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任何組織的變動與變革,通常是組織為因應內、外在環境因素變遷而適應的 行為。具體而言,無論是指單位合併、部門的精簡縮編、經營策略的改變,或是 領導階層管理方式異動,都可視為組織進行變革的一種活動。隨著國際政治的變 化,全球以及區域衝突的本質與威脅形式不斷改變。世界上主要國家為因應多變 的局勢與新型態的威脅,紛紛調整戰略部署及國防改革,國防部不斷依據敵情威 脅變化及軍事戰略構想,檢討與調整國防結構,進行國軍人力縮減與部隊編組型 態的調整。民國 86 年,國防部提出「國軍軍事組織及兵力調整規劃案」,此規劃 案原以減併高層單位、簡化作業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達到「精簡高層,充實基 層」目標(國防部,1998)。在國軍組織架構整建過程中,組織縮編、兵力減少、

工作量增加,造成國軍工作負荷及壓力日漸加劇,許多優秀國軍無法承受過大的 工作壓力而選擇離開軍中,更有些會隨著工作壓力增加而影響其工作態度,導致 工作績效降低。

我國現行兵役制度為「募徵併行制」,國防部基於國家未來建軍發展需要,目 前已策訂計畫,逐年增加志願役招募員額,以循序漸進方式,朝向「募兵制」的 轉型策略,建立一支「小而精、小而強、小而巧」的軍事力量,能因應敵情威脅 之精銳國防武力。一方面可解決未來國家少子女化及老年化的問題;另一方面義 務役的役期不斷縮短,士兵完訓後即面臨退伍,造成訓練成效不彰、經驗傳承不 易。所以實施募兵制是必然的政策,除可提高訓練成效與維持戰力外,亦可增加 人力資源投入經濟建設,使國家人力發揮最大效益(國防部,2013)。為減少組織 成本的浪費、人員減少後增加個體工作負荷、服務品質下降等情事,積極以改善 組織整體工作環境及增加員工個人福利來提高組織成員的留任意願(王郁智,

2005)。劉俊昌(2000)認為留任意願為員工個人在某一組織或單位工作、服務一 段時間,經過思考後,願意繼續留在組織或單位內,為其效力爭取績效。實施募 兵制的國家,無不是希望減少人事成本,強化訓練成效,來建構強悍的國防武力。

為延續部隊訓練成效及減少招募及新進人員訓練成本,有規劃的留住軍中人才、

傳承工作技能,對於未來募兵制的推動,在部隊任務執行及教育訓練上,有很大 的影響。目前各單位積極推動義務役士兵在營轉服工作,爭取留住人才的機會;

或是讓原單位內服役的志願役軍官、士官、士兵繼續留在單位內協助各項工作的 推行,不僅能讓教育訓練工作推展順利,更能避免或縮短任務銜接的間隙以及減

少人員培訓的人力成本。由於志願役士官兵在晉任上階部分均有各項考核及審查 標準,士官部分,自任官日起為下士軍階,服役滿一年後始有晉任中士的資格,

在這期間必須獲得受訓(士官高級班)機會,並且取得合格證書,始有晉任上士 的資格;而士兵部分,自志願役生效日起,服役滿一年六個月後,取得初級領導 班合格證書,始有晉任士官資格。

綜觀上述,晉任上階的時間,各階級有不同的標準,除了晉任時間外,各階 層的服役時間也有其法定役期,志願役士官部分,區分士官二專班,自畢業之日 起後,以下士任官,並自任官之日起服常備士官現役最少年限6年的法定役期(國 軍士官二專班聯合招生簡章,2018);專業預備士官班,自任官日起,需服役滿三 年的法定役期(專業軍士官班考選簡章,2018);最後則是志願役士兵,自核定服 志願士兵之日起,需服志願士兵現役4年的法定役期(志願士兵徵選簡章,2018)。

國軍所有志願役士官兵,自入營服役起即開始接受各種不同的訓練和執行各 項任務,均具備國軍官兵基本素養及專長,接受國家的培訓等同是國家資產,未 來,如無繼續留在部隊服務的個人,於役期任滿時,將選擇退伍離營並尋求另一 份職業;願意繼續留在部隊服務的個人,則在役期內,將會繼續接受深造或進修 教育,結業及取得合格證書後,歷練不同職務,充實自我的本職學能(郭添漢,

2013)。因應未來募兵制的政策,積極的留住志願役優秀人才,是當前的重要工作。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現今科技快速發展帶動軍事裝備的進步,為因應戰爭型態地改變,我國國軍 積極推動國防部「精實案」、「精進案」及「精粹案」等政策,大幅改變了組織結 構,人員編制縮減,工作量並無因人員縮減而相對減少,導致國軍作戰訓練及差 勤負荷過重、休假不正常、身心俱疲等情況;從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 中心(1998)所做的研究發現,國軍基層幹部中,受到工作壓力影響的比例高達 56.6%。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國民幸福指數在地指標歷史資料(2016)亦顯示,

