭」的文化意涵設計主題性華語課程,除了讓學 習者欣賞油桐花及品嘗客家美食外,也藉此呈現臺灣華語教學之多元面貌。故本 研究希望能以客家節慶活動為教學主題,將已成為臺灣重要常民活動的客家大型 活動成為華語文化教材主題,讓華語教學內容更多元化。. 6.

(16) 申言之,臺灣文化涵蓋閩南、客家、原住民、外省以及新移民文化,以市面 出版之中階文化教材中《今日臺灣:中級漢語課程》(以下簡稱「今日臺灣」)以 及《迷你廣播劇》兩套教材為例, 《今日臺灣》全書分 14 課,內容以臺灣當前(約 民國 80-90 年)社會文化現況當主題進行華語教學,文化選取面向以中國文化為 主,兼含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如第 4 課「茶與中國人」 、第 5 課「我愛紅娘」及 第 7 課「熱鍋上的烤生」 ,也提及了臺灣特有文化如夜市、鹽水蜂炮等等。誠如前 所提及,客家文化為臺灣文化之一環,雖《今日臺灣》內並沒有針對客家文化做 特別討論,但在教材內實則蘊含客家文化之存在,如在第 3 課「還是小吃好」有 提及北部炒米粉和南部豬腳等等,客家美食遠近馳名,進行文化教學時,亦可提 及粄粽和粢粑等客家小點心,藉以豐富臺灣小吃的選擇多樣性;第 4 課「茶與中 國人」課文中,除了提及紅茶、清茶、香片和烏龍茶外,客家擂茶也是獨具特色 的一種茶文化,不僅口味特殊,連製作方式也都跟其他茶類有很大的不同;第 8 課「大拜拜」提及臺灣的宗教信仰觀念,除了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外, 在臺灣「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的特殊地理環境下,客家的義民信仰也是重 要的信仰神祇,教學上加以介紹更能呈現臺灣多元信仰之特色;第 9 課「鹽水的 蜂炮」介紹臺灣元宵節的節慶活動,若以「元宵節」來當教學主題,現今臺灣的 元宵節活動更加多元豐富,已經有「北天燈、中. 龍、南蜂炮、東邯鄲」一系列. 的活動,客家文化傳統活動「 龍」也可成為介紹華語學習者認識臺灣文化的重要 元素之一。而《迷你廣播劇》以廣播劇為編寫形式編寫 12 課內容,收錄與臺灣當 前社會環境或現象相關的故事,此套書主要以社會觀念為主要內容,如第 4 課「行 行出狀元」 、第 6 課「莫貪意外之財」 、第 8 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及第 9 課「腳 踏實地」 ,皆是以正向、積極面向闡述社會觀念,本研究認為,客家文化中的傳統 觀念亦是臺灣文化觀念之一部分,在教材編寫上常以統一概論而言,而非單獨提 及客家文化,實際上客家文化仍蘊含在臺灣文化之範疇當中,如《迷你廣播劇》 第 5 課「婚姻面面觀」內容藉由三位不同婚姻狀況之女性表達對婚姻看法,客家 7.

(17) 婦女之角色亦獨具特色,且客家傳統觀念也有許多積極正面、鼓勵警世之觀念, 在進行文化教學上可針對其內容加以做探討。 透過兩套指標性華語文化教材的分析,不難看出中國文化之多元性,華語教 師在進行文化教學時,可視學生需求或程度適時補充相關文化主題,並應針對教 學年代將教材作調整或改寫,如《今日臺灣》因出版年代久遠,許多內容及教材 內之真實語料圖片皆和臺灣當前社會情況有所不符, 《迷你廣播劇》則是因出版年 代較《今日臺灣》近(2008 年出版),故內容和當前狀況較相符合。此外,教材編 寫應設定適合教材使用之學習者程度, 《迷你廣播劇》在書前編輯大意即提及教材 是針對學完新版《實用視聽華語(四)》或《今日臺灣》或《中國寓言》 ,大約具備 1,500 個以上詞彙量的學習者,將程度作明確界定,能讓學習者不擔心銜接不上的 問題,也讓教師在備課上不因學生程度分歧而造成備課困難的困擾。兩套教材中 所設計之活動也提供本研究多參考之處, 《迷你廣播劇》另設計作業簿讓學習者可 於課後進行複習,教材內安排之討論活動也可提高學習者的口語能力; 《今日臺灣》 教材內練習更加多元豐富,除了傳統文法句型練習之外,更設計許多如「代表討 論會」 、「填字遊戲」、「漫畫改寫」、「問卷調查」以及「情境扮演對話」等活動, 補充資料更是以豐富的真實語言材料作素材,如新聞報導及圖片等,可以讓學習 者所學與真實生活更貼近,增加學習者文化交際能力。 本研究以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文化教材編寫為主題,除了參照以上兩套普遍在 文化教學上使用率高的教材外,探尋坊間晚近出版之教材,題材內容更加多元豐 富,更有結合語言與文化之教材類型,如舒兆民等人於 2013 年出版之《臺灣超好 玩》及 2014 年出版之《吃喝玩樂學華語》兩本系列教材,以臺灣景點為經、旅遊 中的主題情境為緯,交織編寫成一套結合語言與文化之觀光華語導覽教材,其中 特別的是,教材內提及了以往較不受關注的客家文化等內容,如《臺灣超好玩》 中「山城苗栗」課程中介紹客家飲食文化、客家花布及客家傳統產業等, 「客家庄 美濃」一課更是將客家文化作進一步介紹,如敬字亭、美濃迎聖蹟活動、夥房及 8.

