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十九世紀末,「普法戰爭」(Franco-Prussian War, 1870-1871)爆發,法國由於戰 爭上的失利,企圖在音樂創作方面找回法蘭西民族的自信心,一改先前以寫作歌 劇、藝術歌曲為主,轉而挑戰日耳曼民族在器樂作品的霸權。1871 年,由聖桑斯 (Saint-Saëns, 1835-1921)、法朗克(César Frank, 1822-1890)、佛瑞(Gabriel Fauré, 1845-1924)為首,成立了「國家音樂協會」(Société Nationale de Musique),以「振 興高盧藝術」(Ars Gallica)為口號,1 致力於復興法國音樂並鼓勵國內年輕作曲家 創作交響曲、器樂曲、室內樂曲等。摩利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 生逢此時,而他是如何以前人智慧為基礎,吸收其他文化的養分建立出個人獨特 的音樂風格,並把法國音樂帶向嶄新的局面,將會是本文探討的面向之一。

此外,十九世紀後半葉文藝界充斥著各種潮流,如繪畫從「印象主義」

(Impressionism)轉化成「象徵主義」(Symbolism),文學由「高蹈派」(Les Parnassiens) 走向「象徵主義」(Symbolisme)2 ,這些新興思想的風潮對拉威爾的影響亦屬本文 探討之面向。

《加斯巴之夜》(Gaspard de la nuit, 1908)為拉威爾最具代表性的鋼琴作品。

偉大鋼琴家柯爾特(Alfred Cortot, 1877-1962)嘆賞此作品,他說:「作曲家創作了最

1 “Ars Gallica”譯為高盧藝術,Gallica 一字原指法國薔薇,在此用以代表法國。Sabina Teller Ratner, et al. “Saint-Saëns, Camille.”Grove Music Online.Oxford Music Online.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subscriber/article/grove/music/24335.

2 參見第二章第一節之說明。

驚人之器樂作品,豐富了我們這個時代」3 。此作品之創作靈感源自於十九世紀 法國詩人阿洛伊休斯‧貝特朗(Aloysius Bertrand, 1807-1841)的詩集《加斯巴之夜:

林布蘭特及卡洛特式的幻想集》(Gaspard de la Nuit: fantaisies à la manière

Rembrandt et de Callot, 1836),以其中三首詩,作成〈水妖〉(Ondine)、〈絞刑台〉

(Le Gibet)、〈史卡波〉(Scarbo)三首樂曲。拉威爾在此作品以炫技的創作手法展現 出詩篇中富含浪漫的成分,三首各自擁有不同的性格與戲劇性效果,整首作品彷 如工藝品一般細緻、華麗。又因其繁複困難的表現技巧,不僅為法國鋼琴作品立 下里程碑,亦被後世公認極具挑戰性,成為比賽角逐首獎的常見曲目。而筆者認 為其困難程度不只在於技巧上,而是要如何表現富有詩意的音樂,這就是筆者研 究此作品之動機。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探討拉威爾的鋼琴作品《加斯巴之夜》,有關於拉威爾之研究文獻,

筆者主要參考由麥爾斯(Rollo Hugh Myers, 1892-1985)之《拉威爾之一生與作品》

(Ravel: Life & Works, 1976)與歐倫斯坦(Arbie Orenstein, 1937- )之《拉威爾其人與音 樂家》(Ravel: Man and Musician, 1991)。

筆者在第二章針對法國當代文化對拉威爾的影響,研究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 初期法國文學、美術與音樂,各領域的藝術思維與演變,而資料取得則以葛歐特 (Donald Jay Grout, 1902-87)之《西洋音樂史》(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7th ed, 2006)、何欣之《西洋文學史(下)》、高階秀爾(Shūji Takashina, 1932- )之《法國繪 畫史》為主。

3 “…enrich the repertory of our time by one of the most astonishing examples of instrumental ingenuity ever contrived by the industry of composers.” from Roland-Manuel, Maurice Ravel (London: Dennis Dobson Limited, 1947), 54.

第三章將拉威爾之生平分為「童年及學習過程」、「創作顛峰期」、「戰後新風 潮與晚年」三個階段來論述,並在「風格」中,介紹拉威爾豐富多樣的音樂風格、

創作語法與鋼琴作品,期盼能對於拉威爾的作品特色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筆者在第四章探討鋼琴作品《加斯巴之夜》之創作時,不能忽略詩人貝特朗 及其《加斯巴之夜:林布蘭特及卡洛特式的幻想集》詩集,在往後的研究中會提 及其相互關係。此章先將三首樂曲在素材運用、和聲、調性、曲式等方面詳加分 析,而後歸納出作曲家之手法與欲表達之樂思其中的關聯。

第五章探討音樂的詮釋,筆者將以個人之練習方法、課堂心得與演奏臨場經 驗加以陳述,並採四位鋼琴家之錄音資料作為演奏版本比較。無論是研讀各類相 關資料,或研究拉威爾之作品特色,旨在希望藉由對作曲家之創作手法與風格的 了解,作為演奏詮釋時的參考,並更貼近作曲家之音樂本質。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