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繪本應用於國民小學六年級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繪本應用於國民小學六年級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

Copied!
18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繪本應用於國民小學六年級音樂教學 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賴苑玲 博士 研 究 生:胡惠瑱.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七月.

(2)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以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主要目的為:一、探究 以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之實施歷程與結果。二、探討繪本應用於國小 六年級音樂教學,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態度之影響。三、探討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 級音樂教學,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成就之成效。四、冀望本研究成果能成為音樂教 學的教材參考,提供一個具有價值的實作範例,作為後續相關研究的參考依據。. 研究者以行動研究的方式,以台中縣家家國小六年 A 班 35 名學生為研究對 象進行研究;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不斷地省思教學與修正教案,以觀察、錄影、 訪談與文件等分析蒐集資料,並利用學習單、音樂學習滿意度量表與音樂學習成 就測驗,瞭解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最後形成結論。依據上述研究目的與研 究方法,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壹、學生對於以繪本為主題的教學活動,表現高度的學習興趣,進行小組討論皆 能互助合作,積極的參與各項學習活動,故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 之實施是具體可行。. 貳、以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多數學生對於應用繪本於音樂教學表示 喜歡、符合需求、認為此種教學方式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正向的音 樂學習態度與增進友誼,並希望研究者能繼續運用繪本進行音樂教學活動, 學生對課程的高度興趣與正面的反應。 參、以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學生對音樂家或音樂作品等知識、音樂 欣賞能力、樂器的演奏或演唱技巧都有所精進。 i.

(3) 肆、繪本應用於六年級音樂教學提供教師另一種教學策略,也提供給學生一種趣 味性的學習方式;不同出版商的繪本雖有不同的核心觀念,但是依循著此的 教學流程,教師能輕易的為不同的繪本設計教學活動,增加教師自編教案的 能力與專業知能。.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相關單位參考。. 關鍵詞:繪本、音樂教學、行動研究. ii.

(4)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aimed to apply picture books to music teaching in the sixth grade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There are four main goals. First, to investigate the progress and results of using picture books in sixth-grade music classes. Second, to figure out how picture books used in music teaching affect sixth-grade students’learning attitude. Third, to probe into students’achievements after implementing picture books in teaching music to sixth-graders. Fourth,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hopefully, could be references to music teaching and relevant studies, and also offer a valuable and practical example.. Thus study , carried out though Action Research, is based on thirty-five students in Class 6-A at Toujia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ounty. In the process of doing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constantly reflected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ified teaching plans several times. Observations, videotaping, interviews,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were all used for this research. Also, the researcher deyermined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and achievements through learning sheets, scales and assessments on music learning, which resulted in a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goals and methods mentioned above,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Students showed high interest learning in picture book teaching. Students were able to help each other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a variety of learning activities through teamwork. Therefore, applying picture books to music teaching in sixth-grade classes of elementary school is applicable.. iii.

(5) 2. Most sixth-grade students indicated that they liked picture books used in music classes, and they also thought this kind of music teaching could meet their learning needs, attract them very much, develop positive music learning attitude and improve their friendships. Students hoped that the researcher would continue to use picture books in music teaching activities, which indicates students’high interest and positive responses.. 3. After using picture books in music teaching to sixth graders, students made a great improvement in their knowledge about musicians and musical masterpieces, the appreciation of music, the performance of playing an instrument and their singing skills. 4. Application of picture books in music teaching in the sixth grade can offer teachers another teaching strategy, and also provides students access to intriguing learning. Although picture books of different publishers have differing main perspectives, teachers can still easily design plenty of teaching activities for different picture books when following the teaching procedures suggested by this study. This also helps to enable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ed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Key Word: picture book, music teaching, action research. iv.

(6)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次............................................................................................................................................ v 表次..................................................................................................................................vi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音樂教學之內涵................................................................................................ 7 壹、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音樂教學.................................................................... 7 貳、音樂教學相關理論.......................................................................................... 11 叁、國內音樂教學現況.......................................................................................... 15 第二節 繪本意涵與教學模式...................................................................................... 20 壹、繪本意涵.......................................................................................................... 20 貳、繪本之理論基礎.............................................................................................. 31 第三節 音樂教學及繪本教學之相關研究.................................................................. 34 壹、國內音樂教學之相關研究論述...................................................................... 34 貳、國外音樂教學之相關研究論述...................................................................... 37 叁、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相關研究論述..........................................................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42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2 第二節 研究情境.......................................................................................................... 43 第三節 課程設計.......................................................................................................... 4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8 第五節 研究流程.......................................................................................................... 50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3. v.

(7) 第四章 課程設計與實施歷程.............................................................................................. 56 第一節 試驗性教學活動歷程與省思.......................................................................... 56 第二節 正式教學實施及修正歷程.............................................................................. 63 第三節 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學習態度分析.......................................................... 92 第四節 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學習成就分析........................................................ 10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3 第一節 結論................................................................................................................ 123 第二節 建議................................................................................................................ 125 參考文獻................................................................................................................................ 128 一、中文部分................................................................................................................ 128 二、英文部分................................................................................................................ 134 附錄........................................................................................................................................ 136 附錄一 單元內容與相關音樂能力指標對應表........................................................ 136 附錄二 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教案設計................................................................ 137 附錄三 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學習單.................................................................... 154 附錄四 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教學省思日誌........................................................ 159 附錄五 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教學觀察檢核表.................................................... 160 附錄六 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學生訪談紀錄........................................................ 161 附錄七 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音樂學習態度問卷................................................ 163 附錄八 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音樂學習成就測驗-學生部分 .............................. 166 附錄九 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音樂學習成就測驗-教師觀察評量 ........................ 170 附錄十 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教案設計(試驗性教學).................................... 171 附錄十一 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學習單(試驗性教學).................................... 174. vi.

(8) 表次 表 2-1 表 2-2 表 2-3 表 2-4 表 2-5 表 2-6 表 3-1 表 3-2 表 3-3 表 3-4 表 3-5 表 4-1 表 4-2 表 4-3 表 4-4 表 4-5 表 4-6 表 4-7 表 4-8 表 4-9 表 4-10 表 4-11 表 4-12 表 4-13 表 4-14 表 4-15 表 4-16 表 4-17 表 4-18 表 4-19 表 4-20 表 4-21 表 4-22 表 4-23 表 4-24. 六年級音樂、綜合性素養指標內容表.................................................................... 9 Bruner 表徵系統兒童音樂行為發展表 ................................................................. 12 繪本教學程序彙整表.............................................................................................. 25 繪本活動之技巧彙整表.......................................................................................... 27 國小階段一般音樂教學相關研究彙整表.............................................................. 34 國內繪本教學應用於各學習領域之相關研究彙整表.......................................... 37 研究對象概況分析表.............................................................................................. 45 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活動書目.............................................................................. 47 協同教學觀察教師資料表...................................................................................... 49 訪談對象資料表...................................................................................................... 49 資料編號說明.......................................................................................................... 54 「命運交響曲-貝多芬」繪本分析表(試驗性教學) .......................................... 57 「音樂之父-巴赫」繪本分析表 .............................................................................. 65 「音樂之父-J.S.巴赫」教學活動之多面向模式分析 ............................................ 66 「命運交響曲-貝多芬」繪本分析表 ...................................................................... 72 「與命運奮鬥的貝多芬」教學活動之多面向模式分析........................................ 72 「魔笛」繪本分析表................................................................................................ 79 「爺爺帶我看歌劇」繪本分析表............................................................................ 79 「魔笛」教學活動之多面向模式分析.................................................................... 80 「大家來聽音樂會」繪本分析表............................................................................ 86 「彼得與狼」繪本分析表........................................................................................ 87 「彼得與狼」教學活動之多面向模式分析............................................................ 87 研究對象(學生)個人基本資料分析表.............................................................. 96 「音樂學習滿意度量表」百分比............................................................................ 96 對研究者用繪本上音樂課,學生所習得之項目.................................................. 99 學生對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活動印象............................................................ 101 學生對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所喜歡之單元活動................................................ 102 學生對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印象最深刻之音樂作品........................................ 105 第一單元-「巴赫」音樂知識答對率 .................................................................. 108 第一單元-「巴赫」大鍵琴、鋼琴音色差異答對率 .......................................... 108 第二單元-「貝多芬」音樂賞析曲目答對率 ...................................................... 109 第二單元-「貝多芬」音樂知識答對率 .............................................................. 110 第二單元-「貝多芬」鍵盤位置答對率 .............................................................. 110 第三單元-「魔笛」音樂賞析曲目答對率 .......................................................... 111 第三單元-「魔笛」音樂知識答對率 .................................................................. 112. vii.