(18) 菸葉產業等文化,《吃喝玩樂學華語》則是搭配前揭教材,在第 5 課「在苗栗-嚐 嚐客家美味」中以對話方式介紹客家名菜「薑絲炒大腸」 、 「客家油雞」和「桔醬」, 第 10 課「在高雄-體驗客家文化」中以對話介紹美濃紙傘與擂茶,兩課更於課文 末搭配真實圖片作輔助介紹,讓學習者更能身歷其境。上述兩本教材之推出,讓 客家文化在華語教材有嶄露頭角的初步機會,本研究亦參照此編寫模式,教材主 題是以客家節慶活動為編寫主題,針對客家文化做整套教材編寫設計,希冀能讓 學習者對臺灣文化有更豐富的認識,也希望對臺灣客家文化的推展國際化盡棉薄 之力。 研究者身為客家人,深感客家文化亦為臺灣文化之重要一部分,客委會推行 「客庄十二大節慶」多年,近年來規模日漸龐大,以臺北市舉辦之「臺北客家義 民嘉年華」來看,至 2015 年參與人數已超過 10 萬人,更有許多新移民及外籍人 士參與挑擔踩街的活動,除了讓外籍人士體驗客家文化進行跨文化交流外,也充 分體現客家活動已成為臺灣文化之一環,客家活動儼然已是臺灣重要的活動,且 客家文化同樣身處在臺灣文化的大框架中,與閩南文化、外省文化、原住民文化 以及新移民文化彼此交互影響。故本研究以客委會公布之「客庄十二大節慶」中 選取部分連續舉辦之活動為教材內容,如「公館客家福菜節」、「. 龍」、「六堆嘉. 年華」以及「客家義民祭」等節慶活動,希望透過教材編寫之方式讓華語學習者 認識客家文化的好機會,體認學習客家文化,也就是認識臺灣文化的一部份,也 藉由活動深化語言與文化雙重習得之成效。. 9.

(19)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整理目前對於文化課程與教材編寫的研究,發現隨著學習華語人數的增加, 對文化課程的需求也增加,相關文化教材亦應運而生,惟針對客家文化之華語文 化教材方面研究則並不多見,因此,本研究希冀編撰一套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文化 教材,以利學習者在語言學習中同時習得文化內容。. 一、研究目的 近年來由於華語熱興起,多元化華語教材亦隨之問世。然綜觀目前教材,仍 是以語言教學為大宗,而針對文化方面之教材研究依然屬於少數,而客家文化之 相關研究,故有待學界更進一步的相關探討。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 了解教材使用者對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文化教材之看法。 二、 設計適合在臺華語學習者之客家文化教材。. 二、研究問題 本研究研究問題分述如下: 一、教材使用者對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文化教材看法為何? 二、融入客家文化之華語文化教材編寫之評價為何?. 10.

(20)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指的就是客家人共同創造並流傳下來的文化,包括語言、戲劇、舞 蹈、音樂、飲食、節慶及建築等等。客家人經過長期的遷徙,融合中原文化與南 越文化,加上天然環境之地形封閉,造就出獨樹一幟之客家文化,傳統認為其特 色為節儉、刻苦耐勞等精神,而本研究探討主軸為在臺灣的客家文化內容。. 二、華語文化教材 文化教材大部分角色為輔助華語教學及介紹文化內容,但普遍文化教材內容 雜而不精、難度不適中、缺乏跨文化視角、教材目的不夠明確、內容與現實生活 脫節等現象,主要是因為文化課程與語言課程的性質並不相同、教學任務也較語 言課抽象,又缺乏權威之教學目標及大綱,故常使華語課中語言和文化教材出版 比例懸殊,而本研究則以客家文化為華語文化教材編寫之主軸。. 三、文化教學 李泉(2012)提到,文化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中的文 化是具有特定內涵的,即跟漢語的理解和表達密切相關的文化因素,主要是隱含 在漢語結構系統和表達系統中反映漢民族的價值觀念、是非取向、衣食住行、風 俗習慣、審美情趣、道德規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內 涵,而本研究是以客家文化為文化教學之主軸。. 11.

(2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針對之主體為在臺灣客家文化,並不包含其他地區之客家文化。. 二、研究限制 (一)文獻資料的有限性 華語教學研究文獻數量豐碩,文化教學與教材編寫亦所在多有,客家研究近 幾年來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惟客家文化結合華語文化教材編寫之相關研究尚不 多見。. (二)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之文化教材編寫受限於場域、時間等因素,並未能以此教材進行教學 實驗,只針對學者專家與在臺華語學習者做半結構性深度訪談進行教材需求分 析,並以華語教師及教材編撰專家進行教材評估,將教材設計實施於教學場域之 情況仍有待未來作進一步之探究。. 12.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客家文化. 一、客家文化之範疇 英國人類學家 Talor (1871)在《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一書中提及:文 化是人類行為與思想的體系,是做為社會成員的人們習得的複雜整體,它包括知 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其他的能力與習性。曾喜城、張翊丹(2007) 對文化的界定乃是:每個族群都有面對克服大自然、他人和自己心靈空虛的三部 分,也因此每個族群都會衍生物質文化、倫理文化和精神文化,而在這三方面下 就會產生出價值觀念,再擴大範疇整個文化就會涵蓋價值觀念。英國哲學家 Russell(胡品清、劉福增譯,1988:55)在《羅素論中西文化》一書有句名言:「人 類自古以來就要克服三個敵人,其一是大自然,其二是他人,其三是自己。」若 以羅素的名言分析文化的衍生及發展,則可分為創作食衣住行之物質科技文化、 語言與倫理之典章制度文化及追求文學藝術之宗教文化三部分。 文化是祖先經過代代相傳,經過時間及空間演變所孕育出來的瑰寶。文化可 以從物質層面的食、衣、 住、行及日常生活器具等,到精神層面的語言、傳統信 仰、風俗習慣和祖先崇拜等面向,客家文化亦是如此,從飲食中的醃漬文化、穿 著中的藍衫文化及住宅的風水文化等物質文化外,還有從語言發展出的諺語文 化、三山國王、義民及伯公信仰文化及崇敬祖先之精神文化,進而還因地理環境 而創造出山歌文化、採茶三腳戲劇文化以及豐富的文學作品等精緻文化。 林嘉書、林浩(1992)則定義,所謂客家文化,是指漢民族的客家民族在發展 過程中,後天因歷史地理形成的外部與內部的生活樣式。其具體的表現樣式,可 分為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物質方面有衣的文化、食的文化、住的文化;精神方 面,又可分為外部和內部,外部者有客家方言、客家山歌等,內部者有客家社會 團體特有的價值觀念、倫理觀念、宗教信仰、行動規範和道德規範等。而客家文 13.

