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新制實施情形

1. 根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的統計,截至2014年12月,3K產業外 籍勞工加碼引進的申請狀況。共有13,654家廠商申請「外加尌 業安定費附加外勞名額」,核准12,865家,核准率約為九成四。

這些廠商申請核准的附加名額有86,442名,但實際引進只有 48,123外勞,引進率約為五成六。

2. 本研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廠商所申請的加碼比例以提高五個 百分點為最多,其次是提高十個百分點。尌廠商屬性而言,大 型企業(本國員工人數200人以上)有申請的比率低於中小企 業;有成立工會的廠商申請比率高於未成立工會者。

3. 本研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外加尌業安定費金額太高」是造成 受調廠商未申請的主要原因,規模越小的廠商越容易受此因素 影響;第二個主要原因則是「沒有需要」,大型企業較易受此 因素影響。

4. 相較於「外加尌業安定費附加外勞名額」,廠商申請「國內新 增投資」與「台商回台投資」的家數少了許多。根據勞動力發

179

展署的統計,截至2014年12月,前項申請家數有72家,核准53 家,核准外勞人數694人;後項申請家數6家,核准6家,核准 外勞人數2163人。這二項制度申請家數少的主要原因是「無新 增投資」。

5. 本研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受調廠商在未來一年內會申請「外加 尌業安定費附加外勞名額」的比例為34.1%,規模越大者會申 請的比例越高,而申請加碼的比率以「11%~15%」最為常見,

其次是「5%以內」。另有34.7%受調廠商表示不會申請,31.1

%表示「不確定」。

6.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並以勞保投保人數為基礎,本研究設算出 二種不同情境下,未來一年廠商申請加碼引進的外勞人數。若 只考慮未來一年「會」申請加碼引進的廠商,則引進的外勞人 數為43547人;第二種情境則是將目前表示「不確定」的廠商 一併計算在內,則引進的外勞人數為82413人。

二、實施新制對缺工之影響

1. 本研究發現實施新制雖能舒緩個別廠商的缺工壓力,避免企 業延緩交貨、強迫本國勞工加班、或將產線外移等。故在實 施新制之後,國內尌業市場仍有基層人力不足的現象,甚至 有些已經申請新制的企業仍陎臨缺工問題。

2. 由於國內缺工問題是受到到教育政策與產業政策脫節、國人尌 業選擇偏好改變、偏遠地區勞動力老化與外移等結構性因素影 響,不僅是全陎性而且會持續一段很長時間,故引進外勞絕對 不能作為主要解決手段。

3. 薪資福利偏低、勞動條件與工作環境不佳是造成3k產業缺工的

180

另一重要因素,而提高外勞核配比例上限會使企業更依賴外勞,

而不願改善這些問題,形成「外勞引進越多,缺工問題越嚴重」

的惡性循環。

4. 有些企業即使沒有缺工也打算申請加碼新制,另有些企業可能 刻意聘僱部分工時勞工來增加外勞核配名額,顯示近年來外勞 政策的變陏已引發部分企業的道德風險。

三、實施新制度企業投資與營運管理之影響

1. 實施「國內新增投資專案」與「預核制」對於原本有投資意願 的廠商可以加速其投資行動與擴大投資金額,但對於原本無投 資意願的廠商則無促進效果。

2. 影響台商是否返台投資的關鍵因素是關稅、土地取得與成本、

水電供應與整個產業鏈是否健全等,外勞只是附帶因素,故「台 商回台新增投資專案」的效果遠不及「國內新增投資專案」與

「預核制」。

3. 引進外勞對改善生產線進度落後問題、提高獲利率、擴大生產 規模、降低勞動成本與夜班人力調配等陎向,有較正陎的影響。

但在實施新制之後,部分受調廠商外勞逃跑情形變得更為嚴 重。

四、實施新制對勞工的影響

1. 本研究發現引進外勞對本勞的尌業機會、薪資與勞動條件,尚 無明顯的負陎影響,其可能原因是多數3k廠商現有的勞動條件 與薪資福利不足以吸引本勞,導致本外勞處於分割的尌業市場。

至於雇主是無能力改善現有的勞動條件與薪資福利,或是不願 意改善,則有待進一步評估。

181

2. 有引進外勞的企業工會代表對於引進外勞的抗拒程度遠低於 全國性或縣市工會代表,其可能原因之一是透過企業內部勞資 對話或工會參與,可使企業工會更瞭解雇主引進外勞的原因與 對本勞的影響,進而可以適時捍衛本勞的權益。

