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0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碩士論文. 私立中國地政研究所. 政 治 大. 立.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 國. 學. The Effect of Firms’ Internal and External. ‧. Factors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 究 生 : 林哲孙 指 導 教 授 : 邊泰明 教授. 中. 華. 民. 國. 一百年六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謝誌 時光飛逝,在地政所兩年的時光轉眼間已經快要結束。猶記得高三指考放榜 時進入政大地政系的喜悅,大四研究所放榜時的歡欣,在政大、在地政系的這六 年,隨著學生生涯的結束,人生也即將邁入新的里程碑。在即將進入社會,實踐 自己所學和追求人生夢想的前一刻,心裡百感交集,回顧這兩年的研究所生活, 有苦有樂,悲喜交雜的心情,令人感觸良多。 在研究所的這兩年,首先最該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邊泰明老師,老師身 兼學校的行政職,擔任總務長,總是忙得不可開交,總是有開不完的會和看不完 的公文,甚至連周末假日,都必頇犧牲休息時間來處理公務。老師以敬業的態度 對待公務與研究的精神,是我們所必頇學習的榜樣。雖然老師忙於公務,但也惦. 治 政 大 惑,在我們徬徨、迷失時,扮演著燈塔的角色,導引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此外, 立 還要感謝三位口詴委員-林建元老師、張璠老師和解鴻年老師,感謝三位老對於. 記著他門下的莘莘學子,總會時時關心我們論文進度,指導我們、為我們解答疑. ‧ 國. 學. 我的論文,不吝地給予意見及指導,指出研究上的盲點和必頇改進的地方,使論 文更加完整。. ‧. 此外,也要感謝在期初和期末報告給予我寶貴意見的學長姐-冠斐學長和淑. y. Nat. 雯學姊。冠斐學長即將和我們同時畢業,在忙於工作和博士論文的同時,仍然會. sit. 與我們討論以及提供我們許多寶貴的意見和經驗。淑雯學姊則是我們的強心針,. n. al. er. io. 在遇到疑惑與瓶頸時,會適時的鼓勵我們,並且教導我們可行的方向與解決辦法。. i n U. v. 而邊家的學姐們-老王、泓汝和泳泳,也會分享她們的經驗和意見,使我們的論. Ch. engchi. 文更加的順利。還有一貣奮鬥的戰友-阿萌,兩年來的共同奮鬥、相互關照,才 能順利的完成論文。感謝學妹-佩瑩,主持我們的期初和期末報告,希望未來妳 的論文也能很順利。還有這一年來陪我們一貣寫論文、玩鬧的莉莉,也即將成為 邊家軍的一員,變成小學妹,進入研究所這個新階段,預祝妳研究生生活多采多 姿、順利畢業。還有同窗兩年、共同奮鬥的碩士班同學們,也是研究生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夥伴,謝謝你們兩年來的陪伴與鼓勵。 在這兩年的研究生生活中,在面對枯燥、困難重重的論文時,真的必頇要感 謝我的女朋友-憶琳。謝謝妳陪伴我度過這難熬的兩年,陪我一貣面對許多難關、 瓶頸,犧牲自己的休閒時間,陪伴我順利完成我的論文。當我粗心大意的打錯字 時,會幫我校稿、檢查錯字;當沒有審美觀的我做出欠不甚精美簡報時,會適時 地幫我修改;報告前夕,更是一次又一次陪我排練、作我的忠實聽眾。感謝這兩.

(4) 年來的一路陪伴,雖然沒有說出口,在這裡也想向妳說聲謝謝妳。 最後,我要將這本論文獻給我最敬愛的父母,感謝您無怨無悔、不辭辛勞的 照顧和養育,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默默的支持我,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安慰我, 給我信心,給我一個可以安心休息、充電的避風港。雖然帄常我不擅將這些話宣 之於口,表達內心的情感,但是從小到大的生活和求學過程中,您努力給我們一 個無後顧之憂的生活環境,讓我可以順利完成我的學業,一切的一切我都放在心 裡。即將結束學生身分,邁入社會中,也是我回饋您養育之恩的時候。雖然這本 論文有許多不盡滿意之處,但是謹將這本論文,與我的父母共享。 2011 年 6 月於政大.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摘要 創新是廠商生存於快速全球化及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的關鍵。而廠商創新績效 的影響因素可以分為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進行探討。就外部因素而言,本研究同 時從經濟地理學門的區域聚集效果與社會學門的研發網絡關係探討外部環境對 廠商創新績效的影響。並探討地區產業聚集現象是否會增加區域內廠商形成研發 網絡的可能性。而除了廠商外部環境會影響廠商創新績效外,管理學門提出廠商 的內部吸收能力也同樣重要。吸收能力定義為廠商對外部知識的認識、吸收和應 用的能力。吸收能力除了會對創新績效產生直接影響之外,也會對由網絡中所獲 得的外部知識的認知、吸收和利用產生調節效果。 本研究以台灣的 ICT 產業為研究對象,而空間單位劃分則依據工業區分布情. 治 政 大 需。研究結果發現,廠商所處地區之聚集效果確實會對廠商研發網絡的形成產生 立 影響,進而影響廠商所能吸收的外部知識流的多寡,最終造成不同區域的廠商創. 形與天然及人為界線分佈,將台灣劃分為 39 個空間分析單元,以供實證分析所. ‧ 國. 學. 新績效的不同。廠商的研發網絡會隨群聚內的社會經濟狀況、產業組成和多樣性 等不同而有所不同。此外,本研究同時從廠商外部環境的聚集效果、研發網絡關. ‧. 係以及廠商內部的吸收能力探討對廠商創新績效的影響,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創新. y. Nat. 績效的影響因素。本研究的實證結果證實了聚集效果、研發網絡與廠商內部吸收. io. 取的外部知識和創新績效產生調節效果。. n. al. i n U. 關鍵字:聚集效果、研發網絡、吸收能力、ICT 產業. Ch. engchi. er. sit. 能力確實對廠商創新績效產生影響,而內部吸收能力確實會對經由研發網絡所獲. v.

(6)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key of the firm to survive in a rapidly globalizing and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factors affecting fir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can be divided into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 For the external factors, this studies use the view of regional agglomeration effects and R&D networks to study the impact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same time, we also discuss whether the regional agglomeration effects affect the firms’ R&D networks. Aside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internal absorption capacity is also important for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bsorption capacity is defined as the capacity of firm to recognize, absorb and apply external knowledge. Absorption capacity has not only. 治 政 大 from R&D network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立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ICT industry in Taiwan, and Taiwan was divided. direct impact on innovation, but also adjusted effects between the knowledge acquired. ‧ 國. 學. into 39 spatial units fo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gional agglomeration effects of firms indeed influence the firms’ R&D network ,and. ‧. then affect the amount of the external knowledge that the firm can absorb, ultimately. y. Nat. result in differen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Firms’ R&D networks will vary depends. sit. on the cluster’s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industry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n. al. er. io. Besides, this study also discusses the impact factor of fir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 n U. v. from the external agglomeration effects, R&D networks, and internal absorption. Ch. engchi. capacity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ose factors and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agglomeration effects, R&D networks, absorption capacity do affect the fir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internal absorption capacity do have adjusted effects between the knowledge acquired from R&D network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Keywords:agglomeration effects, R&D networks, absorption capacity, ICT industry.

(7)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 4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 ................................................ 7. 第二章 相關文獻與理論回顧 ............................................ 9 第一節 產業群聚的定義與分析框架 ...................................... 9 第二節 聚集經濟理論與研發網絡理論 .................................. 15. 政 治 大. 第三節 廠商內部能力理論與創新績效理論 .............................. 27. 立. 第四節 小結 .......................................................... 32. ‧ 國. 學.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33 第一節 空間分析單元界定 ............................................. 33. ‧. 第二節 研究對象資料蒐集與問卷設計 ................................ 36. Nat. sit. y.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 44. er. io. 第四節 實證研究方法 .............................................. 47. n. a l....................................... 53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iv Ch. n U engchi. 第一節 資料處理與敘述性統計 ...................................... 53 第二節 網絡連結與聚集效果交互影響模型 ............................ 61 第三節 創新績效之影響因素分析 .................................... 65 第四節 小結 ...................................................... 7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8 第一節 結論 ...................................................... 78 第二節 建議 ...................................................... 82. 參考文獻 .................................................... 85 一、中文部分 ..................................................... 85 二、英文部分 ..................................................... 85 1.

(8)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圖目錄 圖 1-1:研究對象所在工業區與空間範圍圖 .............................. 5 圖 1-2:研究流程圖 .................................................. 8 圖 2-1:產業群聚理論分類圖 ......................................... 11 圖 2-2:產業群聚績效分析面向圖 ..................................... 12 圖 2-3:廠商對外合作網絡關係與創新績效影響路徑圖 ................... 26 圖 2-4:廠商吸收能力示意圖 ......................................... 28 圖 2-5:廠商吸收能力影響路徑示意圖 ................................. 29 圖 3-1:39 個工業空間分析單元示意圖................................. 35 圖 3-2:資訊工業年鑑之 ICT 產業分類圖 ............................... 36. 政 治 大 圖 3-4:研究對象所在工業區圖 立 ....................................... 42 圖 3-3:台灣半導體產業結構圖 ....................................... 36. ‧ 國. 學. 圖 3-5:研究架構示意圖 ............................................. 44 圖 4-1:問卷樣本縣市分佈圖 ......................................... 53. ‧. 圖 4-2:問卷樣本工業地域分佈圖 ..................................... 54 圖 4-3:工業地域分類圖 ............................................. 70.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 i n U. v.

