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

在文檔中 食禪與正念飲食的研究 (頁 100-106)

透 過 前 面 章 節 有 關 「 食 」 的 探 討 可 以 讓 我 們 得 知 : 從 古 代 聖 典 及 醫 典 到 現 代 醫 學 和 身 心 靈 統 合 的 正 念 學 , 發 現 到 身 與 心 就 像 是 蹺 蹺 板 一 樣 過 與 不 及 都 會 失 去 平 衡 , 所 以 一 定 要 保 持 中 道 。 從 以 上 的 探 討 我 們 在 食 禪 的 部 份 《 雜 阿 含 經 》 當 中 , 世 尊 將 食 物 的 部 份 分 成 四 種 的 形 式 , 即 是 摶 食 、 觸 食 、 思 食 、 識 食 。 而 這 四 種 的 食 物 , 是 所 有 眾 生 賴 以 為 生 的 資 糧 , 就 猶 如 同 馬 斯 洛 的 金 字 塔 理 論 一 樣 。 而 這 四 種 用 不 同 食 用 方 式 的 食 物,世 尊 也 有 用 許 多 不 同 闢 喻 的 方 式 來 為 比 丘 們 做 開 示,在 面 對 它 們 時 , 要 以 什 麼 樣 的 心 態 來 看 待 ? 及 如 何 食 用 才 是 如 法 的 受 此 食 ? 並 且 有 講 到 對 這 四 種 食 物 起 了 貪 喜 心 的 過 患 , 及 用 正 確 的 心 態 來 食 用 才 不 會 落 入 純 大 苦 聚 的 大 險 坑 。

而這些處理四食的方法,首先是在避免比丘們對四食之貪喜心的增 生 。 其 次 講 其 貪 著 之 過 患 。 先 生 起 恐 懼 心 , 在 面 對 處 理 四 食 的 各 種 策 略 當 中 , 世 尊 用 了 種 種 的 譬 喻 , 例 如 食 子 肉 ( 摶 食 )、 剝 牛 皮 ( 觸 食 )、 火 宅 想 ( 思 食 )、 百 矛 想 ( 識 食 )。 這 些 觀 想 更 能 加 深 比 丘 們 對 四 食 過 患 的 恐 懼 心 , 讓 比 丘 們 對 四 食 的 過 患 生 起 恐 懼 , 爾 後 再 說 明 應 該 要 用 什 麼 心 態 來 處 理 四 食 , 及 講 述 到 心 識 的 部 份 , 讓 比 丘 們 能 曉 以 大 義 , 知 道 要 如 何 地 來 面 對 四 食 。 還 有 在 第 卷 三 十 九 當 中 的 第 1071 經 裡 的 宿 德 比 丘 和 年 少 比 丘 , 這 兩 個 個 案 的 案 例 , 來 加 深 比 丘 們 的 信 心 , 而 並 非 一 昧 地 用 恐 嚇 的 方 式 來 嚇 唬 比 丘 們 。 就 像 是 《 地 藏 菩 薩 本 願 經 》 當 中 的 業 緣 品 和 業 感 品 一 樣 , 先 把 地 獄 的 苦 及 進 入 地 獄 之 因 給 講 清 楚 , 讓 眾 生 起 了 恐 懼 之 心 不 敢 造 惡 業 , 之 後 才 講 如 何 修 持 地 藏 法 門 的 方 法 , 令 其 脫 離 輪 迴 的 苦 海 。

在 《 清 境 道 論 》 當 中 , 則 是 透 過 了 食 厭 想 的 方 式 , 來 達 到 斷 除 對 食 物 的 貪 愛 與 執 著 。 行 者 在 依 法 修 行 的 過 程 當 中 , 先 厭 離 對 食 物 希 望 的 需 求 , 後 來 出 寺 院 到 村 莊 托 缽 的 過 程 當 中 , 所 經 過 的 道 路 都 是 泥 濘 不 堪 ,

