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教育部於 2003 年頒布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語文學習領域 之基本理念指出「語文是學習及建構知識的根柢,也是溝通情意、傳遞思想、傳 承文化的重要工具,語文學習應培養學生靈活應用語文的基本能力,為終生學習 奠定良好基礎。」杜淑貞(1986)指出「語言是一切學科之母,它屬於工具學科,

因為它可以輔助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而使運用的技能愈熟練,獲得的經驗愈豐 富,學習的效果愈顯著。」語文教育之重要性從民國八十二年的課程標準中,國 民小學國語科每週教學時間可略知一二,該科教學時數遠比其他科目多。而實施 九年一貫課程後,語文學習領域佔所有學習節數之比例為 20%-30%,是所有學習 領域中最高的。學生接觸語文教育如此頻繁,所表現出來的語文素養卻沒有跟著 顯著提升。根據 2005 年北市教育局針對小六學童實施語文能力普測之結果發現:

小學生錯別字偏多、寫作時標點符號使用不當、語句平淡無奇、取材失當等諸多 問題一一浮現。研究者於 2004 年擔任台北縣蘆洲市忠義國小高年級導師,當時 批改學生作文時就常覺得學生寫作風格大同小異,大抵脫離不了平鋪直敘、語句 平淡不生動,有如寫日記一般無法引人入勝,自然得不到閱讀者之青睞。

既然語文學習領域所佔節數為各領域之最,學生語文程度卻不見顯著提升,

甚至每下愈況,情況頗令人擔憂。賴慶雄(2009)認為擁有童稚純潔感情及豐富 想像力的孩子,他們筆下卻總顯現不出精彩動人的文采之原因為:他們欠缺對事 物審美的意趣,欠缺對語言藝術的品味能力,欠缺系統的修辭訓練。只要施展文 字化妝術,平淡無奇的文句,立刻煥發熠熠動人的光彩,這項化妝術即為一般人 所稱的「修辭」。陳麗雲(2009)認為修辭如同妝點語文的美容師,讓原本平淡 無奇的文句,剎那間變得瑰奇絢麗;它又像是童話中具有魔力的魔棒,一碰到哪 兒,哪兒就產生奇妙的變化,有化腐朽為神奇之效用。林淑英(2006)認為修辭 最主要的用意當然是修飾文辭,也就是文章的美容師,讓讀者在寫作文章時更加 言之有味,豐富寫作內容。研究者認為修辭學在整個國文教學中佔有十分重要之 地位,教師欲讓學生了解到每位作者是如何調整表達的方法,設計優美的形式,

並精確而生動地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意,使文章產生最大說服力或感染力的關鍵因 素即為「修辭教學」。黃慶萱(1975)指出一篇動人之文章必備二個條件:「一 是豐富的情思;一是修辭的技巧」(頁 13)。又說修辭學居於國文系基礎學科的 最高層;它與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文法學同等重要(頁 10)。修辭早已融 入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閱讀時,利用修辭欣賞文章,培養文學鑑賞力;寫作時,

為了增進創作能力,也常運用修辭技巧表達自己的情意(陳香如,1997)。吳正 吉(1993)也認為修辭是一種專門且實用之學問,亦是國語文教學、閱讀、寫作 時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識。由此可知,修辭教學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

修辭引導文學,文學美化社會,社會的文學語言若能瀰漫著美與感性之氛圍,

將可互補於剛毅的科學世界,生活與學習也許能有更深一層之體認(陳宇詮,2001)。

陳麗雲(2006)參考張春榮教授對於九年一貫理念的註解,並分析九年一貫語文 領域之語文智能後指出:

就基本能力而言,修辭始於「欣賞、表現與創新」,旨在「培養語文創作 之興趣,並提升欣賞評析文學作品之能力」;繼而「表達、溝通與分享」,

旨在「應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分享經驗,溝通見解」;終於「獨立思考 與解決問題」,旨在「應用語文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前後連線,條貫而 上,有其清晰脈絡系統。(頁2)

李家同教授於 2009/03/07 投書聯合報指國小四年級的國語考題太難,連他自 己都不會作答,像這樣考修辭學之方式有待商榷,也容易遏止學童之學習動機,

造成反效果。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2009)指出:

修辭學從國小到國中都有教,小學階段確實應以培養孩子養成自我閱讀習 慣為主,如果過度強調文法剖析,容易讓孩子對國文反感,絕對是「揠苗 助長」。如果家長發現這種情形,應該跟老師溝通,教學輔導團也應該負 起責任,主動了解狀況。不過他也表示,但只有都會區、社經地位高的地 區,因家長期待高,老師怕教得不夠,才會教得較難。

研究者認為國小階段實施修辭教學有其必要性,除了可幫助學生建立閱讀賞 析之能力,對於寫作修飾方面更是如虎添翼。全國教師會於 2009/03/20 針對此議 題曾 以「 國小 生學 修辭 學之 分析 與建 議」 為題 函請 教育 部答 覆, 教育 部於 2009/04/02 回函說明如下:

有關「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修辭能力之相關規定」分析及建議:

