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黃帝內經簡介及論五神與情志

在文檔中 食禪與正念飲食的研究 (頁 85-92)

第四章 從中西醫學來探討心因性飲食障礙

第一節  黃帝內經簡介及論五神與情志

《 黃 帝 內 經 》 簡介

《 黃 帝 內 經 》 是 一 部 集 合 了 古 代 醫 藥 學 和 養 生 學 的 著 作 。 在 養 生 方 面 提 出 了 「 補 養 」 和 「 保 養 」 的 觀 點 , 而 且 認 為 「 精 氣 」 是 萬 物 生 命 的 泉 源 , 如 果 要 長 生 及 健 康 一 定 要 從 保 養 和 儲 藏 精 氣 上 功 夫 。 在 陰 陽 五 行 的 部 份 也 提 出 了 相 生 相 剋,以 及 對 應 五 臟 的 相 屬 器 官 肝 (木 )心 (火 )脾 (土 ) 肺 (金 ) 腎 (水 )。 五 行 如 果 調 和 得 宜 自 然 就 不 會 生 病 , 該 部 著 作 詳 細 解 說 了 人 體 的 臟 腑 、 經 絡 、 脈 像 、 病 症 … 等 , 從 我 們 的 日 常 起 居 生 活 到 大 自 然 的 四 時 氣 象 都 包 含 在 裡 面 。

《 黃 帝 內 經 》 在 內 容 上 分 為 《 素 問 》 和 《 靈 樞 》 兩 個 部 份 各 有 八 十 一篇。《素問》內容大致上是介紹陰陽五行及人與天地自然間的關係,是 以 理 論 學 說 為 主。《 靈 樞 》內 容 上 是 以 五 臟 六 腑 及 針 灸 和 脈 象 的 學 說 為 主 要 的 核 心 內 容 是 屬 於 實 務 操 作 的 部 份 。

《 黃 帝 內 經 》 雖 然 是 一 部 醫 書 , 但 是 在 內 容 部 份 可 是 融 入 了 先 秦 諸 子 百 家 的 哲 理 , 已 經 超 越 了 一 般 的 醫 書 範 圍 , 就 如 同 《 易 經 》 一 樣 , 可 說 是 一 部 與 天 相 應 , 與 道 合 一 的 傳 世 寶 典 了 。

80

《黃帝內經》論五神與情志

《 黃 帝 內 經 》將 我 們 的 精 神 活 動 分 成 了「 五 神 」和「 情 志 」,五神是 指 人 類 的 精 神 活 動 包 含 了 學 習 、 思 考 、 處 理 事 物 的 感 觀 及 認 知 。

《 內 經 》 將 人 類 的 複 雜 的 精 神 活 動 分 為 兩 大 類 :

一 類 稱 為「 五 神 」,即 神、魂、魄、意、志,從現代的角度來理解,

五 神 是 指 人 類 獨 有 的 高 層 次 的 精 神 意 識 和 思 維 活 動,反 應 了 人 們 對 於 事 物 的 感 知、認 識 與 處 理 的 過 程。它 隨 著 生 命 體 的 生 長 發 育 而 逐 漸 成 熟 、 完 善 , 顯 示 出 人 的 聰 明 與 智 慧99

《 黃 帝 內 經 》 將 五 神 的 概 念 及 界 定 , 分 成 了 心 神 (大 腦 )、 靈 魂 (潛 意 識 )、 體 魄 (本 能 反 應 )、 意 (思 憶 )、 志 (志 向 )。 以 下 來 簡 單 的 說 明 何 謂 五 神 :

神 :

《 黃 帝 內 經 》 對 於 心 神 的 描 述 是 包 含 了 所 有 的 精 神 活 動 及 情 緒 情 感 的 所 有 內 容 以 及 精 神 意 識 與 思 維 活 動 , 而 且 「 神 」 是 統 御 其 它 魂 、 魄 、 意、志 的。在《 內 經 》當 中 有 這 麼 一 段 話:「 所以任物者謂之心100」,意 思 是 說 心 神 不 僅 具 有 「 任 物 」 的 功 能 , 也 有 調 控 魂 魄 的 作 用 , 透 過 了 意 、 志、思、慮、智 的 認 知 來 和 思 維 來 分 析 處 理 事 物101。因 為 其 它 的 四 神 都 受 到 了 心 神 的 控 制 , 所 以 才 可 以 發 揮 各 自 的 作 用 。

