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人們的生活型態及消費模式,大多受其所屬家庭之影響,在台灣傳統的家 戶組織型式是以核心、主幹或擴展家庭為主,故人們在從事消費行為時,往往著 重於整個家庭的需要,即使是私人的需求,也可能會將家庭所得收入的分配考量 在內。然而隨著不婚、不生的逐漸盛行,及人口結構的高齡化,各種不屬於傳統 核心或主幹家庭的家庭類型也有著增加的趨勢,而此種特殊族群之生活型態勢必 呈現出不同的樣貌,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即在於探討這些不同於以往家庭類型的 人們,其生活型態與消費模式與一般的核心或主幹家庭有何異同?

在這個晚婚盛行、單身者愈來愈多的時代裡,未婚族群的生活型態則日漸 受到重視,相較於已有家庭的人來說,未婚的單身者更能自由地安排與規劃屬於 自己的時間,他們能從事任何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受家庭繁瑣的事務所牽絆。知 名作家大前研一(2011)曾認為結婚年齡的持續延後使得單身族群將成為日本社 會中 20 歲以上世代的最大族群,如此人們對於儲蓄、生活型態及人際關係的認 知也將隨之改變。而根據我國內政部戶政司普查資料(2010)顯示,2010 年台 灣之單人家戶相較於 2000 年增加了 17.07%,鑒於此類獨自生活者日漸增加的趨 勢,這種無所拘束、無須撫育子女、免於料理家庭大小事務的人們在生活型態上 的呈現,漸漸成為了值得關注的焦點。

除了單身未婚者外,對於目前人口老化嚴重的台灣而言,高齡人口之生活 型態也值得我們關切,這些逐漸淡出勞動力市場的人們,雖然失去了主要的收入 來源,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告別了激烈的職場競爭,空閒時間的增加及退休心態的 調整使得這些年長者能更多地投身於自己喜愛的嗜好與休閒活動,故其雖然在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體機能上日漸衰退,但卻不一定有著孤寂不安的心理狀態和疏離淡薄的人際關 係,有時這些年長者的退休生活反而較以往更加充實與多彩多姿。根據內政部統 計處(2013)之資料顯示,國人目前零歲時平均餘命為 79.45 歲,與平均退休年 齡 56.6 歲(行政院主計處,2011)相比,可知未來國人將會有超過 20 年、甚至 30 年的高齡退休生活,隨著退休年齡的提前和平均壽命的延長,再加上步入老 年之人口的持續增加,高齡族群之生活型態與消費模式亦不容忽視。

因此,本研究所關注的重點即為單身及高齡族群其生活型態所呈現的樣 貌,而個人對於生活型態的呈現,其實是與消費行為息息相關的,美國社會學者 Michael Sobel(1981)便認為消費能反應出生活型態。他指出消費行為是基於消 費者的需要、愛好及認同產生的,並且是在消費者具有自由選擇消費的權力時進 行的,所以 Sobel 認為消費這種清楚而可觀察的行為與事件,是最能夠反映生活 型態的指標。

有鑑於此,為了解未婚單身、高齡退休者在生活型態上的特色,本研究是 以消費作為測量之指標,並以家庭為單位來進行比較分析。雖然消費行為經常是 以個人來完成,但其背後往往隱含的是整個家庭的需求,故家庭實為決策個人消 費行為之基本單位。居住於一般核心家庭或主幹家庭的單身未婚者或高齡退休 者,其消費模式或生活型態往往會受到其他家庭成員之經濟狀況及生活習慣所影 響,因此為了凸顯單身者與高齡者所呈現的生活型態,研究者是以此兩種族群為 經濟主要決策者的家庭作為分析單位,並與較為常見的一般核心或主幹家庭進行 比較,相較於經濟戶長為未婚者及高齡者的家庭,一般的核心家庭或主幹家庭更 符合傳統人們對於「家庭」的想像,這種戶內成員涉及的世代較廣、收入來源較 多、且需滿足於親子互動、養育教化等功能的家庭,其生活型態必定也與前兩者 截然不同。而此三者在生活型態上的差異,即為本研究所欲探討的重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第二節、研究背景

在過去四、五十年來,台灣經歷了經濟產業結構的重大轉變,農業在整體 經濟中的比重快速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在此之下,人 們的生活型態及消費趨勢也隨之有所不同;工業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榮景,使得國 人的日常生活達到了相當富庶的水準,因此也有餘裕的金錢去從事非基本維生類 的花費。根據魏書娥、蔡春燕及李美玲(2011)的研究指出,台灣消費社會的結 構在 1980 至 2000 年間,呈現出的是必需性消費的減少、而地位性消費的增長,

甚至兩者有相互貼近的趨勢。

又如下表 1-1 所示,台灣在近四十年內,食品飲料及衣著鞋襪等基本開銷 占家戶支出的比例明顯地減少,而醫療保健、運輸通訊及教育娛樂等花費則是逐 年增加;由此得知,國人的日常生活逐漸豐衣足食,種種基本維生的需求已經不 再是問題,強調吃得飽、穿得暖的消費型態已經過去,現今人們的開銷更多地著 重於娛樂消遣及各種文化服務等花費。一如心理學者馬斯洛(Abraham Maslow)

所認為的,人類必先滿足於生理上的需求,如食物或水份等,進而才能滿足如生 活穩定之安全需求,並且最後才會對知識理解、美感經驗及自我實現有所追求;

又如俗語所言:「衣食足而知榮辱」,人們追求物質的滿足往往是在精神之前,此 一現象可以從台灣家戶的消費結構變化中明顯地呈現出來。

社會學者 Pierre Bourdieu(1984)認為,消費就是一種演練並展示我們對於 各種商品之品味的方式,而品味則與社會階級息息相關,處於上層階級的人們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所以生活型態不僅可以從各種不同需求層次的滿足來討論,社會區辨亦為 一個不可忽視的觀點。故本研究也將從這兩個觀點出發,並以此探究未婚獨立、

高齡及一般核心或主幹家庭之生活型態的差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