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愛爾蘭近代經濟與外交

第一節  自由邦政府時期的經濟戰爭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第三章 愛爾蘭近代經濟與外交

19 世紀末以來,愛爾蘭的政治菁英就以追求獨立為首要目標,急欲脫離英 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掌控。追求獨立的精神就具體展現於愛爾蘭的經濟與 外交政策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愛爾蘭建立自由邦政府,享有部分內政與外交 上的自主權。愛爾蘭的經濟發展,受到國際環境和政府的經濟政策的影響。在國 際環境上,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美蘇雙極的國際體系逐漸成型,此時的英國雖不 如大英帝國全盛時期強大,但仍是國際政治上的強權之一,自然不可能放任愛爾 蘭。愛爾蘭想在政治上獨立自主,在經濟上卻又不得不依賴英國。在政府政策上,

若欲分析愛爾蘭的經濟外交政策萬不可忽略的是「領導者的認知」。在本章及接 下來的第四章當中,本研究將探討從 1932 年 de Valera 重新執政開始,一直到愛 爾蘭共和國獨立初期的經濟與外交政策。於此期間,國際上先是遭逢經濟大蕭條 (Great Depression)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緊接而來的是戰後歐洲各國的快速復興和 歐洲的統合。de Valera 與 Sean Lemass 是在愛爾蘭這段時間裡最重要的兩個領導 人,兩人雖然同屬 Fianna Fail Party,Lemass 甚至曾是 de Valera 所倚重的財經官 僚,但兩人主政期間,卻採取截然不同的經濟外交策略。本章將檢視「1932 年 經濟戰爭」、「語言政策與戰時中立策略」,以說明愛爾蘭的經濟與外交政策。

第一節 自由邦政府時期的經濟戰爭

1932-1938 年愛爾蘭對英國的經濟戰爭有三條主要的導火線,分別是忠誠誓 約 (Oath of Allegiance)、土地年金 (Land Annuities)與愛爾蘭對英國長期的貿易逆 差。在討論經濟戰爭以前,本研究要先簡單回顧忠誠誓約以及土地年金的由來,

此外還有 1920 年代愛爾蘭自由邦的政治經濟情勢。

忠誠誓約的爭議起源於 1921 年英愛條約(Anglo-Irish Treaty)的簽訂。忠誠誓

政府做為補償96。首任的自由邦總理 William Thomas Cosgrave (1880-1965)立場較 為親英,雖然對英愛條約並不十分滿意,但更反對與英國正面衝突。Cosgrave 原與 de Valera 私交甚篤,兩人是復活節起義的革命夥伴。在 de Valera 擔任愛爾 蘭共和國(Irish Republic)97總統時,曾任命 Cosgrave 擔任內政部長,使 Cosgrave 累積行政經驗與知名度98。直到英愛條約簽定後,de Valera 與 Cosgrave 對英愛條 約的看法迥異。前者反對條約將北愛爾蘭分裂出去,更反對愛爾蘭以自由邦的形 式繼續臣屬於英國;後者則是在 1922 年大選中投效「支持英愛條約」陣營。1922 年選舉結果,支持英愛條約的一方以 Cosgrave 所屬的 Cumann na nGaedhea 為代 表獲得 58 席,反對英愛條約的 Sinn Fein Party 僅獲得 36 席,支持英愛條約陣營 勝出。1922 年 12 月愛爾蘭自由邦正式成立,Cosgrave 被推舉為愛爾蘭自由邦第 一任總理。愛爾蘭自由邦內戰期間,Cosgrave 為了穩固自由邦的秩序,下令出兵 鎮壓並逮捕曾經在復活節起義中並肩作戰的反對派人士,處死 77 人,Cosgrave 與 de Valera 自此在政治立場上漸行漸遠99

1922-1932 年 Cosgrave 執政期間,愛爾蘭的經濟政策主張輕稅簡政,反對赤 字預算,貿易上極力避免不必要的關稅保護政策,支持自由貿易。1927 年開始

95 Canning , M. Paul, “The Impact of Eamon de Valera: Domestic Causes of the Anglo-Irish Economic War,” A Quarterly Journal Concerned with British Studies, vol. 15, no. 3 (Autumn 1983), p. 185

96 Fry, Somerset, and Peter Plantagenet, 前引書, 註 45, p. 322.

97 此處所指的是 1918 年 de Valera 自行宣布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並非 1949 年獲國際承認的愛 爾蘭共和國。

98 Fry, Somerset, and Peter Plantagenet, 前引書, 註 45, pp. 315~317.

99 周惠民,前引書,註 33,頁 192~19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5

Cosgrave 又推行一連串的工農計畫與交通、電力建設,三年內製造出一萬個就業 機會100。在 1929 年經濟大蕭條以前,愛爾蘭的經濟表現大致穩定,使 Cosgrave 先後在 1923 年與 1927 年贏得執政權連任總理101

(表 2 約置於此)