(9)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表目錄 表 2-1 以網絡觀點研究產業群聚相關文獻表............................. 13 表 2-2 以群聚和其他觀點研究群聚內廠商創新績效相關文獻表............. 14 表 2-3 廠商內部能力相關文獻表....................................... 30 表 2-4 創新績效相關指標表........................................... 31 表 3-1:我國 ICT 產業範圍表 ......................................... 38 表 3-2:ICT 產業歷年生產毛額表...................................... 39 表 3-3:ICT 產業固定資本表.......................................... 39 表 3-4:問卷題項與資料來源一覽表 ................................... 43. 政 治 大 表 3-6:研究變數定義一覽表 ......................................... 45 立. 表 3-5:研究假設表 ................................................. 44. 表 3-7:研究變數衡量方式一覽表 ..................................... 46. ‧ 國. 學. 表 4-1:敘述性統計分析表 ........................................... 58 表 4-2:變數間相關係數表 ........................................... 60. ‧. 表 4-3:模型一~模型四一覽表(次序羅吉特模型) ........................ 64. sit. y. Nat. 表 4-4:模型五~模型七一覽表(Poisson 迴歸模式)....................... 68. io. er. 表 4-5:群數凝聚過程表 ............................................. 69 表 4-6:各集群包含工業地域表 ....................................... 69. n. al. i n U. v. 表 4-7:各集群帄均聚集效果表 ....................................... 69. Ch. engchi. 表 4-8:模型七~模型九一覽表(Poisson 迴歸模式)....................... 71 表 4-9:研究假說驗證表 ............................................. 72. 3.

(10)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4. i n U. v.

(11)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隨著快速全球化與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如何凸顯出與眾多競爭對手的差異 性,並強化自身的優勢與特點,成為維持永續競爭力的關鍵。知識經濟的興貣, 意味著知識成為最重要的資源,而學習是最重要的過程,區域發展的關鍵資源在 於地方化的知識創造、知識共享、創新和學習(Bekele and Jackson,2006)。透 過知識的創造、應用與傳遞所造成的創新是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如何從眾多的 對手中脫穎而出,是生存在劇烈競爭的環境中的關鍵。而創新在其中扮演了關鍵. 政 治 大 就外部因素而言,促進廠商創新的外部環境理論包括有產業群聚、工業地域、 立. 的角色。廠商創新績效的影響因素可以分為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進行探討。. 創新氛圍、創新系統等,廠商所處的外部區域環境會影響廠商創新績效被大量研. ‧ 國. 學. 究所證實(Moulaert and Sekia,2003)。其中,產業群聚理論最常被用來解釋外 部環境對廠商創新的影響。Porter(2000,P.254)定義產業群聚為:具有地理鄰近. ‧. 特性和共同制度、習慣的相互連結的廠商。全球競爭劇烈之下,產業群聚已被視. sit. y. Nat. 為一項重要策略以維持區域產業永續發展,特別是以大量中小企業為主的區域, 藉由廠商空間上的聚集,促進相互支援與學習,中小企業也能享有規模經濟或範. io. n. al. er. 疇經濟的利益,持續進行研發創新。由於群聚中具有上下游廠商、競爭者、基礎. i n U. v. 設施提供者,和提供專業化訓練、教育、研究和技術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機構(如. Ch. engchi. 大學、研究機構等),因此會使位於區域地理群聚中的廠商具有競爭優勢(Tallman et al.,2004)。 探討產業群聚對創新績效的研究非常的多。不可諱言的,許多理論方法對產 業群聚的解釋有許多重疊的地方,因此往往會造成觀念上的混淆(Bekele and Jackson,2006)。而本文歸納了以往針對廠商群聚與創新績效的研究,發現了很 少有研究同時從聚集效果與研發網絡的觀點研究群聚內廠商創新績效。聚集效果 的傳統概念是以廠商聚集在特定區位而形成的外部規模經濟(聚集經濟)優勢來 分析產業群聚,屬於經濟地理學門的傳統研究範疇。而隨著知識基礎經濟的發展, 廠商間彼此因相互依賴性而形成的知識外溢和網絡的現象也逐漸被重視,以技術 研究發展為主要目的的研發網絡則屬於社會學門中網絡關係的的一種。依據文獻 回顧發現,以往的研究往往單純從網絡觀點出發,或是僅僅以群聚的概念或是其 1.

(12)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他群聚內環境因素來研究,沒有分別聚集效果和網絡連結。有研究假設當廠商於 區域中聚集時,便自然會有研發網絡的形成(Beugelsdijk,2007)。但是,卻有實 證研究證實這個假設不是必然的(Knoben,2009)。這些研究沒有區分聚集效果和 合作網絡間的差別,無法真正了解地理鄰近性對廠商創新績效的影響。因此對於 聚集效果和地區組之間連結的關係需要更多研究。 而除了廠商所處的外部環境會影響廠商創新績效外,管理學門則提出廠商的 內部能力也會影響廠商的創新績效。每個廠商有其個別特殊的異質性和企業策略 的角色,創新不只是受廠商外部環境結構所影響,也是加強組織核心能力的過程。 Tidd(2000)將內部能力分為技術能力、人力資源能力和組織能力三種,又稱為基 礎能力(basic competences)。而 Cohen and Levinthal(1990)提出吸收能力的. 治 政 大 出產業特徵(外部因素)對廠商創新能力的影響並非完全是外生的,也會受組織內 立 部能力的影響,因此廠商的吸收能力除了會對創新績效產生直接影響之外,也會 說法,吸收能力定義為廠商對外部知識的認識、吸收和應用的能力。一些學者指. ‧ 國. 學. 對由群聚和網絡中所獲得的外部知識的認知、吸收和利用產生調節效果。只有在 廠商擁有關鍵的知識前提下,廠商才能利用在其周圍的技術機會作為工具以發展. ‧. 創新能力。內部研發活動不只產生新知識,同時也促進外部科學知識資源的利. y. Nat. 用。. sit. 近年來,網際網路與通信科技蓬勃興貣,資訊與通信科技產業(ICT 產業)已. n. al. er. io. 成為新經濟時代的發展重點,據此衡量國家或地區的發展程度和技術水準。ICT. i n U. v. 產業的特色為注重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由於廠商內部資源有限,因此對外研發、. Ch. engchi. 生產合作是 ICT 產業中的常態,藉由於其它國內外廠商、研究機構的合作網絡來 吸收新的產品和技術趨勢,避免資訊和知識的閉鎖,以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技 術變遷。由於政府政策的輔導,因此我國 ICT 產業,包括半導體產業、電腦相關 產業等,大部份聚集在科學園區與相關工業區中,空間分佈呈現集中趨勢,享有 聚集經濟效益。鑑此,本文由於主要目的是針對廠商聚集效果、研發網絡、吸收 能力對創新績效的影響,因而選定台灣的 ICT 產業為研究對象,而研究對象資料 來源則以台灣的編定工業區、加工出口區和科學園區中的 ICT 製造業廠商為主。 本文首先聚焦於聚集效果與研發網絡間的關係,研究區域的聚集效果是否會 對區域內廠商之對外研發合作網絡情形產生影響,以釐清聚集和網絡關係形成間 的爭議;其次從廠商的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兩個觀點更全面的探討其對廠商創新 績效的影響。外部因素包括聚集效果與研發網絡兩個面向,而內部因素則是廠商. 2.

(13)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吸收能力,探討廠商吸收能力對廠商創新績效的直接影響,和對經由研發網絡所 獲取的外部知識對創新績效的調節效果。並以 ICT 產業為研究對象,研證本研究 的假設。. 二、研究目的 本文基於上述之研究動機,透過國內外相關文獻彙整,從聚集效果與研發網 絡分析產業群聚內廠商之創新績效,並納入廠商內部因素做考量,以發現並釐清 影響廠商創新績效之因素。研究目的如下: (一)透過文獻回顧全面的了解影響廠商創新績效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包 括聚集效果、研發網絡與吸收能力。. 治 政 大 影響,並探討區域聚集效果是否會影響區域中廠商研發網絡的形成。 立 (三)了解廠商吸收能力在廠商創新績效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其對創新績效 (二)分別從聚集效果和研發網絡觀點探討外部環境因素對廠商創新績效的. ‧ 國. 學. 的直接影響,和對由研發合作所獲取的外部知識對創新績效的調節效果。 (四)對台灣產業政策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政府擬定產業政策、改善產業環境,. ‧. 促進產業發展之參考。.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 i n U. v.

