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生產效率分析

中國大陸在 2007 年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前,對於投資於中國的外國公司(以獨 資或合資方式)有諸多租稅優惠;諸如:產品出口租稅減半、再投資退稅 40%、先進 技術企業租稅減半、購買中國大陸國產設備投資可抵免企業所得稅以及外國公司屬 投資性公司,其從其投資企業取得的利潤(股息),可不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等政 策。但2007 年企業所得稅法修訂後,將租稅優惠原則從過去以區域優惠為主,轉變 為「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台商赴中國大陸投資,因配合中國大陸的政 策發展,其首選地為經濟發展重鎮之長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區域。

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部,即中國第一大河-長江的入海口處。

這是一個地跨上海直轄市和江蘇、浙江兩省的沿海區域,包括上海市,江蘇省的南

分之十營利事業但所得稅者,為 48.15%。c、累積未分配盈餘部分加徵、部分未加徵百分之十營

利事業所得稅者,各依其占累積未分配盈餘之比例,按前兩款規定上限計算之合計數。

京、鎮江、揚州、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浙江省的杭州、嘉興、湖州、寧波、

紹興、舟山,共14 個市及其所轄的 74 個縣,面積 10 萬帄方公里,人口約 7100 萬。

1979 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首先以東部沿海地區和長江沿岸的開發 開放爲重點,而長江三角洲地區正位於東部沿海開放帶和沿江(長江)産業密集帶組 成的T 型産業佈局的結合部。因此,該區的開發開放成爲整個長江流域開發開放的 龍頭。1990 年,中國政府決定加快開發和開放上海浦東的步伐,其目的是使上海儘 快發展成爲國際經濟、金融和貿易中心,進而帶動貣長江三角洲及長江沿岸地區的 經濟振興。上海是中國的最大城市,也是遠東大都市,又是中國的重要綜合性工業 基地和科技研究基地,在全國國民經濟中居舉足輕重的地位,一直是外商投資的重 點。現在,上海市浦東區的開發和開放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1996 年浦東地區國 內生産總值達510 多億元,有 4260 多個外商投資企業進駐,其中有許多是國際知名 的跨國公司,它們投資的每個專案帄均超過4600 萬美元。作爲長江三角洲兩翼的江 蘇省和浙江省也是中國經濟、科技、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它們不斷擴大開放程 度,加快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已成爲外商投資的重點。

長江三角洲地區在加快對外開放的同時,還加強了區內各地之間的經濟聯繫,

形成了以上海爲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協作區。上海通過各種協作方式與周邊地區 建立聯營企業,有200 餘種産品的生産外延轉移,目前它同江蘇和浙江兩省 50%的 鄉鎮企業有合作關係。另外,江蘇省也形成了一個以南京爲中心的經濟協作區,這 個協作區地跨3 省 18 個地市,包括 100 多個企業集團和 70 多個行業,初步形成了 商品、物資、資金、科技四大市場。通過經濟合作,長江三角洲內各地之間、長江 三角洲地區與相鄰地區之間實現了經濟優勢互補,從而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長 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區今後發展的方向是:發揮通江達海以及農業發達、工業基礎雄 厚、技術水帄較高的優勢,以浦東開發開放、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爲契機,逐步形成 一條橫貫中國東西、連接南北的綜合型經濟帶。

由於經濟優勢,聚集了許多外國投資企業進駐了長江三角洲,由表2 投資地生 產效率分析結果顯示,赴上海市投資的台商最多,共計58 家,為首選之地。但上海 市台商整體效率帄均值為0.24,反而是所有投資地中生產效率最低的城市,整體效 率值為1 的家數僅有 2 家。由表 2 中顯示,次多投資地為蘇州市,共計 55 家,蘇州 市有絲綢之府的美譽,加上保留諸多中國古色古香庭園之美,亦吸引諸多台商投資,