(9) 表 4-25 表 4-26 表 4-27 表 4-28 表 4-29 表 4-30 表 4-31 表 4-32 表 4-33 表 4-34 表 4-35. 第三單元-「魔笛」歌曲、圖片與文句串連答對率 .......................................... 112 第三單元-「魔笛」故事順序答對率 .................................................................. 113 第四單元-「彼得與狼」樂器名稱與家族分類答對率 ...................................... 114 第四單元-「彼得與狼」角色樂器與音樂賞析答對率 ...................................... 115 「音樂學習成就」-音樂流程順序答對率 ............................................................ 117 「音樂學習成就」-音樂賞析答對率 .................................................................... 117 「音樂學習成就」-音樂知識是非題答對率 ........................................................ 118 「音樂學習成就」-音樂知識選擇題答對率 ........................................................ 119 「音樂學習成就」-音樂知識填充題答對率 ........................................................ 120 「音樂學習成就」-音樂表演場所答對率 ............................................................ 120 教師觀察評量分析................................................................................................ 122. viii.

(10) 圖次 圖 2-1 圖 2-2 圖 3-1 圖 3-2 圖 3-3.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主軸與目標結構...................................................... 8 Swanwick 與 Tillman 之音樂發展螺旋圖................................................................. 14 音樂教室配置圖........................................................................................................ 44 藝術作品的多面向.................................................................................................... 46 研究流程圖................................................................................................................ 53. 圖4-1. 第二單元學習單之音階位置……………………………………………………...110. ix.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五節,將各節詳述如下,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 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名詞釋義及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考諸古代中、西教育,莫不將音樂視為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教材,例如:中 國古時的「六藝」、西方的「七自由科」 。古希臘人重視音樂,認為音樂是培養美 及道德的精神教育,在西元前五世紀,雅典人已將幼童送去學校接受教育,音樂 的學習即是三門基礎課程之一。中國早在兩千多年前,便極力推崇音樂的各種功 能。如《禮記.樂記篇》,曾論述音樂的三種功能:1.「合異同」 ,將禮樂視為建 設社會且維持社會和諧的方法;2. 「兼內外」 ,以禮樂培養內在健全人格與外在 行為規範;3. 「情理相融」,也就是要以理智與情感圓融為一的統整人格,此三 種功能做為音樂教育的目標(崔光宙,1993)。 音樂已經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原有的教育功能以外,更 兼有娛樂、治療、文化交流、表達思想、營造氣氛等各項功能;除此之外,音樂 也可以傳達音樂家自己的理念,如:貝多芬藉由「合唱」交響曲傳達四海皆兄弟 之理念,音樂家亦利用樂曲旋律、樂器音色等譜寫出童話內容,成為帶領學生進 入古典音樂之教材,如:普羅高菲夫利用俄國童話為 兒 童 編 寫 「彼得與狼」。 「彼得與狼」以音樂、動物、童話串連成了一個奇幻有趣的音 樂 劇 ,童心未泯 的普羅高菲夫,細心挑選不同的樂器,來代表劇中的每一個角色,簡單的故事架 構及豐富的樂曲,藉此教導了無數的兒童認識樂器和音樂,深受世界各地小朋友 的喜愛,也是一般人熟悉古典音樂及樂器的入門作品。. 1.

(12) 目前,市面上有以「音樂家」或「音樂作品」為主題之音樂類繪本,利用繪 本圖文並茂的特質認識音樂世界的童話故事與樂曲。運用繪本進行音樂與表演藝 術的統整教學是具可行性的,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參與活動與學習表現 各方面皆給予極高的評價;教師進行教學時,在教學活動設計、教學目標達成與 師生互動上(黃文英,2007)。低年級教師可在生活課程中,自編生活化、趣味 化與重視體驗之補充教材,發展相關音樂繪本教學方案,藉由音樂繪本之課程教 學設計、實踐、反省、修正的歷程,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成長(阮欣怡,2008)。 研究者擔任音樂教師以來,一直為六年級音樂科任教師,故希望在六年級音樂教 學與繪本教學中找到整合點,藉由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的活動設計,找到相關的 教學策略,突破現有的教學型態與課程編排之侷限,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初步學習音樂的兒童是先讓兒童認識音樂及樂器等,評估重點在「和孩子產 生愉快融洽的互動」 、 「能否讓孩子得到音樂的滿足感」 、 「能否激勵孩子學習音樂 的興趣」等(曾廣治,2004)。在推動音樂教育時,研究者發現學生對於音樂樂 理的學習不積極,對低學習成就者而言是另一學科的學習負擔,此種學習態度實 為推動音樂教育的一大障礙。繪本教學恰能提供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促使學生 化被動為主動 (吳信慧,2006)。根據研究者曾在四年級以繪本實施性別平等 教育之經驗,繪本教學確實能改善學生性別刻板印象,惟研究者已從導師角色轉 化為音樂教師,故希望透過以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的方式,探究六年級學生能否 提高學習態度,是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繪本包含生動有趣的圖畫及故事性的文字,繪本對學生認知能力、語言學 習、生活經驗、藝術審美、人格情緒、創造想像、閱讀理解與人際互動等具有深 遠的影響(郭靜一,2005)。劉淑雯(2003)指出繪本可以應用於各個領域,對 增進學生的學習表現有良好的效果。郝廣才(2006)認為繪本不只有圖像或句子, 2.

(13) 還有讓讀者感受到一連串互相有關聯的影像和意義,並在閱讀後,其產生了令人 激賞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林敏宜(2000)也提出繪本內容豐富又生動,可以增長 認知學習、增進語言學習、提供生活經驗、涵養美學、增進閱讀樂趣及培養創造 想像的能力等,如果任課教師在有限的授課時數內,能善用教學技巧,將繪本融 入教學活動中,不僅引起學生對學科的興趣,還可增進其學習領域的學科知識, 對於學生日後的學習品質是大有裨益的;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是否真能提升六年 級學生之學習成就,是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為了探究上述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音樂學習態度、音樂學習成就,研究者 思索適切的研究方法後,擬採行動研究,將教學中所面臨的困境提出解決方式, 並利用繪本的兒童性、教育性、傳達性、藝術性與趣味性等特質,企圖了解繪本 應用於音樂教學是否對六年級學生音樂學習態度與音樂學習成就有所提升,這是 研究者對本行動研究的期許。.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欲達成之目的,分述如下: 一、探究以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之實施歷程與結果。 1-1 探究教師於實施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 1-2 探究教師於實施過程中,針對問題所產生之因應策略。 二、探討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態度之影響。 三、探討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成就之成效。 四、冀望本研究成果能成為音樂教學的教材參考,提供一個具有價值的實作範 例,作為後續相關研究的參考依據。. 3.

(1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目的,玆列出研究問題,分述如下: 一、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之實施歷程與結果為何? 1-1 教師進行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於實施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為何? 1-2 教師進行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於實施過程中,針對問題所產生之因應 策略為何? 二、以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是否能提升學生之音樂學習態度? 三、以繪本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是否能提升學生之音樂學習成就?.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了釐清本研究所探究之研究問題,以避免產生誤解,對研究所涉及的幾個 重要名詞,分別說明及界定如下: 一、繪本:繪本在日文漢字為「絵本」,英文為「picture books」,是一種以圖 畫為主,文字為輔,甚至是完全沒有文字,全是圖畫的書籍,圖畫書裡「圖 畫」是傳遞主題的主角,並不是「文字」的補充說明(林敏宜,2000)。本 研究之繪本是利用繪本結合簡報,以放大繪本之圖畫來吸引學生目光,進而 設計一系列之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活動教案。 二、音樂教學:音樂是人們在生活中的基本藝術修養之ㄧ,藉以培養完全人格的 基本課程,須仰賴學校的有系統的教學,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機會, 刺激學生發揮潛能(姚世澤,1997)。本研究之音樂教學係指九年一貫課程 藝術與人文領域第三階段之六年級音樂教學。. 4.