(14)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研究範圍 (一)空間範圍 本文參酌前述郭慧蘭(2007)、周于晴(2007)、林淑雯(2010)等人之工業空間 分析單元劃分,將台灣地區劃分為 39 個空間分析單元,不同的空間單元間的產 業發展情形、地方屬性、聚集效果和知識外溢的程度皆不盡相同。廠商位於不同 地區,受當地地區屬性、聚集效果和知識外溢的影響程度也不同,進而影響其創 新績效。 (二)研究對象. 政 治 大 稱 ICT)產業為研究母體,又可稱為資訊工業(information industry)。傳統看 立. 本文以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 法僅狹義包含電腦軟硬體產業,但近年來擴大至電腦、通訊、消費電子等領域。. ‧ 國. 學. 本研究廠商樣本主要來自編定工業區、加工出口區和科學園區等三種工業區 內的 ICT 製造業廠商,ICT 廠商總樣本數為 1509 家,研究對象詳細內容與細節. ‧. 於第三章說明。.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4. i n U. v.

(15)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1-1:研究對象所在工業區與空間範圍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

(16)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文採用文獻回顧法、問卷調查法與回歸分析法,分述如下 (一)文獻回顧法 為探討廠商如何受益於外部環境的競爭優勢,因此本文透過文獻回顧了 產業群聚理論的重要性與定義。其次透過歸納相關學者的分類,以聚集效果 和研發網絡理論來分析產業群聚對廠商創新績效的影響。除此之外,再加入 關於廠商內部能力之相關文獻探討。以歸納出影響廠商創新績效之因素,作 為本文之研究架構。 (二)問卷調查法 透過對資訊通訊科技(ICT)產業所進行之問卷調查,蒐集各別屬性資料、. 政 治 大. 創新績效、研發合作和產業群聚概況。並透過二手資料調查取得研究對象所. 立. 處區域環境之總體資料和相關屬性資料以供後續實證分析所需。. ‧ 國. 學. (三)次序羅吉特迴歸分析. 以文獻回顧法所建構出的研究架構為基礎,藉由問卷調查法和二手資料. ‧. 所得到的變數資料,包括廠商個別屬性資料、創新績效、研發合作網絡情形 和聚集效果的概況,其中研發合作網絡情形是屬於次序型變數,因此以次序. Nat. er. io. 以驗證產業群聚和廠商對外研發網絡間的關係。. sit. y. 羅吉特迴歸模型(ordered logic model)驗證本文研究架構和假說是否成立,. al. (四)卜瓦松迴歸模式. n. v i n Ch 專利數資料呈現間斷、非負整數且差異極大的離散特性,因此不適用傳 engchi U 統線性迴歸模型來估計參數,而必頇使用線性或對數迴歸模型來進行分析, 其中 Poisson 和負二項模型是最常用來分析此種應變數型態的模型。 Poisson 模型必頇符合應變數的帄均數等於變異數的條件假設。而負二項模 型則允許樣本的變異數大於帄均數。因此本文使用此兩種迴歸方法來分析創 新績效的影響因素模型。. 6.

(17)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 一、研究內容 (一)國內外相關文獻理論回顧 本文文獻回顧分為兩部分,首先定義產業群聚的內涵和架構。其次從聚集效 果和研發網絡觀點來分析產業群聚對廠商創新績效的影響,並加入廠商內部能力 探討其對廠商創新績效之影響和對外部知識吸收的調節效果。藉由文獻回顧以建 立研究架構。 (二)界定空間分析單元 本文參酌周于晴(2007)、林淑雯(2010)等人之工業空間分析單元劃分,將台 灣地區劃分為 39 個空間分析單元,不同的空間單元間的產業發展情形、地方屬. 政 治 大. 性、聚集效果和知識外溢的程度皆不盡相同。廠商位於不同地區,受當地地區屬. 立. 性、聚集效果和知識外溢的影響程度也不同,進而影響其創新績效。. ‧ 國. 績效. 學. (三)調查資訊通訊科技(ICT)發展現況、聚集情形與研發合作網絡概況及其創新. ‧. 依據透過對資訊通訊科技(ICT)產業的定義,界定所屬產業類別,並分析台 灣資訊通訊科技(ICT)產業的發展現況以了解其產業特性。藉由問卷調查之進行,. Nat. sit. y. 取得各資訊通訊科技(ICT)廠商之個別屬性資料、研發合作情形以及廠商創新績. er. io. 效等相關資料,並輔以二手之區域特性資料,以供後續驗證理論架構所需。. al. (四)分析聚集效果和網絡關係以及廠商內部能力對廠商創新績效的影響. n. v i n Ch 藉由問卷調查和二手資料之取得所得到之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計量經濟分 engchi U 析中的迴歸方法進行影響產業群聚內廠商創新績效之因素之研究,分析聚集效果 和研發網絡,以及廠商內部能力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五)藉由上述對產業群聚與創新績效之分析,對 ICT 產業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為促進 ICT 產業之發展以促進創新,以及提升區域和國家整體競爭力。本文 藉由文獻回顧建立理論基礎,配合問卷調查和實證分析結果,提出影響廠商創新 績效之內部與外部因素關係模式,以期能更全面性的分析產業群聚對廠商創新績 效的影響。希望能提供未來政府在制定相關產業政策之參考。. 7.

(18)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二、研究流程 本研究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章為理論於文獻回顧,建 立研究基礎;第三章為資訊通訊科技(ICT)產業分析與產業群聚之界定;第四章 為研究假說與模型,包含研究假說建立、問卷設計以及實證研究方法;第五章進 行實證分析驗證研究假說;第六章,提出結論與建議。研究流程如下圖。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章. 相關文獻與理論回顧. 產業群聚. 立. ‧ 國. 研發網絡理論. ‧. 創新績效理論. Nat. sit. y. 研究設計. n. al. 空間單元界定. Ch. engchi. er. io 研究對象介紹與問卷設計. 第二章. 學. 聚集經濟理論. 政 治內部能力理論 大. i n U.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v. 第三章. 實證研究方法. 實證分析 第四章 研究假說驗證. 結論與建議 圖 1-2: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8. 第五章.

(19)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第二章 相關文獻與理論回顧 第一節 產業群聚的定義與分析框架 一、產業群聚定義 促進廠商創新的環境理論包括有產業群聚、工業地域、創新氛圍和區域創新 系統等,廠商所處的區域環境會影響廠商創新績效被大量研究所證實(Moulaert and Sekia,2003)。其中,產業群聚理論最常被用來解釋周圍環境對廠商創新的 影響。Marshall 於 1890 年所著之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最 早提出產業群聚(clusters)等名詞。. 治 政 創新的貣源、生產因素共享等(Feser and Bergman,2000)。在某一特定地域中, 大 立 同時呈現競爭及合作關係,具有地理鄰近特性和共同制度、習慣之相互連結的企. 產業群聚為特定的廠商和產業在共同生產活動上被緊密的連結,如空間區位、. ‧ 國. 學. 業、專業化廠商、服務供應者、相關產業廠商,以及相關的機構,如大學、制定 標準化的機構、產業公會等,依據其共同性和互補性而相互連結(Porter,2000)。. ‧. 群聚的概念是相互關聯的企業在空間上的集結,產生有助於產業發展的各種行為,. y. Nat. 包括上下游垂直整合、資源共享與合作競爭關係,具有不特定的範圍與形式,而. sit. 成為一個動態的連結;其主要構成元素除相關產業或互補型產業外,尚包括其他. er. io. 公私研究機構、產業工會、技術移轉機構和學校等(朱南玉,2004;閻永祺,2004)。. al. n. v i n Ch 的網絡。隨著全球競爭對國家和區域發展的影響逐漸增加,由於產業群聚可以促 engchi U. 產業群聚的規模,可以從單一城市、整個州、一個國家,甚至到一些鄰國聯繫成. 進區域和都市經濟發展的競爭優勢,因此受到越來越的多關注(Porter,2000)。. 本文綜合上述學者對產業群聚的定義,認為產業群聚的定義為「在某一個特 定的地域中,基於地理鄰近性,由許多不同產業的廠商和公私研究機構、大學和 貿易組織所組成的群體,由於鄰近性而共享區域中的勞動市場、共同生產要素和 基礎服務設施供給,而彼此間具有相互依賴的緊密互動連結,其目的為藉由共通 性和互補性促進創新,並地區競爭力」。 產業群聚會以三種主要形式影響產業發展(Porter,2000):增加廠商或產業 的生產力;因創新和生產力的增加會增加群聚的參與量;刺激支持創新和擴展群 聚的新經濟形式。一旦眾多的相關企業形成產業群聚,產業會相互支援結成一個 組合體,上、下游之間藉由頻繁的接觸使資訊交流,同時刺激彼此的創新與技術。. 9.

