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界定本研究的重要名詞;第 三節簡介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步驟;第四節說明研究的範圍與可能的限制;第五 節在闡述論文結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教育乃國家百年之大計,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以及現代化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研究 顯示,教師相較於其他的教育因素,對學生成就有著極大的影響力(Hassel, 2002)。教育 之成敗與否與教師素質息息相關,欲提升一國的教育品質,具備優良的教師團隊必定是 不可或缺的要件。因此,如何吸引高素質教師便成為各國競相討論的議題。

欲吸引高素質教師,陳麗珠(1992)以及 Odden & Wallace (2007)皆認為「教師待 遇(teacher compensation)」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陳麗珠認為須有好的教師待遇才得以 招攬優秀的師資,且可使教師安心工作,發揮其生產力;對此Odden & Wallace 更具體 的從教師起薪與平均薪資來說明,其指出初任教師的起薪必須設立在一定的程度,並且 教師在平均薪資上必須有足夠的競爭力,也就是說要高於或基本上不得低於其他職業,

使其足以讓教育界能夠從新的大學畢業生中競爭到高素質的初任教師人才。可見得「教 師待遇」對於吸引與留住高素質教師而言,為一不可或缺的衡量要素。

然而,何謂好的或者足以吸引人才的教師待遇,目前似乎一直無法獲得統一的定 論,各國對於教師待遇應如何規定亦不斷有爭議的情形出現。例如2008 年 4 月,大約 40 萬名的英國教師集體大罷工,抗議調薪幅度太低,趕不上物價飛漲,要求政府公平 給付薪水(許瑜菁、管淑平,2008);同年5 月,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的公立中小學教 師將漲薪15.2%,工資從全國最低一躍成為全國最高,但教師們因此被要求每天多在教 室中花費10 分鐘時間,也就是一年要多工作 6 天(唐華,2008)。如此類似教師待遇的

議題一直持續的在各國出現,但究竟怎樣的教師待遇是好的,卻始終無一定論。以我國 來說,由於中小學教師課稅議題的爭議,也引發了各方人士對於教師待遇是高或低的不 同看法。在我國全國教師會論壇(http://forum.nta.org.tw/archive/index.php/)的言論交流中 可發現,有些非教育人士認為我國中小學教師薪資與其他工作職業相較之下已算優渥,

並且又有寒暑假、免課稅等多項福利,在待遇上實算相當良好,因此在這經濟景氣低靡 的時代,教師一職成為眾人競相爭取的工作,每年報考教師的人數更是居高不下。以 2008 年為例,台北縣的教師甄試招考 60 名教師,卻有 3716 人在競爭,率取率僅 1.6%,

而同年錄取率最低的嘉義縣則僅有0.7%,可見得教師實為一熱門職業(林嘉琪,2008); 然而,同樣在該論壇中,亦有教師提出,雖然教師在薪資的獲得上不低,但其所須處理 的事務非常龐雜,除了須掌握學生的一切大大小小事情,包含學習、品格、人際互動甚 至家庭狀況等,還須面對與家長的溝通,加上現今社會家長對孩子的重視程度愈趨增 高,對教師的管教方式更是嚴加要求,造成教師身心上莫大的壓力,多數教師更表示有 時雖然已為下班時間,卻仍須處理學校事務,甚或全天候待命,工作實在非常辛苦;再 者該論壇中,更有資深教師認為,雖然教師在起薪上優於其他職業,但在任教20 餘年 之後,其薪資卻較其他職業的相同年資者低;對此,林曉瑩(2001)曾將教師薪資與民 間機構相對應職位者作整體的比較,其使用行政院主計處於2000 年出版的《薪資與生 產力統計年報》中的資料,相較之後亦認為我國中小學的中高級教師待遇偏低,即高職 位或高年齡層之教師待遇遠低於民間企業相對應職位者,而中年齡層之教師則略低於民 間,但新進教師之薪資則高於民間。由上可見,無論國際上或我國對於中小學教師待遇 皆存在著極大的爭議,從國內的討論來看,此乃因各人對教師待遇看待的角度有所差異 所導致,因此在確立何為好的或者具有吸引力的教師待遇前,應先釐清「如何分析教師 待遇才屬客觀」。

至於應如何分析教師待遇,首先就國際間的研究來看,有少數組織對此作持續性的 探討,亦有部分學者與組織曾提出相關研究。持續性的研究如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美國教師聯盟

(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OECD 在其每年出版的《Education at a Glance》中會 進行該組織會員國及其夥伴國間教師待遇的比較,其比較面向包含生師比與班級規模、

