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肢體障礙生及音樂特殊教育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肢體障礙生及音樂特殊教育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文獻探討,蒐集相關文獻加以分析探討,以作為本研究之立論 基礎。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肢體障礙生及音樂特殊教育相關研究、

第二節為音樂治療方法及相關介入研究,第三節為學習樂器對健康影響 及相關研究。

第一節 肢體障礙生及音樂特殊教育相關研究

我國對於特殊生轉銜服務,於民國八十七年公佈的特殊教育法實行 細則第十八條中明訂於個別化教育計畫當中,針對學生個別需求所擬定 之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應對學前教育大班、國小六年級、國中三年級 及高中(職)三年級學生提供轉銜服務,其內容應依據各教育階段之需要,

包括升學輔導、生活、就業、心理輔導、福利服務及其他相關專業服務 等項目(教育部,1998)。但實際上,對於身心障礙者而言,生活常帶著 艱辛晦澀的色彩,在現代社會愈趨複雜、變化愈趨急遽的情勢下,身心 障礙者的生涯發展可能更為艱難。雖然目前社會已逐漸注意身心障礙者 的困境,也有若干輔導的措施,但實質獲得幫助還是有限。探究其因,

可能在於一般人對身心障礙者的認識不足,甚至有人會認為身心障礙者 無生涯發展可言(林幸台,2004)。身心障礙者除了要面對本身身心障礙 的問題,還要接受社會如何對待他們的方式(陳惠玲,2003)。保障身 心障礙者生涯輔導與社會適應是幫助弱勢的一環。

6

家庭方面,照顧障礙兒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的父母生下正常 的孩子,在照顧他們時都會顯出手忙腳亂的情形,更何況是身心有障礙 的孩童 (郭屏萍,2002)。障礙兒家庭問題有66%是由於障礙兒特殊照顧 需求所產生(Gallagher et al.,1983)。家有障礙者,勢必造成家庭的壓力。

在台灣也有數個研究指出有許多因素會影響障礙者家庭,如重度障礙者 及低社經地位的家庭,父母適應問題較多。研究指出心智障礙者的母親,

其壓力來源包括:不知如何教養、擔心子女安全、對子女的未來不確定、

擔心自己老了子女該怎麼辦等問題(周月清,1996)。障礙者家庭普遍需 要資訊和專業上支援;多數的特殊教育文獻在論及案家與專業人員的夥 伴關係時,都強調專業人員應先協助個案家庭得到力量,進而使其達到 充能,這裡所謂的「力量」,就是知道他們該怎麼辦(Turnbull,2002)。

父母找到力量進而給予期望,便能影響其子女未來的發展。李翠玲(1989) 指出,家庭社經地位及父母對肢障子女的教育和職業期望皆影響子女在 未來是否有傑出表現。綜上文獻,家中若增加一位身心障礙者,父母除 了要克服心中的驚恐,緊接著要面對養育的問題,養育的辛苦,適時尋 求專業協助幫助,而家庭中重要他人對於肢體障礙者的態度影響其未來 發展,家庭對於肢體障礙生影響是很深遠的。

學校方面,身心障礙學生也會有一部分的教育需求與非身心障礙學 生相同,如課業支持、疾病處理、生活支持、彈性調整及教室情境控制,

7

也就是說,非障礙學生與身心障礙學生的教育需求差異在於需要增加身 心障礙學生的生涯輔導、行政協助、生理考量、情境適應、資料訊息及 整體需求調整及改善,故無須把身心障礙學生分作另類標準區隔,只是 教育需求的差異而已(陳麗如,2011)。Nabb與Balcetis (2010)在研究221 所高中樂團的肢體障礙學生經驗中也觀察到,肢體障礙學生現在最缺乏 的就是專為他們設計的樂器,就算有肢體障礙專用樂器也難以取得,而 規模較小的學校也較無法提供這類資源,再加上老師也不一定會使用,

就會影響到肢體障礙者的音樂學習。Nabb與Balcetis (2010)在研究中還提 到,老師均願意在其音樂課程計畫中讓所有人能都能充分學習,但因為 肢體障礙學生手部的不方便,總是無法提供完善的教學策略。例如:老師 不能理解該如何教學、不知道肢體障礙者的需求、不知道該如何找到適 性樂器。如果要使學生成功的學習,老師對於學習障礙學生的態度及教 學調整很關鍵的(Mooney,1972)。此外,師生與同儕間的互動讓個人有機 會去認識自我,對於自我概念有顯著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態度愈佳學生 的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愈好(洪宜昀,2002)。因此針對肢體障礙學生特 殊學習設計,和專業教師的專業訓練,是特殊教育重要的課題。

Harvey & Greenway(1984)發現人類生理方面的障礙可能會影響障礙 者的自尊和自我概念,肢體障礙小孩比沒有肢體障礙的手足以及同齡同 性別的孩子,其自尊較低。受特殊教育的障礙兒童,則比接受一般教育