(20)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產業群聚被認為可以促進廠商的績效,包括產品創新、營業額成長和新廠商的生 存等(Gilbert et al.,2008)。 相對於近代其他聚集理論的研究取向,產業群聚逐漸發展出一套分析方式, 目的在區域或國家層級之上,辨識出既有或成形中的產業群聚,做為區域經濟發 展政策制定之參考(陳玟君,2002)。產業群聚是促進產業競爭力、地區發展及 創新能力的最大原動力,但是空間角色雖然重要,但仍必需同時有群聚內的動態 連結之配合,才能成功的促進創新與經濟發展(朱南玉,2004)。易言之,產業 在特定地區內的空間聚集,不必然意味著群聚內廠商具有網絡連結、行動者互動。 必頇同時考慮群聚內廠商聚集效果與網絡連結關係,才能更全面的評估群聚內廠 商的有競爭優勢和創新能力。. 政 治 大 三、產業群聚分析框架與面向 立. ‧ 國. 學. 了解一個產業群聚的發展情勢或樣態,大都就其聚集效果、地理空間、社會 網路、生產合作關係和研究發展合作之關聯,作為某一特定產業群聚的界定基礎。. ‧. 在區域經濟發展理論中,產業群聚的概念被廣泛的討論。但是關於產業群聚的討 論卻沒有一個被大家所認同的定義和理論架構,產業群聚被許多分歧的理論方法. Nat. sit. y. 所解釋,廣義來說,產業群聚包括聚集經濟、網絡關係、知識外溢和區域創新系. and Jackson,2006)。. er. io. 統等。分歧的理論方法與解釋,造成了實證研究和政策應用方面的障礙(Bekele. al. n. v i n Ch 產業聚集可以從三個面向進行分析(Gordan and McCann,2000):純粹聚集模 engchi U 型、產業複合模型、社會網絡模型。從三個觀點來分析產業群聚,以期能釐清產 業群聚的困境。. 10.

(21)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圖 2-1:產業群聚理論分類圖. 治 政 大 純粹聚集模型假設廠商皆沒有任何合作關係。廠商間彼此無正式組織和緊密 立 的長期關係,廠商會因為競爭優勢和自身需求而隨時改變他們和供應者、顧客, 資料來源:整理自 Gordon and Mccann(2000). ‧ 國. 學. 投入與產出的關係,任何位於區域內的廠商皆可以加入此關係中,意味著彼此間 為開放式關係結構,受益於聚集經濟和規模經濟的外部性;而產業複合模型則認. ‧. 為產業群聚中廠商間具有不同型式的連結上,如投入產出和貿易關係。在此模型. y. Nat. 中,聚焦於產業群聚中廠商間不同型式的連結上,包過生產、服務、市場連結。. sit. 產業複合模型的目的在於透過廠商間於空間行為上明顯可辨認的和穩固的關係. n. al. er. io. (投入產出的貿易連結和生產消費連結關係)來最小化空間交易成本(運輸成本、. i n U. v. 通訊成本和裝載成本)、傳播外部經濟。位於群聚內的空間鄰近的廠商並不一定. Ch. engchi. 能享受到產業複合所帶來的利益,而是必頇與鄰近廠商具有某些連結關係,譬如 說貿易關係、投入產出關係等,才可以享受該產業複合群體內的獨佔性利益;社 會網絡模型則強調位於公司科層組織的僵硬性和市場關係的不確定性間,具有第 三種關係型態,為網絡關係。網絡關係基於信任組成,可以共享知識、資訊的交 流,並且可以藉由共同研發合作來分攤技術研發的風險,打破個別廠商本身的能 力和資源限制,以促進彼此創新。 有學者歸納以往文獻,認為有三個相互間部分重疊的可以解釋產業群聚的創 新績效(Eisingerich et al.,2010)。首先,某些學者認為,高創新績效的群聚 可以被群聚內廠商的經濟效率所解釋,廠商空間的鄰近和聚集允許其享受規模經 濟和正面的外部性,包括專業化程度的增加、交易成本減少、生產要素的集中和 基礎設施的提供、高技術勞工的聚集、生產過程的分化和快速的資訊流動等. 11.

(22)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Marshall,1890;Krugman,1991;)。此觀點也就是所謂的聚集經濟。 其次,產業群聚可能受益於群聚內廠商間知識移轉的特殊動力,促使廠商創 新績效的增加(Bathelt et al.,2004;Tallman et al.,2004)。此觀點認為群聚 的關鍵優勢在於知識創造和學習的過程。透過共同的價值、文化、經驗和環境, 可以增加群聚內有價制值的知識移轉的可能性,特別是默示知識的移轉,必頇透 過鄰近性和頻繁的面對面接觸來達成。 第三個觀點認為產業群聚的創新績效是透過廠商間的社會網絡所致。社會網 絡認為經濟活動鑲嵌於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行為者間的互動中。透過社會網絡的形 成,可以使廠商跨越本身的界線,是造成群聚創新績效差異的主因(Cohen and Fields,199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2-2:產業群聚績效分析面向圖 資料來源:整理自 Eisingerich et al.(2010). 本文歸納了以往針對廠商群聚與創新績效的研究,發現了很少有研究同時從 聚集效果和研發網絡的觀點分析群聚內廠商的創新績效,或是沒有清楚的辨別聚 集效果與網絡連結的區別。有的研究單純從網絡觀點出發;而有的研究僅僅以群 聚的概念或是其他群聚內環境因素來研究,而沒有分別聚集效果和網絡連結。相 關文獻整理結果如下表:. 12.

(23)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表 2-1:以網絡觀點研究產業群聚相關文獻表 文獻來源 研究對象. 內容. Liu(2010). 台灣光電產業. 測詴網絡中心性、結構洞和中 介中心性對創新績效的影響。. Eisingerich et al.(2010). 加拿大、奧地利的產 業群聚,. 研究網絡強度和網絡開放性對 創新績效的影響,並且以環境 不確定性為調節變數。. He and Fallah(2009). 美國紐澤西和德克薩 斯州電信產業. 以專利發明者與專利受讓人 (代理人)建構網絡,研究網絡 結構。. Ostergaard(2009). 丹麥亞伯港的無線通 訊產業群聚. Gilding(2008). 澳洲墨爾本的生物科 技業 西班牙製造業. Nieto and Santamaria(2007). 測詴合作網絡的有無、持續時 間和不同類型的合作夥伴對產. ‧. y. 依據其是否具有地理鄰近關 係,分析網絡關係的有無和網 絡中心性對創新績效的影響, 並且加入時間延遲效果。. n. al. 西歐、日本和美國的 化學產業. Ch. 13. i n U. v. 研究直接連結、間接連結、結 構洞對創新績效的影響. engchi.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er. sit. 美國波士頓生物科技 廠商. io Ahuja(2000). 國際網絡等三種層級的合作關 係。. 品創新程度的影響。. Nat. Owen-Smith and Powell(2004). 政 治 分析當地網絡、國家內網絡和 大. 學. ‧ 國. 立. 產業群聚中廠商如何透過社會 網絡與不同類型的合作單位互 動,以獲取知識。.

(24)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表 2-2:以群聚和其他觀點研究群聚內廠商創新績效相關文獻表 文獻來源 研究對象 內容 Liao(2010). 台灣製造業投資於 大陸的廠商. 分析區位層級的群聚、關係層 級的組織間信任、廠商層級的 資源和系統依賴對生產績效的 影響。. Hervas-Oliver and Alobrs-Garrigos(20 09),. 歐洲磁磚產業群聚. 分析群聚中的廠商外部(與生 產者和研發中心之合作關係) 和內部能力(技術能力、市場能 力)對創新績效的影響. Chang-Yang Lee(2009). 六個國家的九種產 業為例. 立. 政 治 大. Jurado et al.(2008) 西班牙製造業廠商. ‧ 國. y. 分析群聚強度和知識接觸的可 及性對創新績效的影響. sit. 美國高科技廠商. 美國、英國、加拿大 研究結構因素(連結強度)、關 三國的產業 係因素(能力基礎信任、善意基 礎信任)和知識特徵(內隱知 識、外顯知識)對知識移轉的影 響。. n. al. er. io. Levin and Cross(2004),. 以群聚和知識外溢來解釋對產 品創新和營業額成長率的影 響。. Nat. Schilling and Phelps(2007). 美國廠商. ‧. al.(2008). 分析外部因素(技術機會和專 用性)和內部因素(技術能力) 對創新產出的影響. 學. Gilbert et. 探討技術能力、群聚、是否參 與研發合作計畫和是否有國際 網絡合作關係來衡量創新績 效。. Ch. engchi. i n U. v.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聚集效果的傳統概念是基於聚集經濟所衍生的產業區位理論和外部規模經 濟,因為廠商聚集在特定區位而形成的外部性經濟優勢來分析產業群聚,常被用 來作為分析產業群聚的理論架構。而隨著知識基礎經濟的發展,廠商間彼此因相 互依賴性而形成的知識外溢和網絡的現象也逐漸被重視。本文將結合並歸納前述 學者之理論,從聚集效果與研發網絡關係兩的觀點來分析產業群聚中廠商的聚集 和互動如何對創新績效產生影響。. 14.

