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節針對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做出結論;其次,第二 節則根據本研究之實證分析結果,對於 ICT 產業廠商與政府提供建議,並提出後 續研究可依循的方向。

第一節 結論

而依據本章模型驗證結果,與第二、第三章之文獻回顧所得到之理論基礎、

研究架構和研究假設相互驗證,得到的結果與貢獻分述如下:

一、區域聚集效果確實會影響區域中廠商對外研發網絡之形成

關於廠商空間上聚集與研發合作網絡間的關係一直被很多研究所爭論。有的 研究假設當廠商於區域中聚集時,便自然會有研發網絡的形成

(Beugelsdijk,2007)。但是,卻有實證研究證實這個假設不是必然的

(Knoben,2009),兩者之間的關係不強。因此對於聚集效果和地區組之間連結的 關係需要更多研究。

本文則首先聚焦在聚集效果和地區廠商對外研發網絡的關係。依據模型測詴 結果,廠商所處地區之聚集效果確實會對廠商研發網絡的形成產生影響,進而影 響廠商所能吸收的外部知識流的多寡,最終造成不同區域的廠商創新績效的不同,

證實了本研究的假設。與 Bergman and Maier(2009)的研究認為不同的區域屬性 會影響區域內廠商對內與對外合作網絡的形成、以及位於網絡中的位置的結論相 同;也印證了 He and Fallah( 2009)發現廠商的研發網絡會依群聚內的社會經 濟狀況、產業組成和多樣性等不同而有所不同的結論。模型測詴結果如下:

(一)區域聚集效果確實會對廠商間研發網絡產生影響

廠商在空間上的集中,可能會由於產業集中所形成的集中效應,促使區域中 的知識和資訊更快速的傳播與流通,使得區域中廠商彼此間相對於產業比較不集 中的地區更易形成研發網絡。

(二)區域聚集效果確實會對廠商與大專院校及相關研究機構間研發網絡產生影 響

廠商在空間上的集中,由於產業集中而形成激烈競爭的環境,為了避免缺乏 接收新知識與技術的管道而落後於其他廠商,會帶動地區內聚集的廠商與大專院 校及相關研究機構間建立研發合作關係,藉以獲得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達成產 學合作,避免知識與資訊的閉鎖,造成競爭上的劣勢。

(三)區域聚集效果確實會對廠商與政府機構間研發網絡產生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空間上呈現聚集情形的廠商,比較傾向於與政府機構形成研發合作關係,

以獲得政府機構於創業、創新以及研發方面的輔導以及補助,可能是由於廠商與 政府機構合作可以降低研發風險以及成本,縮短研發周期等。其次,由於空間上 呈現聚集狀態的廠商,通常位於政府所成立之編定工業區、科學園區及加工出口 區中,受政府輔導以及政策上的優惠措施所吸引,因此相對而言更容易與其他政 府機構,如育成中心等,建立研發合作關係

(四)區域聚集效果確實會對廠商與國外單位間研發網絡產生影響

廠商在空間上的集中,可能會由於產業集中而形成彼此的帶動效應,以及由 於產業集中所帶來的競爭壓力,帶動地區內聚集的廠商尋求其他獲得新知事與新 技術的管道,因此與國外單位間建立研發合作關係是獲得新知識的管道之一,避 免因缺乏接收新知識與技術的管道而導致競爭上的劣勢。其中,專業化指數對於 與國外單位研發合作影響呈現不顯著的狀態,本研究推測有可能是多樣化程度較 高的地區,廠商較易接收不同產業間的多樣化資訊,因此更有可能和意願去建構 與國外單位間的研發合作關係,以實現不同領域知識的整合。

二、更全面的了解影響商創新績效的外部與內部因素

很多研究認為地理鄰近性透過兩種途徑影響廠商的創新績效,聚集效果和網 絡關係(Gordon and Mccann,2000;Moulaert and Sekia,2003)。聚集效果是廠商 間基於地理鄰近性而在地理空間上聚集,不必要有任何地區網絡關係,為經濟活 動空間上的聚集。網絡關係需要組織間主動的相互交換資源或合作創新(Gordon and Mccann 2000)。而除了廠商外部環境因素會影響廠商創新績效外,有很多實 證研究證明廠商內部研發活動是廠商創新績效的決定因素