100 Fry, Somerset, and Peter Plantagenet, 前引書, 註 45, p. 321..

101 請參考 http://electionsireland.org/results/general/01dail.cfm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表 2 1922-1933 愛爾蘭主要政黨國會席次及百分比

Sinn Fein

Cumann na nGaedhe

al

Fianna

Fail Labor Clann na

Talmhan Others Total

1922 36(28.1%) 58(45.3%) 17(13.3%) 7(5.5%) 10(7.8%) 128(100%)

1923 44(28.8%) 63(41.2%) 14(9.2%) 15(9.8%) 17(11.1%) 153(100%)

1927/6 5(3.3%) 47(30.7%) 44(28.8%) 22(14.4%) 11(7.2%) 24(15.7%) 153(100%)

1927/9 62(40.5%) 57(37.3%) 13(8.5%) 6(3.9%) 15(9.8%) 153(100%)

1932 57(37.3%) 72(47.1%) 7(4.6%) 4(2.6%) 13(8.5%) 153(100%)

1933102 48(31.4%) 77(50.3%) 8(5.2%) 11(7.2%) 9(5.9%) 153(100%)

資料來源:節錄自

http://electionsireland.org/results/general/01dail.cfm

再由 作者自行編輯製作,網底為總理所屬政黨。

102 1933 年 Cumann na nGaedheal 改組為 Fine Gael Party。

不能有效聯合,因此 Cumann na nGaedheal 仍能以最大黨的態勢繼續執政。在第 二章當中有提到,Sinn Fein Party 在 1926 年 de Valera 脫黨後隨即沒落,1927 年 6 月的大選中,Sinn Fein Party 只獲得 5 席,取而代之的是 de Valera 所創建的 Fianna Fail Party,一舉獲得 44 席,僅落後執政黨 Cumann na nGaedheal 三席。Cosgrave 眼見執政的地位不穩固,因而在同年 9 月宣布解散國會重新選舉。選舉結果 Cumann na nGaedheal 獲得 62 席,但 Fianna Fail Party 也增長至 57 席。在野的 de Valera 受到鼓舞亟思振作,等待重新贏取執政的機會。1929 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 大蕭條嚴重衝擊愛爾蘭經濟,訴諸民族主義本是 de Valera 最拿手的武器,經濟 年 2 月舉行,Cumann na nGaedheal 訴諸過去十年的執政表現希望贏得選民青睞,

但是經濟不景氣的時刻,執政黨自然要背負較大的責任,選民往往較支持在野黨 以尋求改變105。在野的 de Valera 融合社會主義與民族情感的訴求,帶給選民新 的希望。由前文表 2 可見,Fianna Fail Party 就在 de Valera 的領導下獲得 72 席,

成為國會最大黨,de Valera 獲提名出任愛爾蘭自由邦總理,取得組閣權。經濟不

103 McAleese, Dermot “Anglo- Irish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From Excessive Intimacy to A Wider Embrace,” in Drudy, P. J, eds., Ireland and Britain Since 1922 (London: Cambridge, 1986), p. 88.

Irish Statistical Abstract, 2000.

O’Grada, Cormac, 前引書, 註 64, p.445.

104 McAleese, Dermot, 前揭書, p.89.

105 Fiorina, P. Morris, Retrospective Voting in American National Elections, (New He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1).

1932 年的選舉而得以執政,但 Cumann na nGaedheal 或許能夠在下次選舉中擊敗 Fianna Fail Party 奪回執政權。除此之外,英國也忌憚太激烈的作為會激起愛爾

107 請參考 Irish Statistical Abstract, 2000。

誠誓約與土地年金都應該交由帝國法庭(Imperial Tribunal)仲裁,但是 de Valera 質 疑帝國法庭的公平性,斷然拒絕英國政府的提議,第一回合談判宣告破裂108

有學者認為,愛爾蘭和英國衝突的升高,除了 de Valera 的意識形態,英國 方面也有責任。F.S.L. Lyons 就將經濟戰爭的原因,歸咎於當時英國的聯合內閣109。 1932 年英國的政治情勢正處於大聯合政府時期,保守黨、工黨、自由黨共組聯 合內閣。雖然聯合政府的首相是工黨 Ramsay Macdonald,但主要的決策者乃是 保守黨的 Stanley Baldwin 和 Neville Chamberlain110。針對愛爾蘭問題,內閣中立 場偏左的工黨與自由黨主張採行較溫和的協商路線來解決,但主要決策的保守黨 卻立場堅決,拒絕對愛爾蘭讓步,政府中溫和派的聲音因此被犧牲了111。保守黨 之所以主張採取強硬立場,是為了防堵 Lloyd George 與 Churchill。立場被歸為強 硬派的 Lloyd George 與 Churchill 此時被刻意排除在聯合政府之外,執政的聯合 政府不想因為軟弱的作為而遭致 Lloyd George 與 Churchill 的批判。若是對愛爾 蘭政策失敗,民眾喪失對現任內閣官員的信心,無形中將提供 Lloyd George 與 Churchill 重新回到政府的機會。