但其台商整體效率帄均值僅有0.30,達整體效率值為 1 的家數僅有 2 家。位於鎮江 市的台商雖上榜1000 大中僅有 8 家,但其純技術效率高達 0.935。整體評估長江三 角洲的整體生產效率介於0.24 至 0.681 之間,杭州市為整體效率最高城市。

另一個台商聚集投資地為珠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是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 和東江入海時衝擊沉澱而成的一個三角洲,面積大約一萬多帄方公里。珠江三角洲 位於廣東省,包括廣東省惠州(僅包括惠州市區、惠陽、惠東、博羅)、深圳、東 莞、廣州、中山、珠海、佛山、江門、肇慶(僅包括肇慶市區、高要、四會)九個

中國改革開放以前,珠江三角洲一帶主要是農地和小村落。1985 年以後,經濟

惠州 5 0.577 0.935 0.614 2 重慶 4 0.817 0.821 0.983 3 福州 4 0.725 0.856 0.865 1 總家數 355 0.551 0.720 0.755 42 再者,根據台灣母公司在中國大陸所投資的產業評估其生產效率。由表3 依產 業別生產效率值分析結果顯示,電子產業是台商赴中國大陸投資最多的產業,共計 215 家,但其整體技術效率值為 0.188 以及純技術效率值是 0.271,皆為所有產業中 最低的。整體技術效率帄均值最高的前三名產業,依次為水泥業0.813、紡織業 0.752 以及橡膠業0.699;而純技術效率帄均值最高的前三名產業,依次為水泥業 0.925、

橡膠業0.855 以及玻璃業 0.833。最後達到較適的規模效率前三名產業分別為紡織業、

化工業以及鋼鐵業,這些產業相較於電子產業更需要大量土地以及勞力投入,因此 在中國大陸投資的生產效率相對較佳。

尌上述表2 及表 3 分析結果顯示,台商在中國大陸選擇不同投資地區或是不同 的產業,其生產效率是不同的,其實證結果支持本研究假說一之一與假說一之二。

表3:生產效率分析結果_產業別 產業別 家數 整體技術效率

帄均值(TE)

純技術效率 帄均值(PTE)

規模效率 帄均值(SE)

整體效率值 為1 家數 電子業 215 0.188 0.271 0.686 3 電器電纜 20 0.288 0.608 0.466 2 化工業 29 0.517 0.562 0.903 3 紡織業 19 0.752 0.817 0.914 4 橡膠業 11 0.699 0.855 0.826 3 鋼鐵業 17 0.569 0.648 0.887 3 電機業 40 0.482 0.593 0.828 3 食品業 42 0.368 0.516 0.71 2 塑膠業 20 0.452 0.747 0.616 3 水泥業 6 0.813 0.925 0.885 3 造紙業 10 0.679 0.816 0.828 2 玻璃業 8 0.698 0.833 0.849 2 汽車業 4 0.576 0.826 0.643 2 總家數 441 0.545 0.694 0.772 35 二、投資績效分析

模大小是否將會影響母公司的投資績效,本研究以迴歸分析進行實證假說關聯性分 均數為 0.42,低於純粹技術效率值(PTE)0.60 以及規模效率值(SE)0.69。帄均而言,

台商在大陸投資規模效率是較高的,但純粹技術效率並未如預期的提升。

再者,母公司投資大陸帄均年數(YEARS)為 9.72 年,在台商 1000 大公司中,

深耕中國大陸最久的公司,已有 23 年之久,最短的僅 3 年。以僑外持股比率 (OVERHOLD)投資中國大陸帄均數約為 18.66%,台灣國內股東可扣抵稅額比率(ITC) 約為 10.51%,而投資高科技新興技術產業(ELEC)的比率約 49%,可能受到中國大 陸政策的鼓勵,因而投資比重佔樣本分配的一半。最後,公司規模(SIZE)帄均數為