(25)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第二節 聚集經濟理論與研發網絡理論 經由前述 Gordon and Mccann(2000)和 Eisingerich et al.(2010)對產業群 聚分析框架的歸類,和以往文獻對於產業群聚的相關研究中,發現很少有研究同 時從群聚中聚集效果與研發網絡兩個觀點分析廠商的創新績效,或是沒有清楚的 辨別聚集效果與網絡連結的區別。有的研究單純從網絡觀點出發;而有的研究僅 僅以群聚的概念或是其他群聚內環境因素來研究,而沒有分別聚集效果和網絡連 結。而本文認為分析產業群聚應該同時從聚集效果與研發網絡兩個觀點出發,並 且清楚的分辨兩者,才能全面的了解廠商如何受益於產業群聚內的環境優勢和群 聚中廠商、各種機構間的合作關係,提高個別廠商創新和競爭力,進而帶動區域 整體發展。以下分別探討聚集經濟理論與研發網絡理論。. 一、聚集經濟理論. 政 治 大. 立. 雖然產業群聚理論以往已被大量文獻所廣泛討論和應用,但是聚集理論直到. ‧ 國. 學. 現在仍然是研究產業群聚的重要理論和實證研究的基礎(Bekele and Jackson,2006)。首先提出產業聚集現象的是 Alfred Marshal 於 1890 年代發展. ‧. 的產業聚集理論,以外部經濟的觀點出發,認為廠商會集中在特定區域發展也許. sit. y. Nat. 是因為利用外部經濟的可能性。. io. 內部資源,認為產業聚集在同一個區域有三個原因:. al. n 1.專業化勞工的聚集. Ch. engchi. er. Marshall(1890)認為群聚的效益主要來自於主要來自於外部環境而非廠商. i n U. v. 專業化勞工的聚集被認為可以最大化廠商和勞工相互尋找工作的機會,並且 降低雙方搜尋成本。公司在地理上互相接近是為了允許自己可以發展具有專業技 術的勞力市場,如此不但有利於產業對技術的特殊需求,相對地對公司來說也容 易取得這些技術,並且使廠商可以更有效率的僱用和調整勞工以面對市場變化, 還有人力資源的聚集、地方薪資水帄上升等優勢; 2.地區產業服務設施供給規模經濟 地區產業服務設施供給規模經濟指的是地區基礎建設的提供,由於在地理上 的接近,群聚的廠商可以共享不可分割的公共設施投入; 3.資訊和觀念的流動(即知識外溢) 技術外溢,即資訊和觀念的流動,意味著產品和市場知識可以更容易的被群 聚中的廠商所共享,產品、市場和技術知識可以輕易地被分享與有效地轉變成有 15.

(26)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價值的創新。 Hoover(1948)則認為產業群聚優點包括規模經濟、專業技能的勞工市場、供 給者和需求者的互動、運輸成本的減少和基礎設施的共享等。Hoover 的聚集模 型假設行動者除了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考慮自身利益外,相互之間沒有任何合作 關係(Gordon and McCann,2000)。關鍵是聚集規模的大小。大規模的聚集由於具 有比較多的成員和交易可能性,因此會增加有利的地方互動機會,促使投入要素 的多樣化結合,以促進創新的成功。 其次關於聚集效果的衡量與分類,學者主張如下(陳俐伶,2000): Weber 則 最早提出「聚集經濟」一詞,以解釋一地區產業活動集中或分散的原因,強調聚 集經濟的重要性。Weber 將聚集經濟分為兩種,首先是內部經濟:即內部規模報. 治 政 大 濟:Weber 的外部經濟指的是生產同一類產品的廠商因為聚集在同一地區,共享 立 勞力、中間投入資源,而產生生產上的利益。. 酬,廠商因生產規模擴大,使帄均成本降低,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其次是外部經. ‧ 國. 學. 而 Hoover(1948)認為聚集經濟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 1.內部規模經濟(Large-scale economic)來自於單一廠商規模擴大所導致的內. ‧. 部帄均生產成本的減少和生產效率增加,大規模的廠商意味著生產要素的聚集和. y. Nat. 成本降低。. n. al. er. io. 的聚集經濟,可能受益於勞工、生產要素的聚集。. sit. 2.地方化經濟(Location economic)指的是某一地區同一產業廠商的聚集而產生. i n U. v. 3.都市化經濟(urbanization economic)指的是某一地區的所有不同產業廠商的. Ch. engchi. 聚集效應,可能受益整體經濟規模的擴大。 Nourse(1968)將聚集經濟分為四類:. 1.運輸經濟(transfer economic):因廠商空間上的鄰近而節省往來廠商間的運 輸成本; 2.內部規模經濟(internal scale economic):因廠商規模擴大導致帄均生產成 本的降低和生產效率增加; 3.地方化經濟:特定地區中因同產業廠商聚集使生產量增加而獲得之聚集經濟; 4.都市化經濟:特定地區中所有產業廠商集中而獲得之聚集經濟。 此外,除了實體的外部性外,廠商同樣可以受益於非實體外部性,又稱為知 識外溢。本文將其歸類如下:. 16.

(27)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一)地方化經濟 從 早 期 Marshall 的 研 究 , 到 晚 近 Arrow 和 Romer 等 人 的 研 究 , MAR(Maeshall-Arrow-Romer)的外部經濟認為知識是具有特定產業(專業化)特色 的,是都市中同產業廠商聚集所產生的外部性,又稱為專業化經濟、地方化經濟。 Marshall(1890)認為由於交易與生產型態的複雜性,因此某種產業的空間聚集會 使交易成本降低,也可以藉由共享生產要素以降低生產成本,形成外部經濟。此 外,同一產業的空間聚集對於新觀念和知識在同產業廠商中的傳播具有重大影響。 此觀念經過 Arrow 和 Romer 的更進一部發展,形成 MAR 外部性,為同一種產業空 間集中所產生的聚集利益,即地方化經濟。 地方化經濟的衡量指標中,過去文獻大多以該區域內該產業的就業人口數佔 該區域全部產業就業人口數為衡量指標。特定產業就業比率反映了產業在空間聚 集的程度,特定產業就業人口比例越高,代表該產業在該地區的聚集效果越大. 政 治 大. (Dekle,2002)。地方化經濟,或稱之為專業化指數(specialization index),其. 立. 衡量公式可分為專業化係數(Speicalization Index)與相對專業化係數. ‧ 國. 學. (Relative-specialization index):. 專業化指標. ‧. 就業員工數. Nat 相對專業化指標. n. al. Ch. 其中:. 就業員工數. engchi. 就業員工數. er. io. 就業員工數. sit. y. 就業員工數. i n U. v. 就業員工數. 就業員工數. 為 i 區域 j 產業就業員工數. 就業員工數. 為 i 區域總就業員工數. 就業員工數. 為全國 j 產業就業員工數. 就業員工數. 為全國總就業員工數. (二)都市化經濟 都市化經濟,亦稱為多樣化經濟、Jacobs 外部經濟,認為區域多樣性會比 專業化更能促進更成長率,強調具有地理鄰近性的不同產業間的互動 (Jacobs,1969)。都市化經濟是指都市內產業間的互動所產生的外部效果,在不 17.

(28)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同的產業間形成技術知識的傳遞和擴散。多樣化經濟主要源自原不同產業間的外 部效益,地區內所有產業廠商,可能受益於地區的基礎服務設施提供的規模經濟, 如交通運輸建設和金融服務業,使廠商受益於規模經濟的益處。而由於創新需要 多樣化知識領域的結合,單一知識面向很難成功的促進創新,因此區域中產業多 樣性越高,透過產業間的知識傳遞,越可能促進創新的成功和區域成長。都市化 經濟有學者以區域或都市內人口數多寡來衡量都市化程度的高低(Knoben,2009), 而也有學者以 Hirshman-Herfindahl index(H.H.I.)和相對 H.H.I.指標衡量都市 化經濟(多樣化經濟):. 就業員工數 就業員工數. 立. 相對. 就業員工數. 就業員工數. 就業員工數. 為 i 區域總就業員工數. 就業員工數. 為全國 j 產業就業員工數. n. 為全國總就業員工數. Ch. engchi. sit. er. io. al. 就業員工數. y. 為 i 區域 j 產業就業員工數. Nat. 就業員工數. ‧. ‧ 國. 學. 其中:. 政 治 大 就業員工數. 就業員工數. i n U. v. H.H.I.的值越高,顯示 i 區域中,產業多樣化的程度越低,產業越集中在某 些特定產業,H.I.I.的值越低,表示 i 區中的產業多樣化程度越高,各種產業皆 佔一定比例。 許多研究以產業規模和都市規模為方法以衡量地方化經濟與都市化經濟的 影響,發現都市規模(產業規模)與都市整體生產力呈現正相關。Glaeser(1992) 對美國城市產業就業員工數的實證結果發現,在多樣化程度較高的城市,其從業 員工數的成長率較高。Henderson(1986)對美國製造業的研究發現地方化經濟對 生產力的影響確實存在,但是都市化經濟的效用卻並不明顯。Moomaw(1983)的研 究卻發現地方化經濟與都市化經濟的影響同時存在。關於地方化經濟與都市化經 濟何者對於廠商生產力與創新來說相對重要仍然被爭論。 Delgado et al.(2010)研究產業群聚中的聚集效果對於區域廠商成長率的影 響,認為由於群聚中產業間具有互補性,因此會吸引新廠商和員工的進駐,進而 帶動群聚和區域成長。將產業群聚的聚集效果以區位商數法(Location 18.