(15) 三、學習態度:態度是指個體對人、對事、對周圍世界所持有的一種具有一致性 與持久性的傾向,此種傾向可由個體外顯行為去推測,但態度內涵卻不限於 單純的外顯行為,尚包含情感與認知(張春興,1994)。本研究所指的學習 態度是依據學生訪談紀錄、教學省思日誌、觀察紀錄表、學習單與研究者自 編之「音樂學習滿意度量表」進行描述性分析。 四、學習成就:「成就」是指在某種領域內(如某一門學問)達到某種成功的水 準或程度(張春興,1994)。姚世澤(1997)指出:「音樂學習成就」是指 個人經過一段時間或某一階段,在音樂學習上其學習態度、樂器技巧、欣賞 能力與理解程度的表現與進步,其中包括樂理的增進。本研究所指的學習成 就是藉由研究者自編之「音樂學習成就測驗」,依學生成就測驗(總結性評 量)、教師觀察評量表(形成性評量)二部分的得分,得分愈高,表示音樂 學習成就愈高;得分愈低,表示音樂學習成就愈低。.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在每個研究中,任何研究者應盡力以最客觀且科學的方式來蒐集資料,進而 提出最具真實性的結論與建議,然而事實上每個研究都有主、客觀的條件限制, 故研究者藉此節來釐清研究的範圍,並陳述研究者客觀上無法克服的限制,本研 究有下列幾點限制,分述如下:. 一、就研究時間而言 本研究將於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實施共計十二週的行動研究教學,安排 每週二節的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教學方案,每節四十分鐘,一週共有八十分 鐘,共計二十四節的課程。. 5.

(16) 二、就研究內容而言 研究內容的限制分別為研究對象的限制、研究者的限制、研究繪本的限制、 研究工具的限制與推論的限制。 (一)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為了不影響個案學校之課程進行或造成排課的困擾,因此無法隨機選 取研究對象,由研究者任教的六年級自選一班進行教學。 (二)研究者的限制 在研究過程中,由於研究者即教學者,故有許多資訊是無法直接觀察而得, 因此,於每堂課教學活動實施時進行錄影,藉由教學後的影片觀察改善教學,也 會盡量提醒自己多聽取其他音樂教師的教學經驗與建議,以客觀的態度去蒐集研 究資料,詳實填寫教學省思日誌,克服在某些觀點上產生主觀現象。 (三)研究繪本的限制 本研究所採用之繪本,以格林文化出版社之音樂家系列繪本:「音樂之父巴赫」與「命運交響曲-貝多芬」、台灣麥克出版社之音樂作品系列繪本:「魔笛」 與「彼得與狼」,所挑選之繪本是以難易適中、具系統性與課程需求為考量。 (四)研究工具的限制 因國內目前尚無針對音樂學習有相關標準化問卷,因此,以研究者自編之「音 樂學習成就測驗」、「音樂學習滿意度量表」為主要的研究工具。 (五)推論的限制 本研究僅以「台中縣家家國小的六年級學生」為分析對象,因此研究的結果 僅可解釋個案學校該群學生的學習行為,做為一個參考與省思的個案,無法做廣 泛的研究結果推論。. 6.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透過文獻分析探討,瞭解繪本、音樂之相關性,作為本研究 繪本應用於音樂教學之理論基礎。本章以音樂教學之核心意涵、繪本意涵 與教學模式及音樂教學、繪本教學之相關研究等三部分,分節探討。. 第一節 音樂教學之內涵與現況. 教師每次提供學生的音樂經驗,都會影響學生的腦部、身體與情感, 也會改變其心智,如果教學得當,這種循序漸進的改變,持續進步的過程 就是「學習」,音樂教學是隨著生活經驗的加深加廣,強化音樂上的學習、 提高音樂知能,有助於學生的學習、成長與發展( Reimer, 2005 )。本節首 先分析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音樂教學,接著探討音樂教學相關理論。. 壹、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音樂教學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包含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三方面的學習, 本研究雖僅探討音樂教學,但仍須由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基本理念、課 程目標、能力指標、實施重點等,從中探討音樂教學之課程設計。茲依次 介紹如下:. 一、 基本理念 「藝術與人文」即為「藝術學習與人文素養,是經由藝術陶冶、涵育 人文素養的藝術學習課程」;以培養學生藝術智能,鼓勵積極參與藝文活 動,提升藝術鑑賞能力,陶冶生活情趣,以啟發藝術潛能與人格健全發展. 7.

(18) 為目的。透過廣泛而全面的藝術教育,使藝術學習能夠促進與整合其他領 域的學習,並建立學生基本藝文素養,傳承與創新藝術,孕育完美人格與 藝術精神涵養﹙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有關「藝術與人文」 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即是在透過藝術活動,啟發學生的藝術素養與生活 素養,以適應社會變遷﹙教育部,2007﹚。. 二、 課程目標 綜合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與基本素養指標﹙教育部,2005﹚, 學習的關鍵有三:﹙1﹚探索與表現﹙2﹚審美與理解﹙3﹚實踐與應用, 這三面向的目標所預期培育的是學生能成為創作者、鑑賞者、以及有感知 的藝術生活實踐者。茲將此目標圖示如圖 2-1: 探索與表現 能運用媒材與形 式,從事藝術表現。. 創造者. 鑑賞者. 審美與理解 能體認各種藝術價值、 風格及其文化脈絡。. 藝術生活實踐者. 實踐與應用 能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連,認識藝 術行業,能身體力行,實踐於生活。 圖 2-1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主軸與目標結構.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5) 三、能力指標 能力( Competency )的定義很多,許多學者專家會從Bloom的認知、情 意、技能三個層面來探討能力的內涵。國內學者黃政傑、李隆盛( 1996 ) 等綜合國內外相關文獻,認為指標是依據理論作引導,對現象作進一步、 有系統的解釋,可透過操作型定義的過程,將理論轉化為實證可測量的意. 8.

(19) 義;指標屬於一種量化呈現,是可測量的建構現象,提供一個實質性的描 述,並不深入做價值判斷,但仍需以某些效標為參照點或標準。. 四、素養指標 所謂「音樂素養」(Musical Capacity)是指不同程度、類別、個人品 味、年齡所應具備的音樂基本知能(姚世澤,2003)。素養指標是指藝術 與人文學習領域所必需包括的一般性陳述(教育部,2005),藝術與人文 學習領域素養指標包含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或綜合性指標;六年級 的素養指標,係指國小學生完成國小階段所應具備的藝術與人文基本素 養。以下就本研究相關之六年級音樂、綜合性素養指標列表如表 2-1。 表 2-1 六年級音樂、綜合性素養指標內容表 類. 別. 素. 養. 指. 標. 1.1 能運用一種樂器,能表現個人唱奏能力並能主動參與音樂活動。 1、音樂 1.2 能配合音樂,創作不同的肢體律動。 4.1 能樂於參與及觀賞至少三場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並說出感受和心得。. 4、綜合 性. 4.2 能認識並描述三個國內外音樂家、視覺藝術家、表演藝術家或展演團體, 及其相關的人、事、物。 4.3 能了解藝文展演場所應有的基本禮儀,並至少參訪過一個藝文展演場所。 4.4 能樂於美化生活。.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5). 五、實施重點 藝術學習活動的內涵,應包含視覺、音樂、表演藝術與其他綜合藝術 的「鑑賞」、「創作」、「歷史」、「文化脈絡與背景」,價值觀的建. 9.