95

讓 他 生 起 了 討 厭 食 物 的 心 情 。 到 了 村 莊 後 , 又 得 看 人 臉 色 , 有 時 也 得 吃 閉 門 羹 。 拖 缽 完 後 , 在 進 食 時 , 也 必 需 用 未 消 化 、 以 消 化 、 以 塗 想 … 等 的 禪 觀 方 法 來 進 食 。

而 在 當 代 食 禪 當 中 以 一 行 禪 師 的 教 授 方 法 為 例 : 禪 師 是 用 感 恩 的 心 及 宇 宙 觀 來 看 待 食 物 。 並 且 強 調 在 品 嘗 時 要 細 細 的 體 會 , 體 會 食 物 變 化 的 每 一 個 過 程 , 專 注 在 當 下 的 每 一 個 感 受 。

在 新 時 代 的 慢 食 主 義 , 則 是 用 輕 鬆 、 享 受 、 欣 賞 、 歡 愉 的 態 度 , 來 面 對 眼 前 的 食 物 , 因 為 他 們 認 為 吃 東 西 是 一 種 至 高 無 上 的 享 受 , 所 以 必 須 細 細 的 品 味 箇 中 的 奧 秘 。

接 著 在 中 醫 的 部 份 , 我 們 從 《 黃 帝 內 經 》 的 情 志 病 證 當 中 可 以 探 討 出 , 情 緒 的 好 壞 起 伏 與 進 食 的 多 寡 和 品 質 是 相 互 影 響 的 。 從 情 志 病 症 中 的 「 思 傷 脾 」 可 以 得 知 : 思 慮 過 度 會 影 響 到 消 化 系 統 的 正 常 運 作 。 這 不 禁讓筆者想到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當中的一段話,「每有會意,便欣 然 忘 食 」 的 這 個 現 象 。 這 段 話 證 明 了 當 人 太 過 於 專 注 在 某 個 事 物 或 是 身 心 進 入 到 某 種 超 然 的 狀 態 , 會 影 響 到 體 內 器 官 的 正 常 運 作 。 以 正 念 的 角 度 來 詮 釋 意 即 : 由 於 過 度 的 專 注 在 某 件 事 物 上 , 導 致 身 心 過 度 的 拉 扯 , 無 法 回 歸 到 當 下 使 身 心 處 在 平 衡 的 狀 態 。 就 像 是 琴 弦 拉 的 太 緊 , 弦 容 易 斷 的 道 理 一 樣 。 所 以 在 這 個 時 候 由 於 心 理 影 響 生 理 的 情 況 下 , 自 然 無 法 正 常 的 進 食 , 甚 至 是 沒 有 食 慾 。 但 是 身 體 還 是 繼 續 的 消 耗 體 內 的 能 量 , 臟 腑 持 續 地 維 持 運 作 著 , 但 是 如 果 長 期 處 於 這 種 狀 態 身 體 也 會 因 為 過 度 的 消 耗 而 生 病 的 。

在 西 醫 方 面 我 們 進 行 了 與 本 研 究 相 關 的 飲 食 異 常 疾 患 及 心 因 性 厭 食 症 和 暴 食 症 探 討 , 最 後 發 現 到 都 是 與 身 心 的 失 衡 有 關 係 。 因 為 在 過 度 焦 慮 或 是 憂 鬱 的 情 況 下 , 而 不 自 覺 有 厭 食 或 是 暴 食 的 情 形 。 而 這 種 厭 食 與 暴 食 的 情 形 有 時 候 會 在 同 一 個 人 身 上 發 生 , 意 即 當 事 人 在 無 法 解 決 精 神 的 壓 力 時 , 會 產 生 有 時 厭 食 或 暴 食 的 狀 態 。 由 此 可 證 中 、 西 醫 學 都 認 同 身 與 心 是 相 互 影 響 的 。

