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法語母語學習者華語發音偏誤研究

一、 發音偏誤

由於本節之探討主體為華語,故以下雖依上一節順序,但改採華語音節組 成名稱:聲調、聲母、韻母,逐一對法語母語學生學習華語時的偏誤狀況進行 討論。

(一)、 聲調

現階段華語聲調的國別研究仍待豐富,針對母語為法語的華語學習者聲調 習得方陎的研究更在少數(隋偉靜,2012)。隋偉靜(2012)對華語水平為初 級的法籍學習者做了聲調輸出習得的研究。研究結果發現法籍學習者無論性別 是男是女、華語水平是高是低,四個聲調的調域都比中國人小,因此導致陰平 稍低於華語聲調、去聲降幅不夠的現象,這與周蘭(2011)的研究成果一致。

從單音節的調型和調值來看,四個聲調偏誤的情況以陽平最為明顯,上升曲線 平緩,常與上聲混淆;去聲下降幅度只有一到兩度,遠低於華語母語者的四個 跨度;陰平調型基本正確,但調值仍偏低;上聲在調值和調型上都與北京話相 差不大,屬偏誤最少的一個聲調。從調長來看,法國學生的偏誤表現在陰平比 中國人長,去聲比中國人短促。以上顯示初級學習者在單音節聲調習得難度上

22

的排序由易至難為上聲、陰平、去聲、陽平。周蘭(2011)總結表示除了四聲 調域普遍偏窄外,陽平與上聲容易混淆、去聲太短促是法籍學生兩個主要的聲 調偏誤。

法國學生在雙音節上的偏誤表現則與單音節有些不同。首先,兩個聲調銜 接不夠自然,調型多表現為兩個孤立單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單音節中,

上聲偏誤最少,然而在雙音節的調查中,卻是偏誤最嚴重的一個聲調。當上聲 在雙音節的第一個音節時,學習者仍以單音節的方式發音,並未意識到上聲變 調的情況。此外,陽平位於第二音節時升幅不夠,去聲位於第二音節時降幅不 足,皆延續了單字調中的偏誤。(隋偉靜,2012)

(二)、 聲母

在法語的十七個輔音當中,能在華語中找到相對應的共有八個,分別為[p]、

[t]、[k]、[m]、[n]、[f]、[s]、[l]。其中[m]、[f]、[n]、[l]對法國學生在學習華語 發音上並不構成難點。而華語裡法語所沒有的輔音聲母共有十三個音位,分別 是[pʰ]、[tʰ]、[kʰ]、[x]、[ʨ]、[ʨʰ]、[ɕ]、 [ʦ]、[ʦʰ]、[tʂ]、[tʂʰ]、[ʂ]、[ʐ]。然而 劉蘇喬與齊沖(2004)表示,縱使可以從語言的表陎對比一窺兩者的不同,但 這並不能代表學習發音的難點所在。法語所缺少與華語輔音相對應的語音並不 等於完全不存在於法語中,這是因為法語語音表層和音位體系有很大的距離,

故有不少音位變體的情況。例如法語的[ʁ]類似漢語的[x];法語中的[ʧ]、[ʃ]、[ʒ]

和華語中 [tʂ]、[tʂʰ]、[ʂ]、[ʐ]相近;法語的[p]、[t]、[k]後陎接高元音時可發成 [pʰ]、[tʰ]、[kʰ]。然而這些音確實仍有相當程度的誤讀率。

劉蘇喬與齊沖(2004)針對華語和法語的輔音進行對比以及實驗,詴圖找 出聲母偏誤產生的音節環境為何,研究發現:

1. 聲母的偏誤和與之拼合的韻母有很大的關係。

2. 聲母中,法國學生普遍較難掌握具有送氣特徵的音節,尤其表現在 [t] /[tʰ] 和[ʨ] /[ʨʰ]兩組上。當這兩組輔音聲母後所跟隨的韻母為前高元 音時,更容易產生偏誤。

23

3. 當與[t] /[tʰ]鄰接者的韻母前高元音時,發音顎化而接近於[ʨ] /[ʨʰ]。而 [ʨ] /[ʨʰ]則常因送氣或非送氣特徵掌握度不夠成熟而產生混淆。

4. 同具送氣、非送氣特徵之聲母組合 [p]/[pʰ]、[k]/[kʰ] 、[tʂ] /[tʂʰ] 、 [ʦ]/[ʦʰ]等,偏誤率卻沒有預期中的高。

劉蘇喬與齊沖(2004)因此認為不存在於法語音系中的輔音並不一定是學 習者無法掌握的,在法語語音中同樣存在的華語語音也不一定沒有誤讀的機會。

兩位學者將其研究結果總結,並進一步整理出了法國學生發華語聲母時,容易 造成難點的語音環境因素,共七式:

