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愛爾蘭近代經濟與外交

第二節  語言復興運動與二戰時的經濟外交

西元 1367 年,英格蘭頒布了 Statutes of Kilkenny,一系列的法案刻意打壓愛爾蘭140,壓制了愛爾蘭的語言習慣141。就在克倫威爾征服愛爾蘭後,英語成為愛爾 蘭島上的強勢語言。在政治、經濟與文化上具有優勢的人,都是使用英語。1801 年愛爾蘭被併入英國後,英國政府於 1831 年在愛爾蘭設立國民學校(National School),使用英文教學,學校禁止學生以愛爾蘭語交談142。 Language Policies on Barcelona, (April, 2002).

(全文可見於 http://www.linguapax.org/congres/taller/taller3/article21_ang.html)

140 禁止在愛爾蘭的英格蘭人說愛爾蘭語、禁唱愛爾蘭歌謠、禁用愛爾蘭姓名。

(法律全文可見於 http://www.libraryireland.com/JoyceHistory/Kilkenny.php)

141 Sean O’Bradaigh,” An Ghaeilge Why it is so important,” present at an Education Seminar in Dundalk, (February 20, 2000)

(全文可見於 http://www.rsf.ie/gaeilge.htm)

142 O’Riagain, Donall, 前引書, 註 139.

143 1841 年愛爾蘭人口為 6,529,000 人,1851 年為 5,112,000 人,1861 年更銳減為 4,402,000 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生於貧困農業地區,而這些地區正好就是愛爾蘭語被使用最頻繁,愛爾蘭語人口 最多的地區。就在大饑荒的「天災」與英國政府政策的「人禍」雙重打壓之下,

愛爾蘭語在愛爾蘭島上幾乎被連根拔除。

(圖 9 約置於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圖 9 19 世紀中愛爾蘭語人口分佈圖

資料來源:節錄自 Kennedy, Liam, Ell, Paul, Crawford, M. E, and Clarkson, A.

L, editions, Mapping The Great Irish Famine (Dublin: Four Courts Press, 1999), p.103.

年投入愛爾蘭語言文化復興運動。1893 年在 Douglas Hyde (1938-1945)的推動下,

成立「愛爾蘭聯盟」(Conradh na Gaeilge)。此聯盟的主要目標有:

1. 保存愛爾蘭語並將愛爾蘭語推廣成為日常生活用語。

144 請見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84%9B%E7%88%BE%E8%98%AD%E8%AA%9E

145 Coakley, John and Michael Gallaher, 前引書, 註 74, p.463.

146 Desmond, Fennell, “Can a Shrinking Linguistic Minority Be Saved? : Lesson from the Irish Experience.” in Haugen J. Einar, Derrick McClure, and Derick S. Thomason, edt., Minority Languages Today,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80), pp. 32~39.

147 O’Murchu, Mairtin . “Aspects of the societal status of Modern Irish,” in Ball, J. Martin, and Fife, James eds., The Celtic Languages, (London: Routledge,1993), pp. 47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3

年 de Valera 規定愛爾蘭語必須列為中學必修課程,畢業資格考也必須加考愛爾 蘭語。1934 年語言復興運動進一步向下扎根,使愛爾蘭語成為中學入學考試科 目148。1937 年由 de Valera 所制定的「愛爾蘭共和國憲法」第八條當中明訂:愛 爾蘭語成為第一官方語言,英語則淪為第二官方語言。愛爾蘭語因為憲法的保障,

在法律上取得優勢的地位149

雖然在政治人物的制度安排下,愛爾蘭語享有第一官方語言的地位,但實際 上愛爾蘭語的使用常只是象徵性與儀式性,非日常生活用語。政府投入資金與人 力進行愛爾蘭語復育計畫,成效卻相當有限。公務人員雖然需要通過愛爾蘭語認 證,洽公的民眾仍多使用英語。因此即使公務人員精通愛爾蘭語,平日使用的機 會也不多150。在學校教育方面,就算政府編列再多的預算,透過教育體系鼓勵學 生學習愛爾蘭語,設計愛爾蘭語認證考試,一旦自學校畢業,愛爾蘭語就不再於 日常生活使用。平時的商業活動,更不是透過愛爾蘭語進行。

(圖 10 約置於此)

(圖 11 約置於此)

148 張學謙,前引書,註 138,頁 173。

149 憲法全文請見 http://en.wikisource.org/wiki/Constitution_of_Ireland_(original_text)

150 Sean O’Bradaigh, 前引書, 註 141.

資料來源:節錄自節錄自 Coakley, John and Michael Gallaher, Politics in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New York: Rouledge,2005), p.463 再由作者編繪。

圖 11 1926-2002 愛爾蘭語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百分比

資料來源:節錄自節錄自 Coakley, John and Michael Gallaher, Politics in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New York: Rouledge,2005), p.463 再由作者編繪。

