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新興知識人與現代美術的交會

第二節 與新文化運動並行的美術理想

一、受黃土水(1895-1930)啟發的現代美術之路

1920 年代新文化運動衝擊臺灣社會,新一代知識青年重新關懷臺灣社會的 利弊優缺,手段則是透過「現代的判斷、世界的眼光」。94在世界變動局勢之下,

新知識分子不斷反思臺灣,視不願正視時代發展、恪守成規、因循盲從者為「舊 人」,認為他們是阻礙社會進步的錯誤。95例如臺灣新文學作家張我軍(1902-1955) 以《臺灣民報》為舞臺,嚴詞批判臺灣傳統詩壇的舊文人弊病云96

不然諸君怎麼的不讀些有用的書,來實際運用於社會,而每日只做些似是 而非的詩,來做詩韻和解的奴隸,或講些什麼八股文章替先人保存臭味,

臺灣的詩文等,從不見真正有文學價值的,又不思改革,只在糞堆裡滾來 滾去,滾到百年千年,也只滾得一身臭糞。想出出風頭,竟稱詩翁、詩伯,

鬧個不休,這是甚麼現象呢?。……想出來協力改造社會,也就無從改造 了。

張我軍批判舊文人只作詩韻八股、追逐文人名望,創作內容屬於業餘、消遣性質,

被視為不思上進、對社會無所建樹。97由這個層面理解,臺灣傳統書畫活動正是 以舊文人為中心,在各地鄉紳舉辦的雅集,創作附庸風雅的書法繪畫,不僅與現 實生活脫節,遑論改善社會,逐漸失去新世代青年的關心。

李梅樹就讀國語學校期間(1918-1922),「現代美術」逐漸奠定與傳統書畫藝 術不同的社會形象。1920 年 10 月,黃土水以《蕃童》雕刻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

94 《臺灣青年》創刊號:「我們應該早一點消除其在社會上、宗教上、藝術上、風俗習慣上等很 多的缺點,將各種長處發揮才是。而要消除這些缺點,發揮長處,我們島民互相必須在精神上一 致連絡,且在一定的主義目標之下,將過去的各種事實,公平地冷靜地嚴正地加以考究批評,而 確立現在及未來應採取的根本方針。不過考究批評,決不是限以傳統的思想,因襲的見解所能了 事,必須依照現代的判斷,世界的眼光才行。」〈雜誌《臺灣青年》發行趣意書〉(1920.7),收入 臺灣總督府警務處編,《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三)》(臺灣總督府警務處,1939),頁 28-30。中 譯出自王詩琅譯著,《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中卷) 臺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臺北︰

稻鄉出版社,1995),頁 50-53。

95 「生於現代的人,絕不能拒絕否認社會進化的事實,然一班舊人,以墨守古制為理想,盲從 典型為美德,誤認傳統舊慣為絕對真理,這種迷信,非從根本上改革不可。…舊人既不識時勢,

他們的言動就是時代的錯誤,他們的批評非難就沒有價值了,若是依然因襲父祖傳來的舊套,則 我們的社會就不能進步,而永遠居在人後了。」黃周,〈換新衣裳〉,《臺灣民報》2 卷 1 號社說 (1924.2.11); 收入吳密察、吳瑞雲編譯,《臺灣民報社論》,前引書,頁 103-104。

96張我軍,〈致臺灣青年的一封信〉,《臺灣民報》2 卷 7 號(1924.4.21)。

97張我軍接連發表〈致臺灣青年的一封信〉〈糟糕的臺灣文學界〉、〈為臺灣文學界一哭〉等文章 引起新舊文壇論戰。相關研究見河原功,《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臺北:全華圖書,2004),

頁117-226

30

覽會,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入選日本官展的臺籍美術家,消息傳來轟動全島。隔 年《甘露水》再度入選第三屆帝展,接二連三的入選勝利,為身處弱勢地位的臺 灣文化界帶來歡欣鼓舞的正面力量。

