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於周長與面積概念的理解情形

(一)周長與面積的初步概念 1.周長初步概念

本研究藉由正式試卷第 2 題與第 4 題,來測驗高年級學童對於周長初 步概念的理解情形,第 2 題的答對率為 78.9%,第 4 題的答對率為 54.2%,

表示第 2 題對受試學童而言較簡單,第 4 題則較難。也顯示當試題以實際 圖形來呈現時,受試學童的答對率較高,而當試題以文字敘述來表達時,

受試學童的答對率降低了 24.7%,可見學童在判斷幾何圖形的周長是否存 在時,實際圖形的呈現有助於學童做出較正確的選擇。

高年級學童對於周長初步概念的解題策略如下:

(1)認為圖形的邊緣有「合起來」、「沒有斷掉」,就具有周長。

(2)認為圖形的「線段有連在一起」、「邊緣沒有漏縫」,就具有周長。

(3)認為能計算出周長的圖形,就具有周長。

(4)認為具有面積的圖形,就具有周長。

(5)認為圖形邊界的線段封閉,才具備周長。

(6)認為「圖形封閉」,才有周長。

高年級學童對於周長初步概念的錯誤類型如下:

(1)認為圖形「有直直的線」,就有周長。

(2)直接用看的,覺得圖形沒有很奇怪的,就具有周長。

(3)認為「有長和寬或底和高的圖形」就有周長。

(4)認為周長是邊的總和,所以有邊的圖形就有周長。

(5)認為圖形是由邊構成的,所以有邊的圖形就有周長。

2.面積初步概念

本研究藉由正式試卷第 1 題與第 3 題,來測驗高年級學童對於面積初 步概念的理解情形,第 1 題的答對率為 72.6%,第 3 題的答對率為 54.2%,

表示第 1 題對受試學童而言較簡單,第 3 題則較難。也顯示當試題以實際 圖形來呈現時,受試學童的答對率較高,而當試題以文字敘述來表達時,

受試學童的答對率降低了 18.4%,可見學童在判斷幾何圖形的面積是否存 在時,實際圖形的呈現有助於學童做出較正確的選擇。

高年級學童對於面積初步概念的解題策略如下:

(1)認為「圖形邊緣沒有開口」,才具有面積。

(2)認為「圖形的線段有連在一起」、「沒有開口」,就有面積。

(3)認為圖形都有「合起來」就有面積。

(4)認為圖形有「連起來」、「沒有空隙」,才具有面積。

(5)認為圖形「封閉」才有面積。

高年級學童對於面積初步概念的錯誤類型如下:

(1)看起來像是具有面積的圖形,就認為有面積。

(2)認為圖形「邊緣由直線組成」,就有面積。

(3)感覺「圖形正正的」就有面積。

(4)認為「有長和寬或底和高的圖形」,才算的出面積,面積才存在。

(5)認為每一種圖形都具有長和寬或底和高,所以滿足這個條件就有面積。

(6)認為「有角的圖形」就有面積。

(7)認為「有邊的圖形」就有面積。

(8)只想到三角形和四邊形所具備的條件,來判斷面積概念的敘述。

(二)周長與面積的保留概念 1.周長保留概念

本研究第 23 題是將桌子上相同數目的三角形紙卡,改變其排列方式的 情形下,所有紙卡的周長總和是否不同;第 27 題是將長方形切割成四個新 的長方形之後,周長的增減變化如何,藉由這二道試題測驗學生是否具備 週長的保留概念。受試學童在第 23 題答對率有 68.4%,有 31.6%的學童仍 無法理解周長的保留概念;另外,受試學童在第 27 題答對率僅 33.2%,表 示有 66.8%的學童對圖形切割後周長的變化概念仍不瞭解。

高年級學童對於改變圖形排列方式,測驗周長保留概念的解題策略如 下:

(1)認為圖形僅「改變排列方式」,所以周長不會改變。

(2)認為圖形僅「排列的位置不同」,周長總和並不會改變。

(3)將圖乙、圖丙的三角形,可以擺回圖甲的位置,所以周長總和會相等。

(4)用視覺判斷每個三角形紙卡都一樣大,點數桌上的紙卡數都一樣多,

所以周長總和都相同。

高年級學童對於圖形切割後周長增減概念的解題策略:對於將長方形 切割成四個新的長方形之後,周長增減變化的判斷,大多能察覺切割後多 出來的邊,再和乙圖切割前的邊加總起來,就是甲圖周長的 2 倍。

高年級學童對於改變圖形排列方式,測驗周長保留概念的錯誤類型如 下:

(1)認為圖形排列所佔區域的大小,和周長總和成正比。

(2)認為圖形排列的緊密程度,會影響周長總和的大小,愈緊密周長愈小,

愈鬆散周長愈大。

高年級學童對於圖形切割後周長增減概念的錯誤類型:

(1)認為乙圖由甲圖切割而來,周長維持不變。

(2)認為「面積相同周長就會相同」。

(3)認為被切割後多出四條切割線,所以周長變為 4 倍。

(4)以「面積覆蓋」的方式,來判斷周長的增減。

2.面積保留概念

正式試題第 26 題是將長方形切割成四個新的長方形之後,面積的增減 變化如何,藉由本試題測驗學生是否具備面積的保留概念。受試學童在本 題的答對率為 67.9%,表示有 32.1%的學童,對於圖形切割後的面積保留 概念仍不瞭解。