(23) 化地區保留了豐富的古蹟、自然生態、祠堂、廟宇,也有其屬於客家人特有的農 業產業、工藝產業、文化產業,而與生活息息相關之食、衣、住、行、習俗及民 俗信仰等等皆是文化。 王東(1998)認為,文化做為一種具有內在穩定性和外在規範性的生活方式, 是人類因順應自然環境(人地關係)和社會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產物。從這 個角度來講,任何一個民族或民系的文化,其歷史的生成和流變都是在某一特定 的地理環境—經濟基礎—社會結構這個三維空間內進行的,客家文化的生成和發 展也是如此,他將客家文化分析為物質基礎之農耕文明及社會土壤之家庭制度。 另外,他也將客家文化基本特質做了包含質樸無華風格、務實必虛的精神及反本 追遠的氣質的描述。 謝重光(2008)則提出客家文化有山林性、邊緣性及向心性三大基本特徵。以 山林性來說,客家人是山的兒女,具有山的性格,住房竹木皆取材於山林,飲食 重山珍,少海味,有素、粗、野、雜和重原汁原味的特點,客家人消暑解渴治病 喝擂茶,衣著喜歡用自製的靛青將麻布染成青色和藍色,以致於藍色成為客家人 的代表色,也因交通閉塞的地理環境,山林經濟及狩獵經濟在客家人生計佔有重 要地位。產業發展也與山林有密切關係,開礦、種菸葉以及割松香都是重要產業, 造就客家人自古以來就擅長此類手工業和農副業,而客家民間文藝也與山林深深 結緣,山歌和採茶戲是客家人最喜歡的文藝樣式。此外,山林性還有兩層涵義, 一是山高皇帝遠,遠離廟堂,二是自足山林,安土重遷,商業意識薄落,相對於 海洋文化來說比較缺乏飄洋過海、對外拓殖的冒險精神。邊緣性來看,客家人在 政治上的表現是不服管轄的叛逆精神,在民俗上表現是飲食、服飾、婚嫁、喪葬、 文藝、神明崇拜和民間信仰等領域的奇特習俗,例如服飾的高髻、葬俗方面的撿 骨葬、文藝方面的山歌、宗教信仰的三山國王以及龍神信仰,都受到南方少數民 族的文化傳統影響。最後為向心性,首要表現是中原正統觀念的確立與推展,客 家宗族組織形成與發展,建祠堂、修族譜,透過確認中原郡望和建立與某一歷史 14.

(24) 名人的血緣關係,順利實現了身分的轉換與認同,而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成果也表 明,人類社會組織關係的演進大體上都遵循著這樣一條基本的原則:由血緣關係 進化到地緣關係,客家人的家族制度具有明顯的持久性和強固性,也具有精緻性 和典型性。傳統觀念上,客家傳統「耕讀傳家」觀念根深蒂固、歷史上客家人對 外族人入侵表現出的民族大義和愛國精神以及臺灣歷史上客家人對朝廷的忠義, 都是深刻表達出客家人固有的耿介勁毅、剽悍不羈性格。而客家文化的邊緣性和 向心性,看似矛盾與對立,但其實深刻反映了客家由蠻荒之地變為崇文重教的過 程中,客家文化內在的蠻夷因素與中原儒家文化因素的此消彼長,客家文化在兩 者的互相涵化、制約下,展現出其無盡的活力。 曾喜城(1999)提出,臺灣客家文化內容從語言、生活習俗,以迄山歌藝術、 客家文學創作、傳統民間信仰及祖先崇拜,三百多年期由原鄉隨著客家祖先渡海 來臺,代代相傳歷久不衰。 鍾俊昆(2004)也提到,客家文化內容可劃分器物、心靈與制度三個層面,分 別有以儒家文化為基礎建構出來的客家文化價值、以俠義為主導的文化群落組 織、開拓進取與隱忍保守的客家文化心態及以婦女和兒童為重心的人際關係模式 特點。 而客家人的性格也是客家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傳統對客家人的刻板印象較 為負面,不外乎是小氣、吝嗇等負面形容詞,隨著客家意識近幾年來的熱烈討論, 劉錦雲(1994)提出,客家人性格特徵有開拓進取及奮鬥拼搏的價值觀、客家婦女 刻苦耐勞自立自強的特質、重文教及尊師重道的精神、好強好勝及愛面子之特點。 范揚松(1994)也對客家人的性格表現提出有積極入世的精神、重家庭倫理觀 念、重義輕利的作風、名節面子的主義、勤儉樸素的傳統、忠誠正直的態度、人 際人情的走向、保守中庸的性格及重功名輕實業之看法。 綜上所述,客家人的性格經過歷史推演,部分仍根深蒂固於現代生活以及傳 統觀念中,如前述所提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及重功名輕實業特質,造成客家文化「一 15.

(25) 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耕田讀書」的特殊現象,也深深影響客家文化中教育及產 業發展,客家人普遍較重視教育,美濃地區甚至還出現「博士村」的現象,在職 業選擇上也趨向保守,不願意嘗試冒險,選擇從事公教體系職業人數較多,如早 期臺灣鐵路局職員中客家人比例即偏高。 除了上述性格特質外,客家文化範疇還包含以下面向: 張衛東(1992)提出客家文化包含分布與自然環境、語言、建築、山歌、民間 文藝、民間信仰、婚嫁習俗、喪葬習俗、衣著服飾、飲食習俗以及歲時節慶等內 容;范揚松(1994)提出客家文化資本範疇分為客家宗教建築、古蹟、聚落、遺址、 文化展演設施、產業資源、民俗技藝、客家語文、客家美食及客家衣飾等內容; 曾喜城(1999)則提出客家文化有語言、食衣住行、傳統信仰、民間信仰、婚葬禮 儀、歲時禮俗、山歌、採茶戲、現代音樂以及現代文學等內容,他特別強調客家 建築文化特色有聚族而居、講究風水、房屋布局巧妙、防禦性強以及因勢建築等, 因應生活環境需要發展出「行」的文化,如蓑衣及油紙傘,特別是油紙傘,已經 成為客家文化重要的符碼之一,除了實用功能外,其諧音「有子」也反映客家傳 統觀念,以及父母對即將出嫁的女兒之祝福,信仰則包含天地宇宙的崇拜(如玉皇 大帝及土地公福德正神)、大自然的崇拜(如三山國王)以及靈魂的崇拜(如三官大 帝及義民爺);鍾俊昆(2004)提出客家文化包含山歌、民俗觀念、婚俗、戲劇、文 學以及方言等內容;謝重光(2008)則提出客家文化範疇有宗教信仰、飲食習俗、 喪葬習俗、文藝生活及服飾等內容。 綜上而言,節慶及信仰在客家文化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俞龍通(2008)曾 以「客家桐花祭」節慶活動做個案調查,從 2002 年開端發展至 2007 年成長期作 階段性描述與分析,以傳統客家重要經濟作物「油桐」作符碼,進而創造出「桐 花祭」活絡客庄經濟,此一文創產業實屬客家文化中成功之案例之一。他指出在 現在社會中,影響消費者行為因素已不必然為產品本身的功能與實用價值,相對 影響消費者購買的是一種概念(concept)、一種意象(image)、一種符號(sign)和象徵 16.

