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近年來,特殊教育的理念已漸漸地被普羅大眾所接受,越來越多特殊學生在 普通班學習,尤其是學習障礙的學生為大宗,本研究欲了解國中階段的的自我概 念,以及其在學校適應的現況。本章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以及名 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者偶然閱讀盧蘇偉(2004)的自傳,其中他寫到在求學階段的慘痛經驗,

因不熟悉如何讀書考詴,即使身為教職的姐姐花了極大的心力去教他,或是幫他 複習功課,但成績依舊是一敗塗地,直到馬傳鎮教授發現了他對於記憶與數理部 分是有障礙的,但推理分析與創造力部份表現突出,協助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讀 書策略,也重拾信心,最後以第二名的成績從中央警察大學畢業。盧蘇偉一路走 來雖然跌跌撞撞,但父母灌輸他要以正向心態來看待事情,即使考不好也從未責 備他,因而養成盧蘇偉積極正面的態度,全力以赴去做任何的事情,不輕言放棄。

他曾說:「我不笨,而是聰明和別人不一樣!」由此可知,對自己抱持著信心與 希望,最終仍可獲得成功。曾瓊禎和徐享良(2006)研究曾指出學習障礙青少年 整體自尊表現情形愈好,無論是在學校的生活壓力或是在憂鬱的反應程度也會降 低,兩者呈現負相關的情形。此外,其研究也指出父母親適當的管教與回饋,亦 能有效提高學習障礙青少年自尊表現。由此可知,自我概念足以影響其學校生活 的適應及未來發展,故自我概念的肯定與否是非常值得去深入探究之問題。

特殊學生因身心特質與一般學生不同,以致於他們在一般學習情境或是學校 生活適應比起同儕更容易遭受到挫折與失敗(魏俊華,1998),尤其是學習障礙 者在外觀上比起其他感官障礙或肢體障礙的學生正常,一般大眾無法理解學習障 礙者在學習方面為何出現問題。常因為學習問題而被同儕或是周遭的人們貼上標

呈現害怕退縮現象,長期累積之下,學習障礙學生不僅在學校生活適應或是學習 均已呈現消極被動的態度,也衍生出學習動機缺乏問題,即便是簡單的事情也不 願動手去做,演變成學得無助感(張春興,2005;Dalley, Bolocofsky, Alcorn, &

Becker, 1992;Lerner, 2003),以上種種因素均致使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低落,

在學習上無法獲得成尌感,自尊感降低,讓他們中途輟學或是行為偏差的可能性 提高,以及存有反道德的價值觀,此顯示自我概念不僅在青少年的學校生活適應 或是自尊感,甚至於道德價值層面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沈如瑩,2003)。

青少年時期是影響個人自我概念發展最重要的一個時期。Erickson 在心理社 會發展理論中提到青少年時期的危機為自我統合與角色混淆之間,而自我統合是 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部分青少年若無法化解統整的危機時,會造成青少年自我角 色的混淆,阻礙日後發展的可能性,而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面臨此危機,比起 一般同儕來得更加艱辛,他們不但要面臨生活或是學校課業等壓力,還必頇面臨 當學業失敗時產生的情緒問題,以及人際關係的挑戰,青少年時期的他們比起其 他一般青少年背負了更多重的挑戰與壓力,處於此時期的學習障礙學生如何去因 應自身的變化,是一門重要的課題,若因應得宜,自我概念能夠順利發展,若因 應不順,尌可能發生身心失衡、有情緒行為困擾或是出現偏差行為(金蓮玉,

2003)。林家屏(2002)研究結果中指出國高中階段學生對於學業方面或是情緒 表現的自我概念最低,表示國中階段的學生大多將重心放在學業部分,且會在乎 成績的高低,而去左右對自我的評價,同時亦渴望同儕或是他人認可,所以無論 是同儕互動或是師生關係均是青少年所關注的重點。林信香(2002)研究結果顯 示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間有顯著的相關,也尌是說學習障礙學生自 我概念越高,整體生活適應表現也會越好,兩者呈現正相關,由此可知學習障礙 學生自我概念影響其在學校生活適應,兩者關係十分密切。

研究者在教學現場接觸到的學習障礙學生,發現部分學校適應不良的學生有 自我概念低落的情形、同儕互動情況不良,或是學習動機缺乏,而造成許多教師 教學的困擾,或是帶給家長教養的問題,甚至讓人擔心其未來發展。但其中也不 乏學校適應良好的學習障礙學生,和一般同儕沒有什麼差別(Lerner, 2003),其 中之差別究竟為何?相關研究指出影響學生學校生活適應的因素有年級、性別、

家庭社經背景、父母管教態度、學校支援系統、自我概念或是學業成尌等(王純 鶴,2005;吳萬春,2006;林文聰,2003;林利真,2006;林信香,2002;林怡

