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探討外籍配偶家庭資本對其子女學習經 驗。除探求外籍配偶子女的學習經驗及外籍配偶在子女學習經驗上所扮演 的角色,並探討家庭資本的運作情形。據研究目的與資料分析結果,以下 分別說明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根據本研究資料分析之結果,本研究獲得以下幾項主要結論:

壹、個案外籍配偶子女在學校的學習經驗:在學業成就上表現優異,

國語文及藝術與人文課程表現更佳。而在與同儕互動方面,自我 覺察及師長同學的反應也一致,均認為受到同儕的接納與喜愛。

本研究中經由訪談不同的對象,及文件觀察等方式,可以得知研究參 與者在學校學習經驗上,自己與家長、老師均表示狀況良好而且滿意。在 學業上對國語文及藝術與人文課程最為喜愛,表現也最佳。在同儕互動 上,師長與同儕亦表示正向肯定。

貳、個案外籍配偶家庭的社會資本以有效的規範獎懲、教育投入、教 育期待及自覺滿意的親子互動,來彌補親師聯絡的不足;家長雖 然學歷不高,提供的文化刺激少,但能以自我生活及成長經驗擴 充家長的人力資本;學習資源、空間等財務資本較不足,但在能 力許可下,家長對教育費用的支出不會吝惜。

本研究發現,家長及子女對研究參與家庭各項資本的經營運作,均能 接受並使達到效果。人力及財務資本雖較不足,但家長仍設法在能力許可 下,提供子女適時的指導與資源。而社會資本並未受家庭結構的影響,可 以形成研究參與者學習的助力。

參、個案外籍配偶家庭的家庭社會資本,除能中介人力及財務資本投 入子女的學習外,同時能創造人力資本,並且彌補財務資本的不 足。

本研究中發現社會資本除能促使資本的流動,中介研究參與家庭的人 力與財務資本給子女外。並能使家長願意投入自身經驗與知識,創造有用 的人力資本。且研究參與家庭的社會資本與財務資本之間並非相對消長,

社會資本可以為低財務資本的家庭,彌補匱乏所帶來的缺憾。

肆、個案外籍配偶子女其學習經驗,主要受家庭社會資本影響。

分析研究資料,在人力資本與財務資本不足的情形下,個案外籍配偶 家庭以親子關係的緊密聯結,透過規範獎懲、教育投入、教育期望、親子 互動等社會資本中介,進而促使研究參與者回應家庭的期待,在學校不論 是在課業或是與同儕的互動的學習經驗上,均能表現良好。

伍、在子女的學習教養的問題方面,個案外籍配偶發展出自我的教養 策略,並與配偶共同擔負親職教育的功能。但在與學校聯絡、課 業指導方面係由父親擔負大部分的工作。

本研究中發現個案的外籍配偶會沿襲自我受教養的經驗,並設法突破 語言文化上的障礙,自己發展出一套有效的教養子女方式。同時與其配 偶,以一致的態度,共同擔負起親職教育的功能。受限語文能力,親師溝 通及課業指導,多為父親負責。

陸、個案外籍配偶家庭中,父親扮演督促、指導子女學習的角色。同 時與外籍配偶採取一致性的做法,在各項資本運作上直接影響外 籍配偶的投入。

研究參與家庭父親在研究參與者的學習經驗上,及外籍配偶母職實踐 上,扮演關鍵的支持角色。其對子女的教養及學習態度,影響外籍配偶的

投入與付出。

第二節 啟示與建議

依據本研究結果及上述結論,研究者提出下列點啟示供相關單位對外 籍配偶教育措施的參考,並提出幾點建議供未來研究者參考

壹、對外籍配偶教育的啟示

(一)肯定外籍配偶本身的能力,協助其擴充自我的人力資本。

外籍配偶經由婚姻移動到台灣來,原生文化是其人力資本的根源。在 教育輔導措施上,應以多元文化的觀點取代同化的思維,鼓勵她們擴展生 命經驗,將本身的人力資本發揮出來,傳遞給子女多元文化的養份。這方 是「新台灣之子」的福氣,也是社會未來真正邁向多元文化的起點。

(二)對外籍配偶的教育措施,應加強對社會資本的經營能力。

雖然有調查指出外籍配偶本身覺知「識字」「工作能力」有助於就業 教育等,為其最需求的教育輔導措施,但「教養子女」同樣榜上有名。當 然,經濟壓力是最切身感受的,可是如同重視彰顯本地籍家庭功能一樣,