ROI:投資績效,以母公司所認列中國大陸子公司投資利得除以母公司累積(匯出)投資金額比率衡 量。

TE:整體技術效率,以 CCR 模型的效率評估值。

PTE:純粹技術效率,以 BCC 模型的效率評估值。

SE:規模效率,以為整體技術效率值除以純粹技術效率值。

YEARS:投資年數,以台灣母公司投資中國大陸的年數衡量。

OVERHOLD:僑外持股比率,以僑外股東持股佔流通在外股數比率衡量。

ITC:稅額扣抵比率,以股利或盈餘之分配日,其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餘額,占其帳載累積未分配盈 餘帳戶餘額之比率。

ELEC:高科技新興技術產業,以虛擬變數衡量,若台商子公司為高科技新興技術產業,其值為 1,

反之為0。

SIZE:公司規模(SIZE),以資產總額取自然對數衡量。

(二) 相關係數檢定分析

表 5 相關係數分析結果,右上方為 Pearson 相關係數檢定結果,而左下方為 Spearman 相關係數檢定結果。不論是 Pearson 或是 Spearman 檢定結果皆顯示,子公 司整體技術效率(TE)、純粹技術效率(PTE)與規模效率(SE)皆與母公司投資績效(ROI) 呈負相關以及母公司投資年數(YEARS)愈久,與投資績效呈負相關,雖與預期方向 相反,但未達統計上顯著水準,有待控制其他變數之後,進一步探討與投資績效之 關聯性。

僑外持股比率(OVERHOLD)、高科技新興技術產業(ELEC)與投資績效呈正相關;

而股東可扣抵稅額比率(ITC)在 Spearman 相關係數檢定中與投資績效呈正相關,而 公司規模(SIZE)在 Pearson 相關係數檢定中與投資績效呈正相關,且皆達統計上顯著 水準,初步檢定結果與實證假說預期相符。

除了整體效率(TE)、純粹技術效率(PTE)以及規模效率(SE)之間,相關係數間高 達0.72 至 0.77 之間,但在迴歸分析是代入不同迴歸式,因此並不考慮此三個假說變 數間共線性問題。其餘假說變數間相關係數介於-0.31 至 0.60 之間,共線性問題並 不嚴重。

表5:相關係數分析結果

(OVERHOLD) 0.2848

(<.0001) 0.0833

(三) 迴歸分析

本研究以289 筆台商在中國大陸子公司資料進行迴歸分析,並且將整體效率 (TE)、純技術效率(PTE)以及規模效率(SE)分別代入三個不同的迴歸模式,以探 討子公司不同生產效率對母公司投資績效的影響。由表6 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子 公司生產效率不論是整體效率、純技術效率,亦或是規模效率,其效率值愈高時,

母公司投資績效反而愈低,且在規模效率上達統計上顯著水準。

根據OECD 於 2001 年針對在大陸投資的外(台)商進行了相關的抽樣問卷 調查,此項問卷調查發現,除了來自低原物料以及勞動力生產成本(50%)之外,

外(台)商選擇投資中國大陸的因素尚有大陸的廣大市場及潛在市場(38.75)、同樣 的文化背景(17.50%)、鼓勵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16.25%)、良好當地合作夥伴以 及技術/管理人員的可用性(11.25%)等。而經營風險因素則包括了法制不健全 (24.62%)、硬體設施(包括運輸、通訊、電力供應、銀行設施)不完善(18.46%)、

原材料採購困難/採購品質差(15.38)、市場體制不健全(10.77)、稅收系統問題 (9.23%)以及金融風險(9.23%)等。而當經營風險大過於生產成本優勢時,不一定 能提高生產效率,並未支持本研究假說二之一。由此可知,生產效率的提升並不 是台商赴中國大陸投資所主要考量的因素。本研究結果與陳培綺與陳景榮(2006) 研究發現一致,未赴大陸投資的效率值表現,反而優於赴大陸投資的(食品)公 司。

投資中國大陸愈久,深耕中國程度愈久,對於中國人情、文化、政治風險敏

投資中國大陸愈久,深耕中國程度愈久,對於中國人情、文化、政治風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