96

正所謂:「禍從口出,病從口入」。不管是疾病或是災禍都是由我們的嘴當中 間的橋樑,而人的五官中只有嘴是一個其它眼、耳、鼻都是成雙成對的。這告訴 我們對於口的使用一定要小心謹慎。以本研究為例,因為飲食是透過了口腔的管 道進入到體內來滋養我們的身體與心靈,在飲食的過程當中身體會得到飽足及滋 養,心理會得到愉悅但是使用不慎的話會對身心造成傷害。

像本研究當中現在文明病之一:心因性飲食異常及厭食症與暴食症為例,都 是因為不當的飲食習慣為起因加上日積月累時間所造成的。發病的原因不外乎有 社會型、生理型及其它外在的壓力所導致。社會型是指受到了社會文化及同儕間 相互比較影響所產生的心因性病症,會造成對食物的抗拒導致厭食的情況發生,

生理型因素則是發生在發育期的青少年為主,因為不滿自己還在發育中的體態而 產生的厭食情形,外在壓力的成因有很多,大多數的人在面對壓力時都會有不自 覺的多食的情形,初期都不自知都是要到中後期時才發現自給有這個情形。但是 往往都為時已晚因為要再糾正時都要費上一番功夫才有辦法改善。

針對上述這些病症在正念學的療育上可以分成幾個階段的學習。先將進食的 速度放慢以及減少食量從進食的過程中培養專注的能力,還有在進食的過程體驗 感覺食物在口腔中不同的變化,藉此來提升專注力和覺察力。平時就要多加練習 身體掃瞄以加強內在感官訓練的覺察,以及其它的正念課程的學習。如此一來,

就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到衝動想吃的念頭升起,便可以觀察當下內在身心的拉扯,

能在短時間內給予正向的回饋可以降低當下的衝動。當練習了一段時間後,便可 以降低貪吃的成癮性以及覺察到對食物是「想要」還是「需要」。

追本溯源正念飲食的源頭是來自於佛陀所教導的食禪修行方法。但是在時代 的變遷,人們的觀念也隨之改變。所以食禪現代化是因應大環境的改變而衍生的。

古代的食禪是透過了食厭想來斷除對食物的貪愛;現代的食禪則是強調專注在當 下,品嚐食物帶來的美味。縱觀古今,我們可以了解到飲食方式對我們是如此重 要,唯有透過正確的心態來面對飲食才有辦法讓身心得到自在。

97

參考文獻

佛教藏經

《雜阿含經》。《大正藏》卷 2,第 370 經。

《增一阿含經》。《大正藏》卷 2,卷第 21,苦樂品第 29。

《長阿含經》。《大正藏》卷 2,第 20 經。

《雜阿含經》。《大正藏》卷 2,第 372 經。

《雜阿含經》。《大正藏》卷 2,第 373 經。

《雜阿含經》。《大正藏》卷 2,第 374 經。

《雜阿含經》。《大正藏》卷 2,第 376 經。

《雜阿含經》。《大正藏》卷二,第 377 經。

《雜阿含經》。《大正藏》,卷二,第 1083 經。

《華嚴經》。《大正藏》,第10 冊。

專書與學位期刊論文

按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一 行 禪 師 。2004。《正念的奇蹟》。台北:橡樹林文化.城邦文化事業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一 行 禪 師 。2008。《橘子禪》。台北:橡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一 行 禪 師 。2013。《蘋果禪》。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卡 羅 ˙ 佩 屈 尼 (Carlo Petrinr)。2009。《慢食新世界》,台北:商周文化出版。