就在 1932 年 6 月愛爾蘭與英國雙方第一回合談判宣告破裂後,英國大眾幾

109 Lyons, F. S. L., Ireland Since the Famine (London: Fontana, 1973).

110 Canning , M. Paul, 前引書, 註 95, pp. 179~205.

111 Hyde, H. Montgomery, Baldwin: The Unexpected Prime Minister (London: Hart-Davis MacGibbon, 1973), p.318.

112 Canning , M. Paul, 前引書, 註 95, p. 189.

擔任英國自治領事務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Dominion Affairs)的 James Henry Thomas (1874-1949)認為,de Valera 的重新執政會成為英愛關係的重大威 脅。Thomas 的政治判斷促成愛爾蘭自由邦與英國政府的衝突加劇。雖然 Thomas 也主張若 Cosgrave 能在下一次的大選中擊敗 de Valera,雙方貿易關係即可回到 現狀,但英國政府必須有主動作為讓愛爾蘭再度發生政黨輪替。1932 年 6 月雙 方談判破裂後,Thomas 認為強硬的行動將有助於 Cosgrave 在愛爾蘭的聲望;相 反的,消極被動只會助長 de Valera 等激進份子的氣燄。因此他建議利用 1932 年

114 Kennedy, A. Kieran, Thomas Giblin, and Deirdre McHug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Ireland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Routledge, 1988), p.42.

Valera 更有藉口訴諸民族主義的仇英情緒來動員群眾,根本無助於 Cosgrave 的選 情。從經濟面來看,英國出口至愛爾蘭的煤礦若遭到關稅報復,將對英國煤礦產 業造成衝擊115。自由黨與工黨都呼應 William Peters 的看法,反對經濟戰爭,認 為過於激烈的手段只會使愛爾蘭人民更仇恨英國116

首相 Macdonald 則呼應 Cosgrave 的觀點,認為只要英國能夠繼續堅持到底,

最後勝利的會是英國,且 de Valera 將會輸掉選舉;但如果英國對愛爾蘭妥協,

在野的 Cosgrave 將因英國的讓步而難堪,而英國也將會在北愛爾蘭失去民心,

愛爾蘭共和軍將會誤認為英國政府軟弱無能。 況且,經過兩回合的談判,

Macdonald 認為 de Valera 根本沒有意願要解決問題,de Valera 只是想要藉機引發 更大的衝突,好完成個人獨立建國的心願。財政大臣 Chamberlain 也認為,對愛 爾蘭的貨物課徵進口關稅,將是彌補土地年金損失最直接的方式。

Party 席次卻少了九席,在總席次比例上僅剩 31.4%。親英派 Cosgrave 的失敗形 同英國政府的一大挫敗,英國內閣官員開始擔心,如果不能夠順利而且強硬的解 決愛爾蘭問題,將會給 Churchill 東山再起的機會。熟知愛爾蘭事務的 William Peters 再度提出警告,認為阻礙雙方貿易協定的主因是錯把政治問題與財經議題 綁在一起,若英國最後決定通過貿易制裁,形同迫使愛爾蘭另尋英國以外的貿易 對象,英國將從此失去愛爾蘭市場。

但是在愛爾蘭方面,1933 年 3 月 de Valera 利用在議會中的優勢席次,通過 Land (Purchase Annuities Fund) Bill,決定將土地年金留做地方政府建設計畫支

出之用,拒繳土地年金已成為既定政策117。同年英國就通過 Import Duties Act,

針對愛爾蘭出口的產品課徵進口關稅從 20%提高到 30%,這涵蓋了愛爾蘭總出 de Valera 急欲扭轉的對象120。Cosgrave 執政期間雖主張自由貿易,反對關稅壁壘,

但長久以來的產業結構與生產力不足的問題,使愛爾蘭對英國有相當大貿易逆差。

119 W. J. L. Ryan, “Measurement of Tariff Levels for Ireland for 1931, 1936, 1938” in Journal of the Statistical and Social Inquiry of Ireland, vol. 18, 1948-9, pp.109-133.

120 Daly, E. Mary, “An Irish-Ireland of Business? The Control of Manufactures Acts, 1932 and 1934,”

in Irish Historical Studies, vol. 24, no.94 (Nov. 1994), pp.251-252.

121 請參考 Irish Statistical Abstract, 2000.

府於 1932 年頒布 Control of Manufactures Acts,規定所有到愛爾蘭設廠的公司 若外資股份大於本土股份,必須要先得到政府核可的執照125。而政府發照的原則 是,到愛爾蘭設廠的外資,不可以排擠到愛爾蘭的本土企業126。Fianna Fail Party

府於 1932 年頒布 Control of Manufactures Acts,規定所有到愛爾蘭設廠的公司 若外資股份大於本土股份,必須要先得到政府核可的執照125。而政府發照的原則 是,到愛爾蘭設廠的外資,不可以排擠到愛爾蘭的本土企業126。Fianna Fail 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