唯有健全外籍配偶的家庭,外籍配偶子女在學習與行為上的問題才能真正 獲得解決。

因此,除輔導就業謀生的能力之外,外籍配偶對子女教養的能力更不 能等待。少了社會資本的存在,財務、人力資本將無法移轉給其子女,其 結果將使此一族群循環於弱勢當中。

貳、對外籍配偶家庭教育的啟示

(一)重視外籍配偶家庭社會資本的培養,彌補人力與財務資本的不足。

文獻中發現外籍配偶家庭,人力與財務資本大多不佳,固然此涉及建

此失彼,則造成社會資本受到漠視。因此在外籍配偶家庭的輔導措施上,

更應注重切莫使外籍配偶家庭淪為「失能家庭」的同義詞。以免亡羊補牢 為時已晚,家庭與社會將因而付出更大的代價。

(二)納入外籍配偶的配偶為教育對象,成為支持外籍配偶的最大力量。

外籍配偶的配偶在親職功能上,較外籍配偶更容易獲得資本,也更有 能力分配與投入資本。因此,在外籍配偶家庭的輔措施上,實應納入其配 偶,共同成長,相互扶持,去除買賣婚姻的污名化,真正能攜手共創家庭 未來美好的遠景。

參、對外籍配偶子女教育的啟示

(一)防範社會標籤化的負面影響

面對社會加諸於外籍配偶子女的負面標籤,雖然本研究與許多先前 研究均確認其為不公平的刻板印象,然而在一般人的概念中,這種觀念已 然烙印。因此,在教育與輔導舉措上,有關單位更應謹慎,避免特意突顯 此一族群。同時多以多數正向的報導,來扭轉社會大眾看待外籍配偶子女 的錯誤印象。才能為台灣社會未來,帶來真正的族群和諧。

(二)以財務資本弱勢的立基點,提供公平友善的補償教育

許多外籍配偶家庭一如本地籍經濟弱勢的家庭一般,有著無法為子女 提供良好課後學習輔導的經濟窘境。因此在教育措施上,應以財務資本弱 勢作為立基點,以社會公平的原則,提供給予適當補償教育的機會,而非 以族群作為立基點,才能促進外籍配偶子女真正融入台灣社會。

肆、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研究者先說明本研究之限制,再提出對往後研究的建議。說明如下:

一、研究限制

首先,研究者以一個國小六年學生為樣本,在訪談的過程中孩子的表 達能力,及對其概念的探索釐清,較為困難。而母親在受訪時,也常有詞 不達意的情形,有賴研究者的澄清引導。加以研究者的身份,因此,可能 仍有許多觀感想法,未能確切的表達出來,此為本研究之限制。

其次對於外籍配偶家庭資本的了解,主要是以訪談而來,雖透過交互 檢證來提高其信度,但缺乏實際參與觀察日常家庭中各項資本運作的機 會。無法進一步辨識各項資本的作用情形,此為本研究之限制。

再者,本研究以 Coleman 所提出之家庭資本理論為理論的框架,雖在 在各項資本的觀察上,參照先前研究的指標加以融會整理,但仍多受其理 論脈絡的影響,而無法涵蓋更多相關家庭資本的理論。此為本研究之限制。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在研究對象上

本研究以一個外籍配偶家庭作為參與對象,本身的家庭背景,固有其 特殊性,但是否與本籍社經地位相似之家庭,於家庭資本的運作上有異,

仍不得而知。建議未來可以二者作為研究對象,以了解其異同為何。

(二)對理論框架的反省

本研究將家庭資本界定為:社會資本、人力資本、財務資本。相對於 部分研究中運用文化資本、智慧資本等概念作為理論框架,雖各有所擅,

但難免有遺珠之憾。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可以不同資本概念,交叉對照,

當更能回饋家庭資本理論,也更得以對研究參與對象,有更全貌的了解。

(三)進行長期的追蹤研究

教養孩子是艱辛漫長的歷程,充滿喜悅與疲憊。孩子不斷在成長,外 籍配偶也不斷在學習適應台灣這個新環境、新文化。本研究以片段的方式 介入外籍配偶家庭進行研究,對於其子女自幼而長的教養情形,父母資本 投入的轉折,無法長期的實際了解。建議未來可以進行長期系統式的追蹤 研究,以深入的了解外籍配偶家庭如何運作各項資本在子女學習經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