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

機關人員負責業務之類別影響資料開放工作之積極程度

從敘述統計及差異性分析結果可以發現,從事資訊業務的人員,在資料開放工作的態度以 及行為意願上,比起其他類別的業務人員而言較高,探究其原因在於從事資訊業務的人員對於 資料開放工作各階段所需要的技能,以及對於資料開政策的知悉程度都較為清楚,並且也為其 主要的工作業務之一,在參與推動資料開放工作中,也較容易在資訊人員身上產生誘因而積極 推動。相較於其他業務的人員,尤其屬業務單位的人員而言,其推動的態度以及意願上就不如 資訊人員來得高,從業務人員比例較高的經濟部受測者可知,其對於資料開放工作的認同程度 較於其他機關來得低。而資訊人員比例較高的文化部,則呈現出完全相反的情形。因此,在現 階段的資料開放工作的執行上,主要還是以資訊人員在機關內進行推動為主,但機關內部主要 業務執行的業務單位人員,仍舊為資料開放工作重要的執行者,如能夠藉由資訊幕僚單位的輔 助與合作推動,則可能有助於提高業務單位人員在資料開放政策的認同感與投入。

2.

人員對於資料開放工作具有風險疑慮

從差異性分析的結果可知,非主管職務人員,對於資料開放工作所帶來的風險程度較為擔 心,並且對於資料開放工作的認同感與意願程度也較趨於保守,原因在於非主管職務為承辦人 員,對於機關資料的應用與業務執行上,屬於第一線人員,因此比起主管人員而言,其承擔更 多的風險,尤其機關資料種類較多或涉及個人資料,在對於資料開放工作所需的技能與知識有 所不足,或是組織行政規章及標準程序不清楚時,則非主管人員所承擔的風險就會提高,較容 易擔心考核以及處分問題。因此非主管人員在認同感與推動程度上,就會呈現較為消極或奉命 行事的可能,主管人員應設法完善因應資料開放工作所需的訓練機制,以及擬定標準作業程序 或獎勵績效制度,降低機關非主管人員對於資料開放工作的疑慮,提升其積極性。

3.

外部團體之類型與回饋影響人員投入資料開放工作

政府機關做為資料的提供者,需仰賴外部團體之回饋,以反映出資料開放政策的成效,並 且作為改善方案的重要依據,因此機關人員可能會由於面對的外部團體之不同,而產生不同的 回饋效果,進而影響其對於資料開放工作的投入意願及認同感,從敘述統計結果發現,文化部 在此面向上較其他機關同意程度更高,探究其原因在於文化部在資料開放工作上所面對的外部 團體較為直接且多樣(包含不同的藝文團體、表演活動、展館等),其所可能得到的回饋效果影響 人員投入資料開放工作的態度及意願,若是回饋互動效果為正向,則較易於形成參與誘因。因 此機關所需面對的外部團體之類行,會是影響機關內部人員投入資料開放工作的因素之一。

4.

人員對於資料開放工作輔助機制與完善法規之重視

從前述統計結果可以發現,各機關人員對於訓練及設置推動小組的面向上都相當重視,資 料開放政策之執行尚屬新興政策,機關人員對於資料開放工作仍表示需要一定之諮詢與協助,

對於在推動工作上可較為順利執行,或者針對現有之阻礙可提出有效解決之方式,一個專責的 推動或諮詢單位,對於現有人員而言是重要的。此外,從前述資料分析發現,法制人員對於法 規面向的同意程度與負責其它業務人員明顯具有差異,可以反映出法制人員對於現有資料開放 原則與機關行政規章之間是否具有牴觸,或者可助於推行資料開放工作,都還是趨於保守,因 此逐一完善法規,對於資料開放工作的推動上將具有正向影響。

參考文獻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2007),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體檢「政 府 資訊公開嗎?」看台灣民主程度,2007 年調查報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朱斌妤、李洛維(2009),電子治理的發展與挑戰,研習論壇月刊,101 期: 1-13。

朱斌妤(2010~2012),電子治理績效模型與實證研究,國科會。

江思穎(2014)。政府資料開放評估指標建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江祥輝、朱鐵吉、吳泉源(2010),核安管制資訊公開之研究,行政院原子委員會委託研究報 告,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1),100 年度電子化政府報告書,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2, 18, Jan),政府部門資料加值推動策略與挑戰,資訊改造分 組資訊專題座談。

吳定(1996),論行政公開化的必然趨勢,行政管理論文選輯, 10, 703-720.

翁書婷(2013)。政府資料開放平臺上線,開放資料向前邁進。2014 年 2 月 15 日,取 自: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27597

徐子涵(2014,15, July)。專家建言|政府推動 OpenData 要因地制宜、善用民間力量。

iThome。取自 http://www.ithome.com.tw/news/89381

陳舜伶、林珈宏、莊庭瑞(2013)。藏智於民:開放政府資料的原則與現況,台北:中央研 究院台灣創用 CC 計畫。

宋餘俠、李國田(2012),政府部門資料加值推動策略與挑戰,研考雙月刊,36(4), 10-21.

李世德(2009),政府資訊公開法施行之成效、檢討與展望,研考雙月刊,33(5), 88-93.

林巧敏(2011),臺灣與美英兩國政府機關實務比較,大學圖書館,15(2), 78-98.

林政忠(2012, 11.Dec),政府 App 冷熱差很大,聯合報,p. A5.