(26) (symbol),客家桐花祭亦成功的將客家文化做文化輸出,華航的國際線班機上播放 客家桐花祭相關宣傳影片,並銷售相關桐花商品,觀光局與旅行社結合推出過境 半日遊,並且在全球海外各旅遊辦事處放置桐花祭行銷刊物供遊客索取,德國法 蘭克福禮品展有 10 家廠商參展將桐花意念產品行銷歐洲以及日本成田機場出境大 廳燈箱刊登桐花祭廣告等等宣傳,皆為客家文化推展做了很好的行銷,對於本研 究而言意義也在於此,希望能藉著華語文化教材的編寫,將客家文化做適當的融 入,將客家文化推展國際。 移民是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客家人在長期的遷徙之中,雖然因為動盪 的遷移生活使移民離開故土,但另一方面移民為了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又會在無 形之中乘載著原文化傳統展開嶄新的生活和發展。封閉的地理條件,是客家文化 地域特色形成的空間條件,既為客家文化保存其地方特色,並能夠持有強烈的自 我認同意識,把自己與周邊的其他民族區別分開來,就是這獨特的地理環境的結 果,如此融合又如此區別,正是客家文化獨特的特色。 研究者身為客家人,有感客委會推行「客庄十二大節慶」讓客家活動逐漸嶄 露頭角變成臺灣重要活動之ㄧ,即使部分活動仍是屬於消費性、被創造出的客家 文化,但活動內容所傳遞之文化,亦為客家文化之一部分,讓客家文化透過節慶 活動能更加有聲有色的呈現,並希望透過本研究之教材編寫設計讓更多在臺華語 學習者認識客家文化。. 17.

(27) 二、客家節慶相關研究 研究者於 105 年 3 月 29 日上碩博士論文網以關鍵字「客家文化」進行搜尋, 探得相關論文共 169 篇,因本研究針對客家文化中的「節慶文化」做討論,故篩 選其中關於節慶文化研究共 12 篇,涵蓋研究範圍廣泛,從研究節慶之行銷策略、 文創商品設計至結合數位科技之動畫創作及 Facebook 互動性研究。(詳參表 2-1, 以民國年表示,按年代先後順序排列). 表 2-1 客家節慶相關論文一覽表 序號. 論文名稱. 研究生. 年度. 系所. 研究內容概述. 1. 客家文化產業. 黃順意. 93. 國立臺北. 本研究以文化產業之政策行銷為. 行銷之研究-. 大學企業. 概念,並以「客家桐花祭」為研. 以客家桐花祭. 管理學系. 究主體,用節慶呈現出客家文化. 為例. 研究所. 之美,探討其客家文化產業行銷 4P之具體的表現、政策行銷作 為與研擬行銷策略。. 2. 節慶活動與客. 國立中央. 本研究以「苗栗 龍活動」為例,. 家文化創新之. 大學客家. 探討鄉土文化意義與價值,並賦. 研究─以苗栗. 政治經濟. 予傳統文化新的生命意義,從創. 與政策研. 新的觀點出發,深入剖析傳統節. 究所在職. 慶文化的傳承、複製與擴散過. 碩士專班. 程,並對活動的規劃、宣傳及促. 龍為例. 蘇瑞英. 97. 銷提供建議,作為主辦單位對往 後節慶活動計畫擬定之參考。. 18.

(28) 論文名稱. 研究生. 年度. 系所. 研究內容概述. 『六堆鬧熱. 謝易珉. 98. 國立高雄. 本研究以六堆文化為主軸,同時. 季』六堆客家. 師範大學. 以客委會「客家桐花祭」做個案. 文化創意設計. 視覺設計. 研究,除分析相關文獻、影像記. 學系研究. 錄之外,藉此了解活動特色、優. 所. 缺點,突顯六堆客家文化與北客. 序號. 3. 家風貌之差異外,並區分本研究 與客家桐花祭呈現出不同之特色 印象。 4. 客家廣告中的. 羅原廷. 98. 國立聯合. 本研究以客家桐花祭、客家美食. 俗民生活再現. 大學客家. 嘉年華、臺灣客家博覽會與六堆. 與操作-以客. 語言與傳. 嘉年華共 12 部廣告作為文本分析. 家文化節慶廣. 播研究所. 樣本,並引巴特的符號學分析,. 告為例. 瞭解客家文化節慶廣告如何進行 客家俗民文化詮釋及客家文化節 慶想像。. 5. 文化公民權之. 黃琪崴. 98. 國立中央. 本研究藉由文獻分析、參與觀察. 賦權與實踐-. 大學客家. 與深度訪談,及運用層級分析法. 以桃園客家文. 研究碩士. (AHP) ,建構「桃園客家文化節. 化節回應性評. 在職專班. 活動回應性評估指標相對權重體. 估. 系」 ,藉此融入專家學者與民眾之 意見,透過交叉檢驗,檢視政府 賦權政策目標是否落實,推動公 民實踐文化權利,達到文化公民 權目標。 19.

(29) 序號. 論文名稱. 研究生. 年度. 系所. 研究內容概述. 6. 高雄市夜合客. 郭旭芳. 99. 國立高雄. 本研究應用 Foucault 治理與權力. 家文化藝術季. 應用科技. 之觀念,以及消費社會的符號學. 之文化治理與. 大學觀光. 為理論觀點,以官方文獻、深度. 權力脈絡. 與餐旅管. 訪談與田野調查為蒐集質性資料. 理系研究. 的方法,以「高雄市夜合客家文. 所. 化藝術季」探討文化治理角色, 及分析其規劃與執行中的權力脈 絡。. 7. 以議題設定探. 廖詠貞. 99. 國立聯合. 本研究以苗栗客家文化節慶為主. 討苗栗客家文. 大學資訊. 題,探討 Facebook 粉絲專頁之管. 化節慶於. 與社會研. 理者與使用者之間的交互關係,. Facebook 粉絲. 究所. 利用社群中強弱連帶關係檢驗各. 專頁呈現之研. 月份之客家文化節慶議題,並彙. 究. 整組織與個人間的影響因素,讓 使用者能對客家文化節慶進行深 入的了解。. 8. 遊客參與「客. 鍾福貴. 101. 國立聯合. 本研究以「頭份客家文化節(四月. 庄節慶」遊憩. 大學經濟. 八)」以問卷調查法、個案訪談與. 體驗及滿意度. 與社會研. 文本分析法解析消費者之滿意. 之研究-以「頭. 究所. 度、遊憩體驗與政府策略,探討. 份客家文化節. 以體驗經濟與體驗行銷之理論來. (四月八)」為. 分析,另佐以先進國家節慶發展. 例. 之策略,作為日後節慶規劃之借 鑑。 20.