有 時,神 是 指 所 有 精 神 活 動 的 總 括,包 含 了 人 的 的 精 神 意 識 思 維 與 情 感 情 緒 的 全 部 內 容,屬 於 大 概 念 之 神;有 時,神 僅 只 人 的 精 神 意 識 思 維 活 動,即 此 處 五 神 之 一 的 神,這 屬 於 小 概 念 的 神 … 由 于 魂 魄 意 志 都 受 到 心 神 的 控 制,故 只 有 在 心 神 的 支 配 下,它 們 才 能 正 常 的

99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頁10。

100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頁12。

101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頁12。

81

發 揮 各 自 的 作 用102

魂 :

《 黃 帝 內 經 》在 魂 的 解 釋 並 沒 有 什 麼 比 較 具 體 的 部 份,就 只 有 說「 隨 神 往 來 者 謂 之 魂103」。 魂 是 從 屬 於 神 的 , 但 是 明 代 的 醫 家 張 介 賓 卻 有 更 多 的 見 解。他 認 為 夢 境、幻 覺 及 如 夢 似 幻 的 冥 想 間 都 是 屬 於「 魂 」的 範 疇 , 對於「魂」他的解釋是:「魂之為言,如夢寐恍惚,變幻遊行之境皆是也

104」。 按 照 現 代 的 說 法 魂 應 該 是 所 謂 的 潛 意 識 , 因 為 日 有 所 思 , 夜 有 所 夢 就 是 所 謂 的 潛 意 識 。

《 內 經 》 中 對 於 魂 的 具 體 作 用 似 乎 沒 有 更 多 的 討 論 , 搜 索 各 篇 零 散 的 描 述 , 我 們 略 知 魂 是 由 肝 所 主 , 並 與 睡 夢 有 關 … 明 代 有 個 大 醫 家 叫 張 介 賓 , 他 對 精 神 活 動 解 釋 的 很 詳 細 。 張 介 賓 對 於 魂 的 解 釋 是 :

「 魂 之 為 言 , 如 夢 寐 恍 惚 , 變 幻 遊 行 之 境 皆 是 也 … 從 現 代 生 理 學 的 角 度 來 說 , 相 似 於 人 的 潛 意 識105

魄 :

《 黃 帝 內 經 》 對 於 魄 的 定 義 是 :「 并 精 而 出 入 者 謂 之 魄106」 這 句 話 的 意 思 是 魄 是 藏 於 精 當 中 的 , 對 於 魄 的 部 份 內 經 中 沒 有 過 多 的 探 討 。 但 是 在 後 世 的 醫 家 們 的 解 釋 下 , 得 知 是 屬 於 人 體 與 生 俱 來 的 本 能 反 應 。

《 內 經 》中 對 於 魄 的 具 體 作 用 似 乎 沒 有 更 多 的 討 論,只 說 明 魄 由 肺 所 主。查 閱 後 世 醫 家 的 解 釋,我 們 獲 知,魄 就 是 人 類 與 生 俱 來 的 感 覺 、 反 應 、 反 射 和 行 為 , 相 當 於 人 體 運 動 、 感 覺 神 經 的 功 能107

102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 年,頁12-13。

103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 年,頁13。

104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 年,頁13。

105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 年,頁13。

106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 年,頁14。

107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頁14。

82

意 :

《 黃 帝 內 經 》 對 於 意 的 定 義 是 :「 心 有 所 憶 謂 之 意108」 意 即 心 裡 所 思 所 想 的 以 及 所 接 收 到 外 界 的 訊 息 整 合 起 來 的 思 維 活 動 。 張 介 賓 對 意 的 解 釋 是 : 意 , 思 憶 也 , 謂 心 有 所 想 , 一 念 之 生 而 未 定 者 也 。

所 謂 「 意 」, 是 我 們 的 心 神 接 受 外 界 的 信 息 之 後 , 不 段 將 其 與 以 往 的 記 憶、經 驗 綜 合 起 來 分 析,從 而 產 生 了 某 種 思 想 的 萌 芽,但 是 尚 未 肯 定 的 思 維 活 動109

志 :

內 經 對「 志 」的 定 義 是:「 意 之 所 存 謂 之 志 」就 是 說 志 是 由 意 所 生 的 , 就 像 是 魂 與 魄 的 關 係 一 樣 , 志 是 以 意 為 基 礎 , 有 了 意 的 想 法 後 , 就 由 志 來 貫 徹 其 行 動 。

