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為本研究之緒論部分,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 目的、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在國民教育階段啟智學校(班)課程綱要(教育部,民 86)中提及關於智能 障礙學生之教材以功能性、興趣、彈性及社區化為原則來加以編選,教學者透過 選擇重要且實用的學習內容,把握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力求淺易生動,顧及學 生之個別間差異與個體內在差異,適時補充大自然及社會知識並充分利用社區資 源以顧及社區特色。而實用語文領域之教材編選也以生活為核心,注重其實用性 及功能性,該領域之教學目標分有聽、說、讀、寫四個部分,以下摘要說明之:

一、聽:強調聽辨及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詞彙、句型之能力。

二、說:增進功能性之詞彙能力以增進人際互動。

三、讀:具備閱讀日常生活中常用詞彙、圖形、符號、標誌及文字能力,擴充 其生活經驗。

四、寫:具備書寫及應用文字之能力,可表達個人思想與需求。

由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若智能障礙學生能學習實用性及功能性的詞彙,

並加以靈活運用在生活中,可進一步達到獨立自主的學習目標,但因智能障礙學 生在智力上的先天受限,致使他們在學習上無法吸取很多的資訊,因此就需特別 強調課程的實用性及功能性,為的是希望智能障礙學生可透過教育學習,在日後 成功地融合於所處的社會環境之中。在語言的學習上,國內學者林千惠和何素華

(民86)認為語言除了是日常生活溝通的重要技能外,也是獨立生活的基本工具 之一,對正常人或身心障礙者而言,若缺乏學習語言技巧的能力,個人知識的獲 得不但會受到影響,更會妨礙日常生活的適應、情緒或行為表現、人格發展等。

因此,無論是普通生或身心障礙生,對於培養語文能力,一直都是重要且必備的 課程目標。在現今所處的資訊社會中,不論是在工作場合、在家、在學校,甚至 當我們在休閒的時候,都是在使用文字(曾世杰,民93);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

也無時無刻需要語言來進行溝通獲解決各項事務與問題。目前特殊教育的趨勢,

強調身心障礙生與普通生在融合的社會中共同生活。因此,當智能障礙生學習基 本學科時,識字能力的培養及提升即為學習的開端。如果要提高識字困難的智障 兒童識字量,應以日常生活頻頻出現的高頻字做為教學優先考慮;只有識字量越 多的情況下,他們的閱讀能力才可能提高(孟瑛如,民89)。

研究者目前擔任國小特教班教師,在教導智能障礙學生實用語文科中發現,

智能障礙學生在學習語文科上,對於識字一直存在很大的困難,受限於他們短暫 的記憶能力,因此學過的詞彙很容易就忘記了,常弄混常用字的形、音、義,對 於同音異字辨別不清,在讀寫上也出現極大的困難,這些困難在在成為其學習其 他領域學科的絆腳石。所以,發展一套功能性詞彙識字課程就成為迫切需要的教 學目標。另外,研究者由教學中觀察發現,智能障礙學童在遊戲的過程中,能具 備高度的學習興趣,而兒童的天性就是喜歡遊戲,從遊戲中,他們模仿、想像、

體驗、感受、探索、做不同的嘗試,進而有所體會、融會貫通、形成概念,亦是 一種由「玩」中學習、思考、建構的方式。當遊戲進入教室,融入課程後,教室 就可能變成了舞台、商店、客廳、花園、擂臺或十字路口(李駱遜,民95)。

綜合以上研究背景之論述,本研究以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詞彙(functional vocabulary)作為教學內容,配合每月的課程主題而編製出所屬的功能性詞彙,並 設計出功能性詞彙圖卡及字卡,研究者希望藉由此編製的課程與教材在實用語文 科的教學中,透過使用遊戲教學法,教導國小啟智班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學習目前 需要的功能性詞彙,進而提升其識字能力,用以協助其達到與人溝通,增進其與 社會環境互動之目的。本研究亦希望從實驗教學過程中,找出對智能障礙學生識 字學習之有效教學策略,對日後特殊教育產生實質助益。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之敘述,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待答問題及研究假設如下所 述:

一、研究目的

依據研究背景,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探討遊戲教學法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能力的立

即成效。

(二)探討遊戲教學法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能力的保 留成效。

(三)分析受試學生在接受遊戲教學法前、中、後,其功能性詞彙識字測驗上 的錯誤類型。

(四)探討受試學生及其教師與家長對使用遊戲教學法學習功能性詞彙的接受 度。

二、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待答問題如下:

(一)遊戲教學法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能力是否具立即 成效?

1-1 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在接受遊戲教學法後,其整體識字能力是否具有立即 成效?