1. t→(ʨ,d,t)/-i 2. tʰ→(ʨʰ,ʨ)/-i 3. tʰ→t/-(a,u)

4. ʨʰ→ʨ/-i 5. ʨ→ʨʰ/-i 6. p→pʰ/-i 7. pʰ→p/-a

法國人學習華語聲母時遇到的問題十分複雜,然劉蘇喬與齊沖(2004)認 為仍有規律可循,並歸納出了兩大重點:

1. 難以掌握[+/-送氣]此區別特徵。(第三、四、五、六、七式)

2. 難以控制[齒齦塞音+i]組合中輔音顎化。(第一、二式)

(三)、 韻母

關於法國人學習華語韻母的偏誤狀況,高玉娟與石鋒(2006)據語音格局 理論,對法籍學習者所發之一級元音12進行實驗,發現其母語同時帶來了正遷 移及負遷移。[i]、[y]兩元音在法語和華語中發音位置相近,見圖二-6 及圖二-7。

12 出現在單韻母的元音是一級元音,能帶韻頭的元音是二級元音,能帶韻尾的元音是三級元音,

能帶韻頭也能帶韻尾的是四級元音。一個元音在同一語言或方言中可同時是一級、二級、

三級和四級元音(石鋒,2002)。華語中有七個一級元音[i]、[a]、[u]、[y]、[ɣ]、[ʅ]、[ɿ]。

法語則有九個[a]、[i]、[u]、[o]、[ə]、[e]、[y]、[ɔ]、[ɛ](石鋒,2006)。

24

法生發此二音時,中介音在聲位圖中的位置也與華語母語者所發大體一致,見 圖二-8 及圖二-9。在發音學習上,並未造成難點。

產生語音偏誤的,多為與母語相異之音。從上圖二-7 可清楚看到法國學生 之中介音和中國學生所發華語元音之異同,以下列出其發音表現與華語母語者 發音表現的相近和相異之處,並同時說明兩者異同所產生的正遷移和偏誤狀況。

(左)圖 二-8、四名法國學生華語元音中介音格局圖

(右)圖 二-9、四名中國學生所發華語元音格局圖

(資料來源:高玉娟、石鋒(2006)。法國學生漢語元音學習中母語遷移的實 驗研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4。p34,35。)

25

1. 相近之處和正遷移

(1) 兩個聲位圖整體都呈現近似的等邊三角形,[a]、[i]連線和[a]、[u]

連線大致對稱。

(2) 法國學生中介音的高元音[i]、[y]在聲位圖位置與華語格局大體一致。

兩種語言相近之處會給學習帶來正遷移。因為華語以及法語中[i]、

[y]在發音位置、唇形展圓、舌位前後等方陎都很接近,所以法國 學生在這兩個音的掌握上大致比較沒有問題。

2. 相異之處和偏誤

(1) 法國學生華語中介音聲位圖整體三角形較小。也就是說,法國學生 的華語一級元音發音有趨央的現象,低元音偏高,後元音偏前。例 如: [a]的舌位較高、[u]的舌位靠前。

(2) 法國學生所發的偏後展唇元音[ɣ]位置不穩定,有的學生中介音在 [a]、[i]連線上,有的則與舌尖元音重疊,出現了較大的偏誤。

(3) 法國學生母語中所沒有的空韻[ʅ]、[ɿ],在發音時除了因舌尖前後不 分而產生位置相反外,並且有重疊、偏低、靠前的現象,有的發音 表現甚至呈上下排列而非前後排列。

(4) 法國學生發的各個華語一級元音在三角形中分佈不均,[u]與其他 元音相距較遠。從圖二-8 看到法國學生的中介音,除了[u]在口腔 後部外,其他的元音都往[a]、[i]連線靠攏,有偏前的趨勢。

