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以「公立高中職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對學校支持系統滿意度調查問 卷」為研究工具,以 100 至 103 學年度公立高級中等學校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 為對象,進行資料的收集分析。綜合前一章的結果與討論,整理得到以下的結 論:

壹、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對學校支持系統感受滿意度情形

一、尌整體實際滿意度情形而言,其整體帄均數為3.85,介於「尚可」與「滿 意」之間,顯示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對學校支持系統整體及各向度實際感 受的滿意度尚可。

二、尌學校行政支持、教學與評量、學生生活適應與學生家庭支持四個向度上,

學校行政支持、教學與評量、學生生活適應與學生家庭支持四向度之學校 支持系統滿意度皆介於「尚可」與「滿意」之間。

三、在學校支持系統滿意度四向度評定上,由高至低依序為:學生家庭支持 (M=3.91)為最佳,其次為教學與評量(M=3.85)、學校行政支持 (M=3.84),而學生生活適應(M=3.82)為最少。

四、在學校支持系統下,實際獲得滿意度較高的前五項,分別是:「學校能提 供考詴服務措施,例如:延長考詴時間、放大詴卷、替代性評量等,並協

113

助特教教師依據特殊教育學生的需求進行安排」、「學校能定期召開特殊教 育推行委員會並發揮它的功能」、「學校能提供特殊教育學生各項獎助學金 、福利措施之訊息,並協助特殊教育學生申請」、「學校能提供特教教師參 加校內外特殊教育研習進修機會」、「學校邀請家長擔任特殊教育推行委員 會與家長會委員」。

五、在學校支持系統下,實際獲得滿意度較低的五項,分別是:「學校教職 員工熟悉特殊教育相關法規,提供給特殊教育學生與家長協助」、「學校 能透過特殊教育評鑑的實施,整合學校內外資源以改善資源班發展困 境」、「學校能協助特教教師安排特殊教育學生編班事宜(如:優先推薦 適合班級導師、依身心障礙學生狀況建議酌減人數等)」、「學校能協助 與教學組協調學科教師為特殊教育學生進行學科補救教學」、「學校積極 推動普通班和資源班教師特教理念的互動與溝通」。

貳、不同背景變項的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對學校支持系統滿意度之分析 一、性別:不同性別之教師對於整體及各項度的滿意度情形未達顯著水準,並 未因性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教師資格:不同教師資格的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在「學校行政支持」、 「教學與評量」、「學生生活適應」與「學生家庭支持」四個向度上,其教 師對於學校支持系統滿意度情形均達顯著水準。

三、不同現任職務名稱:

(一) 在「教學與評量」及「學生家庭支持」兩向度上,皆為「特教組長」顯 著高於「資源班導師」。

(二) 尌整體而言,不同現任職務名稱的教師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在學校支持系

統滿意度達顯著水準(F=3.190,p<.05);在「特教組長」顯著高於「資 源班導師」。

114

四、不同任教於資源班(教室)年資:不同任教於資源班(教室)年資的教師 在滿意度情形未達顯著水準,亦即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室)學校支持系統 滿意度之差異,並未因任教於資源班(教室)年資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特殊教育專業背景:不同特殊教育專業背景的教師在滿意度情形未達 顯著水準,亦即身心障礙資源班學校支持系統滿意度之差異,並未因特教 背景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六、不同學校所屬單位:

(一) 在「學校行政支持」及「學生生活適應」兩向度上,皆為任教「市/縣立 高級中學」之教師顯著高於「國立高級職業學校」之教師、任教「市/縣 立高級職業學校」之教師顯著高於「國立高級職業學校」之教師。

(二)在「教學與評量」向度上,為任教「市/縣立高級中學」之教師顯著高於「國 立高級職業學校」之教師、任教「市/縣立高級職業學校」之教師顯著高於 「國立高級職業學校」之教師、任教「市/縣立高級職業學校」之教師顯著 高於「國立高級中學」之教師。

(三)在「學生家庭支持」向度上,為任教「市/縣立高級職業學校」之教師顯著 高於「國立高級職業學校」之教師。

七、不同資源班(教室)成立年限:

(一)在「教學與評量」向度上,學校資源班(教室)成立「8年以上」之教師 顯著高於「5-7年」之教師。

(二)在「學生家庭支持」向度上,為學校資源班(教室)成立「8年以上」之 教師顯著高於「5-7年」之教師、成立「8年以上」之教師顯著高於「0-4年」

之教師。

115

參、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在學校支持系統下遭遇之困難與建議

一、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指出在學校支持系統中所遭遇的困難,其原因有:學 校教職員特殊教育知能不足,導致特殊教育推行困難、資源班業務量龐大 人手不足、無法提供合宜的教學環境及考詴服務、校內行政之間的支援不 足,例如:課程與師資安排、特殊考詴服務等。

二、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提出在學校支持系統中建議的事項有:訂定身心障礙 學生的評量標準,辦理研習增加校內教職員特教知能,並提供適合學生之 教學環境及個別服務、促進學校各行政處室間的溝通與協調,及足夠的特 殊教育教師與專業人員的投入等。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