(20) 立與省思,及生活致用的藝術等項(教育部,2007)。實施重點可從課 程設計、教材設計、教學方法與教學評量等重點方向著手,茲分述如下: ﹙一﹚課程設計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課程設計應秉持課程統整的精神,以「主 題」整合教材,再由各類藝術專長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所謂課程統整是將 相關的知識、經驗組織在一起,使各部分的知識、經驗相互連結,讓學習 者易於學得知識的意義,且易於將所學應用於日常生活;其目的在於突破 傳統分科課程割裂知識的學習,提昇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學科的階層 性,增進學科知識的實用性(教育部,2007)。 課程統整是以「主題」貫穿所有課程內容。「主題」是統整課程的核 心,可使零碎的知識呈現完整的形式,將一些原分科課程中的「課」「單 元」組織成有關係之整體。決定「主題」是課程最重要的步驟,其來源大 致有六類:學生感到有趣的事物、學生生活中的經驗、社會中的熱門議題、 學科知識概念、學習能力或技巧與時令節日(教育部,2007)。 ﹙二﹚教材設計 教學目標能適切且兼顧認知、情意、技能等範疇;教學模式應符合教 學原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藝術的動機;教學活動宜生動、活潑、趣味、 有變化,掌握生活化原則,與建構概念的順序性,並考慮學生學習的動機、 興趣、能力及程度等個別差異(教育部,2003)。 ﹙三﹚教學方法 教學法須多元而彈性,包含各種音樂教學法,應充分熟悉靈活應用, 營造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和歷程,要提供良好的示範供 10.

(21) 學生觀摩,並提供充裕的時間和機會在各種情境實作,鼓勵學生主動學 習,當學生學習遭遇困難時,要適時介入,鼓勵學生持續努力,學生有合 適的表現要立即稱讚,尊重學生對主題的詮釋或各種問題解決的方式(教 育部,2003)。 (四)教學評量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教學評量,除了部分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可應 用客觀形的紙筆測驗之外,其餘的知能與情意,均適宜用實作評量。實作 評量包含:紙筆實作作業、口語評量、觀察、札記與日誌、操作計畫、檔 案評量等。這些實作評量均可用量化、以文字描述、或兩者兼具方式,呈 現學生的學習成果(教育部,2007)。 透過上述領域內涵之分析探討,音樂教學實施以「多元化」、「能力 化」為重點,以及強調音樂教學取向應結合生活情境,以學生的多元生活 經驗為主,建構多元的音樂課程設計、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實施實作評 量;學生透過生活經驗中的音樂觀賞或參與音樂表演,更能了解音樂與生 活的關連性,認識音樂相關價值、文化與行業,進而身體力行從事音樂表 現,將音樂實踐於生活中。. 貳、音樂教學相關理論 音樂學習及能力的養成,與兒童的認知及音樂行為發展有關,以下由 認知發展理論、認知表徵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與螺旋式音樂發展理論,探 討高年級兒童應具備的音樂基本能力,作為設計音樂教學活動之依據。 一、認知表徵理論 Bruner將人類對環境週遭事物,經知覺將外在物體或事件轉換為內心 11.

(22) 事件的過程,稱為認知表徵(張春興,1994)。個體學習的歷程,分為動 作表徵期、形象表徵期、符號表徵期,鄭瓊英(1991)將此三個認知時期 之音樂行為分述如下: (一)動作表徵期(Enactive representation stage):靠感官、動作的結果 獲得學習經驗;在音樂行為上會藉由動作、模仿、表情或肢體動作 來證明他已了解所感受到的音樂,也會利用樂器呈現音樂概念。 (二)形象表徵期(Iconic representation stage):對於事物所得的心象或 圖象是運用感官來代替未成形的概念做思考輔助,在音樂的理解方 面亦如此。 (三)符號表徵期(Symbolic representation stage):思想趨近成熟,能運 用文字、數字、圖形、語言等符號來代替經驗與知識;會使用音樂 符號、語法等。 吳美玲(2001)亦將Bruner的認知表徵理論與鄭瓊英(1991)的看法 整理出兒童音樂行為發展,如表2-2: 表 2-2 Bruner 表徵系統兒童音樂行為發展表 表徵期. 音 樂 行 為 1.透過肢體動作來表示對音樂的瞭解。. 動作 表徵期. 2.藉模仿方式將所聽到的音樂表演出來。 3.以姿勢或舞蹈律動來描述所聽到的音樂。 4.能經由即興彈奏樂器或口語,組合自己的音樂意念。 1.保留心象的能力漸增,能與視覺表象結合,如↗代表聲音越來越高,∣∣∣∣. 形象 表徵期. 表示規則的拍子。 2.將所看見的形象,以音樂演奏來詮釋。 3.能經由自創的形象符號或使用他們自己的言辭,來描述所聽到的音樂。. 12.

(23) 表徵期. 音 樂 行 為 1.將音樂聽覺概念用傳統的符號連結起來的能力增加。. 符號. 2.會運用記號或音樂術語來描述音樂。. 表徵期. 3.藉由演奏把抽象符號轉為聲音表達出來。 4.能用傳統的音樂記號來組織、記錄自己的音樂意念。. 資料來源:吳美玲(2001) 二、多元智能理論 Gardner(1993)起初提出人類有七種智能:語文、邏輯數學、視覺空 間、肢體動作、音樂、人際及內省智慧,後來又增加自然觀察;其中音樂 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指能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對 節奏、音調、旋律、音色具敏感性。研究者發現多元智能理論之教學觀與 九年一貫課程理念符合,如:Campbell, Campbell 與 Dickinson(2004)所 提出的音樂教學策略:先建立一個音樂學習環境,將音樂引進教室,藉由 聆聽音樂、無意義的聲音或團體詩歌朗誦進行唱歌前的暖身,接著培養音 樂的基本技能與透過音樂教授閱讀、認識音樂符號、利用創作歌曲、激發 創造力與製作創意樂器。. Armstrong(1994)建議運用音樂智慧之教學策略,可歸納其音樂學習 模式如下(丁凡譯,1998): (一)學生可經由律動和音調學習音樂。 (二)利用演唱、吹口哨、打節拍的方式,學生可以學得更好。 (三)使用節拍器、打擊樂器或電腦合成音效輔助音樂教學。 (四)利用唱片、錄音帶播放音樂,讓學生一邊聽喜愛的音樂,一邊做功 課,有助於學生學習。 (五)如果學生有意願上音樂課或學習樂器,就應滿足其需求。 (六)全家一起唱歌、玩樂器、談論喜愛的歌詞、參與歌劇、音樂劇、音. 13.

(24) 樂會等表演,有助於培養其音樂素養。. 三、螺旋式音樂發展理論 Swanwick 與 Tillman(1986)所提出的音樂發展理論中,以螺旋模式 而非直線進程的, 如 圖 2-3, 主 要 有 三 部 分,即四個發展層級的劃分、 四個發展層級中的音樂現象、四個層級的發展動線。 (一)四個發展層級的劃分 1、「精熟」:0-4歲,學生主要是對聲音有簡單的回應和控制。 2、「模仿」:4-9歲,學生試圖呈現或畫出音樂所意味的世界。 3、「想像」:10-15歲,學生可做創作性的貢獻,而非只是模仿。 4、「後設認知」:15 歲以上,學生對自己的音樂思考和訓練,有了自我 意識。 (二)四個發展層級中的音樂現象 在音樂發展螺旋圖中,每一環狀背 後的黑色敘述說明在每個層級中最重 要部分,即音樂現象中的素材、表現、 曲式與價值。 (三)四個層級的發展動線 在每個層級當中,發展性的轉移將 會從個人音樂經驗方面的層次, 轉向 計畫性的社會分享格式中。從左到右發 展,即感覺(sensory)→操作的 (manipulative) →個人的(personal) →口語(vernacular)→思維的 (speculative)→慣用語(idiomatic) → 符號的(symbolic)→系統化 14.

