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我決定理論相關意涵與研究

動機(motivation)是指引起個體活動或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使該活動 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一種內在歷程(張春興,1989),它也是一個人參與 活動所努力的方向與強度。自1980年開始,關於動機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以 自我決定理論為基礎。

Deci(1975)整合以前學者在外在事件對內在動機影響的實證研究發 現,首先提出認知評價理論(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Deci認為個人 的內在動機主要是受兩種個人的知覺感受所影響:

一、自我決定的知覺;二、對自我能力的知覺。當個人在活動中所感受到 的是它可以決定是否要從事該項活動,並覺得他有能力勝任時,則會使他 從事該項活動的內在動機增強;反之,一個人感受到的是他在被要求的情 況下才去做某事,或該項活動中無法展現他的能力時,則其內在動機因此 而降低。

Deci and Ryan (1985 ,1991)擴展認知評價理論並提出「自我決定理論」

,自我決定理論是一個在社會環境中,關於人類動機發展與功能的宏觀理 論,此理論將焦點放在人類行為是有意志的或有自我決定的程度,其主要 的假定為人們是活動的有機體,具有心理成長和發展的天生傾向。自我決 定理論改變了過去內、外在動機二分法的概念,而將動機採用一連續體的 方式而完整的區分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及無動機。以下將針對自我決定理

論的發展過程及其在體育領域的論據加以整理論述。

(一)、自我決定理論的發展過程

根據自我決定的程度可區分成內在動機、外在動機、無動機。內在動機

(Intrinsic Motivation)的定義指個體參與某項活動是為了從參與活動本身得 到樂趣和滿足感(Deci ,1985),包括求知、完成及體驗刺激三種內在動機。

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的定義係指個體參與某項活動是因為有外 在刺激之故,包括認同調節(Identified Regulation)、內射調節(Introjected Regulation)和外在調節(Externally Regulation)(Deci & Ryan ,1985 ,1991)。

內在動機分為三種型態:1 .求知的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 To Know) 是指個體參與一個活動是為了學習、探索或試著去瞭解一些新事物 時,所從中體驗到愉快以及滿足。2 .完成的內在動機

(Intrinsic Motivati On To Accomplish)是指個體參與一個活動是為了當他

(她)試圖去完成或創造一些事物,或者是超越他人所經驗到的愉快及滿 足。3 .經驗刺激的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 To Experience Stimulation) 是指當一個人參與活動是為了去經驗愉快的感覺,大部分與一個人的感官 有關。

根據Deci & Ryan (1985 ,1991) 提出外在動機的多向度觀點,將外在動 機分成三種型態。「外在調節」意指控制源在個人之外,例如選手練球是 因為被父母逼迫他們去。「內射調節」係指個人將參與活動的外在理由內

化了一部份,例如選手如果缺課,就會覺得有罪惡感。「認同調節」係指

Deci & Ryan (1985 ,1991)認為個體參與活動受到兩個重要因素的影 響,分別是由自我程度及知覺勝任激起內在動機的產生。學者Deci & Ryan

(1985 , 1991)所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中的三個心理需求刺激動力的關鍵 Deci & Ryan (1985 ,1991)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以及學者Vallerand (1997)

動機順序指的是:

以上圖表示,「社會因素」會影響學習者從事活動的「心理中介」,

進而決定了學習者選擇內在、外在的「動機」取向,進而影響個體最後的

「結果」。

(二)、自我決定理論在體育領域的相關研究

「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theory, SDT)是一套關注學習者 自由意志、自我抉擇、自主性、自我背書(self-endorsement)、自動自發

、自我決定等對學習之影響的理論,其基本假定是指社會背景因素會影響 一個人的動機(如:自主性vs控制性)、幸福感、和功能的水準。對個體 動機歷程進行甚多實徵性的研究,包括內在動機、動機類型、動機與酬賞

、個人需求與動機的關係等,因而開始受到肯定,並被視為是有良好研究 基礎所發展而成的學習理論,且日後相關的應用日漸增多

(Deci ,Vallerand ,Pelletier ,& Ryan ,1991)。

王清欉、黃郁琦(2002)在大專學生運動參與動機與運動阻礙因素之 分析研究中指出:不同性別大專學生在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及無動機上具 有顯著差異,從結果顯示,大專男生在運動動機上比大專女生來得強。但 根據Vallerand and Bissonnett (1992)、Pelletier ,et al . (1995)等人的研究發現

:女性在參與運動時候會有較高的自我決定,因此內在動機會比男性高。

賴子敬(2002)在台中市高爾夫參與者參與動機和參與行為之研究中 發現:男性在休閒娛樂的動機上有高於女性的趨勢。

林季燕(2003)以自我決定理論預測選手滿足感和退出之意圖。研究 發現:知覺到自己球隊是屬於精熟氣候愈高的球員,其自主性及勝任感愈 高,進而導致自我決定程度較高的動機,最後球員知覺到高度的滿足感,