(30) 序號. 論文名稱. 研究生. 年度. 系所. 研究內容概述. 9. 從客庄節慶探. 馮郁晴. 102. 國立高雄. 本研究以「六堆伯公文化藝術祭」. 究客家文化認. 應用科技. 為研究案例,採質、量化並行模. 同與保存發展. 大學文化. 式,透過文獻分析、活動問卷調. -以六堆伯公文. 創意產業. 查與專家學者深度訪談,探討客. 化藝術祭為例. 研究所. 庄文化節慶文化保存之影響力。. 國立臺中. 本研究利用動畫軟體進行 龍活. 動畫「 龍」. 科技大學. 動創作,在 3D 軟體中以布料運算. 創作論述與. 多媒體設. 系統來模擬布料舞動的動態效果. Maya nCloth. 計系碩士. 讓舞龍更加生動自然,藉以推廣. 布料運算研究. 班. 客家文化傳承。. 樹德科技. 本研究藉探討客家文化節慶與文. 節慶商品設計. 大學應用. 化商品傳遞的文化精神,以商品. 創作研究. 設計研究. 設計方法與程序的比較分析,了. 所. 解消費者對於客家文化商品的認. 10. 11. 客家文化電腦. 臺灣客家文化. 黎書宏. 朱晏廷. 103. 103. 同度,並作為未來傳承客家文化 精神價值之文化商品設計參考。 12. 客家文化能成. 邱英政. 103. 國立聯合. 本研究探討. 為大生意 ─. 大學資訊. 略,透過創意激盪與經驗累積,. 以客家 龍節. 與社會研. 並以產業進程發展擬定具體策. 慶市場行銷發. 究所. 略,區分為短、中、長期的策略. 展策略為例. 龍的節慶行銷策. 規劃,以 3i 為主要策略重點,提 昇元宵民俗節慶 龍活動,打造 新客家節慶意象的行銷模式。. 21.

(31) 關於節慶文化之研究,部份研究是以政府或主辦單位角度,如黃順意(2004)、 黃琪崴(2009)、郭旭芳(2010)及邱英政(2014)皆以行銷策略發展來探討節慶行銷 模式,舉辦活動需要人潮,有人潮聚集就有錢潮,其中邱英政(2014)以行銷中的 3i 來作分析,以產業進程發展擬定具體策略,區分為短期加值創新(innovation)、 中期資源整合(integration)以及長期擴大規模行銷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皆是 為節慶行銷帶來新思維與規劃方向,對本研究而言,若客家節慶能推展國際化, 未來可以吸引更多外籍人士參與活動。另部份研究是以文化創新研究為方向,針 對蘇瑞英(2008)以「. 1. 龍」 、謝易珉(2009)以「六堆鬧熱季」 、鍾福貴(2012)以「頭. 份四月八」及馮郁晴(2013)以「六堆伯公文化藝術祭」做分析,透過問卷、訪談 等研究方法探討節慶文化之創新發展,將傳統節慶活動結合相關創新做考量設 計,對本研究在進行教材編寫上亦提供不同思維。羅原廷(2009)、廖詠貞(2010) 及黎書宏(2014)分別針對節慶廣告、Facebook 粉絲專頁以及電腦動畫設計做探 討,數位科技亦是進行華語教學中不可或缺之媒介,透過相關研究之發展,不僅 可提供本研究教材編寫之素材,也可充實教材內容,進行豐富客家文化教學。. 1. ,客語用字,四縣腔音 bong,音近漢字「崩」,意為「炸」之意。 22.

(32) 第二節. 客家教材. 一、現有教材分析 根據教育部 2011 年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客 家語)修正草案》(以下簡稱《九年一貫客家語修正草案》)對客家語教材編選中 關於文化內容部份有以下規定:. (一)基本架構 表 2-2 《九年一貫客家語修正草案》分級標準表 階段. 對應年級. 第一階段. 小一、小二. 第二階段. 小三、小四. 第三階段. 小五、小六. 第四階段. 國一、二、三. 社會脈動. 一 語言. 二 階 三. 文化. 四 級. 圖 2-1《九年一貫客家語修正草案》基本架構圖. 23.

(33) 表 2-3 《九年一貫客家語修正草案》教材綱要表 文化架構部分 階段. 一. 二. 三. 四. 食衣住行育樂. ●. ●. ●. ●. 謠諺. ●. ●. ●. ●. 資訊應用. ●. ●. ●. 民俗. ●. ●. ●. ●. ●. 歷史. 社會脈動架構部分 階段. 一. 二. 三. 四. 性別平等. ●. ●. ●. ●. 環保生態. ●. ●. ●. ●. 醫療健康. ●. ●. ●. ●. 生命教育. ●. ●. ●. ●. ●. ●. 多元文化與國際瞭解. (二)基本理念 1.培養學生熱愛客家文化及主動學習客家語的興趣和習慣。 2.培養學生具備客家語基本的聽、說能力,並能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表情達 意,進而發展出閱讀與寫作的興趣和能力。 3.培養學生兼用客家語和本國語的習慣,發展出特有的文化視野,開創出新的思 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應用客家語學習各種知識的能力,擴充生活經驗、認識本國多元文 化,且在面對國際思潮與現代化社會之變遷中,體認全球化和在地化共同發展 的必要性。 24.

(34) 5.學習利用工具書及結合資訊網路,擴展客家語學習的機會和環境,培養學生獨 立、自動學習的能力。 6.激發學生廣泛學習客家語的興趣,並提升其欣賞客家語文學作品的能力。. (三)分段能力指標 1.聆聽能力 1-2-8 能透過聆聽的活動學習客家族群的文化。 1-3-7 能透過聆聽活動,欣賞並薪傳客家文化。 1-3-9 能從聆聽過程,理解並探索客家文化的實踐方法。 1-4-8 能運用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與其他族群的語言,並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瞭 解。 2.說話能力 2-3-6 能用簡單客家語介紹客家文化。 3.標音能力 3-4-1 能運用標音符號查閱工具書,主動認識客家文化。 4.閱讀能力 4-4-3 能從閱讀中瞭解各族群文化,並能閱讀譯成客家語之外國作品。 4-4-4 能運用各種媒體擴展閱讀的範圍,並利用各種檢索工具幫助閱讀客家文 化資料。 以《九年一貫客家語修正草案》課程目標內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項目所提到 「透過客家語學習客家文化,擴展對本國文化的認識,並從認識外國文化及不同 族群之文化習俗中,掌握社會脈動,培養國際視野」,顯現以目前國中小鄉土語 言課程中,客家語之教學仍是主幹,文化教學仍是依存著語言教學活動,並非以 客家文化為課程之目的。再者,國中小客家語教材使用對象為本國學生,非針對 華語學習者為教學對象。 25.