「 志 」 具 有 指 向 、 志 向 、 注 意 的 意 思 , 與 意 一 樣 也 是 心 「 任 物 後 」 所 進 行 的 思 維 活 動 … 志 是 在 持 久 保 存 意 念 的 過 程 中 形 成 的 。 此 時 , 由 于 記 憶 和 意 念 的 積 存,人 們 對 其 所 感 知 的 事 物 已 經 由 最 初 的 意 念 和 想 法 發 展 成 為 明 晰 的 概 念 , 表 現 出 對 特 定 事 物 的 指 向 和 追 求110

情志的部份,是指人的七情及五志。按照現代的說法,就是泛指人類的情緒,

和情感的表達,是屬於本能的部份。

另一類稱之為「七情五志」,又簡稱為「情志」,即喜、怒、悲(憂)、思、

恐(驚),七情五志是人類所具有的豐富的情感活動,反應了人們對於客觀

108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頁14。

109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頁14。

110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頁15。

83

事物的體驗和由此表現出的情緒變化,屬於人的本能111

在情志的部份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就對其有所詮釋,雖然各家的講 法不一樣,但是都大同小異。有的人認為是六種情志;有的人是認為七種。孔子 認為七情是:喜、怒、哀、懼、愛、惡、欲,而且七情是與生俱來的;老子認為 七情是:喜、怒、憂、悲、好、憎、欲,荀子認為是六情不是七情:好、惡、喜、

怒、哀、樂。《左傳》其中提到:民有好、惡、喜、怒、哀、樂,生於六氣。是 故审則宜類,以制六志112。大致上的來說,就是將人的情緒分為:好的部份是:

愛、喜、樂,壞的部份是:哀、怒、懼、憎。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對於人的感情、思惟等心理現象,就有高度 的重視,將其作為樂于研究的問題。孔子在《禮記》中提到何謂人情?「喜、

怒、哀、樂、懼、愛、惡、欲,七情弗學而能」…秉成諸子之說,《內經》

將七情融入於醫學領域中…可以說七情是中醫基礎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 成份113

喜:

故名思義「喜」就是開心、歡喜的意思。當人們在滿足需求後,實現想要 的願望及達成目標…等,或者是身體健康氣血充沛時,由於身心交互影響的狀況 下也會產生「喜」的情型。

在七情五志中,《內經》唯獨對喜作出了正面的闡述,因為它是人類情感 中最為良性的表現。經文道:「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說明喜是好事,

可使人志意暢達,血氣調和,緩和精神的緊張114。 怒:

111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頁10。

112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頁16。

113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頁16。

114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頁17。

84

故名思義怒就是生氣、發怒的意思。這個怒是屬於負面的情緒,也就是說,

當自己自身的權益或是身心受到損害時的自我防衛機制。另外這也是正常的情緒 宣瀉,只是不要過度即可。

《內經》對於怒所作出的表述幾乎是沒有正面的,因為人在情緒的變化中,

它確實是不良的。怒是由身類身心受到攻擊、人格受到貶損、需求受阻、

行為受到挫折而致的負面情緒115

憂:

憂是對於未發生的事情心中不確定而感到不安,因而產生焦慮過度導致心 情低落的情型,就像是重症者在等醫生的病歷宣判一樣。

憂慮通常沒有明確的對象或是事件,主要對未來變化趨勢的不確定性的擔 憂。但宋代的醫家陳無擇在他的《三因極─病症方論》中,對憂解釋到:

遇事而憂,可見人們對所擔憂的事情也並非是全無預感,有所感而先憂往 往比對不定事件的擔憂更為過之116

悲:

悲是指因為對事情不滿意、需求得不到滿足、願望破滅,以及自己或是親人 受到了重大的災難,一時之間無法平復內心的一種反應機制。而這個反應的機制 都是由內心發出的,有一句話叫做「悲從中來」就是這個意思。

悲是指人的心理預期不好,需求不可能得到滿足,追求難以實現的願望,

願望憧景被破滅,遇到生離死別或重大災難時而產生的一種情緒117。 恐:

115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頁17。

116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頁18。

117 齊南,《黃帝內經療疾方法精神療法》,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10,頁18-19。

85

故名思義就是恐懼與害怕,當受到外在衝擊遠遠超出自己身心能夠負荷的範

故名思義就是恐懼與害怕,當受到外在衝擊遠遠超出自己身心能夠負荷的範

在文檔中 食禪與正念飲食的研究 (頁 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