(25) (systematic)。 圖 2-2. Swanwick 與 Tillman 之音樂發展螺旋圖. 資料來源: Swanwick 與 Tillman(1986) 高年級的學生隸屬於Bruner的符號表徵期,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已從 模仿跳脫,從事具體操作應用與即興創作來表現音樂概念,例如:可經由 圖像瞭解音樂符號、擁有音樂組織連結能力、可使用抽象符號或術語來描 述及表現音樂。因此在音樂教學上,應由淺至深、由具體到抽象,先利用 身體律動來感受音樂,再藉由各種教具、樂器或圖像來增強音樂學習。另 外,以多元智能理論實施音樂教學,也相當符合九年一貫課程以學習者為 中心的教學模式,因多元智能理論鼓勵教師從多方角度發現學生的潛能。 而Swanwick 與 Tillman之音樂發展理論動線,是從個人音樂經驗漸進轉向 社會分享層次,這與素養指標、基本能力中期望學生從個人音樂學習經 驗,進而培養與他人合作及協調能力之觀點相互呼應。. 參、國內音樂教學現況 我國教育長期以來深受升學主義文憑至上的觀念所影響,音樂教育被 全然漠視,淪為家長與教育當局所不重視的副科,將音樂課程邊緣化,忽 略涵養學生的音樂特質﹙郭馥玫, 2005﹚。以下就音樂師資、課程與教 學面向敘述音樂教學所面臨之困境。茲依次論述如下:. 一、音樂師資 一位音樂教師,除了須具備音樂方面的專業能力外,還需要教育理念 與教學技巧,才能有效的教學;此外,音樂教師還要有良好的品德與觀念, 為人師表者成為學生的良好表率,方能透過音樂教育進行全人教育,培養 15.

(26) 一個好公民,這才是一位健全的音樂教育工作者﹙金信庸,2000a﹚。李予 森﹙1992﹚與姚世澤(2002﹚先後指出在中、小型學校常出現無合格音樂 師資或無音樂師資的窘境。在陳怡婷﹙2002﹚的國民小學音樂科教學現況 調查報告中指出,目前國小音樂師資普遍不足,影響學生學習的品質。. 林家君﹙2004﹚發現,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最大的困難是教 師本身專業素養不足。姚世澤﹙2002﹚指出台灣的音樂教師有很多是從國 小到高中都沒接受專業的音樂教育,師培教育機構的課程偏重術科,忽略 了音樂教育法、教學研究法、音樂行為學與心理學等課程。而陳怡婷﹙2002﹚ 卻發現音樂教師參加研習之次數偏低,原因在於研習的管道嚴重不足,且 規劃研習教材上有待加強,建議音樂研習之舉辦方式應以實作方面為主要 考量。教育部應建立教師認證分級制度來提升教師專業知能與健全多元進 修管道;音樂教師應重視專業知能的在職進修,並提出進修所得之專題研 究報告,以增進教師的專業知能與教學成果(李忻怡,2006)。. 二、課程與教學 莊佩螢﹙2001﹚指出行政主管機關與校長的態度,對藝術與人文課程 的實施,極具影響力,且校長的角色對於學校教師有引導及示範的作用; 以下就課程配置、統整課程與評量標準等相關問題分述之。. ﹙一﹚課程配置--「借課」、「配課」情形嚴重 在一般大眾的觀念下會認為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並不重要,因此衍生 「借課」的情形,有 72.8%的藝術教師答應借課,25.6%的教師盡可能的婉 拒,1.6%教師堅持不借課﹙徐秀菊、趙惠玲、蘇郁菁,2003﹚ 。賴錦松﹙1999﹚ 指出學校擔任音樂教學的教師不屬於音樂專長的現象在國小、國中比在高. 16.

(27) 中更為嚴重,有不少學校是專任音樂師資聘任不足下,「配課」給級任教 師之情況極為普遍。. ﹙二﹚音樂教學未兼具認知、情意與技能三層面 一般音樂教育其目的在培養健全國民,而不是培養專業的音樂人才, 教師應透過音感、認譜、演唱、創造、演奏、欣賞等教學活動,啟發學生 知能、涵養美感、陶冶生活情趣等教學目標,但大多數的老師把音樂教學 重點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認知、理解音樂與表現音樂等基本技能﹙張炫 文,1999﹚。國內音樂師資大多從音樂班畢業,在教學過程中偏重認知層 面,忽略了情意層面與學生的需求﹙姚世澤,2002﹚;但黃夙霞﹙2004﹚ 在高雄市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統整課程教學實施現況調查中發現,音樂教 師認為九年一貫課程因偏重欣賞與文化素養的部分,造成學科的基本技能 與內涵被削減,學生基本能力下降。研究者認為學生音樂基本能力的培養 非常重要,需認知、情意與技能三者兼具,可先從認知層面加強,進而提 升情意與技能層面;因為學生有了先備知識才有辦法進行情意欣賞,教師 應在教學中設計相關活動加強學生的情意欣賞能力,勿簡化情意層面的活 動,只讓學生去欣賞影片,是無法增強學生的情意層面。. ﹙三﹚統整課程--目標不夠明確 在台灣中小學藝術教師教學現況調查中指出有45.0%的國小教師自行 設計課程,54.0%教師能配合其他領域的課程來統整,另外有65.7%教師認 為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與其他領域統整的困難度不高﹙徐秀菊、趙惠玲、 蘇郁菁,2003﹚。但在教學現場中,有許多教師為了配合九年一貫統整、 合科原則,形成「為統整而統整」的情況,經常只是形式上、表層的統整, 忽略真正情境或概念內涵的統整,導致既要使用統整的自編教材,又要考 慮目前書商編輯的課程進度,造成教材運用上的混亂﹙金信庸,2000b﹚。 17.

(28) 蔡英姝(2002)指出小學音樂教師的整體專業能力屬於中等程度,且 其專業能力尚有成長的空間;同時呂佳真(2004)亦發現,雖然統整課程 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持正面的態度,但教師卻認為自己發展統整課程的專業 能力仍感不足。金信庸(2000b)曾提到音樂科統整課程的問題,在於過 度重視高級音樂文化,忽視通俗音樂文化,以及教學時間分配的僵化、統 整目標不夠明確、重視主題而忽略音樂專業能力發展等,都造成音樂教學 之困擾。姚世澤(2003)認為音樂統整之核心內涵應包括:音樂與生活、 音樂與社會環境、音樂與自然環境、音樂與人格培養、音樂欣賞、音樂基 本能力與音樂創造等六大核心內涵。. ﹙四﹚教師無法拿捏評量標準 伍鴻沂﹙2002﹚曾提出藝術的表演與創作,因涉及美感,評量通常具 有主觀性,尤其是音樂教育,常忽略過程又過度重視結果,且教師疏於鼓 勵學生,導致評量無法達到正面價值,影響音樂教育的成效。另外,教師 對能力指標的評量標準深感困擾,應強化國小音樂教師之課程設計、教學 及多元評量的能力,是教改中刻不容緩的事務﹙蔡英姝,2002﹚。. ﹙五﹚教學 研究者彙整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現況之相關研 究,發現丁金環(2003) 、王麗惠(2003) 、吳夢竹 (2004) 、林家君﹙2004﹚、 李忻怡(2006)與黃夙霞﹙2004﹚分別針對台中縣、彰化縣台中市、南投 縣、台北市與高雄市進行調查,相關調查雖為單一縣市之研究,但可歸納 出藝術與人文教師共通困境,茲分析如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範圍過 於廣泛,教師專業無法涵蓋整個領域,現職教師認為不宜採領域統整教 學,仍採視覺藝術與音樂分科教學;另外,課程難做系統規劃,故學生所 18.

(29) 習得知識缺乏連貫性,且有為統整而統整的教學活動設計;在低年級生活 課程中,偏重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學習領域,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被邊 緣化;此外,亦有師資培育與在職進修尚未健全與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授 課時數不足,致使教師無法發揮所長、教學品質受影響,導致學生程度降 低等教學困境。張虹音﹙2007﹚認為提升學生音樂能力較佳之方法,包括 多鼓勵學生、教師自我音樂能力的增進,以及音樂課由專業音樂教師擔任 等。. 綜上所述,台灣在「考試領導教學」的價值觀下,時常忽略了音樂教 育的重要性,在國小階段,對於「配課」、「借課」的情況時有所聞,「配 課」無法落實「師資專才專用」的原則,「借課」將音樂教育邊緣化,此 情況將導致國民音樂素養低落,實在令人擔憂。此外,即使各師資培育學 校每年都培育不少的音樂師資,但在少子化效應的衝擊下,各縣市教師嚴 重超額,全台過半的縣市都已停招音樂教師甄試,在資深音樂教師不斷退 休、又無法補足師資,已造成音樂師資嚴重不足之現況;此難題須教育主 管機關深切檢討面對,若無法解決此重大問題,對於音樂教育之推行恐有 滯礙難行的情況。. 19.