也較不容易萌生退出運動的意圖。

鄭嘉勝(2004)探討自主性、關係感及勝任感在教練家長式領導風格 與運動員自我決定參與動機間之中介效果。研究發現:自主性、關係感及 勝任感整體對「家長式領導與內在動機」、「家長式領導與認同調節」、

「家長式領導與無動機」以及「家長式領導與自我決定指標」,具有部分 中介之效果。

劉義群(2004)針對國內大學生參與體育課動機的研究中顯示,選修 興趣選項之大學生其內在動機、內射調節、外在調節均高於必修興趣選項 和必修原班綜合課程之大學生,而必修原班綜合課程的大學生其無動機高 於選修興趣選項和必修興趣選項學生。

蔡銘仁(2006)以「自我決定理論」並結合行為改變階段為研究架構

,探討九年級學生體育課參與的動機及其身體活動的相關因素。根據研究 結果進一步提出體育課程實施時重視學生的自主性、強調個別的進步與努 力而不做同儕能力的比較,並且重視學生之間的同儕互動以利引發高度的 身體活動參與動機,引發學生身體活動的參與。

宋麗華(2007)以自我決定理論為研究架構,探討國家級運動選手參

與競技運動訓練的動機。結果發現:世青賽運動水準的選手在「內在動機」

上高於亞運級選手;在專長個人項目(體操、射箭、田徑、角力) 的選手其

「內在動機」上高於團體項目(棒球、足球),而團體項目(棒球、足球)在「外 在動機」上高於個人項目(跆拳道、體操、田徑)。

林俊賢(2007)認為體育課重要的功能就是為終身體育活動做準備,

了解青少年涉入體育活動如何維持,應該要了解動機的機轉和改善的問題

,才能提昇動機和活動品質。換言之,當學生對於參與動機型態越趨向內 在動機時,對於教師回饋知覺接受程度也相對提高,對高程度目標取向亦 是如此。

林宛曉(2007)探討教練交易和轉型領導對籃球選手運動動機、滿足 感與退出意圖之預測。其發現:以選手知覺到教練交易領導可以正向預測 運動動機的認同調節;轉型領導正向預測運動動機的內在動機與無動機和 負向預測無動機。交易領導與轉型領導均無法顯著預測滿足感與退出意圖。

黃文賢(2007)在國小排球選手參與動機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中發現

,參與動機方面:在不同性別的國小排球選手參與動機之構面均達顯著水 準,且構面之平均數都是男生大於女生。

范良誌(2008)則透過自我決定理論的「社會情境--心理中介-動機型 態---行為結果」動機過程模式,以建立一個能夠涵蓋社會情境因素與個人 心理變項的體育志工參與動機模式。結果發現:個人基本需求滿足(自主

感、勝任感、關係感)對自我決定動機強度有顯著且正面的影響。

蘇美如(2008)以臺北縣十一所國小高年級學生共 595名,進一步提 出自主性支持、勝任感支持和關係感支持皆透過自主性、勝任感和關係感 影響自我決定型態動機,進而影響專注力、樂趣感和挑戰性工作的選擇。

林貞錡(2009)在不同性別中部地區國中游泳團隊成員在參與動機之

「放鬆需求」、「興趣需求」、「健康需求」構面上無顯著差異,在「成 就需求」及「社交需求」動機上男性選手均高於女性選手。

江幸容(2009)在國中小學童木球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分析:性別在 整體運動參與動機上達顯著差異,男生大於女生。

郭蕙菁(2009)在全國高級中等學校競技啦啦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 社會支持之研究亦發現:男選手在參與動機得分高於女選手,故參與動機 達顯著差異。

小 結

本章探討教師領導風格中,分別以轉型領導與交易領導為主軸;兩者 在領導行為方面,轉型領導包含建立願景、魅力影響、激勵鼓舞、啟發才 智及個別關懷,交易領導包含例外管理及權宜獎賞;在領導者與部屬的關 係方面,轉型領導是將部屬的道德與動機,提升至較高的層次,而交易領 導是將領導者與成員的關係建立在定位及互惠的基礎上;在行為方面轉型 領導偏向「領導」,較為積極、開創,而交易領導偏向「管理」,較為被 動、守成;在動機方面,轉型領導強調內在動機,交易領導則強調外在動 機;在權力基礎方面,轉型領導注重採用參照權、專家權,交易領導則側 重運用法職權、強制權及獎賞權。轉型領導與交易領導在各方面雖有所不 同,但實際運用時需因時因地制宜,缺一不可的領導行為。

歸納本章所述得知,在眾多轉型及交易領導研究中,專家學者對轉型 領導及交易領導之定義頗多,以Burns 和 Bass兩位學者的理論最為著名,

尤其是Bass 的轉型領導、交易領導理論,並且已有許多實徵性研 究報告 支持其理論架構,並形成新近領導的一股潮流。

動機是行為發生的誘因,涉及個體想要滿足的需求,是促使個體產生

動機是行為發生的誘因,涉及個體想要滿足的需求,是促使個體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