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蛻變的塞爾特之虎

第二節  AIFTAA 與 EC

Lemass (1899-1971)扮演其中最關鍵的角色。Lemass 於 1959 年起接替 de Valera 擔任總理。Lemass 擔任愛爾蘭總理的時間並不長,但由於他長期在 Fianna Fail Party 內擔任重要角色,因此對愛爾蘭的影響深遠。和 de Valera 不同,Lemass 對 復活節起義的貢獻不大,不算是「革命英雄」,直到愛爾蘭自由邦建立之初的內 戰期間,Lemass 選擇站在與 de Valera 同一陣線反對英愛條約,成為 de Valera 的 左右手,才開始嶄露頭角。在 Fianna Fail Party 內,Lemass 長期擔任經濟方針制 定者的角色,1932 年 Fianna Fail Party 贏得大選,de Valera 出任總理,任命 Lemass 擔任工業暨商業部長,使 Lemass 成為當時全歐洲最年輕的部長,又在 1945 年,

46 歲的 Lemass 被選為副總理。從 1949 年開始,de Valera 健康情形每況愈下,

Lemass 就時常代理 de Valera,逐漸在黨內掌握實權。1959 年 Fianna Fail Party 無 異議通過由 Lemass 接替 de Valera 擔任總理職務,此時他已在愛爾蘭政府內服務 政策白皮書:“Economic Development”以及“The First Program for Economic Expansion”。前者由 T. K. Whitaker (1916-)所起草,主張愛爾蘭保護主義的貿易 政策必須終止,但此計畫未受 de Valera 重視;後者則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之上,

175 Wilsford, David, Political leaders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Europe: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CT: Green Wood Press, 1995), p.276.

The First Program for Economic Expansion 能夠成為政策,除了有 Lemass 的

大力支持,也因為此經濟擴張計畫兼顧發展工業與農業,獲得各地區勞工與農民 的青睞。選區民眾罕見的主動對國會議員施壓,要求儘快通過相關法案。依據 The First Program for Economic Expansion 衍生而出的法案,就在朝野的高度共識

下於國會中迅速通過,沒有經過太多的爭論177。然而,真正促使政治精英和民眾

並設專款補助產業創新研發179。The First Program for Economic Expansion 獲得重 視的程度,可看出愛爾蘭領導者認知已經改變。降低外資到愛爾蘭投資的門檻,

更顯示愛爾蘭不再把自己孤立於國際市場之外,逐步走向貿易自由化。缺乏自然 資源的愛爾蘭本就不該,且也無法自外於國際貿易市場。依照地理位置,愛爾蘭 與歐洲、美國、英國建立市場關係是無可避免的180

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成立,帶給 Lemass 很大的衝擊,歐洲整合對愛爾蘭而言 是危機也是轉機。The First Program for Economic Expansion 的最終目標就是希望 愛爾蘭共和國能夠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而英國於此時卻又扮演愛爾蘭能否參與

176 Kennedy, A. Kieran, Thomas Giblin, and Deirdre McHugh, 前引書, 註 114, pp.66~67.

177 Jacobsen, K. John, Chasing progress in the Irish Republic: ideology, democracy, and dependent develop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p.74.

178 Kennedy, A. Kieran, Thomas Giblin, and Deirdre McHugh, 前引書, 註 114, p.66.

179 Jacobsen, K. John, 前引書, 註 177, p.75.

180 Kennedy, A. Kieran, Thomas Giblin, and Deirdre McHugh, 前引書, 註 114, p.67.

181。Lemass 在接任總理後,1960 年就首先針對牛隻貿易與英國簽訂協議,在價 格問題上先取得初步共識,進一步則是要處理關稅互惠182。Lemass 在 1961 年開 始尋求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的機會,然而 1963 年的入會申請卻以失敗收場。當時的財經官員認為,入會申請的失敗有很大一部 分原因在於長久以來閉關自守的愛爾蘭,難以取得歐洲經濟共同體其他會員國的 信任183。因此總理 Lemass 深知「展現誠意」的重要性,愛爾蘭必須說服世界各 國,愛爾蘭有決心要採行自由貿易。此時 Lemass 決定先從最大的敵人,但也是 最密切的貿易夥伴–英國開始著手。1965 年在 Lemass 堅持下,運用 Fianna Fail Party 在國會中的優勢,主導英愛兩國簽訂 Anglo- Irish Free Trade Area Agreement (AIFTAA),協議在 1966 年正式生效184。協議生效前原本英國出口至愛爾蘭的「消 費財」平均稅率為 20%;資本財的平均稅率為 14%;中間產品(intermediate goods) 則為 9%,雙方決定分十年將部分產品關稅降至零,進口總額的限制與保護性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4

