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5

第五章 結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 2014 年克里米亞公投的緣由、發展經過以及對克里米亞 半島的影響。首先回顧當地從 18 世紀到公投發生前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以瞭 解克里米亞半島俄化的過程、居民親俄的因素以及 2014 年克里米亞公投發生的 背景。接著整理該公投發展的經過與脫離母國烏克蘭的進程,其中包括烏克 蘭、俄羅斯與克里米亞半島三者之間的互動。再來檢視俄羅斯介入的過程、動 機與國際的反應來了解其獨特性與爭議點。最後著重在當地政治菁英、旅遊業 與國族認同這三個部分的發展與轉變,來探討 2014 年克里米亞公投結束後,這 六年來對克里米亞半島造成的影響。

克里米亞半島由於過去的歷史背景及當局的政策,導致其人口組成以俄羅 斯裔及俄羅斯人為主,進而奠定了其親俄的立場。然而克里米亞半島在 1954 年 被劃入烏克蘭社會主義共和國,此政策違背了當地大多數居民的意願,埋下了 日後克里米亞與烏克蘭之間的種種衝突。在烏克蘭獨立初期,半島上仍有強烈 的分離情緒,因為怕受到烏克蘭政權的威脅而積極擴增自身的政治權力,但是 從那時起,克里米亞半島的分離主義因未受到俄羅斯的支持與回應,而無法有 所作為。

烏克蘭內部長期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東西分歧,引發了親歐盟示威運 動,成為了 2014 年克里米亞公投發起的導火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最初的 2014 年克里米亞公投僅是克里米亞當局試圖用來擴增自身地位與政治權力的方 式,並未以脫離烏克蘭為主要目標。但是此次亞努科維奇的下台確實將俄羅斯 與克里米亞的政治菁英聯繫了起來,再加上親歐政權後續的領導政策使半島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6

感不安以及在處理克里米亞事件時的領導態度強硬造成談判破裂,使克里米亞 政治菁英態度轉變,而轉往尋求俄羅斯的協助,同時也給了俄羅斯介入的機 會。

無論是克里米亞半島或是俄羅斯,皆以民族自決的理論來作為對自身分離 行動與武力干預的辯護,甚至承認 2014 年克里米亞公投的國家也指出人民行使 民族自決權的重要。雖然該理論至今仍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爭議,但是從針對克 里米亞當地居民所做出的民調,半島與俄羅斯的統一展現出當地大多數的民 意。至於半島居民做出該抉擇背後的動機,除了有出於對烏克蘭政府的不信任 以及對當時局勢感到不安之外,還包括了克里米亞半島的發展與烏克蘭的治國 政策相去漸遠、對與俄羅斯統一之後的生活抱有更好的期望……等等,因此克 里米亞半島的分離並不完全是因為其在語言、文化、政治等層面上與俄羅斯相 近,而是出於社會經濟層面上的考量。這也體現了理性抉擇理論中,人們會在 衡量利益得失之後做出選擇的主張。同樣的,俄羅斯在出兵至克里米亞半島 時,不單單僅是為了要保護俄羅斯裔人口的安全,而是隨後獲得的利益。

2014 年克里米亞公投從定案到半島加入俄羅斯聯邦僅有短短 10 天,而該 公投得以快速推進並且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為俄羅斯的武裝干預。俄羅斯在烏 克蘭新政權上任後即控制了整個半島,全面切斷其與外界在陸、海、空的聯 繫。但是就該公投的發展進程來看,半島與俄羅斯的統一事先並未經過長久、

縝密的計畫,整個公投從定案到半島加入俄羅斯聯邦皆為俄羅斯當局與克里米 亞政治菁英互動的結果。而從俄羅斯過去不支持半島的分離主義,到後來以民 族自決為由,干預克里米亞半島,甚至不惜違反國際秩序,動用武力的行動來 看,可以知道後蘇聯時期,國際局勢的變動是俄羅斯當局態度改變的重要因 素,最後使 2014 年克里米亞公投成為克里米亞半島脫離烏克蘭並且加入俄羅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7

聯邦的手段之一。

因此該公投引發了許多爭議,包含命題缺失、缺乏觀察員、有外力介入、

當地政府態度不中立、抑制媒體自由……等等,使投票雖然顯示出壓倒性的結 果,但是仍不受國際的承認。而藉由外界的回應也可以看出,國際組織或是世 界強權對俄羅斯所祭出的制裁或是施加的壓力,無法有效地牽制住俄羅斯,也 無法阻止其入侵他國領土的行為,僅能以強化自身的防禦能力以及給予烏克蘭 應援來作應對。

隨著烏克蘭獨立的時間越長,半島的分離情緒因為認同烏克蘭的政權而逐 漸削弱,多數居民(俄裔)的態度不僅傾向留在烏克蘭,也視自己為烏克蘭 人。但是從半島一直以來的政治發展與選舉結果可知,始終不變的是其親俄的 政治立場。另一方面,烏克蘭國家發展的方向與政策逐漸朝向歐洲,與克里米 亞半島的立場背道而馳,在這樣的局勢下兩者之間的矛盾、衝突不僅始終存 在,還會趨於嚴重。因此在 2014 年親俄的亞努科維奇政權被推翻,親歐新政權 上任的局勢下,2014 年克里米亞公投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現出當地居民的意願,