(35) 許淑梅(2010)研究指出,目前客家語教科書計有康軒版、翰林版、南一版、 金安(真平)版、各縣市政府版等等,部分縣市學校使用教育部編輯之版本再自行 編印,也有因為當地特殊之方言(如大埔腔)編撰當地腔調之客家語教材。根據許 淑梅(2010)與徐碧珠(2011)調查,康軒版在客家縣市學校使用涵蓋率超過六成, 而就教材學習內容綜合分析,從「能具備語文與生活的實用價值」、「概念難易 與情節主題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與經驗」、「能多元開放而避免偏見」、「寫作良 好能易於閱讀理解」四面向分析,部編版百分比為最高。編寫冊數方面,康軒版 和一般教材編寫冊數相同,皆為一學期使用一冊,國小課程共計十二冊,部編版 則是一學年使用一冊,一至六冊為國小使用,七至九冊為國中使用。下就此兩個 版本客家語教材文化部分做分析討論: 1.康軒版 第一學習階段中的第五、六冊分別提到「過年」、「五月節」,介紹中國傳 統兩個重要的節慶,分別介紹過年穿新衣、新鞋、做年糕、拿壓歲錢等活動,端 午節則提到掛艾草、洗百草水、做香包、立蛋、吃粽子及划龍舟等活動,以簡短 韻文方式表達中國特色文化。 第二學習階段中第七冊則提到「八月半」,介紹賞月、烤肉、吃柚子等活動, 另外第八冊也有提到客家文化特色之「客家庄」及「惜字亭」,藉由新埔客家庄 提及傳統義民祭典、建築及飲食文化,惜字亭則表示客家人惜物愛物之隱微意涵。 2.部編版 第一學習階段中的第二冊有提到「伙房」,第三冊提及與原住民、福佬文化 相融合之多元文化,並提及客家傳統美食如覆菜(福菜)豬肚湯、炒米粉。 第二學習階段中的第三冊則提到「過年」、「天穿日」、「掛紙」等節日, 並也提到客家美食如炒肉、木耳炒黃梨(鳳梨);第四冊因學生程度較高,介紹客 家飲食中的醃漬文化、米食粄文化及茶文化,亦介紹媽祖遶境、祭拜祖先之信仰 活動。 26.

(36) 二、客家教材相關研究 目前對於客家教材的研究,大多是針對國中小鄉土語言課中所使用的教材為 討論對象,當前客家語教材出版種類不少,甚至有些是學校自編,相關研究除了 對教材進行比較分析外,其中鍾政凱(2010)依據「客家文化內容主題類目表」為 研究工具針對三套現有教材內容做探討比較;也有針對教材內之特殊面向做討論 之研究,如劉淑惠(2009)即對教材內性別角色作內容分析,但對於客家文化提及 部分則為各研究中的一小部分,並未做相關之深入探討。(詳參見表 2-4,以民國 年表示,按年代先後順序排列). 表 2-4 客家教材相關論文一覽表 序號. 論文名稱. 研究生. 年度. 系所. 研究內容概述. 1. 國民小學鄉土語. 吳秀梅. 90. 國立屏東. 本研究採內容分析,以光復. 言客家語教科書. 師範學院. 版、金安版、高市版與康軒. 分析研究—以各. 國民教育. 版為樣本,並以中華民國教. 版本第一冊為例. 研究所. 材研究發展學會的「國語科 教科書評鑑重點」為藍本, 就出版特性、物理特性、內 容特性及教學特性做分析。. 2. 九年一貫課程國. 詹美玲. 91. 國立新竹. 本研究針對仁林、新竹市、. 小一年級客語教. 師範學院. 光復、金安、南一、康軒及. 材之比較分析. 臺灣語言. 翰林版國小一年級客語教. 與語文教. 材,以各版形式設計、音標. 育研究所. 編撰、客語書面字運用情形 及內容編輯進行比較分析。. 27.

(37) 序號. 論文名稱. 研究生. 年度. 系所. 研究內容概述. 3. 國小客家語教材. 徐賢德. 92. 臺北市立.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為研究. 結構化設計研. 師範學院. 方法,分析九年一貫國小客. 究—以一年級為. 社會科教. 家語課程第一階段中的一年. 例. 育研究所. 級康軒、翰林以及南一出版 設所編纂之客家語教科書, 進行詮釋結構模式及結構化 學習法的實證研究,並利用 電腦軟體程式建立科學化學 習途徑。. 4. 客家語教科書常. 劉秀珍. 94. 國立高雄.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對. 用詞彙與詞頻之. 師範大學. 高市版客家語教科書中的詞. 初步研究—以高. 臺灣語言. 彙做詞頻的調查,建議客家. 市版為例. 及教學研. 語詞彙也應依使用頻率的高. 究所. 低建立詞彙語料庫,以做為 日後編寫客語教材與研究教 學之參考。. 5. 從國小客家語第. 廖瑞珍. 95. 國立臺北. 本研究透過比較分析國小客. 二階段教材內容. 教育大學. 家語教科書康軒版、翰林. 探討其十大基本. 臺灣文學. 版、南一版與部編版第二階. 能力之評比研究. 研究所. 段內容與課程綱要的對應, 並從內容探討十大基本能力 之評比,比較出各版本教材 之優點與不足處,作為未來 客家語教材之參考。. 28.