(Lee,2009;Liao,2010)。內部研發活動不僅促進新知識產生,同時也增加廠商的 吸收和開發外部知識的能力,即吸收能力。

依據前述的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本研究發現很少有研究同時從聚集效果與 研發網絡觀點探討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或是沒有清楚的分別其中的不同

(Knoben,2009)。因此本文結合了經濟地理學門的聚集效果(聚集經濟)、社會學 門的研發網絡關係以及組織管理學的內部吸收能力,分別從外部環境的聚集效果、

研發網絡,以及內部的吸收能力探討對廠商創新績效的影響,並加入了內部吸收 能力對於經由研發網絡所獲取的外部知識對創新績效的調節效果(Jurado et al,2008),以期更全的的了解創新績效的影響因素。本研究的實證結果證實了聚 集效果、研發網絡與廠商內部吸收能力確實對廠商創新績效產生影響,模型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結論詳述如下:

(一)聚集效果對創新績效確實會產生正面影響

聚集效果對於研發績效之影響,在本研究中獲得證實,亦即廠商空間上呈現 聚集情形時,會促進廠商創新績效的增加。其中,專業化指數對於創新績效的影 響是呈現正向顯著關係,代表地區 ICT 產業專業化程度越高,區域內廠商受益同 產業內的外部性,其創新績效越強;而多樣化指數對於創新績效的影響呈現負向 顯著,但多樣化指數是負向指標,代表地區產業多樣化程度越高,區域內廠商受 益於不同產業間的外部性,其創新績效越好。而地區製造業研發投入則呈現不顯 著的情況,但根據前述文獻結果,地區研發投入對創新績效應該是正向顯著影響,

因此本文推測有可能是變數選取的問題,後續研就可以以 ICT 產業研發經費投入 做為指標,或是以其他更合適的指標以衡量創新績效與產出。

(二)研發網絡對創新績效之影響則有正有負

與不同對象研發合作對廠商創新績效的影響在本研究的模型中是成立的。但 是與國外單位研發合作對創新績效的影響則是呈現顯著且負向關係,因此本研究 認為與國外單位研發合作,必頇廠商本身具備相當程度的技術基礎和知識累積,

才有能力吸收外部知識,增加創新績效。假如本身不具備相當技術基礎,縱然投 入資源與成本建構與國外單位間的研發合作網路,也難以從中獲取對等的回報,

甚至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影響創新績效。

(三)廠商內部吸收能力對創新績效確實會產生正面影響

廠商內部吸收能力對創新績效的直接影響在本研究的模型測詴中是成立的。

代表創新績效不僅會被廠商的外部環境和研發合作關係影響,同時也會受到廠商 自身技術能力和知識累積的影響。

(四)廠商內部吸收能力確實會對研發合作網絡和創新績效產生調節效果

廠商內部吸收能力對對研發合作網絡與創新績效之調節效果,在本研究的模 型測詴結果中也是被證實的。但是,廠商內部吸收能力對於與廠商研發合作和與 政府部門研發合作對創新績效的調節效果是呈現負向且顯著關係,Cohen and Levinthal(1990)認為廠商不需要太高的技術能力即可開發和使用其他廠商提供 的知識。因此本研究推測雖然廠商內部吸收能力可以調節廠商外部獲取的知識對 創新績效的影響,但是專注於內部研發投入的廠商,由於廠商本身內部資源有限,

相對而言可能會比較不注重、忽略對外研發合作,而主要依靠自身的研發能力來 研發新產品,因此造成此兩項調節效果呈現負面顯著情形。因此內部吸收能力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廠商研發合作和與政府部門研發合作對創新績效的調節效果是呈現負向的。

而廠商內部吸收能力對於與國外單位研發合作是呈現正向顯著,推測與國外 單位研發合作必頇廠商本身具備相當水準的研發能力與知識水準,才能對廠商創 新績效產生正面影響。

(五)位於不同類型工業地域中的廠商其創新績效的影響因素確實存在差異 從測詴結果可以發現,廠商位處於不同聚集效果的地區,其研發網絡對創新 績效的影響程度也不盡相同。處於「弱聚集效果地區」地區的廠商,由於廠商的 外部經濟效益較低,因此其研發網絡對創新績效的影響較低,而吸收能力對創新 績效的直接影響較高,但吸收能力對外部知識獲取的調節效果較大;而位於「強 聚集效果地區」的地區,由於其外部經濟效益較高,因此其研發網絡對創新績效 的影響較大,而吸收能力對創新績效的直接影響較低,但吸收能力對外部知識獲 取的調結效果較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