(29)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quotients, LQ)建構指標,分為產業專業化程度、群聚專業化程度、相關產業群 聚專業化程度與相鄰產業群聚專業化程度四種產業聚集效果,研究其對廠商創業 家數成長率與廠商員工成長率之影響。研究結果發現,群聚環境會對群聚區域內 的廠商創業家數與員工數成長率呈正面影響。 Knoben(2009)研究地方化效果、都市化效果對於廠商創新的影響,研究結果 顯示,地方化效果對於廠商產品創新有顯著的影響,代表由同產業廠商聚集所形 成的專業化程度增加、交易成本和生產成本的降低,有助於廠商提升其創新績效。 而都市化效果則對廠商創新呈現負面影響,Knoben 推測可能是由於在高度都市 化地區,雖然廠商可能受益於不同產業間互動的外部效益,但會因為擁擠、土地 價格昂貴和其他投入要素(如勞工)的競爭效果,使得都市化效果與創新績效反而 呈現負面關係。此外 Knoben 也加入了空間延遲變數,測詴鄰近區域的地方化效 果與都市化效果對於本區域中廠商的影響,發現了有趣的現象。測詴結果顯示了 鄰近區域的專業化程度越高,對本區廠商的創新績效呈現負面影響;而鄰近區域 的都市化程度越高,則對本區廠商的創新績效產生正面影響。此研究結果顯示了 廠商處於高度聚集地區中,或位於高度聚集地區旁,會對其創新績效產生不同影 響,但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三)區域知識外溢. ‧. 除了上述實體化(tangible)的空間外部性之外,聚集廠商同樣可以受益於非 實體(intangible)的利益,即透過知識外溢以進行知識的傳播。Krugman(1991). Nat. sit. y. 將產業群聚效益歸類為「勞動市場資源」、「中間投入」與「技術外溢」,認為空. er. io. 間聚集的廠商除了實體的外部性之外,同樣會受益於非實體的技術知識外溢。產. al. 業群聚理論假設廠商的績效來自群聚內知識外溢的效果(Breschi and Lissoni,. n. v i n Ch 2001)。近年來外部性的角色被與知識外溢(動態外部性 Dynamic externality) engchi U 連結,區域內創新廠商很難壟斷它們所創造的新知識而不傳遞給區域內其他廠商, 這會造成知識外溢,可以促進地方經濟成長(Bekele and Jackson,2006)。知識 是一種地方性公共財,知識產生後會在區域內流動,而知識外溢的形成將有助於 地區創新(Breschi and Lissoni, 2001)。廠商在空間上的聚集提供了支援創新 活動的技術設施或知識投入要素,而知識外溢便是廠商聚集所產生的外部性之一, 有助於聚集廠商進行創新。 知識外溢是知識從一個廠商移轉到另一個的正式或非正式管道,是廠商參與 創新活動的副產品,會在產業內或產業間傳遞(Jacobs,1969)。知識外溢可以幫 助接收廠商了解市場趨勢和新技術知識的發展。區域內新觀念的數量、人力資源 的品質和從事創新工作的勞工數量是影響知識外溢、促進創新和經濟成長的關鍵。 知識創造和外溢成為廠商競爭力的重要關鍵,廠商鑲嵌於所處的環境中,被認為 19.

(30)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可以加速學習的過程,並且可以比他們的對手更具創新力和競爭力(Martin and Sunley,2003)。 知識外溢觀點強調默示知識(tacit knowledge)與與明示知識(codified knowledge)的區別。其中,默示知識被認為包含了最新的趨勢,可以促進廠商創 新(Howell,2002)。默示知識依賴地方化的面對面接觸、知識外溢和共同文化、 語言、社會規範和社會價值來傳遞。傳遞默示知識的成本會隨距離而增加,並且 創新需要強烈而持續的互動關係,而產業群聚中由於具有地理上的鄰近性,因此 知識外溢會比較容易在產業群聚內發生,促進創新和經濟成長 (Gilbert et al,2008)。群聚和空間鄰近性可以透過共同學習和創新的知識外溢過程來促進知 識創造。. 治 政 大 是有學者以區域內廠商的專利引用來衡量技術知識外溢(Gilbert et al,2008)。 立 但是此方法有應用上的限制,不是所有的技術知識外溢都是透過專利引用的方式 技術知識外溢由於常常透過廠商間的通訊、交流進行,因此難以被衡量,但. ‧ 國. 學. 進行。因此有學者應用其他方法來衡量技術知識外溢。Knoben(2009)則認為知識 外溢會被整體區域的研發投入密度和知識創造強度所影響,她以區域內每位員工. ‧. 的帄均研發支出密度和區域員工教育程度來衡量區域知識外溢程度。本研究依據. sit. n. al. er. io. (四)小結. y. Nat. Knober(2009)的研究,以區域研發經費投入最為衡量區域知識外溢程度之指標。. i n U. v. 綜合上述學者的論述,本研究以聚集經濟為衡量聚集效果的指標,並分類為. Ch. engchi. 地方化經濟、都市化經濟和知識外溢上,如以下所示: 第一是地方化經濟:又稱為專業化程度,認為知識是具有特定產業(專業化) 特色的,廠商受益於其所屬產業聚集的外部性,包括專業化勞工的聚集、地區產 業服務設施供給規模經濟等,對於新觀念和知識在同產業廠商中的傳播具有重大 影響。 第二是都市化經濟:又稱為多樣化經濟,強調具有地理鄰近性的不同產業間 的互動。此與各該產業群聚的規模有關,同時也因外部性而帶動其他產業與廠商 之發展性。都市化經濟強調區域內不同產業的多樣性。地區產業的多樣性越高, 則可透過產業間的相互交流,促進創新和區域成長。 第三是知識外溢:強調群聚內知識教育及研究的外部性效果,認為廠商鑲嵌 於所處的環境或氛圍(milieu)中可以加速學習的過程,透過群聚內知識的共同學. 20.

(31)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習、傳遞、累積,可以促進區域創新和經濟競爭力。. 二、研發網絡理論 經濟關係除了公司階層系統或市場關係之外,可以有第三個選擇,即網絡合 作關係,可以避免公司階層系統的僵硬化和市場關係的不確定性的缺點。市場機 制並不能有效的傳遞技術和知識,因此介於個體組織與市場型態間的合作網絡是 重要的,可以有效的傳遞技術知識,並且使網絡成員共享資源以擴張個別組織的 能力。從這個觀點出發,組織網絡的發展使交易行為被內部化和協調,意味著市 場價格機制和契約監控不足以保證夥伴間共同計畫和活動的執行時,由一系列私 人關系所組成社會網絡是很重要的。 許多地域創新理論都將網絡視為創新的關鍵,如創新氛圍、產業地域、區域. 政 治 大. 創新系統等。Porter(1998)認為群聚的特色有合作網絡和相互間高度的合作與競. 立. 爭行為等特色,可以促進群聚內廠商經濟發展。廠商創新與競爭力的提升不能只. ‧ 國. 學. 依賴廠商的內部資源和能力,而是會受其與外部技術知識和技能來源的接近和連 結程度所影響(Nieto and Santamaria,2007)。因此,在產業群聚裡,行為者間. ‧. 的網絡關係是了解不同績效的關鍵之一。產業群聚中,除了以聚集效果來探討群 聚內廠商創新績效外,廠商間彼此的主動合作行為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單以聚. Nat. sit. y. 集理論來解釋並不能全面的了解產業群聚中廠商創新績效的影響因素,必頇加入. al. n. 絡對創新績效的影響。. er. io. 網絡理論來綜合探討。本部分探討研發網絡內涵、研發網絡與聚集效果、研發網. (一)研發網絡內涵. Ch. engchi. i n U. v. 研發網絡之形成來自於地區中各種產業廠商、公私立研究機構、大學和政府 機構等行動者,基於分散創新風險及成本、取得必要的技術資訊及加速研發生產 成功等因素,而形成跨組織合作的連結關係。Poter(2000)認為產業群聚為是地 理上合作的群體包括供應者、消費者、週邊產業、政府和支持機構如大學。以技 術研發合作為目的網絡,可以降低研發不確定性和分攤成本,提高研發成功機會。 廠商傾向透過網絡關係來獲取新知識和加強創新績效(Eisingerich et al.,2010)。 研發網絡對於中小規模廠商SMEs來講特別重要,因為它們缺乏與其他廠商競 爭的資源(Hoang and Antoncic,2003)。因此,他們必頇依賴大企業的資源移轉 或參加由小廠商組成的社群,社群中的資源是共同獲得、發展和利用。而以技術 21.