半僧道人。1996。《易筋經與洗髓經》。台南:文國書局出版。

向 智 尊 者 。2006。《正念之道》。台北:橡樹林文化.城邦文化事業股份 有 限 公 司 。

李明濱。2002。《實用精神醫學》。台北: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出版。

李 彩 燕 。 2005。《 初 期 佛 教 飲 食 觀 之 研 究──以阿含經為主》。台北:輔仁

98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

呂凱文。2012。《台灣正念學學會正念療育師培訓課程課程手冊》。高雄:台灣正 念學學會內部手冊。

林 雅 琇 ( 釋 德 勇 )。2008。《初期佛教「四食」之探究》。嘉義:南華大學 宗 教 所 碩 士 論 文 。

陳欽名。1988。《中國醫經醫史研究論集》。台北:啟業出版。

喬˙卡巴金。2014。《正念減壓初學者手冊》。台北:張老師文化出版。

喬˙卡巴金。2012。《減壓從一粒葡萄乾開始》。新北市:心靈工坊出版。

喬˙卡巴金。2013。《正念療癒力》。台北:野人文化出版。

聖喜。2014。《安那般那念˙出入息念禪修》。台南:法寂禪林出版。

齊南。2010。《《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齊 南 。2010。《《黃帝內經》疾療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 社 。

藍 梅 。2009。《圖解正念》。北京: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謝 文 全 。2004。《食經概論》。台中:中國醫藥大學中藥資源學系。

謝 道 忠 。2008。《慢食:味覺藝術的巴黎筆記》。香港:貓頭鷹出版。

J.S 露斯、洪茂雄譯。1972。《解剖生理學》。台北:徐氏基金會出版。

覺 音 。1990。《清淨道論》。(中)。台南:中華百科文獻基金會。

西文

Timmerman, G. M. & Brown.2012.

The effect of a mindful restaurant eating intervention on weight management in women.,

Society for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Behavior.,USA.

Jourascio, A., Forman, E., Timko, C. A., Butryn, M., & Goodwin, C.2011.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food craving 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 [FAAQ].,

Elsevier Ltd.,USA.

Cowdrey, F. A. & Park, R. J. 2012.

The role of experiential avoidance,

rumination and mindfulness in eating disorders.

99

Kearney, D. J. & Simpson. T.2011.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uthor's reply.,

Psychiatr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Washington, USA.

Kearney D. J., Milton, M. L., Malte, C. A., ...Simpson, T. L .2012.

articipation in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is!not associated with reductions in emotional eating or uncontrolled eating.,

網路及影音資料

引用百度百科研究方法http://baike.baidu.com/view/1702413.htm。引用時間

2015.04.26.23:41

引用百度百科文獻研究法 http://baike.baidu.com/view/1682460.htm。引用時間:

2015.05.05.23:00。

引用中廣新聞網2014 年 6 月 11 日上午 11:32。

https://tw.news.yahoo.com/%E5%9C%8B%E4%B8%AD%E5%A5%B3%E7%94%9F%E6

%83%B3%E7%98%A6%E5%88%B0%E4%B8%89%E5%8D%81%E5%85%AB%E5%85

%AC%E6%96%A4-%E6%86%82%E9%AC%B1%E5%8E%AD%E9%A3%9F%E6%88%

90%E7%96%BE-033234712.html。

引用呂凱文臉書網誌2013-12-19 MBST REC02。

https://www.facebook.com/#!/kevin.lu.5076?fref=photo。

引用學者呂凱文哈哈衍那網誌

http://taiwanmindfulnessassociation.blogspot.tw/2013/09/blog-post_3602.html,

2015/01/12 01:00。

學者呂凱文臉書網誌。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5%91%82%E5%87%B1%E6%96%87/%E6%

AD%A3%E5%BF%B5%E7%B7%B4%E7%BF%922%E9%A3%9F%E7%A6%AA/

10152612694591699?notif_t=notify_me 2015/01/04 16:31。

呂凱文,《臉書網誌》2013-12-19 MBST REC02。

100

https://www.facebook.com/#!/kevin.lu.5076?fref=photo/2014/12/20/00:30。

呂凱文,2013-12-05 MBSR 正念療育學課堂講述 REC01。

在文檔中 食禪與正念飲食的研究 (頁 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