邱炯友(2002),政府出版品加值利用措施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報告,台北市:行 政 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邱銘堂、李世德. (2012),考察美國聽政及政府資訊公開之實施情形報告: 法務部法律事務司。

胡龍騰、張國偉(2010),美國績效管理改革作法,研考雙月刊,34(3), 24-36。

范姜真媺、林素鳳、陳美玲、詹靜芬(2010),政府資訊公開制度實施成效評估,行政院研考 會委託研究報告,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曾冠球、胡龍騰、莊文忠(2010),電子治理下的跨域整合管理第二階段暨 G2G 成效評估,行 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報告,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張凱媛(2014),公共價值導向的政府資訊公開評估指標建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 學,台北市。

張家生(2012),從臺北市看政府公開資料(Open Data),研考雙月刊,36(4), 61-69.

張善政(2012, 31, May),優先發展 SaaS 政府雲,讓政府雲對人民有價值,iThome, 43.

陳銘薰、郭莉真(2004),策略領導對組織績效之影響-以學習型組織為中介變數,企業管理學報 (63), 27-66。

陳美伶. (2005). 現行政府資訊公開法制及其落實. 研考雙月刊,29(3),20-29.

陳宜和(2006),我國實施行政資訊公開之成效評估研究,研考雙月刊, 30(3),86-98.

陳士伯(2007)。政府資訊公開法與檔案應用之研析,研考雙月刊,31(3),31-40。

陳宜和(2006)。我國實施行政資訊公開之成效評估研究,研考雙月刊,30(3),86-98。

與 方 法。行政 院 研 究 發 展 考 核 委 員 會 委 託 研 究 報 告( 編 號:RDEC-MIS-102-001)。

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陳梅英(2014, 23, Sep),官方推逾 500 個 APP 有的下載次數未破百,自由時報。取自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113750/print

湯德宗(2006),政府資訊公開法比較評析,臺大法學論叢, 35(6), 37-115。

湯德宗、王榮賓(2009),政府資訊公開法制改進之研究,法務部委託研究案,台北市:法務 部。

項靖(2001),公務人員對政府資訊公開制度的見解之探究,法政學報,12,1-52。

項靖(2009),透明化電子治理:以網站落實政府資訊公開,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報告,台 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項靖、楊東謀(2012),資訊分享與共榮:政府機關資料公開與加值,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 報告,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項靖、楊東謀、羅晉(2014),政府資料開放加值營運模式之研究。台北市:國家發展委員 會。

項靖、顏上晴(2010),線上政府資訊公開的規則訂定:線上審議的應用與分析,行政院研考 會委託研究報告,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項靖、陳曉慧、楊東謀、羅晉(2015),開放資料及其對政府治理與個人隱私影響之研究。

台北市:國家發展委員會。

黃朝盟、黃東益、劉宜君(2007),我國電子化政府之影響評估,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報告。 台 北市:行政院研考會。

黃朝盟、詹中原(2007)。臺北市城市競爭力之研究。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專案委託 研究計畫。台北市: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黃朝盟、朱斌妤、黃東益(2008),電子治理成效調查評估與分析報告,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 究 報告。台北市: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

黃東益、朱斌妤、蕭乃沂(2009),電子治理成效指標與評估:G2C 與 G2B,行政院研考會委 託研究報告,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黃芝瑩、劉自強(2012),開放資料運動前期推展與參與策略:以英日為例.,台灣創用 CC 計畫,

75。

黃彥男(2012),綜合討論引言報告,2012 我國公開資料加值 Open Data 策略推動會議.

廖淑君(2007a),政府資訊加值利用與管理法制研究:以美國及英國爲例,科技法律透析,19(7), 35-61。

廖淑君(2007b),英國公部門資訊再利用制度介紹,科技法律透析,19(4), 20-26。

潘競恒、林嘉鴻(2009),以可得性與可近性建構政府資訊透明評估指標之初探,台灣公共行 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TASPAA)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高雄市.。

潘競恒、李長晏、許耀明(2009),我國政府資訊再利用之法制化研究,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 究報告,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蕭乃沂、黃東益、朱斌妤(2010),電子治理成效調查:G2A & G2D,行政院研考會,台北市: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蕭乃沂、羅晉(2008),電子化政府計劃評估架構之建立與運用:以數位台灣分項計畫為例,

2008 TASPAA 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台中。

賴士葆(2012),政府資訊公開法要修法,讓 App 帶動國家競爭力,iThome,43.

羅晉(2011),政府網站資訊公開的委託代理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未出版博士論文,

台北:政治大學。

蘇彩足、左正東(2009),政府透明化之分析架構及評估,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報告,台北 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蘇彩足、左正東(2008),政府透明化分析架構建立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報告,台 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Access Info Europe. (2012). The RTI Rating analyses the quality of the world's access to information laws: Taiwan. Global Right to Information Rating. Retrieved 11.28, 2012

Ahmedabad. (2007). Impact assessment study of e-government project in India. Ahmedabad: Center for e-Governance: 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Banisar. (2006).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round the World 2006: Privacy International.

Barnes, S. J., & Vidgen, R. (2003). Measuring web site quality improvements: A case study of the forum on strategic management knowledge exchange. 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Data

Systems, 103(5), 297-309.

Barnes, S. J., & Vidgen, R. (2006). Data triangulation and web quality metrics: A case study in – government.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3(6), 767-777.

Buckley, J. (2003). E-service quality and the public sector.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 13(6), 453-462.

Burgess, R. G. (1984) . In the Field: An Introduction to Field Research. London: Allen and Unwin.

Burgess, R. G. (1984) . In the Field: An Introduction to Field Research. London: Allen and Un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