1-2 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在接受遊戲教學法後,其「聽覺理解」能力是否具有 立即成效?

1-3 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在接受遊戲教學法後,其「口語表達」能力是否具有 立即成效?

1-4 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在接受遊戲教學法後,其「閱讀理解」能力是否具有 立即成效?

(二)遊戲教學法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能力是否具保留 成效?

2-1 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在接受遊戲教學法後,其整體識字能力是否具有保留 成效?

2-2 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在接受遊戲教學法後,其「聽覺理解」能力是否具有 保留成效?

2-3 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在接受遊戲教學法後,其「口語表達」能力是否具有 保留成效?

2-4 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在接受遊戲教學法後,其「閱讀理解」能力是否具有 保留成效?

(三)受試學生接受遊戲教學法前、中、後,其功能性詞彙識字測驗的錯誤類型 為何?

3-1 受試學生接受遊戲教學法前、中、後,其「聽覺理解」測驗的錯誤類型為 何?

3-2 受試學生接受遊戲教學法前、中、後,其「口語表達」測驗的錯誤類型為 何?

3-3 受試學生接受遊戲教學法前、中、後,其「閱讀理解」測驗的錯誤類型為 何?

(四)受試學生及其教師與家長對使用遊戲教學法學習功能性詞彙的接受度為 何?

4-1 受試學生在使用遊戲教學法後,其在學習功能性詞彙上的接受度為何?

4-2 受試學生之教師與家長對其使用遊戲教學法學習功能性詞彙的接受度為 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以下就本研究所提及之名詞做一番詳細的界定與解釋:

一、遊戲教學法

遊戲的定義眾說紛紜,簡言之,遊戲即兒童自動自發參與的活動,在新奇、

想像、具挑戰性的過程中尋求好玩、樂趣的感受,並滿足某些需要,沒有一定的 目的等均可稱之為遊戲(李駱遜,民 95)。而本研究所指的遊戲教學除了上述特 點外,還包含了教學者所帶領的「引導性遊戲」,亦即由教學者提供鷹架式的引 導,以不同的遊戲方式呈現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練習 及複習相關的知識與概念,以達成特定的教學目標,進而提升國小中度智能障礙 學童對功能性詞彙的理解力及熟練度。因此本研究根據識字教學策略及學習目的 不同而進行三種識字課程,分別為「聽覺理解」識字課程、「口語表達」識字課 程及「閱讀理解」識字課程,並進行下列的遊戲活動,即「敲敲打打」、「大家來 釣魚」、「記憶轉盤」及「神秘箱尋寶」等,有關遊戲說明,詳細請參閱第三章第 五節。

二、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

根據教育部在民國九十五年最新修訂而頒佈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 定標準」第三條第二項第一款所稱之智能障礙者,是指「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 齡者明顯遲緩,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嚴重困難者」;其鑑定基準為:

1 .心智功能明顯低下或個別智力測驗結果未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

2 .學生在自我照顧、動作、溝通、社會情緒或學科學習等表現上較同年齡者 有顯著困難情形。

而就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版而言,未達平均數負三個標準差是指智商在55 以下者(張蓓莉,民88)。在本研究中所指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為九十六學 年度於澎湖縣信望愛國小(化名)啟智班就讀,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且經澎湖縣 鑑輔會鑑定安置的中度智能障礙學生。

三、功能性詞彙

根據林千惠、何素華(民86)在「國中啟智教育班新生功能性讀寫能力評估 研究」中指出:

“功能性詞彙,意指可促使學生獨立生活且具有在目前及未來環境中重要的 詞彙。這類詞彙可從學生目前和未來環境及經驗中取得,包括常見字(sight words)、求生字(survival words)和社會性詞彙(social vocabulary)以及 個人基本資料(personal information)有關的各種詞彙。"

本研究所指的功能性詞彙,是指在確定研究對象後,係根據學生程度而配合 主題教學活動及社區生活情境中常用的地點、名詞或動詞而言,如:「超級市場」、

「交通工具」、「水果」等。為了配合每月單元主題,而編製出四個詞組及其所 屬功能性詞彙,詳細說明請參考第三章第六節。

四、識字學習成效

在本研究中之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成效以字音辨認、字義分辨和字形辨認為 主,評量方式為受試學生聽到功能性詞彙發音能指認出配對的圖卡、看到圖卡 能正確說出功能性詞彙及看到圖卡能正確找出功能性詞彙字卡,得分以通過百

在本研究中之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成效以字音辨認、字義分辨和字形辨認為 主,評量方式為受試學生聽到功能性詞彙發音能指認出配對的圖卡、看到圖卡 能正確說出功能性詞彙及看到圖卡能正確找出功能性詞彙字卡,得分以通過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