值得留意的是,此時社會普遍存在趨利重物欲的習氣,文化精神低落不堪,

時人曾感嘆:

移住富於天惠的臺灣島之我輩漢族,習於三百餘年來物質的生活自由,結 果遂完全忘卻追求現代人當然應享的精神自由,一直到最近幾乎不能脫卻 因襲的出稼根性。其實,回顧自身不覺的醉夢生活,不能不聊感可憐。然 而,三代累積的物質財富,也會依但虧空的,不自進而求精神之自由者,

早晚將陷於無可拯救之窮境,此為運數之所然…98

新知識分子重新反思傳統漢人社會,指出臺灣三代以來物質財富與精神生活不成 比例的現象。黃土水入選帝展之後,言論帶有對臺灣社會現況懇切的反省,其曾 撰文批臺灣上流社會人士「只知道物質的重要,卻不知道精神較之更重要」、「這 類人高居臺灣社會的上層,引領一代的潮流,無怪乎島人蒙昧於無明,沉迷於卑 賤的物質萬能之夢中」99,透露與時下有志青年一同批判臺灣時事的態度。

黃土水畢業於國語學校,正是當時少數受高等教育的新世代,其轉往日本東 京美術學校學習現代雕刻,成為新知識分子率先投身「美術」的先例。顏娟英系 列研究指出,黃土水以殖民地美術家身分留日,數次提出以臺灣特色出發的「蕃 童」、「水牛」主題,賦予作品獨特的文化意涵,帶有提升臺灣形象使命感,爭取 臺灣人在世界美術舞臺出人頭地的地位。100

黃土水投入美術之後以現代知識分子之姿,深切批判臺灣精神文化,並宣示 以藝術提高臺灣社會文化的決心,促使「美術」以嶄新的形象出現,帶有高度的 反省力,與時代訴求相符合,吸引接受新式教育青年的目光,使得其中愛好美術 的臺灣青年受到啟發。

1920 年代醞釀以美術為志業的青年大舉增加,根據李梅樹自述,包含他在 內,「刺激了年輕想學美術的人奮發向上之心,想去日本學習美術的人因此大增,

98〈臺灣人的生存之道〉,《臺灣》4 年 7 號(1923.7);收入吳密察、吳瑞雲編譯,《臺灣民報社論》, 前引書,頁63-64。另外,可參見連溫卿檢討臺灣經濟與文化的特質,〈臺灣文化的特質〉,《臺 北文物》,3 卷 2 期(1954),頁 118-130。

99 黃土水,〈臺湾に生れて〉,《東洋》25 年第 2、3 號(1922.3)。中譯參見顏娟英譯著,《風景 心境(上)》,頁 126-130。

100 黃土水對早期臺灣美術界的重要性,見顏娟英〈殿堂中的美術──臺灣早期現代美術與文化啟 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2(1993),頁 469-610;〈徘徊在現代藝術與民族 意識之間--臺灣近代美術史先驅黃土水〉,《臺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臺北:雄獅出版社,1998), 頁VII-XXVII;〈日治時期畫家的臺灣意識問題──從「水牛」到「家園」系列作品〉,《新史學》

15:2 (2004),頁 113-141。

31

如我、張秋海、顏水龍、王白淵、陳澄波、廖繼春、陳慧坤、張舜卿、范洪甲、

何德來、陳植棋等不勝枚舉」101,1922 年張秋海(1898-1988)、顏水龍(1903-1997) 考上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次兩年1924 年陳澄波(1895-1947)、廖繼春亦赴日 學畫。現代美術在臺灣發軔之時,與當時知識份子的形象相靠攏,頗值得深思。

二、陳植棋發表〈致本島美術家〉刺激本地畫家覺醒

1922 年 3 月李梅樹自北師畢業,離校前夕,2 月北師學生與日警起衝突,爆 發「第一次學生騷擾事件」,被開除的學生達30 名,停學的學生達 64 名,整個 學校都為之譁然。102文化協會創立之初,北師學生參與甚深,新文化運動在北師 如火如荼展開,李梅樹必然感受時勢撼動的力量。