8

的障礙孩童有較高的自我概念。可見障礙者的生理功能限制,的確有可 能造成障礙者和自我概念相關的心理困擾。肢障者由於生理及環境因素,

常使自我概念低於常人(王振德,1978)。歸究其原因,乃是在現實的生 活經驗裡,他們常處於挫折情境中,自我肯定不易,因而很難以客觀的 角度來看待自己(張秋珍,1992) 。因此若協助肢障者建立較好的自我概 念,增進肢障者的自我省思與價值判斷能力,應能減輕其心理負擔(程文 秋,1995)。某班三年級的孩子們在國中校園中最後一場運動會的大隊接 力,邀請了班上從未參與過任何一場體育競賽的同學,是一位肢體障礙 的女孩,代表班上的最後一棒並與全班共同來完成這國中最後的一場賽 事,女孩由於先天的下肢障礙在步行過程中需要透過助行器的輔助,因 此從未有機會參加班上的大型體育活動。在操場上對一般人來說短短的 一百公尺,卻是影響這孩子人生的一個新歷程(葉怡君,2016)。另一個 案,經過七次化療、三十三次放射線治療後,終於再度走出鬼門關,治 療期間口腔黏膜破皮、喉嚨黏膜潰爛是很難忍受的疼痛,但個案用原本 就多病的身體、堅毅的忍耐力,讓醫師也大為佩服。個案告訴醫師:「只 要開始畫畫就會忘記病痛,畫畫是一種很有效的止痛藥,可以用圖片來 表達自已的心情。」(莊敏芳等人,2011)。休閒活動或是藝術的陶冶,

可幫助肢體障礙者跨出病痛,增進身心理的發展 。根據Fallen 與

Umansky(1985) 認為休閒活動有助於下列五方面的發展:1.動作發展,可

9

以改進個體精細動作與大動作技巧。2.認知的發展。3.創造性的發展4.

語言與說話技巧的發展。5.社會情緒的發展一由合作性休閒活動中,個 體與他人建立友誼關係。適時的休閒活動,可幫助肢體障礙者各方面的 發展,綜合以上文獻,本研究探討一位肢體障礙學生,藉由學習爵士鼓 所帶來的影響及其生命歷程。

第二節 音樂治療方法及相關介入研究

音樂治療目前在臨床應用逐漸受到重視,常見的有老人(Chen et al., 2008)、睡眠(Chen et al., 2009)、手術的患者、牙科、脊髓受損、小兒 科治療、產科、精神科、加護病房、癌症(李淑燕,2008)。研究指出 音樂可引發聆聽者產生生理及心理上的反應,例如可造成心跳變慢(Chen et al., 2009)、血壓及呼吸速率的改變、降低疼痛、減輕焦慮及改變情緒

(Evans, 2002)。

音樂治療是健康照護的臨床技能,即有技巧的使用音樂來恢復、維 持、改善個案的生理、心理和情緒問題(施以諾,2003)。近五十年於音 樂治療領域的研究,在多方面支持了音樂治療效果,包含促進活動、肢 體復健、引發治療動機、提供情緒支持與宣洩、提供心理治療歷程等(林 柔廷,2010)。

音樂治療在舒緩壓力及放鬆之應用已行之多年,以下將常用的音樂 治療方法提出相關內涵和說明。

10

一、聲音療法(sound healing)與橫膈呼吸(diaphragmatic breathing)

聲音療法主要建構在兩種身體能量的理論之上,即身體的生理共鳴 (bio-physical resonance)及身體有多種能量系統所涵蓋和產生的信念

(Crowe & Scovel, 1996)。在學習及練習放鬆之前,可使用橫膈呼吸來當音 樂治療前的暖身活動,再以聲音療法進入療程。呼吸放鬆主要以腹式呼 吸為主,講究以鼻吸氣、以口吐氣,呼吸頻率平穩而緩慢,透過對自己 呼吸狀態與次數的改變而達到注意力集中的狀況,從中體會出一種對內 在的感覺,而達到放鬆的效果。腹式呼吸經由橫隔膜收縮與舒張的反覆,

提升二氧化碳濃度、提升副交感神經活性,引發身體內部安定、專注、

放鬆,達到降低個體警覺度,使心跳、血壓穩定,進而提高放鬆的能力 (McLean & Woody, 2001),經常做為音樂治療進行之前緩和個案身心狀態 的準備項目。

二、 音樂聆聽與漸進式肌肉放鬆法(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PMR) 常與音樂聆聽搭配應用的漸進式肌肉放鬆法,由 Jacobson 於 1938 年 所發展,目前被廣泛應用在克服焦慮、緊張、畏懼、甚至各種因自律神 經功能失調所導致的生理症狀。個體依全身肌肉群的排列順序,主動有 次序且漸進式的繃緊和放鬆大肌肉群,使肌肉張力釋放,包括:手部、

腳部、頭頸部、臉部、肩部等肌肉群放鬆後,神經訊息上行到腦部,阻 斷肌肉緊張的收縮作用,產生肌肉放鬆的效果(Calderon &Thompson, 2004;

11

Payne, 2000)。音樂聆聽(music listening)藉由聆聽音樂來接觸其內心世界,

因為音樂常可以引導出內心感受和想法,而能夠有效協助。此方法所用 的音樂可以是現場音樂或 CD 等等。音樂聆聽法所運用的範圍相當廣泛,

常與以下技巧結合使用:例如:放鬆練習與冥想、歌曲討論、音樂想像 引導、音樂生命回顧等(謝馥年,2002)。

三、音樂想像(music and imagery)

音樂想像的概念主要從 Summer(1988) 的「音樂引導意象」 (Guided Imagery and Music, GIM) 而來,是屬於 GIM 相關的活動,是一種舒壓的 策略。活動的程序如下 (Summer, 1988):(一) 前奏 (prelude):對放鬆的 目標與練習的過程做完整的說明。(二) 放鬆 (relaxation):閉上眼睛、應

音樂想像的概念主要從 Summer(1988) 的「音樂引導意象」 (Guided Imagery and Music, GIM) 而來,是屬於 GIM 相關的活動,是一種舒壓的 策略。活動的程序如下 (Summer, 1988):(一) 前奏 (prelude):對放鬆的 目標與練習的過程做完整的說明。(二) 放鬆 (relaxation):閉上眼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