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共分為五節,將各節詳述如下,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 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名詞釋義及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考諸古代中、西教育,莫不將音樂視為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教材,例如:中 國古時的「六藝」、西方的「七自由科」。古希臘人重視音樂,認為音樂是培養美 及道德的精神教育,在西元前五世紀,雅典人已將幼童送去學校接受教育,音樂 的學習即是三門基礎課程之一。中國早在兩千多年前,便極力推崇音樂的各種功 能。如《禮記.樂記篇》,曾論述音樂的三種功能:1.「合異同」,將禮樂視為建 設社會且維持社會和諧的方法;2. 「兼內外」,以禮樂培養內在健全人格與外在 行為規範;3. 「情理相融」,也就是要以理智與情感圓融為一的統整人格,此三 種功能做為音樂教育的目標(崔光宙,1993)。

音樂已經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原有的教育功能以外,更 兼有娛樂、治療、文化交流、表達思想、營造氣氛等各項功能;除此之外,音樂 也可以傳達音樂家自己的理念,如:貝多芬藉由「合唱」交響曲傳達四海皆兄弟 之理念,音樂家亦利用樂曲旋律、樂器音色等譜寫出童話內容,成為帶領學生進 入古典音樂之教材,如:普羅高菲夫利用俄國童話為 兒 童 編 寫 「彼得與狼」。

「彼得與狼」以音樂、動物、童話串連成了一個奇幻有趣的音 樂 劇 ,童心未泯 的普羅高菲夫,細心挑選不同的樂器,來代表劇中的每一個角色,簡單的故事架 構及豐富的樂曲,藉此教導了無數的兒童認識樂器和音樂,深受世界各地小朋友 的喜愛,也是一般人熟悉古典音樂及樂器的入門作品。

目前,市面上有以「音樂家」或「音樂作品」為主題之音樂類繪本,利用繪 本圖文並茂的特質認識音樂世界的童話故事與樂曲。運用繪本進行音樂與表演藝 術的統整教學是具可行性的,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參與活動與學習表現 各方面皆給予極高的評價;教師進行教學時,在教學活動設計、教學目標達成與 師生互動上(黃文英,2007)。低年級教師可在生活課程中,自編生活化、趣味 化與重視體驗之補充教材,發展相關音樂繪本教學方案,藉由音樂繪本之課程教 學設計、實踐、反省、修正的歷程,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成長(阮欣怡,2008)。

研究者擔任音樂教師以來,一直為六年級音樂科任教師,故希望在六年級音樂教 學與繪本教學中找到整合點,藉由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的活動設計,找到相關的 教學策略,突破現有的教學型態與課程編排之侷限,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初步學習音樂的兒童是先讓兒童認識音樂及樂器等,評估重點在「和孩子產 生愉快融洽的互動」、「能否讓孩子得到音樂的滿足感」、「能否激勵孩子學習音樂 的興趣」等(曾廣治,2004)。在推動音樂教育時,研究者發現學生對於音樂樂 理的學習不積極,對低學習成就者而言是另一學科的學習負擔,此種學習態度實 為推動音樂教育的一大障礙。繪本教學恰能提供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促使學生 化被動為主動 (吳信慧,2006)。根據研究者曾在四年級以繪本實施性別平等 教育之經驗,繪本教學確實能改善學生性別刻板印象,惟研究者已從導師角色轉 化為音樂教師,故希望透過以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的方式,探究六年級學生能否 提高學習態度,是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繪本包含生動有趣的圖畫及故事性的文字,繪本對學生認知能力、語言學 習、生活經驗、藝術審美、人格情緒、創造想像、閱讀理解與人際互動等具有深 遠的影響(郭靜一,2005)。劉淑雯(2003)指出繪本可以應用於各個領域,對 增進學生的學習表現有良好的效果。郝廣才(2006)認為繪本不只有圖像或句子,

還有讓讀者感受到一連串互相有關聯的影像和意義,並在閱讀後,其產生了令人 激賞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林敏宜(2000)也提出繪本內容豐富又生動,可以增長 認知學習、增進語言學習、提供生活經驗、涵養美學、增進閱讀樂趣及培養創造 想像的能力等,如果任課教師在有限的授課時數內,能善用教學技巧,將繪本融 入教學活動中,不僅引起學生對學科的興趣,還可增進其學習領域的學科知識,

對於學生日後的學習品質是大有裨益的;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是否真能提升六年 級學生之學習成就,是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為了探究上述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音樂學習態度、音樂學習成就,研究者 思索適切的研究方法後,擬採行動研究,將教學中所面臨的困境提出解決方式,