全民工作滿意度由 2013 年 67.8%降至 2015 年 67%,其中國軍工作壓力已高出全國 的平均值。不僅如此,社會變遷快速,人際關係、感情困擾、親職教育等問題日 趨複雜,來自社會各階層的軍中成員,其觀念與行為自然深受其影響,故於社會 上發生的問題,也有可能會於軍中發生,加上國軍制度嚴謹,講究團體生活紀律,

影響部分官兵因為不適應環境或心理因素困擾,無法克服或排解,進而造成偏差 行為。由此可知,國軍工作壓力是需受關心與處理的課題。

國防組織體系是受兩岸關係發展與國際情勢影響,調整國防組織,維持堅強 站力,保衛國家人民安全福祉。故每年國防部不斷依據國際情勢與敵情發展,檢 討與調整並制訂現階段具體國防政策。因此,接連實施「精實案」、「精進案」與

「精粹案」,「精實案」是基於當前國防需要,考量建軍備戰相關因素後,所擬訂 的一項國軍組織再造及邁向現代化之重要方案;「精進案」與「精粹案」是國軍繼 精實案之後為繼續實現軍隊國家化、國軍建構法制化及募兵制的組織調整計畫,

即是裁軍計畫,都是「國軍軍事組織及兵力調整規劃案」的延伸。國軍兵力從 2013 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中發現,規模從 2001 年 40 萬人、2004 年 38.5 萬人、2010 年 29.6 萬人,至 2014 年精簡至 21.5 萬人,未來將依照政府的財政、武器裝備獲 得狀況,與人口結構變化,逐年推動下個階段的裁軍計畫,該計畫命名為「勇固 案」。原於 2016 年執行的「勇固案」,是國軍在精粹案之後,繼續推動的下一個裁 軍計畫。據國防部說法,勇為「勇往直前不畏懼」,固為維持「固若磐石的戰力」,

計畫預定自 2015 年至 2019 年間實行,將國軍員額從 21.5 萬人降到降為 17 萬人 左右,因為軍心浮動而遭到立法院阻擋,目前國防部是否推動此方案,還需等評 估兵力需求與財力可支援範圍後才知道。然而,國防部一再推行的制度─「小而 精、小而強」 之戰力目標,隨著大幅度的組織精簡,其工作任務並未隨之減少或 降低,國軍志願役官兵在工作量增加、職缺相對減少、階級晉升及生涯發展等不 確定因素下,漸漸對工作產生了負面心理壓力及怨懟,國軍志願役官兵的壓力尤 其加劇,受到工作壓力及年金制度改革等不定定因素的影響之下,導致基層部隊 中、下階志願役官兵對軍旅未來堪慮並深感不安,進而影響留營狀況,對國軍整 體戰力結構影響甚鉅。因此,若能降低國軍志願役官兵的工作壓力及提升留營率,

對國家安全與國軍組織而言,將可減少有形和無形的成本支出。

本研究在瞭解國軍士官兵工作壓力與留營意願之研究。研究者現職服務於臺 東某後勤單位,至今已服務 20 年,帶領過許多士官兵,擔任士官長一職時,除了 原本部隊內之任務外,尚需額外負擔招募任務之壓力,其中陸軍部隊需求人數龐 大,但任務確較為艱困,因此常發生離退人員多於新招募人員之窘境,也使得招 募任務更加難以執行。後勤單位原是陸軍供應司令部,自 1999 年起,臺東地區後 勤單位為配合精實案,補給、保修及直屬單位移編聯勤司令部,2012 年又因配合 精粹案,裁減聯勤司令部,將其整編為陸軍後勤指揮部。臺東後勤單位從原本約 400 人,經過幾次變革後,現今人員約 188 人,兵力及政策每遭逢國家情勢轉變而 調整,以滿足緊縮的國防預算及日益窘困的需求,另領導階層礙於預算與政治考

量,只好進行兵力縮減,此一作法造成兵員供給短少、需求不變,後勤單位組織 結構的改變以及人員的精簡,然工作流程無明顯調整或是簡化,不僅影響後勤人 員工作量及留營意願,亦影響相關技術與技能、經驗之傳承,以及專業技術人才 與專業知識之流失,對於需長時間訓練及培養的後勤單位而言,兵源減少或替換 頻繁,將會造成部隊工作量增加或停滯。國防報告書(2011)提到,近年因義務 役役期減短,各單位兵源補充頻繁,無法有效訊練以及完整的經驗傳承,加上國 防部實施徵兵制,82 年次以前出生者,服役年限為 1 年,83 年次以後出生者,則 為 4 個月常備兵役,107 年起義務役將全數退伍離營,後勤單位兵力將更加吃緊,

且國軍轉型志願化,考慮人性化管理,將站哨時間改為 2 小時,有排站哨者可研 後 2 小時起床用餐,又加上需落實休假制度,人力更是少之又少。後勤單位需支 援陸軍、海軍、空軍以及憲兵等單位,不論是服裝、彈葯、兵器、輪車、火炮等

且國軍轉型志願化,考慮人性化管理,將站哨時間改為 2 小時,有排站哨者可研 後 2 小時起床用餐,又加上需落實休假制度,人力更是少之又少。後勤單位需支 援陸軍、海軍、空軍以及憲兵等單位,不論是服裝、彈葯、兵器、輪車、火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