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舒曼鋼琴曲的創作特點

第二章 《狂歡節》的曲風探究

第一節 舒曼鋼琴曲的創作特點

一、時代背景與浪漫思潮的影響

舒曼在 1838 年寄給克拉拉的信中這麼說著:

「這世上所發生的一切事象,都是我創作上的刺激。無論是政治、文學 抑或是人類,我都會先用我的方法思考,然後表現出自己的感情,最後 才把它們歸納為音樂作品。所以我的作品有時候很難理解,那是因為每 一個作品的造就都有其不同的出發點和旨趣。作品中偶爾也會出現格外 顯眼的特徵,那除了是我心靈中特別造就出來的重要因素外,也是我想 用音樂表現的一種驅策。之所以這麼做,那是因為能使我滿足的(現代 性)作品太少了。這樣的作品,姑且不論其構成上的缺點,其所處理的 音樂情感,展現出來的只不過是低級而平凡的抒情性罷了。」 (Chissell 78,瓊恩.芝賽兒 9-10)

由信的內容可判斷,舒曼並不是一位將自己關在象牙塔中創作的音樂家,他豐富 如湧泉般的樂思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受到許多外在的刺激或影響所生成的。正如 探討音樂史發展時所了解的,音樂藝術總是受到建築、繪畫、文學等的影響,所 以,探究舒曼的音樂前,了解舒曼的文學背景更顯得格外重要;此外,若對當時 的社會背景亦有通盤概略的認識,自然能在進行曲風探討與演奏詮釋時更順利地 進入舒曼的音樂世界。

鋼琴是舒曼最早接觸、最喜愛的樂器,他身邊也總是圍繞著擅長鋼琴演奏的 人,如:舒曼一生中第一位重要的情人,也是促使他創作《狂歡節》的女主角——

愛爾奈絲黛妮(Ernestine von Fricken)是他的鋼琴同門師妹,他的妻子克拉拉更 是名噪當時的一流鋼琴家。因此,鋼琴無疑地成為舒曼最容易表現自我的媒體

(Chissell 98;瓊恩.芝賽兒 7)。綜觀舒曼的創作生涯,可發現到舒曼在某段時 間內只專注於一類曲種的創作(Grout, Burkholder and Palisca 619)。因為對鋼琴 這項樂器的熟悉,鋼琴曲就成為舒曼最早且大量創作的曲種——自 1830 年持續 才寫下,因此他的鋼琴作品幾乎適合所有鋼琴家演奏(Chissell 98-99)。

在此時期,浪漫主義的思潮已席捲文學與美術界,並漸漸反映在音樂的發展 上。在浪漫主義的風潮下,作曲家們必須尋找一種音樂形式,以追求淋漓盡致的 個人情感表達與旋律的美感(Grout, Burkholder, and Palisca 602)。由 17 世紀盛 行的組曲形式所發展而來的「特性小品」(Characteristic Piece/ Character Piece/

Charakterstück),其形式與規模都較古典時期所慣用的曲式(如:奏鳴曲式)來

望就相對地增加了。另一方面,由於鋼琴的改良與製琴工業的發達,鋼琴的價格 大大地降低,擁有一架屬於自家的鋼琴不再是夢想。於是,家庭式的音樂活動就 成了大眾喜愛的休閒項目之一(Grout, Burkholder, and Palisca 597-599)。

由於音樂活動的興盛,業餘音樂家越來越多,使鋼琴曲和聲樂曲的需求大 Burkholder, and Palisca 597-599)。舒曼的想像力豐富,音樂風格非常具個人色 彩,這對音樂創作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事。但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之下,舒曼早

品 15《兒時情景》具備優美的旋律和精巧的篇幅,即受到大眾的喜愛;作品 22 的《g 小調奏鳴曲》則稍作修改,使它變得簡單易懂;1839 年晚期的作品,如作 品 23《夜曲集》、作品 28《三首羅曼史》和作品 32《四首鋼琴作品》的創作風 格,都較為大眾所接受。由此看來,威克和克拉拉所給的雙重壓力,反而成了舒 曼音樂創作的助力。在他結婚那年,也就是 1840 年起,是舒曼作曲生涯的轉折 點——舒曼在這年將創作重心轉向歌曲,是舒曼歌曲創作的黃金年代,舒曼在這 一年內所完成的歌曲,就佔了他全部歌曲作品的三分之一(吳雅婷 舒曼和克拉 拉 144-145;Chissell 49)。之後幾年,舒曼在其他類型的創作上也多有佳作:到 了 1841 年,舒曼的創作重心轉向交響曲這類的管弦樂音樂創作;1842-43 年專注 於室內樂曲、1843 年為神劇、1847-48 年則為戲劇音樂、及 1852 年的教會音樂 創作等(Chissell 50;Grout, Burkholder and Palisca 619)。到了 1845 年起,舒曼 才又開始鋼琴音樂的創作。在這些年間,作品風格的轉變和多樣化,使他得到一 般大眾和音樂界的雙重肯定。

