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七節 綜合分析

小喬、小風、小紅、小汪、小陳、小江經驗家庭暴力與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服務景況雖 不同,然在整個會面交往歷程中仍有些許相似之處,而無論相似或相異,皆影響其後續親子關 係經營與生活之調適,以下進行綜合分析,以歸納歷程中之經驗。

壹、目睹家庭暴力至會面交往歷程

一、發生發生家庭暴力,牽動全家人的心

小喬與小風都在接受會面交往之前,有目睹家庭暴力的經驗,兩人對於父親(施暴者)的暴 力行為都感到恐懼和印象深刻,在父母離婚之前,小喬與小風的主要照顧者都是母親(同住方),

母親受暴、離婚之後,皆經歷過母親離婚前先與父親分居,兩位當時跟父親同住的期間都很思 念母親,因為父母親的關係破裂,也造成兩位目睹家暴兒少經歷拉扯,不知應該如何與施暴的 父親相處,對父親感到恐懼。小紅與小汪都是目睹家暴兒少的母親,皆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

也是家庭暴力下的受害者,兩人在孩子接受會面交往前都經歷過配偶的暴力相向,會面交往之 前,也因為受暴而毅然決然聲請保護令和法院判決離婚。小陳與小江是目睹家暴兒少的父親,

是未同住方也是探視方,對於家庭暴力有各自的委屈和不能接受保護令核發,兩位為了能見到 孩子,都願意配合協調孩子方面會面的時間,以及會面規定。

二、家庭暴力影響全家人

小喬與小風對於家庭暴力印象深刻,與父母同住期間,情緒隨著父親起伏,時常擔憂父親 是否不高興,對於母親受暴感到不捨和想保護母親。小喬母親在受暴後離家,對於母親非常思 念,不敢對父親提起。小風則是對父親的家暴行為感到憤怒,甚至只要是提到父親,即與暴力 的印象連結。小紅與小汪都是受暴婦女,對於孩子的父親對其施暴都付出過耐心,等待孩子的 父親能不使用暴力,但終究這兩位受暴婦女都沒能等到孩子的父親真正做到消弭暴力,事實上,

孩子父親的暴力行為並無減少,這兩位母親在與孩子父親進行孩子的探視過程並無共識,但當

113

中兩位有不同的是小紅離婚很快得以處理,而小汪則至今仍與孩子父親官司訴訟持續。小陳與 小江都是保護令中的家暴相對人,因為家暴和保護令,他們都跟孩子及孩子的母親分開居住,

兩位皆珍惜在社工監督的會面交往服務裡與孩子相見的時刻;而當中不同的是小陳接受會面服 務至今約有一年仍在社工監督會面交往服務階段,而小江僅有社工監督會面一次之後即轉為自 行交付會面。

三、家庭暴力後,進入會面交往服務

家庭暴力事件對於每位受訪者原先的生活概況影響甚鉅,由於是家暴而影響家庭關係以及 居住的狀態,最明顯著的是生活的變動,再者則是需面臨探視兒少需要凝聚共識。而在整個會 面歷程當中,每位受訪者皆須接受在與家人見面的場景不是在自家,而是在會面中心。小喬與 小風的同住方家長皆為母親,都是由母親協助至會面中心接受會面,每每在會面前,兩位兒少 憶起父親過往施暴行為,感到恐懼害怕,當中小喬較快降低對父親的恐懼,因其在會面中感受 到父親前所未有的關注,但小風無論是在社工監督會面或是父母自行討論的會面,小風對父親 的氣憤感都存在,並無因家暴時光流逝而淡忘父親曾有的暴力行為。

(一)父母自行探視孩子多變數

家庭暴力事件是突如其來的危機,對於每一位家庭成員皆造成劇烈影響。從母親不堪受暴 而決定離家、提出聲請保護令、離婚等,目睹家暴兒少目睹家暴事件之後,接著目睹母親離家,

飽嚐對母親的思念,對於施暴的父親感到恐懼,每天看其臉色而不知所措。經歷家庭暴力的父 母親,對於自行討論會面、探視兒少有許多變數,諸如在訴訟期間對對方的不滿有形無形轉嫁 到兒少身上,例如受訪者小紅、小汪以及小江皆遭遇另一方家長在沒有告知對方的狀況下將孩 子留在身邊,以及非預期探視孩子、馬上要帶走孩子等等的狀況,使得孩子飽嚐驚嚇。而小喬 則與父親同住的期間,想見母親則需要看父親臉色。不過,雖然小風沒有經歷到父母因自行討 論探視引發的拉扯或衝突,但小風則仍耿耿於懷父親曾經將小風帶離母親身邊時,卻沒有好好 照顧小風,這樣忽略小風的行為,讓小風至今耿耿於懷。

114

(二) 兒少被告知必須接受會面交往

目睹家暴兒少小喬及小風面臨父母親的關係變化之後,皆由母親/同住方家長告知將與父 親在會面中心見面的消息,兩位兒少對於這個會面有恐懼及陌生感,小喬及小風答應會面的原 因乃是因著母親所提出的要求,而小紅及小汪兩位受暴婦女也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當時都面 臨對孩子開口,要孩子知道不能拒絕與父親的會面,。無獨有偶的是,兩位母親小紅和小汪對 的告知接受會面交往服務為曉諭兒少必須認知親屬關係是親生父親的緣故,兒少因此必須接受 會面。而在兩位父親受訪者小陳及小江都是未同住方家長,兩位沒有面臨到小紅和小汪必須面 對告知孩子的程序,即可直接前往會面中心與孩子會面。

