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領導理論與發展

領導是一種行為、特質與技巧的結合,亦是領導者、被領導者與環境 等因素的交互影響過程。「領導」(Leadership)經由長期的研究,逐漸被構 念化,發展成為當代各種不同的領導理論,藉由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互動 過程,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為共同願景而努力,運用領導策略達成組織 效能(Northouse,2001)。本節針對領導之意涵及領導理論之發展進行探 討。本內容如下:

一、領導的定義

領導是一種權位、指揮和具有「拉」的意思,在性質上是指做對的事 情和講求效果,在功能上則有整合、激勵、啟發,帶領團隊邁向正確的方 向,可因時地而產生變革,在主體任務上有選擇性,著重組織規劃或在變 動中找尋並設定組織的方向,使組織可以適應環境的歷程。從上述領導的 概念、性質、以及功能任務上的說明,我們可了解領導在一群體中的重要 性,它不僅是消極的控制與維持現狀,更是積極突破原先所設定的標準以

達到成功。針對國內外學者專家有關「領導」的的定義,如表2 -1、表2-2

表 2-1(續)

Stogdill (1974) 領導乃是一種在預期及交互作用下,對工作與結構的 維持。

Hersey &Blanchard (1977)

領導是引導與影響組織成員努力達成某一特定目標的 過程。

Bennis & Nanus (1985)

領導是權力的一種形式,其代表一個人將意圖轉為實 際的能力。

Moss & Liang (1990)

Bass & Avoli (1993)

領導是領導者引導成員發展各方面的能力道德與動機

,而激發部屬繼承原領導者的責任感而達自我實現,

進而超越原預期表現。

表 2-2(續)

Wenger & Snyder (2000)

領導是個人階層的技巧,是一種社會過程,鼓勵在團 體的每一個人,協助組織成員建立承諾。

Hoy & Miskel (2001)

領導是一種社會歷程,在此歷程中,團體或組織內的 詮釋、目標的選擇、工作的組織、個人的激勵與能力、

權力的關係與共同的導向。

Northouse (2001) 領導是領導者運用影響力影響團體中的成員來達成共 同目標的歷程。

Bohn & Grafton (2002)

二、領導理論的發展

一般而言,西方領導理論的科學實徵研究,經由各種領導理論的分析

,可歸納為四種主要的取向:特質理論、行為理論、權變理論、新領導理 論等,(Bryman , 1992;莊柏年,1997;張慶勳,2000 )。領導從 1940 到 1980 區分成四個發展階段趨勢。Bryman(1992)將領導理論與研究,依時 間的劃分,將二十世紀初期以來的領導與理論分成四個階段;表2-3針對四 個主要理論做分析:

表2-3 領導理論與研究發展趨勢

時 期 取 向 核 心 主 題 1940 年代 特質取向 領導能力是天生的

1940至1960年代 行為取向 領導行為與效能的關聯性 1960至1980年代 權變取向 領導的風格受情境影響 1980 年代 新型領導取向 領導者需賦予遠景、授權、激勵

資料來源:Bryman(1992)

(一)、特質論

領導特質研究於二十世紀初期,其盛行於1930年代至1940年代之間,

為最早將領導的研究帶入科學研究領域的研究典範。此一時期的觀點認為 領導是一種人格或該種人格之效應。這些的人格特質,可辨別一名領導者 和非領導者人格差異。而領導者特質與研究者所強調的領導者特質不盡相 同,但領導者特質有可能會受情境的影響,所以要找出一套領導者所共同 擁有的特質,實有困難,其研究均缺乏一致性。

(二)、行為論

自1940-1960年代中期,領導研究之焦點開始注意領導者的實際領導行 為或領導方式,探究何種領導者有助於團體效能。特質研究強調靜態人格 分析,而行為研究重視外顯行為的探究。有關領導行為最具影響力如學者 Lewin,Lippitt,and White(1939)將領導者分成三種領導型態(獨裁、民主 及放任型),探討參與者對三種不同形式之反應。

(三)、權變領導論

權變論在1960-1980年代為當時領導研究的主流,其發展、運用及預測 功能亦最受人矚目。權變論認為領導或組織效能之高低,應視領導方式與 情境配合,而非一成不變,採適宜的領導,才能有效達到效果。在此階段 研究不僅切合實際且靈活,而逐漸受到重視。其中以學者 Fiedler(1967)

的權變模式最被注意。

(四)、新型領導

自1980年代起,由於組織面臨外在環境日益加劇的競爭,為了在此環 境中求生存體認到有必要做些改變,因此領導者會使組織轉型。目的均在 試圖找出如何有影響員工的行為及最有效的領導模式,以促使組織達成目 的。新型領導最先由Burn(1978)提出,對於政治領導的描述區分成交易 領導和轉型領導,奠定了一些概念性的基礎,但在當時並沒有很完整,後 來由Bass和他的同事一起完成,往後繼續發展為更詳盡的理論。交易和轉

型領導為新型領導研究之一,交易領導強調領導者藉由角色的澄清及工作 要求來建立目標之方向,藉此激發成員(Bass,1985);而轉型領導的方 式,指出領導者必須具有遠景,其領導效能是在對於成員產生轉型的影響

,目前已逐漸成為領導研究之趨勢。而轉型領導與傳統領導有兩點的不同 之處:(濮世緯,1997)

1、傳統的領導型態以達成成員的工作績效、滿意度為主,而在型領導是 成員對領導者高度的信任與深具信心,會提升成員自尊、激勵成員超 出工作職責的額外努力。

2、傳統的領導者將領導者界定為完成任務取向的人。在轉型領導者則是 提出共創願景、授權、鼓舞成員、為成員設定有挑戰性的工作,並影 響成員想法,領導者有改變的能力。

綜合上述的領導理論的發展,領導理論從1940年發展1980年不斷被更 新。更值得去關注的是在各領導理論之間,其實它不是互斥的,也不是彼 此可取代的,且後期的領導理論在既有的領導理論之上,產生新的觀點,

並豐富了領導理論研究的內容(蔡進雄,2000)。更進一步理解後期的領 導,蘊育了新的觀點,在顯現出當時的環境與領導現象的複雜,交易和轉 型領導提供領導者新的方向,也成為現在的主流。

Bass 領導的理論與量表不只被廣泛的運用在企業界,之後也常應用 在學校教育的改革上,像是校長的領導風格與老師工作投入或老師工作效

能的研究,認為組織效能須視成員對組織的價值與信念而定。其後,國內 外研究者將此理論運用在班級經營,像是老師的班級領導風格對學生成就 動機、學習適應或學生疏離感的影響;在體育方面則是應用在體育主管對 組織承諾的影響。最近,國內有關領導的研究已延伸到運動教練身上,例 如張永鄖(2001)針對大專教練,進行轉型領導與運動員成就目標、運動 員組織承諾關係的研究。由此可知,領導風格已逐漸受到各界的重視,然 而在體育老師專業方面仍未深入探究此一議題,因此,本研究想透過此一 理論來了解體育老師的領導風格與學生參與動機之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