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得其樂學到老、遺「世」而居的聰鳴

第四章 老家?居住生活軌跡

五、 自得其樂學到老、遺「世」而居的聰鳴

圖 4-5 聰鳴家系圖

聰鳴是客家人,能言善道、富正義感且熱心公益。他堅持活到老學到老,

64 歲從台北市政府建設科退休後,自行摸索財金知識且每早操盤至今。他不熱 衷中心內社團活動,喜歡待在房內研究保健知識。他甫通過中級客語能力認證,

夢想通過高級檢定從事教職,因為其一生「士農工商都作過,只缺『教』」。 聰鳴排行老么,上有五位哥哥,五兄年幼被水沖走,所以從小是跟著四個兄 長成長。他受三年日本教育後因美軍空襲中斷,並開始幫忙家裡農作。光復初期,

父親認為「識字很重要」,所以曾讓他於農閒(9–11 月)時,到私塾學習四書 五經三個月。但是,聰鳴的老師被一位有日治時代初中學歷,且曾跟隨爺爺學習 漢書的鄭姓少年舉發「亂教、連發音都不對」,聰鳴也指他「也是學會背而已,

不知道什麼意思」,「自己〔指老師〕也覺得不好意思」而歇業。隔年,他再跟隨 一位有中醫執照的台籍老師學習,該老師要求學生背熟詩書五六年後,再教註釋。

約莫這時期,聰鳴的父親和三兄相繼生病,父親逝世後,「三嫂因坐月子無法到 醫院照顧丈夫」請聰鳴代為照顧,不久三兄不治死亡,大哥開始掌握家中權力。

聰鳴第二次學習漢語三個月後,被大哥剝奪學習權,「老么反而不受寵,要做工,

姪子〔大哥兒子〕跟四兄都可以去念書」。聰鳴第一次的「人生轉捩點」是一本 日漢字典:日人返日之際,友人送給大哥一本日漢字典,聰鳴因為有日語基礎把 它拿來當作「老師」,同時大姪子已上小學(他當時16 歲,姪子 8 歲),教他ㄅ ㄆㄇ,因此學會漢字。後來附近天主堂一位因共產黨禁止傳教而「逃來台灣」的 西班牙裔傳教士,需要譯者協助傳教,聰鳴主動前往面試,「剛好北京話會通」

而被錄取,並認識在教堂附設幼稚園任教的太太,自由戀愛於24 歲結婚。

聰鳴婚後認為「男人養家,不能只有一技[之長]」,所以他奉命於家業草繩、

鐵工廠幫忙和農耕外,一直想辦法獨立離開老家。他婚後生了六個小孩,體認僅 分得五分地,「種菜太多、作田又不夠,要分給四個小孩〔指兒子〕一個人又分

不到兩分」,於是另尋出路。所以,他開始善用時間「半工半讀」在草繩串好前 十分鐘的等待時間,準備普考。天助在34 歲考取後,舉家從新竹搬到台北市。

一開始因兒女多,租房子到處碰壁,後來六張犁一位商家老太太「喜歡小孩」,

把店鋪後房間租給聰鳴的家庭,「八人擠一張床」。兩年後,他認為自己薪水低、

「生太多」,決定賣掉祖田並跟小舅子借款, 買了一棟於坡心某巷邊的兩樓平房,

計畫小孩成人後可以把它作為店面,免得「步上自己的後塵」—「當公務員沒有 買官、沒錢、沒勢」,同工但不同酬。後來,坡心房子前的巷弄改名樂業街後,

他花十多年建言內政部、市政府徵地改建,「土地每年升、房子每年折舊,這樣 以後蓋大樓才有效率,才有價值」。聰鳴50 多歲,徵地改建開工期間,夫婦倆和 單身的雙胞胎兒子在金門街租了兩年房子,後又搬到租金較便宜的萬華國宅及大 安國宅五六年。坡心「住屋」改建完成後,聰鳴分到一個店面、三樓平房,前後 陸續賣出,買入時十萬出頭賣出千萬,並成為夫婦倆的養老基金。

聰鳴在 2001 年過年過節到安養中心訪視同事時,知道有老人公寓且收費便 宜,比他們到處租屋的支出少了許多。他又體認太太有風濕關節炎,加上長年做 家事又養育六名小孩、四名孫子「辛苦一輩子」,「不要讓她[晚年繼續]燒飯、帶 小孩」,所以自行登記抽籤等候兩年排到空房。但太太認同女兒說中心建築老舊、

