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網路學習動機

在資訊發達的今日社會,使用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的必備技能之 一,網路學習也成為一種趨勢,” Information at your finger tips. ” (Gates,1995)。

透過良好的教學網站,在彈指之間就能獲取豐富的知識,達到學習的效果。而由 於網際網路的普及化,各種資訊與知識的傳遞也更多元化,在目前的教育環境 中,教師可以運用網路資源來輔助教學;學生也可以利用網路資源來加強學習。

教育界紛紛試圖利用網路的特性,在舊有學習情境中加入新思維以提高學習效 率,網路學習的環境也應運而生(游寶達、劉明宗,2002)。本節共分為四個部 分,分別探討「網路學習的特性」、「網路學習的理論與模式」和「網路學習的動 機」,其中網路學習的動機更是本研究所要探討重點之一,藉由相關文獻的分析 建構本研究之「Yahoo!奇摩知識+使用動機問卷」,用以探究其與「自我導向學習 傾向」之間的關係。

壹、網路學習的特性

一、網路學習的優勢

因為網路的無遠弗屆,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使資訊易於流通,讓學 習者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能透過網路來進行學習。除此之外,網路學習發展 至今有許多學者專家提出其特性與優勢,整理如下頁表2-3-1:

表 2-3-1 網路學習優勢

學者/研究者 研究結果與建議

陳年興(1998) 陳年興(1998)歸納 Internet-based 學習環境有以下優點:

(1)資訊的流通迅速:網路上的資訊是公開的,只要連上網 路便能獲得。

(2)超越時空限制:學習者透過網路可使用遠端的學習系 統,並能自行決定使用時間及地點,不受時空限制。

(3)重視個人隱私:使用者之間無法面對面接觸,所以減少 了面對其他使用者的壓力,內向的學習者也可以比較自 在地學習。

(4)公平的學習機會:每個人的學習機會是均等的,不必擔 心先天的差異,例如口才、外貌等。

(5)適合教學管理:教學者經由管理系統可以監控學習者的 學習狀況、進度,當學習者遇有障礙時,教學者可以立 即得知,給予必要的協助。

(6)增加互動性:透過網路功能,師生之間或學習者之間可 以進行即時或非即時的互動。

(7)個別化教學: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依個別能力的 差異與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教材內容、進行個別學習 目標的活動。

(8)增進水平的溝通功能:網路提供使用者採取匿名方式進 行討論,這種討論模式有助於在課堂上保持沈默的學生 勇於發表意見,使得討論不再侷限於教師與少數學生之 間。

表 2-3-1 網路學習優勢(續 1)

學者/研究者 研究結果與建議

LERN(1998) LERN(1998)提出網路學習有很多的優點,包括:

(1)彈性學習的時間與地點

(2)具有地球村與世界觀的發展潛力

(3)可以調適與運用不同的設備與資源

(4)快速提供新發展的學習材料

(5)容易更新內容與增加資料

(6)以較低成本就可以開發不受空間限制的有效學習方式,

特別是提供師生之間很多的互動

(7)網路學習也提供不願面對面表達意見者公平的機會

(8)支持自我導向學習的環境,激發學習動機、學習自主與 學習責任

楊國德(2000) 楊國德(2000),認為利用網路的學習服務有幾項優點:

(1)依課程的不同,選擇同步、非同步、或編寫不同媒體形 式的教材

(2)智慧型學習軟體也可放入網路的服務站內,以進行多媒 體的電腦輔助教學

(3)學習者可依自己的程度進行學習,並可用瀏覽器連接不 同的教材,以進行廣泛的學習活動

(4)提供資料庫查詢功能,進行圖文並茂的搜尋方式

(5)將不同地點,不同的課程教材做篩選與編輯,組成符合 自己相要的資料庫,達成高效率的學習活動

(6)形成學習社群(learning communities),促進合作與整合 學習。

表 2-3-1 網路學習優勢(續 2)

學者/研究者 研究結果與建議

王曉如(2004) 王曉如(2004)認為網路學習有如下的特性:

(1)時空距離零障礙

(2)多元化的學習資源

(3)個人化學習環境

(4)學習方式互動化

(5)合作學習

(6)匿名式學習環境

(7)開放式、對等互惠的學習環境

學者專家透過不同的觀點對網路學習的優勢提出了許多見解,雖然在運用不 同的網路技術或是不同的教學媒體,所呈現的教學特性與優勢會有所不同,而本 研究大致將網路學習共通的特性整理成為以下幾點:

(一)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由於網際網路不會受到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所以網路學習也能充分發揮這 一項特性,透過網際網路傳輸文字、圖片、聲音和影像,讓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 間、任何地點進行線上學習。隨著終身學習的觀念高漲,網路學習除了在正式教 育之外,在非正式教育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

