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旨在針對博幼基金會課後輔導方案,在臺中市一所國民小學實施之現 況進行研究,並且以臺中市一所與博幼基金會合作共同實施該課後輔導方案之國 民小學為研究範圍。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第二節說明研究目的 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近年來,在全球化的趨勢之下,世界各國普遍存在著貧富與城鄉差距逐漸擴 大之現象。臺灣由於地理環境之差異及社會環境急遽變遷,以致教育資源分配不 均,城鄉教育失衡及少數弱勢族群未能受到積極照顧之情形愈發明顯。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2013)所做的「2013 臺灣偏鄉弱勢學童學習貧窮分析報 告」發現,偏鄉弱勢孩子不僅吃不好、穿不暖、生活貧困,學習貧窮的狀況更令 人擔心,同樣是臺灣的孩子,偏鄉弱勢學童家中的教育資源與優勢學童相比,相 差了 16 倍以上,數位和閱讀資源也存在著明顯的落差。教育資源的落差也實際 反映在孩子的學習能力上,僅半數偏鄉弱勢學童能答對基本學力題目,與優勢學 童相差近三成,也有近二成的偏鄉弱勢學童反應平常上課大多聽不懂。

而弱勢學生在學表現,也呈現許多問題,學業方面的挫折,例如其學業成就、

閱讀或數理程度普遍低於一般學生;作業經常遲交或缺交;學習動機低落,容易 分心,學習態度欠佳等,這些都是源自於弱勢學生本身不利的背景與外在因素的 影響所衍生出學習、生活及行為適應的困難。上述這些因家庭社經、結構和文化 不利等因素造成學業成就低落之弱勢學童,長期下來很有可能就會變成「教室裡 的客人」,與其他學童的學習差距將會日漸擴大,若不即時設法補救,這些弱勢 學童很有可能導致自我放棄,進而中輟或形成犯罪行為的高危險群。

學校教育的目的,在於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受教育的權利,讓每一個學生透

過學校教育的管道,取得向上流動的機會。弱勢家庭在文化衝擊及資源不利之情 形下,常無法提供其子女生活上及教育上完整且良好之照顧。針對這群弱勢學 童,若能在教育中適當地施以學習輔導資源,或是增加額外的學習時間,進行課 後輔導,削減弱勢學童學習不利之因素,相信透過教育,能幫助弱勢學童不致落 入貧窮階級的複製中,靠教育來幫助他們有「翻身」的機會。

面對臺灣 M 型化社會的日趨嚴重,優勢族群與弱勢族群間教育資源差距之日 益擴大,政府為解決地區性的教育問題及平衡城鄉差距,落實「教育機會均等」

及「社會公平正義」原則,自 1995 年起陸續實施「教育優先區計畫」、「兒童課後 照顧及課後輔導計畫」、「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國民中小學補救教學方案」

等,希望透過積極性的政策,給予弱勢學童更多的關照與協助,縮短學生間的學 習差距,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民間團體也相繼投入弱勢學童課業輔導的行列,計有:世界展望會、博幼基 金會、永齡希望小學等民間非營利組織。其中,由李家同教授所創立的博幼基金 會,至 2012 年底為止,已在臺灣 13 個偏遠鄉鎮設置課輔中心,協助家庭經濟弱 勢學童放學後的課業輔導工作(博幼基金會,2012)。博幼基金會沙鹿中心,設 立在臺中市靜宜大學校內,研究者目前服務之學校-平安國小,自 2007 年起開始 與博幼基金會合作,針對校內家庭經濟弱勢且學業低成就之學童進行課業輔導,

讓校內許多經濟弱勢家庭的學童,能夠利用課餘時間至基金會接受課後輔導。在 博幼基金會的長期關注與課後輔導之下,這群經濟弱勢學童的課業問題獲得照 顧,也協助家長解決孩子課業落後的問題。因此,研究者欲針對博幼基金會課後 輔導方案在平安國小實施之發展歷程、運作情形、教學內容進行研究,此為本研 究動機之ㄧ。

博幼基金會與臺中市平安國小合作共同實施經濟弱勢學童課後輔導方案,至 2013 年已邁入第 7 個年頭,一路走來,對於平安國小經濟弱勢學童照顧不遺餘 力。然而,研究者在擔任平安國小輔導組長期間,同時也是博幼基金會學校端的 行政承辦人員,卻常面臨老師的一些疑問。有受輔學童導師表示,學童雖然每天

至博幼基金會上課,但是作業仍常缺交。學校老師希望學童的回家作業能夠按時 完成,要不然隔天到學校,功課仍然是不會寫,如此惡性循環下去也不是辦法。

而家長也很希望孩子能夠到博幼把功課寫完,研究者曾遇過一位家長,期望的是 孩子到博幼寫功課,只要功課完成,其他都是次要的。也有受輔學童導師表示,

學童的程度很差、家境又不好,很希望能夠到博幼接受課後輔導,但是因為博幼 課輔上課地點位於校外,交通接送必須家長自理,而父母因為工作關係,無法天 天接送學童至課輔中心,因此放棄課輔機會實在很可惜。另外,也有老師反映,