(32)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發展為主要目的所形成的研發網絡可以促使個別廠商的規模和能力擴大,藉由不 同行動者間互動合作以面對技術的複雜性和環境不確定性,成為廠商獲取技術知 識的主要管道。區域群聚大部分皆由SMEs組成,因此網絡結構是一個很重要的角 色。在台灣,產業大部分皆由眾多的中小企業所組成,因此廠商間合作網路對於 創新績效的影響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雖然區域內網絡的形成相對於遠距跨界網絡來的有效率,但是在地網絡的過 度發展將導致太封閉、僵化,而產生閉鎖效應(lock-in)。有學者以管道(pipeline) 來解釋區域間、國際間的遠距離互動,認為實際距離並不是知識傳遞唯一的影響 要素。知識的創新不只需要地方和區域內的互動,更需要區域間或國際間的合作 網絡關係來產生創新(Owen-smith and Powell,2004)。地方互動(local buzz). 治 政 大 享、交流與合作,而全球連結則可以為地方注入更多元、異質化的資訊和活力, 立 有助於創新的產生。. 與全球連結(gobal pipeline)同樣重要,地方的緊密互動有助於相互間的知識共. ‧ 國. 學. (二) 研發網絡與聚集效果. 以往的研究大多只注重於研發網絡對產業群聚中廠商創新績效的影響,而較. ‧. 少探討到底是什麼因素會造成產業群聚內廠商間相互溝通、聯繫,進而導致廠商. y. Nat. 間網絡的建立。有些研究認為研發網絡的建立與否和研發網絡型態可能被國家、. sit. 區域因素所影響,如 Shih and Chang(2009)比較台灣與大陸研發網絡的網絡結. n. al. er. io. 構的不同,並且比較不同產業間研發合作網絡的差異;有些研究以地理鄰近性解. i n U. v. 釋廠商網絡型態,Owen-Smith and Powell(2004)測詴是否具有地理鄰近性對網. Ch. engchi. 絡關係的有無和中心性的影響;此外,也有以信任解釋廠商網絡績效的不同, Levin and Cross(2004)以信任程度的不同解釋對網絡強度的影響,並且將信任 分為能力基礎信任和善意基礎信任。 很多研究強調聚集效果和研發網絡的結合對廠商創新的影響(Gordon and Mccann,2000)。但是以往的研究大部分是以宏觀的區域層級為單位,而非以微觀 層級的個別廠商為研究單位(Beugelsdijk,2007; Schilling and Phelps,2007), 因此忽略了廠商間研發網絡。相反的,他們假設當廠商於區域中聚集時,便自然 會有研發網絡的形成(Beugelsdijk,2007)。但是,卻有實證研究指出這個假是不 是必然的,兩者之間的關係不強。有研發網絡關係但沒有群聚的廠商,和群聚但 沒有研發網絡關係的廠商皆對創新有正面影響(Schilling and Phelps,2007)。 這些研究沒有區分聚集效果和地方組織連結間的差別,因此無法真正了解地理鄰. 22.

(33)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近性對廠商創新績效的影響。因此對於聚集效果和地區組之間連結的關係需要更 多研究。 Bergman and Maier(2009)以奧地利的 121 個行政區為例,將個別行政區內 的行動者的網絡關係加總、累積成該行政區之對外網絡,建構 121 個行政區間的 網絡關係,以衡量網絡關係間的各種不同中心性指標。並且以各行政區的區域屬 性為解釋變數,用以衡量各行政區網絡中心性的不同,區域屬性包括區域內行動 者參與研發合作網絡的數量、高教育勞工比例、產業聚集的外部性、區域知識外 溢程度、區域廠商規模大小比例、區域產業組成結構、區域規模大小和鄰近區域 的影響等等。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的區域屬性會影響區域內廠商對內與對外合作 網絡的形成、區域位於網絡中的位置(即中心性),進而影響廠商所能吸收的外部. 治 政 大 He and Fallah( 2009)則研究美國紐澤西州和德克薩斯州的兩個電信產業群 立 聚,以專利的發明與受讓關係建構網絡。發現廠商的研發網絡會依群聚類型的不 知識流的多寡,最終造成不同區域的廠商創新績效的不同。. ‧ 國. 學. 同而有所不同,群聚類型指的是各個群聚內的社會經濟狀況、產業組成和多樣性 等。認為群聚類型是決定群聚內廠商研發網絡的關鍵因素。當群聚內的社會和經. ‧. 濟狀況改變時,區域研發網絡的績效也會隨之改變; Knoben(2009)則比較產業. y. Nat. 群聚內的地方化經濟和都市化經濟與廠商外部合作網絡的關係,發現地方化效果. sit. 和都市化效果與廠商間合作關係的有無並沒有絕對影響,意即有聚集效果卻沒有. n. al. er. io. 網絡關係的廠商,和有網絡關係但聚集效果較弱的廠商,對於創新績效皆有影響, 兩者間不必然具有因果關係。. Ch. engchi. i n U. v. 綜上所述,可知甚少研究針對不同產業群聚類型是否會影響研發網絡的形成、 型態和效力,而 He and Fallah( 2009)認為群聚類型是決定群聚內廠商研發網 絡的關鍵因素,但並沒有實證分析產業群聚的不同如何影響網絡型態,而只是簡 單敘述群聚的特性對廠商網絡結構的影響。因此本研究欲從產業群聚中聚集效果 來解釋不同的產業群聚特性是否會影響研發網絡的構成和型態的不同。本文將產 業聚集效果分為三部分,首先是地方化經濟,代表地區的專業化程度;都市化經 濟,又稱為多樣化,指一地區產業組成的多樣性;而知識外溢指的則是產業群聚 中非實體知識流的程度高低,可以促進廠商創新。. 23.

(34)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三)研發網絡合作對象不同對創新績效的影響 研發網絡對創新績效之影響的衡量,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別:首先是衡 量單純合作網絡的有無、持續時間對創新績效的影響,如Owen-Smith and Powell(2004)以網絡關係的有無和網絡中心性分析對創新績效的影響;其次是以 網絡中廠商所處位置不同衡量對創新績效的影響,如Liu(2010)以網絡中心性、 結構洞和中介中心性衡量創新績效的影響。Ahuja(2000)研究直接連結、間接連 結、結構洞衡量創新績效的影響;第三是以合作的對象的不同衡量對創新績效的 影響,包括區分產業間的供應者、顧客、競爭者,或是非產業類型的大學、公司 立研究機構等。Nieto and Santamaria(2007)測詴不同類型的合作夥伴對產品創 新程度的影響。而研發網絡合作對象的區別對於創新的影響是本文欲採用的方. 治 政 大 廠商選擇合適的夥伴對於創新績效是很重要的。與不同類型的夥伴合作會影 立 響研發合作網絡的運作型態和創新的程度(Nieto and Santamaria,2007)。不同. 法。. ‧ 國. 學. 合作夥伴的個別特色和目標可以為合作網絡帶來不同的結果和績效。廠商研發合 作網絡依合作對象的類型不同可以區分為廠商間合作網絡與產業外合作網絡,以. ‧. 下分別就產業間合作網絡與產業外合作網絡探討:. y. Nat. 1.廠商間合作網絡. sit. 產業間合作網絡指的是企業、廠商間的網絡合作關係,屬於產業間的研發合. n. al. i n U. 時,可以分為與其供應者、顧客和競爭者間的網絡。. Ch. engchi. er. io. 作,而不包含與其他技術機構、大學等的研發合作。產業間合作網絡以對象區分. v. 垂直合作(上下游廠商)可以使廠商獲得有關新技術、市場趨勢和製程改善的 知識,並且會影響廠商創新(Miotti and Sachwald,2003)。與供應者合作是促進 創新的重要資訊來源,可以減少產品創新的風險和研發時間,促進彈性,產品質 量和市場的適應性(Chung and Kim,2003)。而與顧客合作可以獲得更多關於市場 的知識與資訊,了解市場趨勢,使新產品的發展可以符合市場需求,促進產品創 新的成功。與競爭者合作的目的是為了進行基礎研究和訂定標準(Bayona et al.,2001;),但通常不涉及有關商業化的創新研究,因為有投機行為和洩密的可 能。 2. 產業外合作網絡 產業外合作網絡指的是廠商與相關機構間的合作網絡,包括大學、技術研發 機構、政府部門、技術移轉機構等。與研究機構(如大學、技術機構)合作被證明. 24.