並利用繪本的兒童性、教育性、傳達性、藝術性與趣味性等特質,企圖了解繪本 應用於音樂教學是否對六年級學生音樂學習態度與音樂學習成就有所提升,這是 研究者對本行動研究的期許。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欲達成之目的,分述如下:

一、探究以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之實施歷程與結果。

1-1 探究教師於實施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

1-2 探究教師於實施過程中,針對問題所產生之因應策略。

二、探討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態度之影響。

三、探討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成就之成效。

四、冀望本研究成果能成為音樂教學的教材參考,提供一個具有價值的實作範 例,作為後續相關研究的參考依據。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目的,玆列出研究問題,分述如下:

一、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之實施歷程與結果為何?

1-1 教師進行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於實施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為何?

1-2 教師進行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於實施過程中,針對問題所產生之因應 策略為何?

二、以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是否能提升學生之音樂學習態度?

三、以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是否能提升學生之音樂學習成就?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了釐清本研究所探究之研究問題,以避免產生誤解,對研究所涉及的幾個 重要名詞,分別說明及界定如下:

一、繪本:繪本在日文漢字為「絵本」,英文為「picture books」,是一種以圖 畫為主,文字為輔,甚至是完全沒有文字,全是圖畫的書籍,圖畫書裡「圖 畫」是傳遞主題的主角,並不是「文字」的補充說明(林敏宜,2000)。本 研究之繪本是利用繪本結合簡報,以放大繪本之圖畫來吸引學生目光,進而 設計一系列之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活動教案。

二、音樂教學:音樂是人們在生活中的基本藝術修養之ㄧ,藉以培養完全人格的 基本課程,須仰賴學校的有系統的教學,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機會,

刺激學生發揮潛能(姚世澤,1997)。本研究之音樂教學係指九年一貫課程 藝術與人文領域第三階段之六年級音樂教學。

三、學習態度:態度是指個體對人、對事、對周圍世界所持有的一種具有一致性 與持久性的傾向,此種傾向可由個體外顯行為去推測,但態度內涵卻不限於 單純的外顯行為,尚包含情感與認知(張春興,1994)。本研究所指的學習 態度是依據學生訪談紀錄、教學省思日誌、觀察紀錄表、學習單與研究者自 編之「音樂學習滿意度量表」進行描述性分析。

四、學習成就:「成就」是指在某種領域內(如某一門學問)達到某種成功的水 準或程度(張春興,1994)。姚世澤(1997)指出:「音樂學習成就」是指 個人經過一段時間或某一階段,在音樂學習上其學習態度、樂器技巧、欣賞 能力與理解程度的表現與進步,其中包括樂理的增進。本研究所指的學習成 就是藉由研究者自編之「音樂學習成就測驗」,依學生成就測驗(總結性評 量)、教師觀察評量表(形成性評量)二部分的得分,得分愈高,表示音樂 學習成就愈高;得分愈低,表示音樂學習成就愈低。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在每個研究中,任何研究者應盡力以最客觀且科學的方式來蒐集資料,進而 提出最具真實性的結論與建議,然而事實上每個研究都有主、客觀的條件限制,

故研究者藉此節來釐清研究的範圍,並陳述研究者客觀上無法克服的限制,本研 究有下列幾點限制,分述如下:

一、就研究時間而言

本研究將於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實施共計十二週的行動研究教學,安排 每週二節的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教學方案,每節四十分鐘,一週共有八十分 鐘,共計二十四節的課程。

二、就研究內容而言

研究內容的限制分別為研究對象的限制、研究者的限制、研究繪本的限制、

研究工具的限制與推論的限制。

(一)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為了不影響個案學校之課程進行或造成排課的困擾,因此無法隨機選 取研究對象,由研究者任教的六年級自選一班進行教學。

(二)研究者的限制

在研究過程中,由於研究者即教學者,故有許多資訊是無法直接觀察而得,

因此,於每堂課教學活動實施時進行錄影,藉由教學後的影片觀察改善教學,也 會盡量提醒自己多聽取其他音樂教師的教學經驗與建議,以客觀的態度去蒐集研 究資料,詳實填寫教學省思日誌,克服在某些觀點上產生主觀現象。

因此,於每堂課教學活動實施時進行錄影,藉由教學後的影片觀察改善教學,也 會盡量提醒自己多聽取其他音樂教師的教學經驗與建議,以客觀的態度去蒐集研 究資料,詳實填寫教學省思日誌,克服在某些觀點上產生主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