高年級學童對於面積保留概念的解題策略如下:

(1)認為乙圖是由甲圖切割而成,面積不會改變。

(2)認為將乙圖「合併」成甲圖,就能知道面積不變。

(3)以乙圖來「覆蓋」甲圖的方式,判斷出面積相等。

高年級學童對於面積保留概念的錯誤類型如下:

(1)以甲圖「覆蓋」乙圖的方式,但連同乙圖中間空白區域一起拿來覆蓋。

(2)認為乙圖切割成 4 份,面積也變為甲圖的 4 倍。

(3)認為乙圖的長方形變小,所以面積總和跟著變小。

(三)周長與面積的測量概念 1.周長測量概念

本研究藉由正式試卷第 9、10、13 和 14 題,來測驗高年級學童對於周 長測量概念的理解情形。受試學童在第 9 題的答對率為 68.9%,表示有大 約七成的受試學童,已經有給定單位長度方格的點數周長測量之能力;第 10 題的答對率為 60.0%,表示有六成的受試學童,已經具備利用周長的基 本定義,來測量圖形周長的能力;第 13 題的答對率為 46.8%,表示還有 53.2

%的受試學童,對於等積異形的圖形,利用長度的基本觀念,來判斷周長 的大小有概念上的迷思;第 14 題的答對率為 81.6%,表示大約有八成的受 試學童,已經具備對生活中周長單位的認知能力。

高年級學童對於周長測量概念的解題策略如下:

(1)對於給定單位長度方格,來測量出周長之能力,唯一判斷的準則是「點 數周長的方格邊數」。

(2)對於利用周長的基本定義,來表示出梯形周長的能力,大多數學童判 斷的準則為:「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圍成圖形的所有邊加起來」

就是周長。

(3)對於藉由等積異形的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利用長度的基本觀念,來 判斷周長的大小,大多數學童利用「兩平行線間的直線越斜距離越 長」、「兩平行線間的垂直線最短」。

(4)對於生活中常用周長單位的認知情形,判斷的準則大多依據:「長度 單位可作為周長的單位」、「之前的經驗」。

高年級學童對於周長測量概念的錯誤類型如下:

(1)對於給定單位長度方格,來測量出周長之能力,造成錯誤的原因大多 因為粗心,而點數錯誤;有少數學童憑直覺、用看的或猜測來作答。

(2)對於利用周長的基本定義,來表示出梯形周長的能力,錯誤的類型以

「誤用面積公式來算周長」佔大多數,少數學童將圖形中標示的所有 線段都看成周長的一部分,或以(上底+下底)×高來算梯形的周長

(3)對於藉由等積異形的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利用長度的基本觀念,來 判斷周長的大小,錯誤的類型認為以「面積相同的圖形周長就會相同」

或以「面積的大小關係,直接套用到周長的大小關係」來作答,少數 學童憑直覺、視覺、猜測或粗心而判斷錯誤的。

(4)對於生活中常用周長單位的認知情形,彙整答錯學生的錯誤類型有:

平常都會用到的單位就可當作周長單位、誤用長度單位造成錯誤、面 積和周長單位的混淆、認為只要可以「計算」的單位,就可當作周長

單位等。

2.面積測量概念

本研究藉由正式試卷第 8、11、12、15 和 17 題,來測驗高年級學童對 於面積測量概念的理解情形。受試學童在第 8 題的答對率為 95.8%,表示 有大約九成五的受試學童,對於給定單位面積方格,已經具備點數或計算 面積之能力;第 11 題的答對率為 84.7%,表示有大約八成五的受試學童,

已經能應用面積公式,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第 12 題的答對率為 78.4%,

表示大約有八成左右受試學童,對於等積異形的圖形,能利用面積的相關 概念,來判斷面積的大小;第 15 題的答對率為 74.7%,表示大約有 7 成五 的受試學童,已經具備對生活中面積單位的認知能力;第 17 題的答對率為 79.5%,表示有大約八成的受試學童,已經對於各種圖形的面積公式能清楚 的認知。

高年級學童對於面積測量概念的解題策略如下:

(1)對於給定單位面積方格來測量面積的大小,判斷的唯一準則是「點數 單位面積方格數」來計算面積。

(2)對於是否能應用面積公式,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判斷的唯一準則 是先確認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再代入面積公式求出面積。

(3)對於兩平行線間的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利用面積的相關概念,來判 斷面積的大小,大多認為長方形的長和平行四邊形的底相同,兩平行 線間的垂直距離相等,得知面積都相同;將平行四邊形切割補成長方 形來判斷;認為兩平行線間的垂直距離相等,再以面積公式來判斷;

將長方形看成平行四邊形的一種,利用同底等高來判斷。

(4)對於生活中面積單位的認知情形,判斷的準則大多依據:平常有用過 這些面積單位、有平方的就是面積單位、將不是面積的單位扣除等來 作答。

(5)對於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都能

(5)對於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