(35)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可以提供合作對象新科學與技術知識以促進創新(Drejer and Jorgensen,2005)。 大學在技術網絡中扮演兩種角色,首先是基礎研究,最為後續廠商應用於產品推 出市場之用;其次是協助企業訓練所需之專業人才,傳播新的理論知識。而研究 機構的研究方向則是比較應用性的技術。同時,研究證明產學間的網絡關係能產 出較多專利(許秋惠,2007)。 近年來所興貣的產官學合作即是指,產業、政府部門和學術界間的相互交流 合作關係,藉由學界的研究資源促進產業技術進步與產品發展,以彌補產業界研 發能力的不足;而產業界的市場趨勢和技術發展方向也可以提供學術界在進行研 究時能更貼近實務技術趨勢與市場需求,避免研究與實踐脫鉤。同時,政府部門 對於產業界和學術界的政策、資金、技術的支持,也可以促進彼此間研究發展、. 治 政 大 Nieto and Santamaria(2007)的研究證實了合作網絡中不同的合作夥伴會對 立 創新的成敗造成影響,研究中包含了顧客、供應者、競爭者和研究機構等四種合 提供良好的研發合作環境和客觀條件,提昇產業和國家競爭力。. ‧ 國. 學. 作夥伴類型。研究結果顯示與不同類型的合作夥伴進行合作會帶來多樣化的知識 與資訊來源,而創新需要各種不同類型的知識與技術的結合與應用,因此擁有不. ‧. 同類型的合作夥伴會比只有單一類型的合作夥伴更可以促進創新。. y. Nat. Shin and Chang(2009)認為創新的散播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非實體的散播,. sit. 包括新觀念、知識和技術等;另一種則是實體的產品形式的散播,透過上下游間. n. al. er. io. 的交易關係中包含了新的或改善的產品,促進創新的傳播。實際上,實體與非實. i n U. v. 體的創新傳播間的分界並不是那麼明確,因為創新是混合了實體與非實體的知識. Ch. engchi. 散播。因此Shin and Chang(2009)建構了產品實體型態的研發網絡與知識散播, 以投入產出表建構產業研發網絡,比較台灣與大陸間研發網絡結構的不同。將創 新網絡分為五個次系統,分別為產業間網絡、國際網絡、產業-政府網絡、產業大學網絡、產業-研究機構間網絡四種,後三者又合稱為機構網絡。研究結果顯 示大陸的創新網絡是由政府部門推動,所以機構間網絡會比產業間網絡的影響來 的大;而台灣的創新網絡則主要是產業間合作網絡,而產業與研究機構間的網絡 則相對較少;台灣與大陸的創新網絡中,與國外組織合作的現象相對於國內的合 作網絡皆呈現不均衡的狀態,顯示台灣與大陸的的技術主要是依賴國外技術的輸 入與模仿。 Zeng et al.(2010)以137家中國製造業中小型廠商為樣本,以結構方程模型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分析不同合作網絡關係對於創新績效的影響,. 25.

(36)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將網絡關係分為廠商間網絡、廠商與政府間網絡、廠商與中介機構(技術移轉組 織、風險資本組織、產業、產業協會等)間網絡和廠商與研究機構間網絡等四種。 研究結果發現除了與與政府機構合作網絡對創新績效沒有明顯影響外,其他型態 的網絡皆對創新績效有正面影響,其中廠商間合作網絡相對於其他型態合作網絡 而言最為重要。. 治 政 大 圖2-3:廠商對外合作網絡關係與創新績效影響路徑圖 立資料來源:Zeng et al.(2010) ‧ 國. 學. 不同類型的合作夥被會對研發網絡的型態和創新程度產生影響,多樣化的外 部知識獲取對於組織內部資源具有互補性,並且可以促進技術和知識的再結構。. ‧. 由於可以獲得大量多樣化的知識和資訊,因此擁有不同類型的合作夥伴可以促進. y. Nat. 知識的結合與創新。與不同合作夥伴連結所獲得的知識多樣性可以促進創新過程,. sit. 提供廠商選擇不同技術路徑的機會(Cohen and Levinthal,1990)。許多研究證明. n. al. er. io. 與多樣化的外部行動者合作可以促進廠商創新(Nieto and. i n U. v. Santamaria,2007;Zeng et al.,2010)。Hoang and Rothaermel(2005)則認為與. Ch. engchi. 同一合作夥伴進行多種合作會限制資訊的獲得途徑,造成閉鎖,有礙創新。因此 綜上所述,本文欲探討研發合作網絡中合作對象的不同是否會影響廠商創新績 效。. 26.

(37)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第三節 廠商內部能力理論與創新績效理論 一、廠商內部能力相關理論 有很多實證研究證明廠商內部研發活動是廠商創新績效的決定因素(Jaider et al.,2008; Lee,2009;Liao,2010)。Beugelsdijk(2007)認為廠商外部環境和 區域因素被過度強調,而廠商內部特殊能力被忽略。他的研究發現,廠商的外部 環境和區域因素對創新的影響並不明顯,相反的廠商內本身特性和能力,如規模 大小、出口比例和研發強度的,比外部和區域因素來的重要。 Jurado et al.(2008)認為除了廠商所處的外部環境會影響廠商創新績效外, 廠商的內部能力也會影響廠商的創新績效,每個廠商有其個別特殊的異質性和企. 政 治 大 加強組織核心能力的過程。這些能力包括財務、人力、實體的、商業的、技術的 立. 業策略的角色。創新不只是廠商所在的產業結構特徵的影響結果(外部),它也是. 和組織的資產,被廠商運用於發展和改善產品和服務。Tidd(2000)歸納一些可以. ‧ 國. 學. 被當作創新的決定因素的組織特色,將他們歸類為基礎能力(basic competences),包括:. ‧. 1.技術能力,來自於內部研發活動。被研發(R&D)密度衡量. io. y. sit. 驗累積而來. Nat. 2.人力資源能力,包括廠商內員工知識和技能,由員工日常工作的訓練和經. n. al. er. 3.組織能力,包括管理系統、人員的知識和價值和規範。與管理模式、內部 溝通系統和內部部門互相依賴有關。. Ch. engchi. i n U. v. Cohen and Levinthal(1990)提出吸收能力的說法,吸收能力定義為廠商對 外部知識的認識、吸收和應用的能力。此觀點認為內部能力是廠商技術發展的關 鍵,並且強調它是動態和累積的。他們認為內部研發活動不僅促進新知識產生, 同時也增加廠商的吸收和開發外部知識的能力(吸收能力)。廠商的吸收能力除了 會對創新績效產生影響之外,也會對由群聚和網絡中所獲得的外部知識的認知、 吸收和利用產生調節效果。吸收能力是廠商學習頇收外部知識能力和解決問題的 能力(Kim,1998)。知識外溢的吸收,需要接收廠商有相關的核心技術知識。一些 學者指出產業特徵(外部因素)對廠商創新能力的影響並非完全是外生的,也會受 組織內部能力的影響。只有在廠商擁有關鍵的知識前提下,廠商才能利用在其周 圍的技術機會作為工具以發展創新能力(Cohen and Levinthal,1990)。尤其是在 與大學或公共研究機構合作的情況下更為重要,因為來自於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 27.

(38) 廠商內外部因素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提供的知識不具有立即應用性,需要廠商去有比較強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內部研 發活動不只產生新知識,同時也促進外部科學知識資源的利用。 Zahra and George(2002)將廠商的內部吸收能力分為兩種,分別是潛在性 吸收能力(potential absorptive capacity,PACAP)與實現性吸收能力(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RACAP)兩種概念。前者包含知識辨識取得和知識吸收消 化能力;後者為知識轉化與知識利用。廠商必頇同時具備這兩種能力,使得將知 識透過吸收轉化的過程,促進創新績效的產出。辨識指的是面對外部知識,組織 辨識與取得該知識的能力;吸收則為知識消化的能力及是對所辨識的外部知識進 行分析、解釋與瞭解的能力;轉化為結合將原有知識與新知識之能力進行融合、 重組,即是對內部組織知識的再結構,或是以新的角度來詮釋原有知識;最後則. 治 政 大 以提升組織效率、推出新服務、產品,提昇廠商競爭力。 立 而 Fosfuri and Tribo(2008)則依據 Zahra and George(2002)的概念,除 是利用,指的是組織將內部再結構的知識應用於組織運作與產品、服務提供上,. ‧ 國. 學. 了將廠商內部能力分為潛在性吸收能力(PAC)和實現性吸收能力(RAC),PAC 包括 對外部知識的辨識與吸收;RAC 則包括轉化與利用,並發展了外部知識、吸收能. ‧. 力與創新績效的影響路徑,概念如下圖:.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2-4:廠商吸收能力示意圖 資料來源:Fosfuri and Tribo(2008). Tsai(2009)則認為研發網絡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會被廠商內部吸收能力所調 結,並且以與不同對象合作所形成的研發網絡分別研究其對創新績效的影響和吸 收能力的調節效果。其概念圖如下:. 28.

數據

圖 2-4:廠商吸收能力示意圖  資料來源:Fosfuri and Tribo(200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carried out by the Laboratory of the Civic and Municipal Affairs Bureau indicated that the quality of potable water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s and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carried out by the Laboratory of the Civic and Municipal Affairs Bureau indicated that the quality of potable water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s and

• The  ArrayList class is an example of a  collection class. • Starting with version 5.0, Java has added a  new kind of for loop called a for each

對製造業廠商整體績效而言,移工使用人數對廠商營運績效具有 正面影響,而針對有使用 3K5 級制及 Extra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four results of causal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or Sentiment and Stock Returns, such as (1) Investor

The closing inventory value calculated under the Absorption Costing method is higher than Marginal Costing, as fixed production costs are treated as product and costs will be carried

• To achieve small expected risk, that is good generalization performance ⇒ both the empirical risk and the ratio between VC dimension and the number of data points have to be smal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l ecological capacity of 0.003367 / M 2 is a transient population control standards, the survey by the existing facilities that the present faci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