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財政政策相關論文以往著重在對政府現有財政狀況的探討或財政指標的建構,

大部份僅衡量財政能力、財政努力,或者僅討論財政赤字情形,再者,也有分析財 政狀況的影響因素等,但鮮少有探討實務面上,中央分配地方政府財政資源的各項 指標對地方財政狀況改善情形的相關性及因果性實證分析。

本研究即以中央政府移轉性支付分配及考核指標要項的財政努力與財政能力,

對受補助款及統籌分配稅款的地方政府之財政缺口改善的相關性及因果性實證分析。

研究範圍以 2011 年至 2018 年之間我國 6 個直轄市及 16 個縣市地方政府為樣本,探 究過往學者專家及中央制度的文獻資料中選取適當財政努力、財政能力及財政缺口 指標,並考量控制變數,以追蹤資料隨機效果迴歸模型實證財政統計資料,分析近 年地方政府財政努力及財政能力的狀況及比較,進而研究地方政府財政努力及財政 能力對財政缺口的相關性,確定財政努力及財政能力之重要性,結論如下:

一、財政努力對財政缺口的改善有待加強

(一)財政努力對財政能力改善不明顯

檢視各地方政府財政努力現況來看,直轄市六都的臺北市、新北市、桃 園市、高雄市、臺中市、臺南市,因本身財政能力佳,反而財政努力程度不 及於縣市政府的宜蘭縣、新竹縣、花蓮縣、澎湖縣;而縣市財政能力多不佳 者的連江縣、臺東縣、屏東縣、南投縣,而致力於財政努力的提升,結果與 賴麗仙(2003)及姚名鴻、林倩如(2014)實證財政能力與財政努力之間呈現負 相關相呼應。因此,財政努力良好卻不一定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

進而對財政缺口改善有相當程度的實質助益。

(二)直轄市及縣市財政開源努力應增加自籌財源成長,節流努力直轄市應朝向 減少人事費支出、縣市則減少經常性支出

直轄市及縣市之間經迴歸實證結果發現,如果直轄市致力於財政努力,

其迴歸係數 0.197 及 1.067,大於縣市迴歸係數 0.087 及 0.042,其效果會遠 優於縣市財政努力。直轄市及縣市的開源措施,兩者均以增加自籌財源成長 率優於公告地價及公告土地現值調整率;節流措施,直轄市以減省人事費支 出(1.067 >0.042)、縣市以減省經常性支出為佳(0.127 >0.102)。

(三)地方政府整體財政努力應朝向增加自籌財源及減少經常性支出

地方政府整體財政努力對財政缺口改善經實證結果發現,開源以增加自 籌財源成長率及節流以減少經常性支出比率,迴歸係數 0.142 及 0.132 均為 顯著,表示對財政缺口改善具有實益。但檢視地方政府實際執行情形,自籌 財源的年度歲入增減變化大,偏鄉窮縣甚至不增反減;經常性支出經年日益 提高,實際上,縮減了經常性支出易造成政事行使及公共服務困難。為此,

財政部財政健全方案對開源措施予以獎勵,對節流設定了中長期撙節目標 (許永議,2015)。自籌財源成長率及經常性支出減少率兩者指標,經迴歸實 證發現對財政缺口改善確實有助益,但相較之下其影響還是不及於地方本身 財政能力對財政改善的影響力(0.142 < 1.210),故其效果及努力程度雖有 待加強,但仍是地方政府需持續努力的方向。

二、財政能力對財政缺口的改善具有實益

(一)財政能力直轄市較強,但相對財政缺口也較大

各地方政府財政能力現況,整體歲入總額或者自籌財源收入,直轄市六 都因本身自籌財源多且中央對直轄市之上級補助款收入、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超過整體財政可分配資源 60%以上,皆較縣市多,財政能力明顯優於縣市,

此結果與李顯峰(2005)實證結果相呼應;而縣市之中,屬位居都會區周圍或 工商產業條件發展良好的新竹縣、新竹市及金門縣等,財政能力又較偏鄉的 臺東縣或離島的連江縣、澎湖縣等為佳。但是,即使地方政府財政能力較好 者,其收入不足以完全支應支出,尤其直轄市中的臺中市、新北市、高雄市,

即使政府規模大,財政缺口亦為各地方政府中最大,舉債亦高,此結果與廖 唯傑(2016)實證結果相呼應;其餘財政能力佳臺南市、桃園市 2 個直轄市,

財政能力平平的苗栗縣、彰化縣,以及財政能力差的澎湖縣、臺東縣等 4 個縣,財政缺口仍然高居不下。

(二)財政既有能力,直轄市應朝向增加自籌財源、縣市則朝向提升整體歲入;

潛在能力方面,直轄市應朝向發展產業、縣市則朝向提高居民所得能力 直轄市及縣市財政能力經迴歸實證結果發現,既有財政能力提昇方面,

直轄市增加自籌財源占歲出總額比率,其效果優於縣市(1.561 > 0.382);

縣市提升整體歲入的效果則優於直轄市(0.185 >-4.443),即當縣市計入 上級政府補助收入及中央統籌分配稅款,使歲入增加時,其財政能力改善較 為明顯;故直轄市應以提高自籌財源、縣市以提高歲入總額的不同方向,可 加強讓財政能力更佳。潛在財政能力的提高方面,直轄市以發展產業的營利 事業營業額較利於未來財政能力提高(2.127 > -2.532),縣市以提高地區 居民所得能力效果優於直轄市(1.612 > -2.090),此與萬彥伶(2015)實證 結果為人均所得、第三級產業與財務能力狀況呈正相關有所呼應。

(三)地方政府整體財政能力應朝向增加自籌財源及促進產業發展

地方政府整體財政能力對財政缺口改善經迴歸實證結果發現,既有財政 能力方面,自籌財源占歲出總額比率迴歸係數 0.553 且呈現顯著,係決定財 政能力最關鍵的影響因素,對直轄市及縣市財政缺口改善都有明顯助益,與 林恭正、謝欣妤(2017)分析結論中自籌財源占歲出比率較高者,對中央補助 及統籌分配稅款較不依賴,可使財政赤字缺口下降,有利於財政永續性發展 相呼應。潛在財政能力方面,以發展產業的營利事業營業額提升效果優於對 居民家戶平均所得改善(1.210 > -4.05),這與萬彥伶(2015)實證第三級產業 和財政狀況呈正相關、姚名鴻(2015)實證居民所得和財政努力、財政能力呈 負相關,兩者的分析結果相呼應;居民家戶平均所得提高可能跟擴大貧富差 距的所得因素相關,故地方政府應致力於產業發展,帶動地區整體就業率增 加,以改善財政缺口。整體而言,財政能力對財政狀況的改善優於財政努力,

地方政府應增進既有自主能力及未來財政能力而日益改善地方財政缺口,使 財政更為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