兒孫眾多卻住到安養院「丟臉」的說法,所以拒絕入住。聰鳴尊重太太的意願不 得不放棄,並告誡她要承擔繼續照顧晚輩的後果。後來小媳婦生產,夫婦雙薪家 庭無暇照顧,請聰鳴的太太搬到桃園幫忙,連生兩子她也連續代為照顧兩年。聰 鳴深覺太太照顧負荷大,再暗自登記安養中心,又等候兩年排上,「太太[照顧]

怕了」立刻答應入住至今。

六、65 歲北遷、生活適應良好的茂榮

圖 4-6 茂榮家系圖

茂榮是待在出生地最久,唯一全程以台語對談的研究參與者。我在初次訪談 時都會問對方:「平常習慣講中文還是台語?」,但是我還來不及問茂榮,他已劈

頭感歎現在的年輕一輩不僅聽不懂台語,也不懂台灣俚語。他喜歡引述諺語或傳 統觀念,像是他講到老人聽力受損時說:「台灣話就是老人耳根重卡好,不通耳 根輕」,指老人聽力減損後也相對不容易受到煽動,不會一發現身邊的風吹草動,

就信以為真「出事」。

茂榮出生於屏東鄉村,小學畢業後囿於「環境[指家境]不是很好,就想趕快 出來打拼賺錢啊!回來維持家庭啊!不然父母負擔大啊!」,於是去玻璃工廠當 學徒。他說那時候學徒都要住老闆家裡,即便離家不到300 公尺仍終日終年不得 返家,一切都必須聽命於老闆:「24 小時都在人家家裡啦!沒自由,奴才就是奴 才」,但是「三年四個月,那都沒人教啦!去那個都是傻啦!吃就吃他啊!學三 年四個月就說出師了,但是自己都不到那個程度啦!都要靠自己。」他體認到並 未因此學到技能,而且想趁早出人頭地「看能不能賺到大錢」,所以16 歲北上到 台北受雇當師傅。茂榮因為踏實的工作態度,受老闆賞識,當兵期間仍發放薪水 給他。他偶爾回屏東探視親友的期間,認識太太的哥哥,他們倆人進而相識,但 是遠距離加上住在老闆家的受雇形態,他們說沒有時間「自由戀愛」,直到退伍 並且逐漸穩定後在25 歲娶妻。他這時搬出老闆家,與妻子在北縣租屋。茂榮生 子後「自己想辦法作頭家,常要當人家奴才喔?(要)作頭家啊!」,所以夫妻生 完四個小孩在台北住五年後,茂榮回屏東自營運輸業。茂榮一直到60 歲退休時,

長年與太太居住於屏東萬丹。

住在台北市的三兒子夫妻,2003 年因無暇照顧兒子,託茂榮夫婦代為照顧。

他們喜愛含飴弄孫的生活,但一年兩個月後孫子能夠獨自步行時,茂榮轉述三兒 子夫婦顧慮到要及時培養親子依附關係:「他們那個年輕人[三兒子夫婦]卡知影 小孩不能哄騙太久,都在南部哄騙,接下來他會對父母生疏啦!小孩有那個喔!

『母子連心』是這樣說就對啦!欸!他會想老母耶!在睡就睡到哭耶!想到在哭,

目屎流。」,於是「[三兒子夫婦]要抱回去哄騙,不能再讓你放在老人家這裡哄 騙,人家他感情才可以搏得出來,培養得起來才會好哄騙」。只是帶回台北不到 一年,三兒子夫婦又難以兼顧工作與家庭,加上知道茂榮夫婦想念孫子思切,所 以說服倆老搬到北市同住,就近「顧房子,也會幫忙顧孫子」。同時,茂榮考量 到晚年就醫的可近性,又可鄰近子女:「小孩住這裡啊!生活上有病痛,我兒子

〔指三兒子〕說的,有一次我在南部,漆油漆跌下去,稍微有腦震盪。在南部他 要怎麼看?小孩都在這,像我女兒〔指二女兒〕也不能,看看看怎麼看?!〔指 二女兒雖然同在南部,但有家庭壓力無法心無旁騖探視他〕好啦!你乾脆賣ㄧ賣 來臺北啦!你有什麼病痛,你來這到這,我才看得到。」,他們2004 年答應三兒 子的請求,一個月內把屏東老家賣掉,並北上居住至今。

不過他們搬到安養中心也是意外。茂榮的太太脊椎炎術後,裝了卡榫不方便 爬樓梯,所以他們考慮搬到設有電梯的公寓租屋。茂榮夫妻在社區復健中心巧遇 中心的住民,聽她介紹中心的收費及生活起居後到中心參觀,考慮收費便宜且備 有電梯、各式社交活動,所以登記入住。一開始三兒子不答應,他懷疑「有沒有 你〔指茂榮〕講的那麼好?」他也來參觀後,發現中心提供老人生活所需的服務

而改觀,甚至也考慮自己老了也可以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