教師薪資,以及教師教學與工作時間三部分;美國教師聯盟的研究報告--《Survey &

Analysis of Teacher Salary Trends》則針對國內各州教師待遇加以比較,此報告觀看的面 向則多將焦點放在薪資層面,分別探討各州教師薪資的比較、與其他特定職業的薪資比 較、與大學畢業熱門職場的薪資比較,及最後針對全國前百大城市的教師薪資作一概括 性總覽。學者的研究則包含理論面與實際比較面兩種。在理論面上,Gaines (2001)認為 在薪資之上,退休金、社會保障及醫療保險等福利不可被忽略,且此佔教師待遇中很大 部分;Taylor (2008)表示決定基本報酬,包含教師或非教師,有三個基本因素:工作者 個人的差異、工作本身特性的差異、工作所在地的差異,由此三因素構成分析勞動供給 的基礎,且待遇除了薪水及津貼外應包含獎金等可從工作中獲得的額外收入,而分析待 遇時更應考量地理上的差異及工作時間;Odden & Wallace (2007)則認為教師待遇制度的 內涵應包含基本薪資(base pay)、變動式薪資(variable pay)、福利(benefits)、職場機會 (career opportunity)及工作環境(working conditions)五個面向。另外在實際比較面上,美 國全國教育協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與美國經濟政策協會(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皆從薪資的觀點來衡量國內各州的教師待遇,而後者除薪資外,亦將福利納入 考量。

由上可見,各研究對教師待遇的探討必定會包含薪資層面,但除了薪資之外,各研 究又分別提出了不同的觀點,OECD 進一步納入生師比與班級規模、教師教學與工作時 間兩個面向,Gaines 與美國經濟政策協會則另外強調福利方面,Odden & Wallace 更加 入了職場機會;此外,雖然薪資是各研究皆納入考量的要素,但各研究對薪資定義卻有 所差異,例如OECD 所指的薪資包含了津貼與獎金,但美國教師聯盟則不包含津貼,

另外在薪資的分析上,Taylor 則提出薪資的衡量應考量地理因素的觀點。可見得對於如 何衡量教師待遇,國際間雖已有相關研究,但尚存在多種歧異的看法。

反觀之國內的研究,我國對於教師待遇議題的研究,甚少涉及教師待遇分析的探

討,尤其在中小學方面,相關研究更是屈指可數。以「教師待遇」、「教師薪資」、「教師 薪給」、「教師報酬」在國家圖書館期刊篇目索引系統進行關鍵字及篇目的搜尋,總共有 20 筆資料,其中與中小學教師相關的有 9 筆, 而「制度面」的研究則佔了 6 筆,皆著 墨在討論教師待遇制度的議題,包含敘薪方式或標準、獎金獲得的依據,以及教師晉級 的問題等,並對現有的制度規定進行檢討或提供相關建議。例如林文展(2006)〈我國 中小學教師薪給制度改進的可行方案〉、林芳如(2004)〈我國中小學教師薪給制度設計 之研究--策略性觀點〉等,文章的內容多著墨在我國現今教師待遇制度的探討,以及對 於我國目前以年資及學歷作為敘薪標準的待遇制度提出質疑,甚至提出希望走向技巧本 位或績效本位的待遇制度(吳貞宜2001;林文展,2006;林芳如,2004;林美玲,2002a;

林美玲,2002b;陳順和,1999)。而另外 2 筆,林美玲(2001)〈教師報酬知多少?--論教師的工作條件、報酬與滿意 -上-〉及〈教師報酬知多少?--論教師的工作條件、報 酬與滿意 –下-〉則在探討影響教師滿意的工作條件為何,而其工作條件包含工作負荷、

報酬、教師參與學校決定、學校與學區支持教師的專業發展等。以上研究皆不在對中小 學教師待遇內容進行分析,惟張鈿富、葉兆祺(2006)在教育研究月刊所發表的〈臺灣 教師薪資與先進國家之比較:以2003 年為例〉一文運用 OECD 在《Education at a Glance》

中對其會員國與夥伴國進行教師待遇比較的架構,將我國高中及中小學的教師薪資與世 界先進國家比較,並簡單討論教師工作條件與獎勵津貼。但教師待遇應不僅於薪資部 分,工作條件與獎金津貼也非三言兩語可分析清楚,且國際間對教師待遇的分析觀點在 上一段的討論中發現亦存在著爭議,若僅將我國教師待遇透過此一架構來進行分析,所 獲得的結果是否足以反映真實的狀況仍多質疑。若再以相同關鍵字搜尋全國碩博士論文 網,可發現亦僅9 筆相關研究,其中仍多為如同上述制度面的研究,與上述期刊內容所 著墨的重點相似,無一在探討中小學教師待遇內容分析的問題。如此看來,我國在此方 面的研究實在少之又少,而唯一的一篇期刊又無法做全面性的分析,可見得國內目前的 相關研究實為相當薄弱。

綜而言之,教師待遇對於吸引高素質教師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何為好的且具競

爭力的教師待遇卻仍無一定論,而無統一定論的原因可能在於各人看待教師待遇的觀點 有所差異,因此「如何對教師待遇進行分析」則成為確認中小學教師待遇是否具有吸引 力的前提;對此,雖然國際間已有少數組織及學者提出相關研究,但事實上各自的研究 彼此間仍有爭議之處,而國內則僅有一篇期刊論文對此進行探討,但又略嫌不足,可見

爭力的教師待遇卻仍無一定論,而無統一定論的原因可能在於各人看待教師待遇的觀點 有所差異,因此「如何對教師待遇進行分析」則成為確認中小學教師待遇是否具有吸引 力的前提;對此,雖然國際間已有少數組織及學者提出相關研究,但事實上各自的研究 彼此間仍有爭議之處,而國內則僅有一篇期刊論文對此進行探討,但又略嫌不足,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