圖 13 1950-2000 愛爾蘭經濟成長率變化

資料來源:愛爾蘭統計局,經編者自繪。

2

4.39 4.78

3.11

7.06

5.09

0 1 2 3 4 5 6 7 8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5

由圖 13 顯示,1950 年代年均成長率僅有 2%190,1960 年代實行經濟自由化 後,經濟成長漸有起色,年均成長率約為 4.39%。1970 年代年均成長率上升至 4.78%,這要歸功於 1973 年加入歐洲共同體與 IDA 的招商成功。

AIFTAA 的簽訂代表愛爾蘭的產業已經準備好要與世界各國競爭,更重要的 是,具備了歐洲共同市場所要求的自由貿易條件。雖然 Lemass 於 1966 年即告病 退休,並於 1971 年逝世,但他所指定的接班人 Jack Lynch(1917-1999)繼續他的 路線。在 1972 年愛爾蘭的國會中,Fianna Fail Party 與 Fine Gael Party 兩大黨聯 手,以超過 80%的票數通過爭取加入歐洲共同體191。於國際間有了 AIFTAA 的 背書,國內又展現朝野的高度共識,愛爾蘭在 1973 年的入會申請中,果真成功 與英國同時加入歐洲共同體 (European Community)。第一章的文獻檢閱中曾提及,

大多數的學者均認為歐洲的整合絕對是愛爾蘭崛起的重要關鍵之一。

歐洲的整合乃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國家希望能藉由經濟的整合來強化 歐洲的安全。「歐洲煤鋼共同體」(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 ECSC)、「歐 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及「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uropean Atomic Energy Community)在 1967 年合併為一個單一的「歐洲共同體」 (European Community, EC)。愛爾蘭雖然未能於 1963 年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但終於在 1973 年時成功加入歐洲共同體。

加入歐洲共同體是愛爾蘭重要的轉折點。從經濟利益上來看,歐洲共同體中 的各會員國,成為愛爾蘭在英國之外的重要貿易夥伴和國外直接投資的來源。早 一步加入歐洲的整合代表早一步搶進歐洲市場,更能進一步擴大出口。

(圖 14 約置於此)

190 1958 年出現負成長 2%。

191 Jacobsen, K. John, 前引書, 註 177, p. 95.

資料來源:節錄自McAleese, Dermot “Anglo-Irish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From Excessive Intimacy to A Wider Embrace,” in Drudy, P. J, eds., Ireland and Britain Since 1922 (London: Cambridge, 1986), p. 88 再由作者編繪。

53.3% 49.6% 52.0%

51.0%

1936 1960 1970 1980 1985

自英國進口占 總進口比例

出口至英國占 總出口比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7

由圖 14 可見,開放性的貿易政策,除了帶給愛爾蘭經濟發展,擺脫英國的 貿易掌控,更是意料之外的收穫。一直以來,愛爾蘭總想在政治與經濟上擺脫英 國的桎梏,尤其在經濟層面,過度依賴英國市場一直是愛爾蘭的隱憂。即使經歷 了經濟戰爭,1936 年依然有高達 91%以上的出口市場集中在英國,進口市場也 有 53.5%來自英國。1960 年貿易自由化前夕,英國市場佔愛爾蘭出口貿易的比率 仍然高達 73.7%。貿易自由化後,愛爾蘭不再刻意排斥英國市場與資本,藉由 1965 年與英國簽訂 AIFTAA,1973 年與英國、丹麥同時加入歐洲共同體,成功打入歐 洲市場。從圖 14 正可觀察加入歐洲共同體對愛爾蘭的影響。歐洲廣大的市場使 得愛爾蘭的出口貿易有了新選擇,不再侷限於英國市場。愛爾蘭出口至英國的比 率從 1970 年的 62%下降至 1980 年的 43%,低於五成。此時的愛爾蘭才真正在 經濟上脫離對英國的依賴,這正是前人長久以來所追求的目標。由 AIFTAA 和 EC 可知,經濟的互賴與政治主權的完整性並非完全互斥,發展自由貿易提升愛 爾蘭的經濟,才真正鞏固了愛爾蘭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