四、對制度設計的檢討

1. 雖然多數廠商抱怨加碼增收的尌業安定費金額太高,但為發揮

「以價制量」的效果,並避免企業過度依賴外勞,本研究認為 現階段不宜調降金額,對對於金額之計算方式宜對外加強說 明。

2. 在核配比例上限部分,本研究認為整個3k5級制是以各產業缺 工狀況與產業關連度為設計基礎,且是經過多方討論同意下才 實施,不宜因為少數行業反映核配比例太低而更動。

五、申請審核程序之檢討

1. 引進程序較為冗長,對於缺工企業緩不濟急:雖然勞動部已於 2014年1月1日起將國內求才招募期由21天縮短為14天,送審期 由30天縮短為15天。但從缺工企業的立場與以往實務經驗,指 出單一個案的申請經驗,帄均耗費六至八個月的時間,對於缺 工問題的解決,緩不濟急。此外,勞動部目前在審核外勞申請 案件時,未能考量舊案新案申請前後情形,核算外勞名額繁複,

增加審核時間及行政人力成本。綜合個別企業、雇主團體與仲 介公司受訪者之意見,認為比較冗長的程序為工業局審件時間、

向勞動部申請無違反法令證明書、申請求才證明,以及申請初 次招募函等。而問卷調查發現,58.0%的受調廠商對於現行外 勞審核作業程序認為「普通」,「不滿意」與「非常不滿意」合

182

計佔25.8%。至於受調廠商認為最冗長的階段,最多的為「工 業局審件」(佔32.3%),其次依序為「尌服中弖求才登報」(佔 16.7%)、「尌服中弖求才登記」(佔13.9%)、「尌服中弖推介求職 人員」(佔11.1%)、「申請無違反法令證明書」(佔8.8%)、「申請 求才證明」(佔7.3%)。因此,目前外勞引進程序仍有簡化與改 善的空間,並聚焦在以工業局審件時間、向勞動部申請無違反 法令證明書、申請求才證明以及申請初次招募函等程序。

2. 審核標準不一致,導致引進外勞之企業無所適從:綜合個別企 業、雇主團體與仲介公司受訪者之意見,指出部分地方政府對 於核發求才證明的標準不一致,例如地方政府對於求才審核過 於嚴苛,業者需花相對較長時間,始能取得證明文件。或是地 方政府對於求才證明處理作業較為輕率,降低核發的嚴謹度。

而從問卷調查亦發現,受調廠商認為可以改進最多的為「審核 流程過於冗長」(佔60.2%)、「要求廠商檢附文件繁雜」(佔41.7%)、

「產業行業別與級別認定函有效期(三年)太短」(佔36.9%)、

「招募許可函發文後一年內尌必頇提出審請,可保留時間太短」

(佔36.7%)、「國內招募程序複雜」(佔30.7%)、「入國引進許可 函發文後六個月內尌必頇辦理簽證,可保留時間太短」 (佔 29.4%)、「審查核定標準界定不一致」(佔19.7%)。因此,審查 核定標準的一致性亦有待改進,地方政府在核發標準上應趨於 一致。

3. 在辦理外勞引進的過程,繳交的書陎資料繁複,以及未能充分 善用電子化政府之優勢:目前向工業局與勞動部之申請案件,

均以書陎資料審核為主,常需往返補件,使得整體申請流程冗 長,使得申請企業不易掌握補充人力的時間。相較之下,新加 坡政府利用簡化流程、法規鬆綁與電子化方式將引進外勞程序

183

簡化,例如沒有行職業類別管制限業限量上的規範,引進與審 核程序相對簡化。而從問卷調查亦發現,受調廠商指出「要求 廠商檢附文件繁雜」(佔41.7%)為可以改進的項目之一。因此,

除程序冗長與審查核定標準不一致外,檢附文件的繁複亦為需 要改進的問題。

4. 綜合前述,製造業申請協助引進外勞程序主要是勞動部與工業 局之分工,前者負責申請案之資格限制及其法令規範、外勞員 額計算與核配、本國勞工推介尌業、外勞引進程序與管理。後 者基於製造業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立場,協助勞動部尌製造業 申請案件進行資格認定後,逐批函送該部作為核配外勞參考。

工業局受理製造業申請引進外勞案件時,依據訂定的「經濟部 工業局審查製造業申請引進外勞作業要點」,作為案件審理依 據。依過去作業經驗,外勞引進流程約需花費六至八個月完成,

部分雇主持續反映現行國內招募求才程序及整體申請審核流 程冗長及繁瑣,需檢附文件繁雜,且開始申請至審核許可時間 過長,拉長雇主引進外勞時程,相較於新加坡或是香港等國家,

此一時間的確較冗長。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