618,590 573,594 703,516

626,483

766,581 842,844

1,088,116 1,145,859

1,577,348

1901 1926 1936 1946 1961 1971 1981 1991 1996 2002

19.2% 19.3%

1901 1926 1936 1946 1961 1971 1981 1991 1996 2002

152 Gerry O’Reilly, “Economic Globalizations: Ireland in the EU-1973-2003”, Acta geographica Slovenica, Vol. 44, no.1(2004), p.5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6

表 4 1926-1946 愛爾蘭農、公、服務業人口比例

單位:人

1926 1936 1946

農 654,108 (53%)

613,353 (50%)

575,083 (47%) 工 158,841

(13%)

201,422 (16%)

208,138 (17%) 服務 410,065

(34%)

420,649 (34%)

444,524 (36%)

資料來源:愛爾蘭統計局。

年 度 職 業

定(Anglo-Irish Trade Agreement),終止兩國長達八年的經濟戰爭,但在 1940 年 代 Fianna Fail Party 執政期間,主政者 de Valera 仍信奉保護主義經濟政策,反對 (Industrial Credit Corporation)155、愛爾蘭糖業公司(Irish Sugar Company),泥煤發 展委員會(Turf Development Board)、愛爾蘭航空(Aer Lingus)等國營企業156。諸多 依靠政策保護的國營企業,根本無法面對外來的競爭,促使政府的產業政策更加 保守,經濟環境更加封閉。

de Valera 急於尋求愛爾蘭獨立自主的心態,也反映在愛爾蘭於第二次世界大 戰時的外交策略上。1939 年希特勒入侵波蘭,英國政府向德宣戰,愛爾蘭卻在

153 Daniel, T. K., “Griffth on His Nobel Head: The Determinants of Cumann na nGaedheal Economic Policy, 1922-32,” in O’Grada, Cormac, ed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Ireland since 1870, (Hants:

E. Elgar, 1994), p. 56.

154 Lee, Joseph, 前引書, 註 130, pp. 224~236.

155 即為今日的愛爾蘭銀行前身。

156 Burnham, James, 前引書, 註 25, pp. 537-556.

法」(Emergency Power Act)授權各級政府機關逮捕現行犯的權力,防止中立政策 遭到破壞158。de Valera 雖然擔心納粹德國橫掃歐洲會破壞民主制度的存續,但長 久以來依靠動員仇英情緒來攫取政治利益,他不願意也不敢公開與英國站在同一 陣線。在英國方面,為了避免讓自己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1940 年擔任英國首 相的 Churchill 提議希望能在愛爾蘭駐軍,由英國負責提供武器和人力防衛愛爾 蘭。Churchill 甚至提出「協助南北愛爾蘭統一」為條件,希望愛爾蘭能夠加入同 畫(Marshall Plan),對愛爾蘭的放款遠低於歐洲其他國家161。在 1948-1951 年當 中,美方放款 127.41 億美元,愛爾蘭僅獲得 1.33 億美元,在十六個接受援助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9

國家中排名第十四,僅高於葡萄牙和冰島。de Valera 政府的中立政策,再度傷害 了愛爾蘭的經濟情勢與對外的貿易關係。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各國受惠於美方貸款而快速復興,愛爾蘭的發展卻 相對緩慢。在國際因素上,或可歸咎於愛爾蘭在二次大戰爭期間堅守中立,未給 同盟國聯軍明顯的支持。戰後愛爾蘭又拒絕美國的邀約,不願加入北大西洋公約 組織,影響美國放款愛爾蘭的意願。但是愛爾蘭在 1950 年代經濟停滯的最主要 原因,還是要歸咎於愛爾蘭共和國獨立後的經濟政策。

John Aloysius Costello(1891-1976)於 1948 年大選中,率領 Fine Gael Party 贏 得執政權,雖未獲半數席次也不是最大黨,但已有足夠實力和其他小黨組成聯合 政府。律師出身的 Costello 在執政後手段更為激烈,1948 年 11 月在愛爾蘭國會 提出愛爾蘭共和國法案(Republic of Ireland Act),宣佈愛爾蘭自此退出大英國協。

隔年,英國也承認了愛爾蘭的獨立地位。數百年來一直致力於獨立運動的愛爾蘭,

終於在 1949 年正式脫離英國殖民,成立了愛爾蘭共和國。

在第四章中,本文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首先討論愛爾蘭在 1948 年的政黨 輪替與獨立建國,緊接著是 1950 年代三回合的政黨輪替。相較於 1932-1948 年 由 Fianna Fail Party 長期執政,這段時間是愛爾蘭政局多變的年代。直到 1957 年 de Valera 再度擔任總理並於 1959 年交棒給 Lemass,愛爾蘭共和國的政治才重新 穩定下來。而 1959 年開始正是愛爾蘭蛻變的關鍵。總理 Lemass 對愛爾蘭的擘畫,

開創了愛爾蘭的新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