半島重回俄羅斯的領土成為後蘇聯時期一個必然的結果。而除了出於政治因素 之外,認為加入俄羅斯後會帶來更好的生活也是當地居民選擇脫離烏克蘭的因 素之一。

克里米亞半島加入俄羅斯之後,為其歷史增添了另一個轉捩點,其政治局 勢在親歐盟示威運動時便有大幅的變動,在與俄羅斯統一之後,來自俄羅斯的 政治勢力完全滲透整個半島,變成統一俄羅斯黨一黨獨大的局面。此外,在經 濟及社會層面也面臨極大的轉變。該地區本身便是個極需要國家的補貼,在加 入俄羅斯之後,至今仍須承受國外的制裁與烏克蘭的封鎖,因此在經濟上變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8

完全依賴俄羅斯,向外的發展也變得單一。

儘管目前許多指標都顯現克里米亞半島旅遊業的發展有逐漸好轉,甚至與 在烏克蘭境內時相比,遊客數變得更多,但這主要是歸因於俄羅斯的大量補貼 與支出。雖然相較於烏克蘭,俄羅斯有更多的資金可以投注在克里米以亞半 島,但是其未來的發展能否持續成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朝多元化方向發展 以及承受外界的制裁仍是重重考驗。

克里米亞半島因為地形的關係,與母國的領土皆沒有直接的相連,再加上 從古至今的歷史進程使克里米亞居民逐漸發展出強烈的區域認同。在與俄羅斯 統一之後,這樣的區域認同感仍持續增強,而且趨於穩固,然而這並不代表半 島有另一股分離的情緒的出現,而是創造出超越民族性且獨特的新身分—克里 米亞人(Crimean)。此外在經歷了蘇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政權之後,克里米 亞居民間由於不同的世代、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長環境……等,展現出 複雜且獨特的國族認同。再加上 2014 年與俄羅斯統一之後,半島內部的民族組 成勢必有所變化(烏克蘭裔減少,俄羅斯裔增加),整個半島也被迫重新思考或 是重新建立自身的國族認同,並且不再單純以族裔或是烏克蘭人、俄羅斯人來 作為身份認同的依據與類別。

2014 年克里米亞公投結束至今(2020 年)已過了六年多的時間,但是半島 的轉變並未停止,所受到的影響也仍然持續著,克里米亞居民對於俄羅斯接管 的評價以及對政府的信心也會隨之改變。無論現今克里米亞半島的狀況如何,

未來仍必須持續觀察,並且繼續透過實地訪查了解當地居民的想法。除了本研 究所提及的政治、社會與經濟層面,半島的問題還包括民族組成、人權、少數 民族、政治犯、國外制裁、民族衝突……等等,這些也為研究克里米亞半島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9

續發展時,值得深入探討並且追蹤的議題。

在 2014 年克里米亞公投落幕之後,烏克蘭除了失去半島這塊領土,還必須 持續面對自身東西分歧的難題。同樣以蘇聯遺緒的角度來看的話,克里米亞半 島的局勢經常與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相提並論,因此透過 2014 年克里米亞 公投發展的進程與後續的影響,無論是烏克蘭、俄羅斯還是國際社會在面對烏 克蘭東部問題時能有更全面、完善的應對措施,並且評估衝突帶來的結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0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一) 專書

王思為,2016。《公民投票制度與國際間公投案例》。臺北:獨立作家。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

(二) 專書譯著

Lehning, Percy 著,2002。許雲翔、江佩娟、葉錦娟,劉中文譯,《分離主義的 理論》(Theories of Secession)。臺北:韋伯文化。

Yin, Robert 著,2001。李昌雄、尚榮安譯,《個案研究》(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athods)。臺北:弘智文化。

(三) 專書論文

趙竹成,2017。〈徘徊在歸附與自決之間—烏克蘭東部與克里米亞的選擇〉, 洪泉湖主編,《當代歐洲民族運動:從蘇格蘭獨立公投到克里米亞危機》。 新北:聯經。頁 101-128。

(四) 期刊論文

牟沫英,Волобуев, О. В., Захаров, В. Н.,「1954 年克里米亞歸屬重劃與蘇聯俄烏 兩加盟共和國邊界變化的影響因素」,邊界與海洋研究,第 3 卷

(2018),頁 96-103。

何穎、李澤先,「克里米亞全民公決合法性判斷」,法治博覽,第 17 期

(2015),頁 27-28。

周甘逢,「歷史研究法」,教育研究,第四期(1995),頁 79-94。

施正鋒,「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課題」,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11 卷,第 2 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1

(2015),頁 21-50。

侯昌麗,「試析烏克蘭語言政策的去俄羅斯化」,西伯利亞研究,第 39 卷,第 3 期,2012 年 6 月,頁 46-49。

封帥,「悲劇的誕生:身分認同困境與克里米亞的命運」,俄羅斯研究,第 3 期 (2014),頁 1-39。

高英茂,「俄國兼併克里米亞的國際政治及意涵」,台灣國際研究季刊,

高英茂,「俄國兼併克里米亞的國際政治及意涵」,台灣國際研究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