畢業後李梅樹仍不斷學習美術,1924 年其參加石川欽一郎所組織的「暑期 美術講習會」,跟隨石川學習美術技法、四處寫生。值得注意,該年與李梅樹同 期會員有:陳植棋、李石樵(1908-1995)、李澤藩(1907-1989)、葉火城(1908-1993)、

楊啟東(1906-2003)、陳英聲(生卒年不詳)、倪蔣懷(1894-1943)、藍蔭鼎(1903-1979) 等人,是李梅樹與陳植棋交往的最早紀錄。103

「暑期美術講習會」結束不久,同年底臺北師範爆發「第二次學生騷擾事件」, 臺籍學生不滿校方對日臺學生的差別態度,組織抗議運動並與彰化文協支部串聯,

迫使北師全校停課一週,校方隨後採取強硬態度,將36 位臺籍同學強制退學,

社會為之譁然。104被退學的臺籍學生面臨家族與社會巨大壓力,在文協斡旋之下,

有些前往日本或中國留學。陳植棋也在這波退學名單中,在石川欽一郎建議之下,

決定走向美術之路深造,遂於1925 年赴日就讀東京美術學校。

陳植棋被退學之後,發憤苦學現代美術成為唯一的出路。赴日後,陳植棋不 斷提出作品參加美術展覽會,連續入選臺展(入選、特選、無鑒察)、帝展(1928.1929)、

聖德太子美術奉贊展(1930)等大型展覽會,成績可謂非常亮眼優異。事實上,陳 植棋實際學習的時間前後不到數年,北師時期才正式接觸美術,隨後即轉往日本

101李梅樹,〈臺灣美術的演變(1979 年 3 月 11 日第十一次臺灣研討會)〉,前引文,頁 117-133。

102 1922 年 2 月 5 日臺北師範爆發「第一次學生騷擾事件」,臺籍學生與日籍巡查發生交通規則 爭執,日籍巡查到學校說明事件時,學生群起將之包圍,後來南警署派警察隊鎮壓,學生45 人 被逮捕,後經文化協會幹部奔走後,雖獲不起訴處分,不過仍有15 名學生遭退學。王詩琅譯著,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中卷) 臺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臺北︰稻鄉出版社,1995),

頁303-304。

103 李梅樹,〈臺灣美術的演變(1979 年 3 月 11 日第十一次臺灣研討會)〉,前引文,頁 117-133。

104 1924 年 11 月 18 日臺北師範校爆發「第二次學生騷擾事件」,起因於臺籍學生不滿校方處理 修學旅遊時,偏袒日籍學生意見的態度,後引發串聯抗議活動。王詩琅譯著,《臺灣總督府警察 沿革誌第二編(中卷) 臺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前引書,頁 305-307。

32

深造,其能在短時間內發表力作,持續入選大型展覽會,可見其投注心神,精進 美術。

值得注意,陳植棋轉以現代美術家身分為臺灣社會發揮貢獻。1927 年陳植 棋與士林望族之女潘鶼鶼新婚,致函〈與妻子潘鶼鶼致師長之手書〉給往日關照 他的師長賢達,通知其邁進人生新階段的好消息。這一封私人信件裡提起及他赴 日的近況與理想105

俗世を離れて生きようとする、それは人生の進軍である。たまらなく苦 しさに追われるであろう!然し、意気沮喪してはならない。でも、可愛 想だもの!然し、ひるんではならない。理想に向って進むものは死骸を 踏み臺にして向上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人生的戰爭,就是努力離開俗世而活,這是被無法忍受之苦追逐!但是不 可以垂頭喪氣。不過,也真是十分可憐的人! 然而,我不會畏怯,朝理想

人生的戰爭,就是努力離開俗世而活,這是被無法忍受之苦追逐!但是不 可以垂頭喪氣。不過,也真是十分可憐的人! 然而,我不會畏怯,朝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