(30) 第二節 繪本意涵與教學模式. 本節旨在介紹繪本意涵與其相關理論,首先介紹繪本意涵,進而研討 繪本之理論基礎。. 壹、繪本意涵 繪本具備的可親性和趣味性是課本所望塵莫及的,善用繪本所蘊藏的 意涵,不但能幫助孩子發展閱讀的信心,更能透過各種教學活動,培養孩 子獨立閱讀或與他人分享的能力(黃麗卿,1999)。以下針對繪本的定義、 特質、在教育上的價值、繪本教學運用的原則、程序與技巧五方面加以探 討。. 一、繪本的定義 繪本(picture books)一詞並無統一的名詞,另有圖畫書、故事書、兒 童繪本、童書等名詞,目前常用是繪本與圖畫書;日本漢字早以「絵本」 為名,追溯「繪本」這一詞的來源可推至美國公共圖書館兒童館藏的分類 用詞(鄭雪玫,1993)。Kiefer(1982)認為繪本是一種藝術品,它藉由 連續繪圖來傳達訊息,也可透過文字與圖畫兩者聯合來表達意涵。另外, 郝廣才(2006)認為繪本是用圖畫說故事的藝術,書中的圖畫具最重要的 功能,把故事的情節及蘊涵表達出來,繪本的故事並不只是靠文字敘述, 而是由圖畫和文字的組合來共同表達。 鄭瑞菁(1999)認為並非所有附上插圖的童書都可以稱為繪本,她引 述Sutherland 與 Betsyhearne (1984)的說法,指出圖畫與文字一樣重要, 甚至比文字更重要;對兒童來說,不只是聽覺上的需求,也包括視覺上的. 20.

(31) 需求,甚至圖畫的影響力勝過文字。Nodelman(劉鳳芯譯,2000)也主張 繪本是透過有系統的圖畫,加上相關文字或完全沒有文字的結合,以說故 事或傳遞知識為主旨;日本繪本評論專家松居直(林貞美譯,2005)也指 出:文字+圖畫=帶插畫的書,字×圖畫=繪本。所以,插畫書不能歸類 為繪本,因為插畫只是文字的附屬,被用來美化故事的情景、角色,插畫 缺乏對故事的延續性的敘述(江淑惠,2004)。. 二、繪本的特質 郝廣才(2006)指出,繪本都會在圖中隱含許多訊息,激發讀者的想 像,導引孩子更多的好奇,繪本背後有更深層的「暗號」,就像一個個有 特殊意義的字母,藏在字裡行間,有待兒童重新發掘。繪本大師松居直(林 貞美譯, 2005)認為就算是印刷在繪本上面的插圖是靜止的畫面,但孩 子們所看到的圖,卻是充滿動態和活力的,猶如耳朵聽到了語言,孩子們 也因而有了屬於自己的繪本體驗,體驗到如何透過自己去創造繪本世界, 事實上,這樣的體驗就是探索到繪本的本質。誠如Nodelman(劉鳳芯譯, 2000)所說:「圖畫的形狀、風格、佈局等,都是為了傳達故事的訊息。」 彙整多位兒童文學家(李連珠,1991;林敏宜,2000;郝廣才,2006;郭 麗玲,1991)對繪本的特質,研究者將之歸納如下:. (一)兒童性:在文字方面,繪本不僅要淺顯易懂,還需要符合幼兒的發 展、興趣與理解程度,並以兒童關切的事物為主題。 (二)教育性:繪本用畫面來描述事情或傳遞給孩子一些觀念,培養他們 以圖像思考的觀察力與習慣;繪本不會只給單向的價值觀,它不 要給孩子單調乏味,不要怕讓孩子接受挑戰,也多讓孩子問問題, 多一點複雜的思索以及多面相的思考角度。 21.

(32) (三)傳達性:繪本不只有圖像與文字,而是一連串關聯性的圖像和涵 義,利用圖說故事,讓兒童腦中形成一個視覺影像,並傳達一個 概念或訊息,讓兒童把訊息組織起來,構成完整的故事,概念自 然對應而生,充分發揮閱讀後所產生的不凡創造力和想像力。 (四)藝術性:文字與圖畫共同表現出繪本的藝術性,共同傳達故事中 蘊藏之意義,並表現其美感;圖畫具美感特質,與文字結合成有 條件的、有目的的繪本。 (五)趣味性:閱讀繪本是一種遊戲,一種娛樂,它的最大目的是要讓 孩子快樂、感動,不見得要有什麼道理。繪本的趣味性展現在文 字 間 的 幽 默 感 、 圖畫的 遊 戲 性 與 音 樂 性 , 經 由 整 體 的 設 計 與 安 排,使兒童能參與其中,進而得到快樂、發揮想像、情緒得 以紓解,甚至與人互動之樂趣。. 三、繪本在教育上的價值 繪本不僅提供給閱讀者認知、技能、情意三方面的學習,也符合九 年一貫課程中,培養學生十大基本能力的課程目標;老師在從事教學時, 只要能選擇適合的優質繪本,彈性靈活的運用在教學上,一定可以發揮繪 本的功能,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益(黃文英,2007)。繪本內容豐富又具趣 味性,對閱讀者而言,有其不可抹殺之價值(林敏宜,2000)。繪本雖然 只是「童」書,但內容之精彩度與醒世度,卻與成人所閱讀之教育類、心 靈成長之書籍有異曲同工之妙(方淑貞,2003)。繪本的相關研究是近十、 二十年來盛行,顯現繪本在教育上的價值日趨重要;綜合一些專家學者(李 連珠,1991;林敏宜,2000;楊振豐,2006;劉美玲,2002;鄭雪玫,1984) 對繪本價值之見解,研究者歸納如下:. 22.

(33) (一)拓展生活層面 人類生活經驗豐富、萬事變化多端,許多事物與經驗是因人而異,沒 有標準與固定模式可遵循,兒童依其年紀增長,或許會遭遇各種的生活突 發狀況,但因生活經驗不足,或許會手足無措、無法面對與解決,甚至陷 入疑惑、害怕、適應不良的情況,經由繪本分享討論可彌補其自身經驗之 不足,作為日後處理生活事務之參考,減少其茫然感。 (二)養成閱讀的習慣與提升閱讀興趣 繪本可潛移默化的增加語文與認知能力,內容中豐富的詞彙、情節的 鋪陳、時空背景的描繪、主題的掌握、用字遣詞等技巧,都可以促進兒童 語文的學習,也可奠定兒童閱讀的習慣;此外,繪本傳達給兒童一份單純 的快樂,進而吸引兒童對閱讀產生興趣,並享受閱讀的樂趣。 (三)刺激創造力與發揮想像力 兒童具有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經常天馬行空與好奇的發問,教師 在引導學生閱讀繪本時,可一邊閱讀一邊讓學生預測接下來的發展情節, 想像力與創造力才會越來越靈活,這些都需要經驗的累積,教師要給予學 生發問的機會,不要害怕學生的發問,或隨便找個理由塘塞之。 (四)提供陶冶性情與情緒抒發的管道 兒童因心智未成熟,未能有正確的情緒管理,經由繪本故事的認同, 學生可從中學習到當自己遇到挫折、困難或委屈時,以正面的情緒態度去 面對,而不是ㄧ昧的哭泣或任性的發脾氣,繪本可引導學生勇於承擔、面 對困難、正確的人際相處與表達自己的情緒之功能。 (五)涵養美感 繪本的色彩飽和多變、線條流利與構圖精彩且具故事性,不同的表現 手法、素材、主題、故事背景,呈現出多元的文化,近年來,國內也引進 23.