除了進出口貿易轉向,外商直接投資也是愛爾蘭逐步擺脫英國掌控的證明。

自 1960 年代開始,愛爾蘭政府透過政策積極吸引外商到愛爾蘭投資,IDA 給予 出口業優惠的稅率,成功招攬了許多出口導向的外資到愛爾蘭設廠。初期仍以英 國資本為主,但愛爾蘭 1973 年加入歐洲共同體後,豐厚的歐洲資金隨之而來。

在政策面與市場結構面的雙重作用之下,愛爾蘭的投資活動越來越活絡,1970 年代中期以後,美國與德國企業也逐漸加碼愛爾蘭市場。

愛爾蘭還具有另一比較利益,即語言上的優勢。英國殖民長達八個世紀,為 了深化殖民,英國政府將英語教育深耕於愛爾蘭。卻因為語言文化因素,讓愛爾 蘭意外在 1970 年代成為美國與歐洲之間的橋樑,獲得大量來自美商的直接投資。

除了英國之外,愛爾蘭是歐盟國家中唯一的英語系國家,愛爾蘭擁有說英語且教

192 請見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2007-2013

(http://www.ndp.ie/viewdoc.asp?fn=%2Fdocuments%2FNDP2007-2013%2Foverview.htm

193 Ruane, Frances, and Buckley, J. Pete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Irel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emerging economies,” The University of Dublin-Trinity College,

(全文可見於 http://www.tcd.ie/iiis/documents/discussion/pdfs/iiisdp113.pdf)

194 Roncevic, Borut, “Path from the (Semi) Periphery to the Core: On the Role of Socio-Cultural Factors,” IES Proceedings, no.1 (November 2002), p.13~14.

195 Rebekah, Berry, “U.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Ireland:making the most of other people’s money,” Lehigh University,

(全文請見 http://www.lehigh.edu/~incntr/publications/perspectives/v19/Berry.PDF)

196 請見 Enterprise-Ireland (www.enterprise-ireland.com)

197 Gerry O’Reilly, 前引書, 註 152, p. 59.

198 請見“Enterprise Statistics-at a glance, 2006 ,” Forfas, (全文請見

http://www.forfas.ie/publications/forfas070117a/webopt/enterprise_stats_at_a_glance_2006_2.pdf)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9

愛爾蘭之所以能自 1959 年起改變經濟外交路線,且新的開放性政策在國內 沒有遭遇保守派的杯葛,Lemass 的作為與當時愛爾蘭國內政治局勢是關鍵。

1943-1958 年間 Lemass 利用 Fianna Fail Party 選舉失敗甚至淪為在野黨時,

著手對 Fianna Fail Party 進行黨內改革。由前文表 5 可知,Fianna Fail Party 在 1943 年國會大選中席次比跌落至 50%以下無法過半,更在 1948-1951 及 1954-1957 兩 度失去執政權,顯示 Fianna Fail Party 的民族主義訴求漸漸在愛爾蘭失去效用。

於此 15 年間 de Valera 年事漸長,Lemass 時常代行視事,因此在正式擔任首相前,

Lemass 在黨內人事與政府政策上就已具有很大的影響力。Fianna Fail Party 的失 敗對 de Valera 而言是挫折,但對 Lemass 而言,則是黨內人事整頓的大好機會。

Lemass 調整黨的路線,提拔新一代且與其理念相近的政治菁英擔任黨內要職,

帶領愛爾蘭加入歐洲共同體的 Jack Lynch 就是此時他提拔的菁英之一。1957 年 Fianna Fail Party 以發展自由經貿為訴求重新獲得 53.1%的國會席次,取回執政權。

年事已高且身體狀況不佳的 de Valera 在擔任兩年總理後,1959 年交棒給 Lemass。

此時的 Lemass 早已具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推行新經濟政策自然水到渠成199

從 Cosgrave 到 Lemass,此二人皆曾是 de Valera 所倚重的專業官僚,兩人在 獨當一面後都能勇於走出自己的路,不再受限於 de Valera 狹隘的民族觀。愛爾 蘭詩人王爾德在著作中言道:「愛爾蘭人啊,八百年的仇恨忘了吧,對敵人以牙 還牙,對同胞就會自相殘殺」200。第一章的表 1 曾以「合作」及「抗衡」描繪出 一組 2x2 的英愛經濟外交策略分析表。雖然 12 世紀乃由英格蘭人首先入侵愛爾 蘭島,但此後雙方的和戰關係卻取決於愛爾蘭的態度。

(圖 15 約置於此)

199 前引書, 註 184, p. 276.

200 吳祥輝,驚歎愛爾蘭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7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0

圖 15 愛爾蘭與英國衝突合作分析圖

愛爾蘭

合作 衝突

英國 英國

英國 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