四、彼此不信任的會面

首先,母親(同住方)同意會面的原因來自擔憂孩子的父親提出爭取監護權,母親擔心孩子 因此被搶走,因此透過配合會面的機會,讓父親無法提出爭取監護權,但在這樣的狀況下,這 樣的會面服務充滿防衛性,特別是目睹家暴兒少,小喬和小風都在面前回想起父親施暴、情緒 失控的樣子,特別是小風在會面前和會面當下皆回想起父親施暴樣,對父親的憤怒感並無因時 間流逝而消退。兩未同住方受訪者小紅和小汪則一致認為自己是照顧孩子成長的人,對孩子有 相當程度的瞭解脈絡下,希望會面社工能接受其提供會面交往的建議。不過,兩位後來也都因 為沒有受到會面社工採納建議而感到失望,更加認為父親並沒有因為會面交往的探視,而拉近 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兩位未同住方,也是探視方受訪者小陳和小江則認為兩位母親就是平時離 間父親與孩子的關係,在孩子說父親的不是,孩子之所以和父親親子關係不佳,都是受到母親 的影響等。

(一)需要被信任的探視

小喬與小風對於父親的施暴行為印象深刻,接受會面受訪者母親(同住方)小紅與小汪親力 親為照顧孩子長大的,各自對於孩子的特質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兩位對於孩子目睹家暴的恐懼,

擔憂父親施暴的心境非常瞭解,身為母親知悉孩子要在陌生的會面中心與父親會面有恐懼擔憂

115

感受,會面時皆期待社工溫和態度協助孩子,而非以拉扯、強制的態度進行。小陳及小江都是 父親,也是探視方家長,會面交往進行之時,社工人員就在會面中心緊鄰的觀察室觀察未同住 方家長與孩子會面狀況,社工透過觀察記錄撰寫,將之轉呈法官知悉,藉以做為是否轉為自行 交付會面之依據,首訪者小陳對於會面當時被社工觀察且有觀察鏡的狀況下感到與孩子的會面 感受不真實,在會面當下的親職功能部份,未有社工協助指導。

(二)親子互動相處,受家暴印象影響

親子互動品質在會面交往當下至關重要,特別在家庭暴力事件發生之後,小喬與小風這兩 位目睹家暴兒少對於施暴方的恐懼產生關係疏離;對於受暴者的處境感到憐惜,面對父親過往 的施暴行為的時候,雖想嘗試與父親有好的互動,但過往景象歷歷在目難以抹滅,而在會面之 時,目睹家暴兒少浮現出家暴情景的感受,亟待社工協助之外,也需要專業協助父親在探視的 時候,如何與孩子如何進行會面,例如:小陳本與孩子在室內進行會面,後來與孩子轉移到會 面空間外的場地打球,也因此與孩子感情提升。母親(同住方)小紅、小汪因與目睹家暴兒少同 住,在生活中觀察到孩子對父親的恐懼和擔憂,以母親照顧者的角度想提供社工建議,但卻受 到社工認為母親;父親(未同住方)小陳都有期待透過社工討論如何協助孩子與父親會面,藉以 使會面成為正向親子相處的契機。

貳、經歷會面交往期間對未同住方家長的關係與看法

在接受會面交往前後,無論是家長或是孩子都經歷家庭暴力的高衝突狀況,這當中有許多 情緒感受需要被理解,許多事情需要被溝通,這當中的親子關係經營是重要課題。

一、進入會面服務後的親子關係,樣貌不盡相同

在進入會面服務後的親子關係部分,受訪者皆在歷程中有各種不同的心聲。

(一)初期會面的疏離感

116

目睹家暴兒少小喬與小風都與父親分開居住一陣子,再次見面的場合,不是在家中,而是 在有社工監督的會面中心,在兩位兒少受訪者的心中皆感到會面前有抗拒,以及到了會面中心 之後,不知如何與父親相處,更有著擔憂父親無端再度生氣的矛盾情感,因此在會面的當下是 有疏離感的。而受訪者小陳,也認為見到孩子的場合不是在家裡面,是有距離感的會面。兩位 母親受訪者小紅及小喬則認為孩子與父親分開一段時間沒見面,還有目睹父親家暴的關係,孩 子對父親感到恐懼,兩位母親都希望會面社工能協助孩子和父親有親子關係提升的服務。

目睹家暴兒少小喬與小風都與父親分開居住一陣子,再次見面的場合,不是在家中,而是 在有社工監督的會面中心,在兩位兒少受訪者的心中皆感到會面前有抗拒,以及到了會面中心 之後,不知如何與父親相處,更有著擔憂父親無端再度生氣的矛盾情感,因此在會面的當下是 有疏離感的。而受訪者小陳,也認為見到孩子的場合不是在家裡面,是有距離感的會面。兩位 母親受訪者小紅及小喬則認為孩子與父親分開一段時間沒見面,還有目睹父親家暴的關係,孩 子對父親感到恐懼,兩位母親都希望會面社工能協助孩子和父親有親子關係提升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