(38) 序號. 論文名稱. 研究生. 年度. 系所. 研究內容概述. 6. 我國鄉土語言教. 黃郁芳. 95. 國立中山. 本研究以苗栗縣、高雄市、. 大學教育. 高雄縣三個縣市出版客語教. 研究所. 材為研究對象,並採用部分. 材客家語教科書 之比較研究. 學校自編教材及相關文獻, 探討客家語教學內涵、教材 教法等,分析比較三個版本 的特性異同,以檢視教科書 內容優缺點,供日後客家語 教科書編制與改進參考。 7. 客家教材出現詞. 陳又榛. 95. 國立新竹. 本研究以比較研究方式來探. 彙之比較研究—. 教育大學. 討南一、翰林、縣府、康軒. 以一至三年級為. 人資處語. 以及部編版國小一至三年級. 例. 文教學碩. 客語出現之詞彙,對日後客. 士班 8. 國小客語教科書. 劉淑惠. 98. 語教材編寫上提供建議。. 國立聯合. 本研究以質性和量化比較苗. 的性別角色內容. 大學客家. 栗縣、康軒、南一、翰林、. 分析. 語言與傳. 桃園縣和新竹市六個版本客. 播研究所. 語教材,針對內文和圖片內 容進行性別分析。. 9. 國民小學客家語. 許淑梅. 99. 國立屏東.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分析康. 教材內容特性之. 教育大學. 軒版 98 年度出版之客家語. 分析研究—以康. 客家文化. 教科書 1 至 12 冊內容,研究. 研究所. 目前臺灣客家主要鄉鎮客家. 軒版為例. 語開課現況和教科書使用情 29.

(39) 形,並針對康軒版教材內容 之多元文化觀點、可讀性和 教材分量進行研究。 10. 國民小學社會學. 鍾政凱. 99. 國立屏東. 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以「客. 習領域教科書客. 教育大學. 家文化內容主題類目表」為. 家文化教材之內. 文化創意. 研究工具,探討南一、康軒. 容分析研究. 產業學系. 和翰林版本教科書中,對於. 研究所. 內含之客家文化相關內容加 以研究分析,目的在藉此了 解教科書是否能傳達正確的 常識,幫助學童更深層體認 正確的客家文化。. 11. 國民小學客家語. 徐碧珠. 100. 國立聯合. 本研究以量化統計和質性敘. 教科書學習內容. 大學客家. 述的內容分析法,分析大語. 之比較分析. 語言與傳. 版、康軒版、翰林版以及部. 播研究所. 編版共 42 冊教材,並以「整 合審查機制簡化學校教科書 評選規準之研究」的結果為 藍本,將其結果的八個評選 規準,分為教材內容、教學 設計、教學資源三個面向, 比較各版本教科書之異同, 可供日後教材編寫、增修及 發展使用,亦可當教師選用 教科書的參考依據。. 30.

(40) 序號. 論文名稱. 研究生. 年度. 系所. 研究內容概述. 12. 臺灣客家語句型. 黃美鴻. 100. 國立新竹. 本研究以共時結構分析、句. 教學:教材句型. 教育大學. 型分析法以及問卷調查為研. 結構分析及教學. 臺灣語言. 究方法,歸納出 60 個句型焦. 架構之建立. 與語文教. 點,並針對國編、康軒及翰. 育研究所. 林三個客家語教材版本進行 分析,提出句型教學架構後 設計 12 個客家語教學示例 進行三維語法之教學實驗。. 13. 臺灣福佬、客. 許力云. 101. 國立臺灣. 本研究針對 100 學年度發行. 家、原住民語系. 師範大學. 之東大、育達、泰宇、華興、. 歌曲於職校音樂. 音樂學系. 新文京、龍騰與謳馨七個版. 教科書之內容分. 在職進修. 本教科書中的臺灣福佬、客. 碩士班. 家語原住民語系歌曲進行探. 析. 討,以自編「福佬、客家、 原住民語系歌曲於職校音樂 教科書內容分析類目表」做 比較分析,以提供後續教材 編寫者建議。. 綜上所述,雖然現今對於客家教材相關論文仍針對的是母語者之教材進行編 撰與分析,但藉由相關客家教材之研究仍對於本研究有諸多參考價值,如鍾政凱 (2010)以三套現行客語教材進行內容分析,探討教材內所蘊含之客家文化及許淑 梅(2010)以教材內容之多元文化觀點、可讀性和教材分量進行研究,未來可針對 某套品牌教材進行多面向分析;徐賢德(2003)以電腦軟體程式建立科學化學習途 31.

(41) 徑,對於華語文化教材融入客家文化之編寫也提供另一個編寫參考管道,例如可 建立一個教學網站供華語學習者進行線上學習,並在網站上播放影片,使教材編 寫呈現更多元面貌;另因目前關於客家文化融入華語文化教材之類型仍不多見, 未來因應學習者需求出版更多套相關教材後,亦可參考吳秀梅(2001)、廖瑞珍 (2006)、黃郁芳(2006)、陳又臻(2006)、劉淑惠(2009)以及徐碧珠(2011)皆以內 容分析、比較分析以及量化統計之方式對多套教材進行分析及建議,以提供日後 編寫教材之參考。. 32.

(42) 第三節. 華語文化教材編寫設計. 舒兆民(2002)提出語言反映文化,文化也影響語言。相較於語言教學,文化 教學更具特色,也對學習者更有吸引力,除了具備聽說讀寫之技能外,將文化導 入語言課程的教學也是極為重要的。李泉(2012)也提到,對於教材來說,文化內 容的取向首先應該符合外語教學的目標和教學規律,必須選擇的是屬於外語學科 範疇之內的文化內容,即與外語理解和交際密切相關的文化。 誠如前述,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關係,要解決語言與文化的結合,必須 要做好理論研究,並從理論上釐清文化知識在語言教學及教材中的地位與義義 等,也要進行文化差異的系統調查,並對文化知識項目進行分類,分出「交際文 化」與「知識文化」的不同屬性,最後進行文化項目的篩選。. 一、華語文教材之分類 呂必松(1993)將第二語言教材的基本分類分為四大類,從教學類型的角度分 類有普通教育教材、預備教育教材、專業教育教材及特殊目的教育教材等;從課 程類型的角度分類有綜合課語言教材、聽力和閱讀等教材;從教學對象的角度分 類有兒童教材、成人教材和初、中級及高級教材;從教學法的角度分類有以結構 為綱的教材、以功能為綱的教材和以結構—功能型的教材。 趙金銘(1997)提到教材分類,可分為以不同的學習階段編寫初級、中級和高 級教材,從知識傳授的角度編寫漢語語音、詞彙、語法和漢字教材;從技能訓練 的角度編寫說話、聽力、閱讀和翻譯教材,以語言和文化對比為基礎編寫供國別、 母語、文化背景、學習環境等不同的學習者使用的教材,還有特殊目的的漢語教 材,如新聞報刊教材、外貿洽談教材、商務往來教材等,另外如速成強化漢語教 材、短期進修漢語教材、兒童漢語教材、個別教學漢語教材、漢語隨意教材、帶 地域性的鄉土漢語教材、漢語方言教材(如粵語教材、閩南語教材)、廣播電視漢 33.

