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達。」

第二節 繪本與語言教學

繪本結合圖像與文字的特點,使其同時具備文學要素與視覺吸引力,比起其 他種類的書籍,更能跨越年齡與國界的限制。從過去以繪本教學作為研究主題的 學術文章看來,在語言教學的課堂中,繪本作為教材的教育價值已普遍得到國內 外學者的認可與關注。而針對繪本與語言教學之間的關係,本節將從繪本對於語 言教學的教育價值、繪本教學設計、繪本教學與繪本挑選時應遵循的原則來進行 討論。

一、繪本運用於語言教學的教育價值

繪本歷來多以兒童為目標讀者,繪本教學的對象主要也以兒童為大宗。關於 繪本對於兒童成長與學習的優點及教育價值,諸多研究者普遍認為有以下幾點

(林敏宜,2000;李玉貴,2001;方淑貞,2003;張雅雯,2009;郭夢函,2012):

(1)增長認知學習,(2)增進語言學習,(3)提供生活經驗,(4)涵養美學,(5)

增進閱讀樂趣,(6)培養創造力、想像力,(7)促進社會適應。

而為何繪本適用於語言教學呢?諸多研究者認為繪本中容易記住且富含意 義的故事情境為學習者提供了學習和複習生詞、句型的良好機會,並將單調而枯 燥的機械式練習轉換為學習者參與其中的學習模式(Ghosn, 2002; Sheu, 2008)。

Ghosn(2002)則針對此問題提出了四個理由加以支持:第一,故事情節具有吸 引力,因此真實的文學作品內容為語言學習者提供了充滿動機又具意義的語境;

第二,繪本呈現了自然、真實的語言樣貌,能刺激並加強學習者的語言發展,同 時提供學習者「從上而下(top-down)」的語言學習媒介;第三,繪本能增進讀 寫能力與思考技能;第四,繪本主題囊括了許多人類生活的面向,因此能夠培養 學習者良好的人際互動與理解不同文化面貌的能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Sheu(2008)也從教育第一線教師的觀點出發,調查了語言教師對於繪本教 育價值的看法。研究結果發現,教師認為繪本的教育價值大致可分為語言價值

(linguistic value)、故事價值(the value of the stories)與圖像價值(the value of pictures),分別敘述如下:

(1) 語言價值:有意義的語言情境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 色,而繪本故事中的連貫語境,正是教師使用繪本的主要理由。

Littlewood(1981)指出,同一種語言形式能夠表達多種功能,而同樣 的溝通功能也能由多種語言形式表達。因此,學習者必須接觸不同的情 境,才能對語言的形式與功能有更深的了解。同時,繪本也能使學習者 在接觸故事內容時,連結先前的生活經驗或已備語言知識,對未知的語 言進行猜測。

(2) 故事價值:相較於以教科書為教材的正規教學,輕鬆的繪本故事能帶給 學習者更愉悅、更有參與感的教學內容,進而提升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與 學習動機。

(3) 圖像價值:繪本中的圖像能增加學習者對於文本及語言知識的理解,並 刺激學習者的想像力。也由於圖像的定義不完全,使繪本雖有文字內容,

但學習者看到圖片後,仍可自行猜測、想像,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產生 不同於文本的解釋,同時刺激其他學習者思考。而透過彼此的討論、分 享,學習者得以增進對於不同意見與文化的容忍與理解。

當繪本運用於成人的語言教學時,繪本中語境完整且具意義的故事內容提供 了學習者真實的語言輸入,並降低成人學習者的拘束與焦慮。從第二語言習得的 角度來看,語言繪本教學中常使用的朗讀活動(reading aloud)使學習者得以專 注在內容理解,而唯有在理解教學內容後,學習者才能接著進行口說、閱讀、寫 作等語言練習(Smallwood,1992)。

綜上所述,繪本教學雖然多運用於兒童身上,但從語言學習的角度出發,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本使用於成人的語言課堂之中,同樣也能產生增長認知學習、增進語言學習、提 供生活經驗、增加閱讀能力、培養想像力與創造力等類似的教育價值。而在提升 語言技能方面,Chen(2009)認為根據教師使用教學策略的不同,除了閱讀能 力之外,繪本教學對於學習者的說、讀、寫能力也都有相當大的助益。Smallwood

(1998)也表示,繪本因其精鍊的文字、極富魅力的插畫、具吸引力且節奏明確 的故事情節以及普遍而廣泛的主題,使繪本不只適用於兒童的語言發展與讀寫能 力的培養,也能帶給成人語言學習者同樣的學習助益。

二、繪本挑選原則

繪本主題包羅萬象,呈現的語言文字程度及風格也不盡相同,若要將繪本運 用在教學上,繪本的選擇必須經過教師的審慎考量,才能為學習者帶來正面的意 義與學習效果。林敏宜(2000,頁 6-8)從兒童文學角度出發,認為一本優良的 繪本應該具有五個特質:

(1) 兒童性:故事主題須符合兒童發展與興趣;文字要淺顯易懂、口語化;