孩子在博幼接受的數學課輔,在教法上與學校老師的教法有所出入。雖然,博幼 基金會在平安國小的課輔方案年年持續進行,但相信當中一定存有類似上述之問 題與難處。針對這部分,有必要進一步瞭解博幼基金會的課後輔導方案,在平安 國小實施之問題,及其因應策略,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平安國小弱勢學童比例偏高,根據學校學務系統資料顯示,2013 年全校弱 勢家庭學童人數,佔總學生數 26%之多。這些弱勢家庭學童中,更高達三分之二 屬於「家庭經濟弱勢」學童。平安國小自 2006 年起,開始向教育部申請經費開辦

「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針對校內弱勢身分且學業低成就的學童進行課後補 救教學,其目的與精神,與博幼基金會之理念相去不遠,皆以扶助弱勢,致力於 提升弱勢學童的競爭力,希望藉由補救教學、課後輔導的投入,能幫助這群弱勢 學童翻轉他們的未來。惟兩者在招收對象、弱勢認定標準上有所不同。研究者期 望,透過對民間非營利組織博幼基金會投入國民小學弱勢學童課後輔導之研究,

能讓博幼基金會的課後輔導方案在平安國小的實施更順遂,幫助更多經濟弱勢學 童提升學習成就,同時對目前學校現行之課後輔導方案,提供一些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係針對博幼基金會課後輔導方案,在臺中市平安國小之

發展歷程、運作情形、教學內容之實施現況進行探討。並且分析博幼基金會課後 輔導方案在平安國小實施之問題及因應策略。本節分別就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二 部份說明之。

一、研究目的

綜上所述,本研究主要目的如下。

(一)探討博幼基金會課後輔導方案在平安國小實施之發展歷程、運作情形及 教學內容。

(二)探討博幼基金會課後輔導方案在平安國小實施之問題及因應策略。

二、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下列問題。

(一)博幼基金會課後輔導方案在平安國小之發展歷程與運作情形為何?

(二)博幼基金會課後輔導方案在平安國小實施之教學內容為何?

(三)博幼基金會課後輔導方案在平安國小實施之問題及其因應策略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以「博幼基金會課後輔導方案在臺中市一所國民小學實施之研究」為 主題,並以臺中市平安國小為例,加以分析探討。本研究名詞釋義如下。

一、博幼基金會

博幼基金會成立於 2002 年 6 月,由李家同先生所創辦,屬於民間非營利組 織。基金會之宗旨在針對經濟弱勢家庭之國中、小學童,以「課後輔導」之方式,

為經濟弱勢學童進行補救教學,提升其教育程度,進而增加其競爭力,且期待能 夠協助經濟弱勢學童脫離貧窮的循環。

基金會創辦人深信「窮困孩子的唯一希望來自教育」,秉持著「不能讓窮孩

子落入永遠的貧困」之理念,因此服務主軸定為「課業輔導」,致力「讓知識帶 希望回家」的願景,以達到「提升窮孩子未來的競爭力」之目標。

二、經濟弱勢學童

經濟弱勢學童,係指該學童家庭經濟狀態在一般家庭平均經濟水準之下 者,包括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失業家長、家庭經濟突遭變故陷入困境,以及 不符合「社會救助法」補助標準之近貧家庭子女。

博幼基金會目前對受輔個案之資格審查,以家庭經濟條件為評估依據。各 課輔中心參考其所在地之經濟條件,訂出標準。例如博幼沙鹿中心,開案標準為 個案家戶所得除以家戶人口數,每人未達新臺幣 5,500 元,即符合博幼沙鹿中心

「家庭經濟弱勢」之資格。

本研究所指之經濟弱勢學童,係指就讀於平安國小,且家庭經濟收入符合 博幼基金會沙鹿中心所訂標準之學童。但不包括身心障礙學生(包含經鑑輔會鑑 定為疑似身心障礙學生)在內。

三、博幼基金會課後輔導方案

課後輔導方案意指在學生放學後,為其安排和提供有益於身心發展之一系 列的課後學習活動,以確保學童課後安全,並幫助學童更有效的學習。其目的是 以學童之學習需求為主,設計適宜之課後學習方案以補學校教育提供不足或無法 提供之學習部分,增強學童之學習能力。

本研究所稱之博幼基金會課後輔導方案(以下本文簡稱博幼課輔方案),係 指由博幼基金會沙鹿中心針對平安國小之經濟弱勢學童,於學期中週一至週五晚 上 6 點至 8 點 30 分,以及暑假週一至週五上午 9 點至下午 4 點所施以之課業輔

本研究所稱之博幼基金會課後輔導方案(以下本文簡稱博幼課輔方案),係 指由博幼基金會沙鹿中心針對平安國小之經濟弱勢學童,於學期中週一至週五晚 上 6 點至 8 點 30 分,以及暑假週一至週五上午 9 點至下午 4 點所施以之課業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