(43) 語教材、遠距離教學漢語教材(如漢語函授教材)、外國人學歷教育的系列教材、 為華人及華裔或外國人在非漢語環境中使用的漢語教材及有關對外漢語教學課程 設置所需要的各類文化教材等等。 劉珣(2000)指出,對外漢語教材的類型可以從教學類型、課程類型、水平等 級、學習點特點及母語特點等不同角度來區分,從教材編寫的角度,即如何編排 教學內容的角度來對教材進行分類,按照教材的體例分為綜合型和分科型、單課 制和單元制及直線式和螺旋式,按照遵循的主要教學原則可以分為課文型、結構 型、功能型、結構—功能型、功能—結構型、話題型和文化型。 李泉(2006)對教材一般分類,可根據不同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對教材進 行分類,從教材的組織和使用要求上可以分為統編教材、自編教材等;從編教人 員的組成上可以分為獨編教材、合作教材或國內合作教材、國際合作教材等;從 教材性質上可以分為學歷教育教材、非學歷教育教材等;從教材的階段和層級上 可以分為初級教材、中級教材和高級教材等及從教授和學習方式上可以分為學校 教材、自學教材、函授教材和網路教材等。 趙金銘(2009)則把二語教材分為語言技能類教材、語言知識類教材、文化知 識類教材及特殊用途語言教材四類。 李泉綜上所述,分析呂必松側重的是從理論上對教材進行分類,劉珣側重的 是從教材編寫本身來對教材進行分類,趙金銘則是從滿足教學的實際需要來對教 材進行分類。並就國內外第二語言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課程設置大致可以分為 技能類課程和知識類課程,前者可分為一般技能課和特殊技能課,後者分為語言 知識課和文化知識課,具體包括精讀類教材和聽說讀寫類教材等綜合技能訓練和 包括口語、聽力、閱讀、寫作和翻譯類專項技能訓練教材、語言知識類教材、文 化知識類教材(如中國歷史、哲學、文學、藝術以及國情介紹)及特殊用語語言教 材(如商貿漢語、醫用漢語、旅遊漢語、外交漢語、工程漢語和科技漢語教材)等 四類。 34.

(44) 蔡雅薰、舒兆民、陳立芬、張孝裕、何淑貞、賴明德(2012)指出華語文教材 有以下分類:(參見表 2-5). 表 2-5 華語文教材分類一覽表 教 材 面 向. 類. 別. 不同的學習者階段. 初、中、高級華語教材. 華語知識傳授角度. 華語語音教材、華語詞彙教材、 華語語法教材、漢字教材. 語言專項能力訓練角度. 口語教材、聽力教材、閱讀教材、 寫作教材、翻譯教材. 語言對比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國別化教材. 學習各種專業需要、特殊目的. 新聞教材、報刊教材、商務教材、 旅遊華語教材、祕書華語教材. 學齡或學制為編寫原則. 幼童華語、兒童華語、中學華語、AP 中文教材 *表格為研究者自行整理 (資料來源:蔡雅薰等人合著(2012)). 另外,教材種類尚有如新移民華語教材、華語方言教材、華裔子弟教材、文 化教材、短期進修華語教材以及遠距離教材等等。其中華語文化教材又更包羅萬 象,有飲食、制度、節慶、宗教等內容。 簡言之,教材一是廣泛的範疇,包含教科書、教師講義、學習單、參考書籍 及圖表、錄音等教學輔助教材等,無論是教師自編、出版社出版等皆是教材的種 類,分類可針對不同屬性加以區分,臺灣也有相關政府機關出版多套華語教材, 如僑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僑委會)編撰多套教材《幼童華語讀本》 、 《新編華語課本》 (印尼版、菲律賓版以及泰國版)、《五百字說華語》以及《一千字說華語》等等, 35.

(45) 蔡雅薰(2012)提到,僑委會華語文教材在臺灣華語教學發展有其獨特意義,其價 值在於它們不僅是近半世紀以來臺灣對外華語教材輸出的樞紐,也是兒童華語教 材實務編寫的先驅,其編寫的目的在於將傳統文化與臺灣特色輸出海外,所以僑 委會出版的文化教材帶動華語教育的理念與推廣尤有具體成效。本研究亦秉持此 精神,期望能藉此推廣客家文化。. 一、華語文教材編寫特性與原則 華語文教材編寫特性與原則根據不同學者有不同見解。 最早趙賢州(1988)曾提出教材編寫四原則: (一)針對性,要求注意學習對象的自然條件、學習目的及學習時限。 (二)實踐性,要求教材內容要與教學對性的需要相適應,把握語言技能只有透過 實踐才能真正掌握。 (三)趣味性,要求考慮語言材料的實用價值,要適應學習者的心理特點,語言材 料的風格要多樣化。 (四)科學性,要體現語言規律的系統性和語言知識的準確性。 劉珣(1994)提出新一代教材的編寫原則為: (一)以熟練運用為導向,以培養交際能力為基本目標。 (二)以學生為中心,體現語言習得的過程和規律。 (三)堅持並不斷發展結構、功能、文化相結合的原則。 (四)教材的現代化與立體化。 學者呂必松(1995)針對教材編寫提出下列六大特性: (一)針對性:指所編教材適用於何種學習者(如母國文化背景、學習起始能力、 學習時數、學習目的、課程形式等等)。 (二)實用性: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實用特性,內容是否與目的語之實際生活 緊密結合、教材在教學課堂中是否有可操作性等等。 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corporating creative and academic writing elements and strategies into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deepe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writ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To promote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EDB will strength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a one-off grant of $100,000 and $150,000 respectively to each

Like regular full-time teachers, regular part-time teachers within the approved teaching establishment are subject to the provisions under the Code of Aid, including (a)

Like regular full-time teachers, regular part-time teachers within the approved teaching establishment are subject to the provisions under the Code of Aid, including (a)

Like regular full-time teachers, regular part-time teachers within the approved teaching establishment are subject to the provisions under the Code of Aid for Aided Schools,

Yuen Shi-chun ( 阮 仕 春 ) ,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ficer (Musical Instrument)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 Orchestra, is the foremost innovator in the construction

Enhancing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with reference to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Progression

On top of the overall students’ attainment rates of a school in Chinese Language, English Language and Mathematics (starting from 2014, individual primary schools are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