除了上述一級元音的偏誤,劉寅(2011)指出以法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在發 華語的複韻母和鼻音韻母時也常有偏誤。華語中的複韻母是一個元音到另一個 元音的動程,這樣的特色並不存在於法語元音系統中。相反的,法語中常有多 個元音並列卻只表一個元音的現象。因此法語母語者在學習華語複元音時,常 無法掌握連續滑動的技巧,而略顯僵硬。另外,華語鼻音韻母的發音特色也是 從一元音滑動到一輔音韻尾的連續動作,而學習者常見的偏誤就是向輔音韻尾 的過渡不夠,僅表現出口腔和鼻腔共鳴,近似法語鼻化元音[ɛ̃]、[œ̃]、[ɔ̃]、[ɑ̃]

的發音表現。

26 二、 發音偏誤的成因

Selinker 在 1969 年提出中介語 (interlanguage) 的概念,指出在學習第二語言 的過程中,所有學習者產出的語言都屬中介語。Selinker (1972) 提出了五個中心 過程 (five central processes) 理論,依序是語言遷移 (language transfer) 、訓練遷 移 (transfer-of-training) 、第二語言學習策略 (strategies of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第二語言溝通策略 (strategies of second-language communication) 、過 渡泛化標的語的語言材料 (overgeneralization of TL linguistic material) ,分別對 影響學習成效的不同陎向做了討論。

聚焦於發音學習的偏誤上,許多學者亦致力於研究各國華語學習者在發音 上的偏誤問題和造成偏誤的原因,其探討有兩個重點。第一,研究學習者母語 語音系統和華語語音系統的不同如何引起學習者的發音偏誤。第二,學習者學 習華語發音的主要工具,漢語拼音以及«漢語拼音方案»,如何誘發學習者的發 音偏誤(周奕,2005)。孟柱億(2000)也表示學習者的中介語系統中,造成 偏誤的因素主要是母語的負遷移、所學有限的標的語知識干擾以及教師對標的 語現象的錯誤講解。

以下將綜合以上三位學者的說法作為分類依據,從而整理學者對法國學生 偏誤研究的成果,以對法國學生偏誤產生的原因進行細部探討。

(一)、 母語語音系統和華語語音系統的差距

Selinker (1972) 五個中心過程理論,第一個提到的就是語言遷移 (language transfer) 。語言遷移是學習者母語和標的語互動的結果。若母語語言系統中的 項目、規則和子系統等和標的語相近甚至相同,則可產生正遷移;若相異,則 會造成干擾,產生負遷移。根據法籍生發音偏誤研究成果顯示,學習者有不少 偏誤都來自於母語和標的語的差距。

1. 聲調

華語是聲調語言,法語則是語調語言。法國學生的聲調偏誤可歸因於母語 的負遷移。隋偉靜(2012)指出法國學生聲調偏誤情況較為嚴重的陽平和去聲 與法語中常用的兩種語調,疑問句的上升語調和一般陳述句的降調相似。然法

27

語的升調與降調是貫穿整個句子的語調,音高變化較為緩慢,故其上升與下降 的幅度均沒有華語的大,因此導致法國學生去聲降幅不夠、陰平上升緩慢、調 域不夠寬廣等偏誤現象。

2. 聲母

劉蘇喬與齊沖(2004)的實驗結果發現,法語中缺少的華語輔音系統不一 定會造成誤讀。雖然如此,法籍學習者的發音偏誤特殊,與其他母語國家華語 學習者的發音偏誤幾乎毫無共同之處,故其仍認為此與法語語音系統本身有直 接關連。舉例而言,學習者[tɕ]和 [tɕh]的誤讀主要是因為在掌握[+/-送氣]上有困 難,而非[tɕ]和 [tɕh ]發音技巧的問題。證明了偏誤和法語輔音音位中不存在[+/-送氣]此區別特徵是有關連的。

劉寅(2011)也指出以法語母語者遇到華語有而法語沒有的音時,也常產 生發音難點。他把這類原因分為兩種,一是在法語中能找到近似、對應的音位 者,例如能在法語中找到與[p]、[t]、[k]對應的送氣音[ph]、[th]、[kh]。二是在法 語中不但不存在,連對應的、相似的音位也沒有的華語語音,例如[tʂh]、[ʐ]等。

劉寅(2011)也指出以法語母語者遇到華語有而法語沒有的音時,也常產 生發音難點。他把這類原因分為兩種,一是在法語中能找到近似、對應的音位 者,例如能在法語中找到與[p]、[t]、[k]對應的送氣音[ph]、[th]、[kh]。二是在法 語中不但不存在,連對應的、相似的音位也沒有的華語語音,例如[tʂh]、[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