(二)充分發揮多媒體教材的特性

網路學習可以發揮電腦多媒體的特性,教材的設計與呈現更多元化,例如可 以呈現影像、聲音、動畫等。可以增加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習成效。而這 些教學素材可以透過網路讓更多的學習者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學習,並且可以不

斷地重複使用與更新。提供一個多元化且富有趣味性的學習環境。

(三)提供多元互動

Hoffman&Novak(1996)針對電腦媒介環境(computer mediated environment)

提出機器互動(machine interaction)與人際互動(person interaction)兩種互動的 形式。此互動模式也可以推論至網路學習的環境中,其中「機器互動」指的是使 用者對於網路的內容進行存取的動作,也就是所謂的人機互動(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例如學習者使用資料檢索的功能來找尋自己需要的學習素材,或是 進行線上測驗、線上練習等,依學習者不同的反應給予適當的回饋,以加強學習 的效果。目前也有許多使用動畫軟體製作的互動式教材,這些都是在網路學習中

「人機互動」的一種機制。而人際互動則是指運用網路作為使用者與使用者之間 互動溝通的平台,例如在討論區或留言版中討論一個學習議題,或是在「虛擬教 室」中進行線上課程,以上都是在網路學習環境中人際互動的機制。在 Web2.0 的網路環境中,更是強調這些互動的機制。而這個高互動的環境是否會影響使用 者的學習動機也是本研究所要探究的重點。

利用網路教學並不只是將教材放在網路上,網路教學的重點是學生的學習活 動「上網」,同時,學生的角色由被動變為主動。在網路教學的學習環境中,由 學生主動來學習,網路上的教材必須能吸引住學生,而透過多媒體的內容、互動 的特質,加強學習者自我導引,探索學習以建構知識(王敏煌,1998)。

Moore & Kearsley(1996)將網路教學中的互動模式概分為三種型態:

1、學習者與教材的互動:

教材的設計能夠適性化,配合個別學習者的能力與先備知識,讓學習者能充 分運用既有知識並融合新的資訊,進而有效達成學習目的,此為學習者與教材互 動的主要概念。

2、學習者與教學者的互動:

在網路學習的環境中,教學者雖然扮演的是輔助的角色,然而當學生對此學

習環境不熟悉、有疑惑或是不感興趣,因而失去了學習的動機,這時教學者必須 給與這些學習者適當的回應,進行個別輔導,解決他們的問題。

3、學習者與學習者的互動

藉由學習者與學習者的互動,可以有效培養創造思考與批判的能力,透過良 好的互動與溝通,更可以增進學習者間的人際關係。

(四)由學習者主導學習

在網路學習的環境中,學習者可以將不同地點,不同的課程教材做篩選與編 輯,組成符合自己想要的資料庫,達成高效率的學習活動(楊國德,2000)。隨 著網路環境與技術的不斷更新,網路學習的架構也在逐漸改變中,在Web2.0 網 路世代,以學習者為主導者的網路學習環境逐漸蔚為主流,此類型的網路學習環 境將教學者視為輔助教學的角色,而由學習者自己決定學習的素材、學習的時間 與學習的路徑(蔡德祿,2006;林立傑,2007)。

(五)符合個別化學習特性

在傳統教室學習中,教師為了符合大多數學生的程度,而往往忽略了少數學 生的學習需求。而在網路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依個別能力的差異與需求,

選擇適合自己的教材內容、進行個別學習目標的活動(陳年興,1998),學習者 可依自己的程度進行學習,並可用瀏覽器連接不同的教材,以進行廣泛的學習活 動。另外,網路學習還可以加入適性的機制,針對不同的學習者給與不同的回饋 或是學習路徑,以達到適性學習的成效(楊國德,2000)。

貳、網路學習的理論與模式

依據不同的網路學習理論可以發展成不同的網路學習模式,以下將探究網路 學習的理論與模式,作為本研究結果分析的依據。

一、網路學習理論

有關網路學習的理論有非常多,而且各自都有其不同的觀點和立論基 礎。而較常被大家提出來討論的則以認知理論和行為理論兩種為主。認知理論的 學者重視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內在心智運作的歷程;而行為理論的學者認為學 習者是被動接受外在刺激的個體。而各衍生出其相關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模式。以 下將針對這兩大派系的理論來做說明。

(一)行為理論

行為主義理論是以Skinner 的操作制約理論為基礎,教師在教學時運用連續 漸進式的編序教學方式,按學生的起點行為與終點行為,編排一系列前後連貫的 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對學習情境中的刺激產生有效反應,從而提升教學效果(黃 政傑,1997)。

行為主義理論是以Skinner 的操作制約理論為基礎,教師在教學時運用連續 漸進式的編序教學方式,按學生的起點行為與終點行為,編排一系列前後連貫的 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對學習情境中的刺激產生有效反應,從而提升教學效果(黃 政傑,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