插畫則要運用趣味、動態、具體、鮮明的風格來吸引兒童注意。

(2) 藝術性:文字、語言要優美且符合兒童程度,表現手法可以想像、譬喻、

描繪、敘述等方式進行;插畫則可在配合故事內容的前提下,在版面配 置、色彩運用、角色造型上,創作條件、有目的的繪畫。

(3) 教育性:具教育性的繪本可使兒童在認知、人格、道德、生活等方面或 成長。

(4) 傳達性:繪本的文字敘述應與圖畫相輔相成,達到「畫中有話,話中有 畫」的傳達功效。

(5) 趣味性:文字間的幽默感、插畫的遊戲性、音樂性及圖文整體的設計與 安排皆能提升繪本的趣味性,使兒童從中得到更多樂趣。

Huck、Hepler 與 Hickman(1987)則針對內容、插畫、插畫的創作素材與 風格、形式、與其他讀物的比較等五個面向,提出優良繪本的評鑑要點(見表

2-1),而林敏宜(2000)也從版式、內容、插畫等三方面出發,提出了類似的參 考指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elementary schools (4th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Winston. p.220

語言教學中的繪本選擇,除了考慮上述的大原則外,還必須另外將教學目的 與符合文學要素兩點列入考量(方淑貞,2003)。比方說,繪本內容是否適用於 聽、說、讀、寫的練習?繪本中使用的語言文字是否難易適中?繪本的難易程度 是否稍高於學習者?學習者的背景知識與經驗是否能了解故事內容?而成人學 習又不同於兒童,當繪本使用於成人的語言教學時,必須將成人的心智成熟度與 認知發展列入考量,Smallwood(1998)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作為教師判斷繪本合 適度的依據:

(1) 該繪本是否符合教學目標?比方說,是否涵蓋社會、文化或政治議題?

是否能帶出與主題相關的詞彙或語法結構?

(2) 對成人來說,該繪本是否具有特色?故事中是否有成人角色?主題是否 符合成人心智,或傳達某種普世訊息?

(3) 繪本中的插圖是否呼應故事情節?

(4) 繪本中的文字是否包含重複或可預測的語言模式?

(5) 繪本中的語言難易度是否稍微高於學習者的語言程度?

(6) 故事內容是否隱含真實的文化內涵?

劉珣(2000)指出,第二語言教材須具備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趣味性 與系統性,其中「趣味性」意指語言教材應「有用」且「有趣」,並能反映現實,

關注學習者感興趣的話題,而該原則正好是教材編寫的最大難點之一。繪本鮮少 運用於華語教學的事實,以及故事內容一定程度上反映個人生活經驗與社會文化 的特點,使繪本作為教材充滿了趣味性。基於此觀點,加上本研究的教學設計對 象為成年外籍學生,因此研究者在挑選教學繪本時,將以上述評估準則中的內容 及插畫為主要依據,選擇適合學習者且能引起學習者興趣的題材,並依照設定的 教學目標,適當地修改語言文字以提高教學成效。

三、繪本教學原則、程序與技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一)繪本教學原則

要使繪本在教學中發揮其價值,教師必須能讓學習者對繪本產生共鳴,並將 豐富的內涵傳達給學習者。為了達到此目的,林敏宜(2000)認為在設計繪本教 學活動時,必須把握三項原則:(1)重視學習者新舊經驗的銜接,(2)符合學習 者的發展特質、能力、興趣與需要,(3)統整學習者的學習經驗。梁玉珊(2009,

頁 17-18)則綜合李連珠(1991)、王淑娟(2003)、方淑貞(2003)、江麗莉(2006)

等人的看法,將繪本教學原則歸納為以下五點:

(1) 教學者須熟讀繪本內容,充分掌握繪本欲傳達主題。

(2) 繪本本身充滿了趣味與想像,因此教學時應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勿使 繪本教學變成既定工作。

(3) 「圖」「文」並重,讓學習者在提升語文能力的同時,能從中不斷探索、

預測。

(4) 鼓勵學習者發言,並培養表現對他人意見的尊重。

(5) 針對學習者需求,設計適當的延伸活動,以提升學習者學習興趣,激發 學習者潛能。

(二)繪本教學程序與技巧

蕭敏華(2005)認為繪本教學可分為四個流程:

(1) 暖身活動:目的在於營造氣氛,活動方式包括表演、觀察、發表等。

(2) 文本導讀:步驟大致為按圖猜故事、讀(聽)故事、語句解析、順著圖 說故事、朗讀。

(3) 討論活動:配合故事情節發展層次及脈絡原因,並以五 W(where、when、

who、what、why)一 H(how)作為題目設計依據。

(4) 延伸活動:目的在於使學習者更了解所學,並做另類練習。

Smallwood(1998,頁 3)則將繪本教學分成閱讀之前、閱讀中間、閱讀之 後、延伸活動四階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1) 閱讀之前—大聲朗讀:教師適當地修改文本中的語言文字,以生動的表 達方式大聲唸出故事內容。

(2) 閱讀中間—討論回顧:給予學生充裕的討論時間,並適時提出相關問題 或鼓勵學習者自發性的發言。

(3) 閱讀之後—連結寫作:請學習者寫下對於繪本內容的回饋,如:對於繪 本的感受、他們最喜歡的部分、如果他們是主角會怎麼做,並口頭分享。

(4) 延伸活動:如重述故事、改寫結局、故事接龍、角色扮演等活動。

觀察上述學者的教學步驟,可發現繪本教學的構成主要為繪本呈現、內容討

觀察上述學者的教學步驟,可發現繪本教學的構成主要為繪本呈現、內容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