(34) 不少世界各國大師級或得獎之繪本,豐富了兒童的視野與藝術內涵。 綜上所述,繪本圖文並茂的呈現方式,使其閱讀的年齡層從幼兒到成 人都有,因為在繪本世界中,可找到無限的創意與童趣,小朋友可發揮天 馬行空的想像力,成人也能從中得到樂趣而會心一笑。近二十年來,繪本 研究已蔚為風潮,尤其繪本在教育上貢獻良多,教師們利用繪本的不同特 質與內容,將繪本融入各學習領域,期望學生能拓展生活觀感、激發創意 力、提升閱讀興趣、陶冶性情與涵養藝術美感等。. 四、繪本教學運用的原則 Beaty(1974)指出「吸引注意力」和「高接收度」兩項特質,是繪本 常被使用來輔助教學的主要原因,教師運用繪本教學引導學生,依教學目 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情境脈胳,再 利 用 繪 本 故 事 的 問 題 為 中 心 進 行 探 究 討論,進而協助學生觀念的釐清,建構新概念。林敏宜(2000)指出設 計繪本活動,必須把握三項原則: (一)銜接新、舊經驗:新概念的建構需與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及先備知 識銜接。 (二)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階段、基本能力、興趣與需求。 (三)統整各項學習經驗。 Lauritzen 與 Jaeger(1997)提出繪本課程模式包含教學目標、情境脈 絡、探究解決問題等三個原則: (一)教學目標之引導:教師依單元活動之教學目標設計活動,最終目的 在於引導學生達成教學目標。 (二)重視情境脈絡:依據教學目標安排適當的教學情境脈絡,情境脈絡 必須與學生結合舊經驗,符合學生興趣與需求,繪本故事的主題必. 24.

(35) 須明確,才能引發探究活動。 (三)探究解決問題:在布置情境脈絡、確認繪本主題後,再以繪本主題 為問題中心進行探究活動,學習者因舊經驗的連結,延伸得到新概 念,進而將問題解決。. 五、繪本教學的程序與技巧 白碧華(2007)認為唯有多元、多樣、多層次的教學方式,才能在繪 本中注入生動、活潑的創意,吸引學生聽下去的動力,學生不僅感到新奇, 也可啟發創意的開端,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領悟繪本傳遞的訊息與意涵。 對於繪本教學的程序,各學者們(李連珠,1991;李培鈴,2001;陳美姿, 1999;黃淑娟,1999;楊振豐,2006;鄭淑芬,2003)雖有不同的見解, 但原則上差異不大,研究者歸納這些程序如表2-3: 表 2-3 繪本教學程序彙整表 學者(年代). 教學前. 教學中. 教學後. 李連珠(1991). 準備工作. 實施步驟. 延伸. 陳美姿(1999). 繪本的閱讀與討論. 學生發問、繪出心得或感 想、與教師個別談話. 黃淑娟(1999) 插畫欣賞與討論 李培鈴(2001). 文字朗讀、討論與分享. 創作背景介紹、後續活動. 引導與欣賞. 討論與發表. 團體活動、延伸活動. 故事開始前. 故事進行中. 故事結束後. 1、故事的呈現. 1、說出來. 1、選書 鄭淑芬(2003). 繪本、媒體運用. 2、情境布置 3、引起動機. 2、故事進行方式. 2、畫出來 3、演出來. 3、故事的討論 楊振豐(2006). 準備活動. 發展活動. 資料來源:研究者彙整. 25. 綜合活動、評鑑活動.

(36) 以下就教學前準備、教學歷程、教學後的延伸活動三階段,分別探討 運用繪本進行教學時應有之技巧。 (一)教學前準備 繪本教學前的準備工作,攸關整個繪本活動是否成功,研究者參考諸 位專家學者(李連珠,1991;何應傑,2002;林敏宜,2000;洪慧如,2002; 鄭淑芬,2003;鍾家瑄,1992),歸納出布置脈絡情境、選擇合適的繪本、 教學媒體的選擇等三項教學技巧。 1、布置脈絡情境 安排符合故事情境的環境,除了圖片、器具的擺設布置外,亦可在教 室中成立圖書角或語文區,或陳列此次活動所涉同主題而不同出版商之繪 本,安排舒適溫馨的閱讀角落,吸引學生停留與閱讀。座位安排可採圓圈 式、ㄇ字型、半圓形、不規則形等,增加繪本教學的效果。 2、選擇合適的繪本 老師最重要的事前準備工作,莫過於為學生準備一本適合其身心發展 程度的繪本,選書原則需考慮學生發展與興趣、參考繪本獎項及參閱書評 與網站。最佳的繪本選擇是需注意圖文的表現性,內容需有別於傳統老套 故事,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觸發學生創意、想像力及探索討論。 3、教學媒體的選擇 運用繪本教學時,呈現方式有圖書與媒體兩種方式,圖書不受場地限 制,教學時拿著繪本配合聲音、動作、表情,自由的呈現繪本故事;媒體 的種類繁多,可使用實務、靜物、透明片、幻燈片、錄音帶、廣播、電視 等;或利用數位相機拍攝繪本,將照片傳輸至電腦,並利用套裝軟體(如 Media Show、Power Point)呈現動態效果,再輔以事先錄音之音效,透過 單槍投影機放映在大螢幕上,清楚的呈現繪本內容與所欲傳達之訊息,這. 26.

(37) 樣的效果更吸引學生。靈活的運用媒體,可增加學生的專注力與吸引力, 使故事更生動活潑。. (二)教學歷程 綜合多位專家學者(王碧華,1992;白碧華,2007;林敏宜,2000; 鄭淑芬,2003;蔡宜容譯,2001),歸納教學歷程包括引起動機、發展繪 本活動與討論繪本故事三個活動歷程,其內容如下:。 1、引起動機 繪本導讀的開場氣氛很重要,可利用彈吉他、吹笛子、問問題、變魔 術、玩小把戲、介紹繪本背景,都是ㄧ種很好的開場方式。老師可透過介 紹繪本中的人、事、物,或相關經驗,進行與繪本主體相關的討論、手指 活動、布偶或歌曲,將學生的舊經驗喚起。 2、發展繪本活動 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媒體進行教學。繪本教學時,除了唸與說兩種方 式,亦加入音效、音樂、放大圖書、群書教學的方式,利用不同的教學技 巧,呈現繪本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相關之繪本技巧,研究者歸納並整理如 表2-4: 表 2-4 繪本活動之技巧彙整表 方式. 技巧. 做法. 優點. 按 照 繪 本 中 所 寫 的 書中具有詩性的語言或作者特 逐字逐句. 一字一句念出來,不 殊運用的語彙、語感都會被忠實 添加自己的詮釋。. 唸繪本. 加油添醋. 一起輪讀. 的呈現出來。. 加上自己的想法、看 具親切感、口氣較通順,具個人 法、語氣與感情。 一排、一組一起念同 一頁。. 特色。 學生有參與感,感受說書人需要 之音量、口語清晰、掌控速度等 技巧。. 27.

(38) 方式 繪本 +音效. 技巧. 效、有模有 角色聲音,如雞叫、 樣做音效 加入背景. +音樂. 音樂. 交通工具的聲音。 利用與繪本match的 音樂或繪本所附之 CD。 放大影印再塗色或. 放大繪本. 教學. 優點. 製 造 音 學聲模仿繪本中的. 繪本. 群書. 做法. 彩色影印。 一系列具. 學生合力演奏一個故事,讓故事 具歡笑的叫聲。 讓學生安靜的聽故事,感受音樂 與故事結合所傳遞之氛圍。 讓所有在場學生都看的到繪本。 學生有選擇權,其興趣較高,會. 相 關 性 的 學生自行選擇繪本。 投入較多的注意力在活動中,更 書籍. 可藉機告知可借閱的地點。. 資料來源:白碧華(2007) 3、討論繪本故事 進行繪本教學時,不要急著對孩子提出說明或詢問問題,應採用自由 開放的討論方式,讓學生隨時表達想法或提出問題,且循序漸進的引導幼 兒思考與邏輯推理,思考有助於故事概念的建立與認知。討論故事是很重 要的一環,它可以透過兩個人、小組或整班進行討論,討論故事增加師生 雙向互動;對教師而言,藉此可了解學生對故事的瞭解程度、思考的深度 與廣度,學生經由討論故事提供一個合作思考、腦力激盪的機會,它不僅 幫助孩子確認、擴展及修正個人對故事的理解,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培 養傾聽、發問與表達的技巧,建構成對自己有意義的知識。教師需事先做 系列性的問題練習,提出之問題不可先下了意見或結論,在一來一往的討 論對話中,會產生更伸入、更精采的概念,學生會有更深一層的體會與認 知。 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旁協助提問方式如下: (1)利用各種策略提出類似「你是怎麼知道的?」的問話,時時把學生 的討論拉回主軸。. 28.