1、現行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學習領域之能力指標雖有「能 分辨並欣賞文章中的修辭技巧」項目,但已於96~97年檢討修訂課程綱要 時,酌作修正,97年5月公布之新課綱,國小1至4年級已無與修辭相關之 能力指標。

2、修辭之教學重點應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去理解及如何欣賞文章之優美,

不宜變成「考題」。

也就是說,97 年修正,而於 100 學年即將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有關國 小學生修辭學習之要求,僅於五、六年級在寫作能力上,有如下規定:「6-3-6 能 把握修辭的特性,並加以練習及運用。」及「6-3-6-1 能理解簡單的修辭技巧,並 練習應用在實際寫作。」研究者認為國小語文教育並非不能教修辭,但是要如何 教?如何讓高年級學生分辨並欣賞文章中的修辭技巧,並內化到學生的長期記憶,

產生有意義之學習?而不至於發生「時間久了就淡忘」或「左耳進、右耳出」的 情形。研究者期盼讓學生能在有效的教學策略下,愉快且適度的學習修辭,先求 能欣賞與分辨文章之修辭技巧,並且歷久彌新,腦中記憶不要隨時間長短而消逝 為首要目的;至於「修辭技巧應用於寫作方面」牽涉範圍廣泛,並非單單僅憑「文 章或作文中出現幾種修辭句之次數多寡」來評斷學生應用修辭能力之標準,而不 管文章之流暢度與邏輯之合理性。因此,何種教學策略或工具可以幫助學生分辨 文章修辭技巧?何種教學策略或工具可以幫助學生維持注意力並提升其學習動 機?該選擇哪些常見的修辭來教學?如何進行修辭教學活動?以及如何評量學 生學習成效?這些問題都是我感興趣的!

現在的國小生自小就常接觸電腦,普遍對於電腦網路、多媒體及資訊學習均 頗有興趣(陳三億,2002;王凱平,2003;何青芳,2004;蒲憲調,2006),研 究者目前擔任國小資訊教育教師對此現象亦頗有感觸,心想,若能善加利用國小 學童對電腦網路學習之高度興趣於修辭教學上,是否會提升國小學童修辭格辨別 之能力?是否會誘發學生之學習動機?這是研究者亟欲了解之問題。壽大衛

(2001)指出:「美國政府歷經 250 多項研究結果得到一個結論:若一個學生在 電腦網路輔助環境下學習,他將可以節省 25%的學習時間」。孫春在、林珊如(2007)

認為:「網路教學之首要目標為建立並凸顯互動性,網路之所以那麼受到重視,

最主要的因素是它將人和資源以各種方式聯繫起來,形成各式各樣的網路社群,

激發出各種新的學習可能性」(頁 5)。而合作學習是一種運用非常廣的教學方 法,它適用於語文、數學及各學科領域,教學者只要設計符合合作情境之活動或

諸多網路合作學習之應用;各種網路學習的模式配合學習工具之探討,更讓合作 學習應用於網路的實施成效更顯完善(Olaniran,2006;Resta,2007)。而藉由網路 合作學習之環境,師生及同儕之間的同步或非同步之互動將更容易進行(Jung, Choi, Lim, & Leem,2002;Olaniran,2006;Raquel,2002)。黃政傑、林佩璇(2004)

指出合作學習不僅能提升學生低層次之認知能力,對於高層次之認知能力也多所 助益。合作學習應用於網路的互動過程中,透過不斷的修正、重新組織,讓學習 者可以更強化彼此內在的知識體系(Chou & Tsai,2002)。但是一般的合作學習卻 常因環境及時空之限制,使得學習成果打折扣。由一些研究結果指出,網路合作 學習有著一般合作學習所沒有的優勢,包括:提升學習動機、多種溝通方式、增 進建構知識的機會、超越時空之限制、增加地點之便利性、學習更多元化、互動 品質更好、具匿名性及有利於資料之保存與使用(孫春在、林珊如,2007;劉紹 廷,2005;韓佳玲,2002;王淑如、王裕德,2001)。

我們常在台灣課堂上看到的教學方式是:一位教師對著全體學生授課,學生 們矇著頭抄筆記並努力背誦課本內容以通過考試,學生間毫無互動與相輔相成之 學習行為,因而成為孤獨的學習者(田耐青、洪明洲,1998)。余民寧(1999)

也認為像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及不良之學習策略(如:背誦、死記)來學習新的 訊息,即使學生記住了些許訊息,卻無法增長知識的保留時間。不僅容易遺忘,

最糟的是此類遺忘掉的訊息還會阻礙新訊息之學習。再者,一般學生於書本或紙 上閱讀時,常常會有螢光筆畫線、做筆記之習慣,目的不外乎讓自己對文章內容 之理解、記憶、思考之釐清、方便複習更有幫助。Hidi & Anderson(1986)指出,

自文章中摘要出的內容若足以代表整篇文章,那麼,此摘要對於讀者理解該篇文

自文章中摘要出的內容若足以代表整篇文章,那麼,此摘要對於讀者理解該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