慧,2005;林怡杏,2006;陳冠杏,1997;鄭世昌,2005;劉靜怡,2009;羅婉 麗,2001),上述研究所採行的研究方法、研究對象以及研究變項有所不同,呈 現出不同的研究結果,但部分研究結果指出自我概念是有效預測學校生活適應是 否良好的指標,以及自我概念與學校生活適應兩者關係正相關,但是針對學習障 礙學生自我概念是否會因為個人背景變項而結果不同,以及學習障礙學生在自我 概念與學校適應相關性為何?故本研究冀望探討高雄市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自我 概念與學校適應之現況,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希望未來作為對學習障 礙學生教育輔導之相關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綜合上述的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節以說明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分別敘述如 下:

壹、 研究目的

基於研究動機,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如下:

一、了解高雄市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學校適應之現況。

二、探討不同背景高雄市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的差異情形。

三、探討不同背景高雄市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學校適應的差異情形。

四、探討高雄市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學校適應相關情形。

貳、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以下待答問題:

一、目前高雄市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學校適應情形如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年級、性別、家庭狀況、家庭社經地位)的高雄市國中學習障 礙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年級、性別、家庭狀況、家庭社經地位)的高雄市國中學習障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學校適應情形,將本研 究所涉及的重要名詞及有關變項,加以界定如下:

壹、 國中學習障礙學生

所謂學習障礙學生係依教育部(2006a)「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 準」第十條之定義:「指統稱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注意、記憶、理解、

推理、表達、知覺或知覺動作協調等能力有顯著問題,以致在聽、說、讀、寫、

算等學習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障礙並非因感官、智能、情緒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 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結果。」其鑑定標準如下:(一)智力 正常或在正常程度以上者;(二)個人內在能力有顯著差異者;(三)注意、記憶、

聽覺理解、口語表達、基本閱讀技巧、閱讀理解、書寫、數學運算、推理或知覺 動作協調等任一能力表現有顯著困難,且經評估後確定一般教育所提供之學習輔 導無顯著成效者。

而本研究所稱國中學習障礙學生,係指九十九學年度尌讀於高雄市公立國民 中學一至三年級學生,已經由「高雄市特殊教育鑑定及輔導委員會」鑑定為學習 障礙學生,並領有學障證明者。

貳、 自我概念

所謂自我概念係指個人主體自我對客觀自我的看法,也可視為個人對自己多 方面綜合性的看法,其中包括個人對能力、行為表現、興趣、與他人互動關係、

或是與環境之關係等(張春興,2005)。

本研究所稱自我概念係指參與者在研究者自編的「高雄市學生自我概念與學 校適應問卷」之第二部分「自我概念」中所得分數。參與者得分越高,代表其自 我概念越正向;反之,得分越低,則表示其自我概念越負向。而自我概念分為五 個層面,分別為(1)生理自我:係指個體對自我的外貌、身材或體能等方面的 感覺與看法;(2)情緒自我:係指個體對於自我的情緒、特質與價值等方面的評

價或態度;(3)家庭自我:係指個體對於自我在家庭中父母管教方式、家庭氣氛 與親子互動相處等感覺與看法;(4)社會自我:係指個體對於自我與他人互動相 處表現的感覺與看法;(5)學業自我:係指個體對自我在學業表現、思考能力或 是學習能力上的感覺或是看法。

參、 學校適應

所謂適應係指個體為了符合不同環境的要求,修改既有模式,作出適當的反 應,進而去達成目的(張春興,2005)。而學校適應指的便是學生在學校生活適 應情形,包括師生關係、同儕關係、常規適應、學習適應以及自我適應等方面。

本研究所稱學校適應係指參與者在研究者自編的「高雄市學生自我概念與學 校適應問卷」之第三部分「學校適應」中所得分數。參與者得分越高,代表其學 校適應越良好;得分越低,則表示其學校適應越差。而學校適應分為五個層面,

分別為(1)師生關係:係指個體對師生間的互動模式以及師生間相處的態度與 看法;(2)同儕關係:係指個體對於同儕團體互動模式或是與同伴間關係的感覺 或態度;(3)學習適應:係指個體對學校課業學習狀況或是自身學習能力的感覺 或看法;(4)常規適應:係指個體對於學校常規服從情形或是遵守狀況;(5)自

分別為(1)師生關係:係指個體對師生間的互動模式以及師生間相處的態度與 看法;(2)同儕關係:係指個體對於同儕團體互動模式或是與同伴間關係的感覺 或態度;(3)學習適應:係指個體對學校課業學習狀況或是自身學習能力的感覺 或看法;(4)常規適應:係指個體對於學校常規服從情形或是遵守狀況;(5)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