(39) (2)隨時提出與書籍相關的中性問題進行討論問題。 (3)教師將學生的意見加以整理,並扼要說明,增加學生思考的連貫性, 並建立自我批判能力。. (三)教學後的延伸活動 鍾家瑄(1992)認為安排繪本的延伸活動,可提升整體活動價值。延 伸活動有三原則,一是要能掌握文學本身的特質而非枝節,二是活動需由 繪本內容中延伸,而非另取素材,三是必須配合幼兒的能力與需求(陳淑 如,1996)。這三個原則, 提供了活動設計者最好的參考。以下就語文 類、藝術類、遊戲類之相關延伸活動分述如下。 1、語文類: 曾金美(2008)提出在故事延伸活動中,讓兒童「重述故事」,可加 深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外,亦可建立自信心,很有助益,而「故事接龍」以 舊有的故事或現場人事物做開頭,圍繞主題發展情節,故事若偏離主題, 教師要從中介入將主題拉回。莊慧美(2001)建議跟孩子故事接龍後,加 入歇後語、俚語、謎語、成語造句的遊戲,把這些文字遊戲記錄下來,「寫 作」就是文字表達的機會。. 2、藝術類: 1986年Sutherland 與 Arbuthnot提出當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時,他們也面 臨書中角色的問題,並分享其挫折與經驗,兒童可學著體會角色與情節的 處理方式,同時也發展個人及社會的價值觀(王碧華,1992) 。曾金美(2008) 建議讓學生動手畫四格漫畫、行銷海報、製作小書、繪本DIY等延伸活動, 能提高小朋友的興趣、發揮創意。且白碧華(2007)也提議讓學生動手做 襪子偶、筷子偶(類似皮影戲的方式)、手掌偶、手指偶、磁鐵偶(將角 29.

(40) 色圖像貼在磁鐵上)等方式重新呈現故事。 3、遊戲類: 楊振豐(2006)認為學生都喜歡遊戲,且能吸引學生之目光,認為教 師可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加強學生在繪本活動中所得的新概念,利用小 組競爭心態,會讓活動更具成效。. (四)繪本教學之注意事項 綜合MacCarry(1989)(引自王碧華,1992)和Smith(1978)(引自 洪銀杏,2001)的建議,歸納如下: 1、熟悉繪本,充分了解情節、人物、事件與發生地點,並做練習。 2、保持故事的原有精神,以口語、自然、生動的方式,不要隨意更動故 事,對於兒童不懂、不熟悉的詞彙要加以解釋。 3、清楚自然的聲調,不需要太強調聲音表情、手勢與動作。 4、安排適當座位,使聽眾都能看到書或說書者,以半圓形較適合。 5、留心兒童反應、眼神多接觸,可增加兒童專注的傾聽。 6、適時的停下來注意、等候兒童的反應,不要太心急。 7、要展示書中的封面、插畫與封面底圖,讓學生從中臆測繪本故事內容。 8、摸一摸繪本,感觸繪本的剪裁大小、紙質是光滑或粗糙、封面材質等。. 綜合上述,在繪本教學的過程中,繪本的目的在引起兒童閱讀的興 趣,教師是故事、作者與兒童之間的橋樑,情境脈絡的營造與雙方的互動 攸關活動成敗,應該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階段與喜好選擇故事,用孩子能 理解的語言表達故事內涵,透過圖文結合的繪本來刺激兒童的思考。在教 學前,教師需對繪本內容詳加了解,並與其他教師討論,教師在引導的歷 程中,採用開放性、中性的語句,注意繪本的使用技巧,同時,鼓勵兒童. 30.

(41) 表達感受及想法,並將繪本涵意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做連結,讓兒童對故事 的熱情持續加溫,而繪本的教學設計若能融合相關的延伸活動,更能彰顯 繪本的成效。. 貳、繪本之理論基礎 運用繪本進行教學之理論包含了視覺學習理論、情境學習理論及建構 理論,分別敘述如下。. 一、視覺學習理論 醫學上證明左腦為語言中樞,右腦為想像、直覺等圖象視覺中樞;兒 童語言行為尚未發展成熟,故右腦發揮較大的功能,對視覺、圖形等訊息 反應較為靈敏,在思考方面,傾向以記憶中的視覺心像(imagery)為主, 類似ㄧ種照相式記憶,將看到的事物如拍照般印在腦海中,視覺心像訊息 再次被需要時,會先浮出畫面再用語言描述(趙雲,1988)。繪本包含生 動有趣的圖畫及故事性的文字,教師可利用資訊科技所創造的影音效果, 提升學生學習及記憶的速度與容量,確實是教師教學時的好幫手;對學生 而言,繪本具有莫大的魅力,色彩豐富的圖片能吸引學生的目光,圖像的 視覺刺激是他們最喜歡接受訊息的模式,透過視覺的吸引,能讓學生因喜 歡繪本,進而培養喜歡閱讀的好習慣(葉宛婷,2003)。. 二、 情境學習理論 鄭晉昌(1993)認為知識是在情境中建構,是學習者與情境互動下的 產物,深受活動及社會文化脈絡的影響,強調學習不能與情境脈絡分離。. 31.

(42) 吳宗立(2000)也認為知識的學習應建構在真實的活動裡,透過學習者的 主動參與學習,並運用所學的知識在學習脈絡中摸索,亦可經由合作小組 成員間互動過程而獲得知識;在情境學習的環境中,教師扮演訓練者或協 助者,提供學習鷹架,兒童互相扶持、激發想法、分享經驗與訊息的傳遞。 「情境」不但形成學習的空間,便於個體整合有用的知識,「情境」更提 供機會讓個體建構自己的知識;知識是生活中的一種工具,個體在有意義 的情境下才能有效的學習;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情境中,從事 有目標性的活動並積極引導參與(李培鈴,2002)。. 三、建構理論 從建構論的觀點來看,知識由主體內在自行建構,同時主體也受社會 文化影響,在生活中調節新舊認知的衝突,建構其新的知識意義(Fosnot, 1996)。建構論的主張約可分為根本建構論與社會建構論,前者根源於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著重主體同化、調適與平衡的認知發展,而後者受 Vygotsky 和 Bruner之影響,重視知識建構的社會文化層面。曾志朗、洪 蘭(2000)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學習歷程中主動建構知識,學習者以原有 的概念、先備經驗為基礎,主動參與知識的社會建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 老師包裝好的知識包裹。建構教學重視學生是知識的詮釋者、問題的探究 者與學習歷程的掌舵者,教師不再是教室的威權者,而是引導者、情境設 計者、教材提供者;學生依據先備知識,在老師的引導下,針對問題進行 探究學習或小組間的合作學習,教師應鼓勵學生思考而不是不加思索的接 受知識(黃光雄、楊龍立,2000)。. 綜上所述,專家學者皆肯定繪本能吸引學生之目光,是提供學習的好 素材,透過繪本的媒介和教師營造的故事情境,可使學生在參與互動的過 程中建構知識,知識若能貼近兒童舊經驗,更能加速讓 舊 基 模 與 新 訊 息 32.

(43) 融合,重組知識結構、改變認知基模,激發出新的知識、技能與情意。兒 童的語言發展尚未發展完備時,教師若能在教學中給予適當的「視覺教 材」,可幫助學生藉由視覺刺激而將新舊訊息加以連結及延伸擴展,故本 研究採繪本圖畫結合簡報播報方式,加以投射、放大繪本的圖畫,可更清 晰的表達作者所欲表達的內涵。.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 Music

新加坡於 2001 年頒布新綱要,數學教材從統一版本開放至六種版本,本研究據 以考察的國小數學教科書是 2003 年 Times Media 出版國小一至五年級 My Pals are here!Maths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In basic education, students acquire a foundation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values across Key Learning Areas. They also receive guidance and advice to help them make

*Teachers need not cover all the verbal and non-verbal cues in the list. They might like to trim the list to cover only the most commonly used expressions. Instead of exposing

To explore different e-learning resources and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to successfully develop the language skills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the

Tailor-making Assessment items based on texts suitable for your students may help bridge them with the tasks that they meet with. in the public

Explore different e-learning resources and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to successfully develop the language skills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