總結而論,舒曼藝術的發展,根源自於人性對「美」的渴望。而周遭所發生 的事情,更是促成他在音樂藝術上的成功。由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社會變遷,讓人 們在追求溫飽之餘,得到更多的休閒時間與金錢。基本的生活需求解決後,大眾 更有能力與心力去追求知識與藝術的洗禮。因著這樣的需求,各項人文藝術蓬勃 地發展;再加上製造業、印刷業的興盛,使樂器價格降低而愈發普及、音樂作品 則更易於流通。在工商業與藝術的交互影響之下,先為舒曼創造了帶有成功可能 的大環境;受到浪漫思潮影響而廣為作曲家使用的「特性小品」,使舒曼能盡情 發揮那充滿幻想且汩汩不絕的樂思;此外,威克老師對舒曼能力的懷疑,以及克 拉拉的鼓勵,更是激勵舒曼著勇於嘗試寫作各類型音樂並堅持地創作的動力。而 舒曼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與環境下,盡情發揮才能,留下許多不朽的鋼琴作品。

二、舒曼的鋼琴曲概論

舒曼的文學素養深厚且對音樂充滿想像力,再加上浪漫主義盛行的時代背景 影響,舒曼的鋼琴曲具備了特性小品「樂曲內容主要在表現心境,或是展現樂曲 標題敘事性」的特質。由於特性小品的形式自由,舒曼在創作時可盡情發揮滿溢 的樂思,不必為了屈就曲式的規範而捨棄部份想法以致感到意猶未盡,因此,特 性小品就成了他創作鋼琴音樂時最常用的曲種。後來,因為要追求更大的作品規 模,舒曼開始以「套曲」(cycles of pieces)的形式來創作。「套曲」是指一曲之 內有數個樂章,樂章間有共同的主題意念及邏輯性,並常有共同或相似的音樂主 題的一種曲式結構。舒曼藉著以套曲的型態呈現作品,並將整套曲目視為一個整 體的方式,擴大了特性小品的規模,使之成為大規模樂曲的基礎(Kirby 165)。

舒曼的特性小品大致可分三類:

第一類:套曲中的各首小曲所要表達的意境相互關聯,且在音樂方面運用相關的 主題素材,使整部作品更具整體性;

第二類:套曲中的各首小曲在內容上各自獨立;

第三類:較大型的獨立樂曲(Kirby 166-168)。樂曲內容雖有分段,但段落間關 係緊密,不可分割。

舒曼的鋼琴特性小品作品分類列表如「表2-1」。由表中可看出,套曲型式的作品 在舒曼的鋼琴特性小品中占的比例很大。

表 2-1 Impromptus on a Theme of

Clara Wieck

克拉拉.威克 Faschingsschwank aus

Wien 維也納狂歡節 Op. 26 5 Charakterstücke für die

Jugend 青少年曲集 Op. 68 43 套曲 Marches 進行曲 Op. 76 4

Bunte Blätter

(Colored Leaves) 彩葉集 Op. 99 14

(Kirby 166-168;陳玉芸18-19)

在時代潮流的影響之外,舒曼深厚的文學根基更是他音樂創作上的重要刺激 因素。舒曼主要運用三種方式結合音樂與文學,以鋼琴作品為例:

第一種:在樂曲前引用詩詞作為暗喻性的副標題,如:《幻想曲》——舒曼在譜 面開頭引用許雷格的詩句(參見第一章第二節)。

第二種:在樂曲中展現文學著作之意境啟發,如:《蝴蝶》。舒曼寫作此曲的靈感 來自作家尚.保羅的小說《青春年少》倒數第二章〈假面舞會〉(Larventanz)。

本段故事主要在敘述:一對雙胞胎兄弟華爾特(Walt)和烏爾特(Vult)同時愛 上了名為維娜(Wina)的女孩。這對兄弟為了試探維娜到底愛誰,而在舞會中以 假面和維娜相見。「Laver」一詞在德語中包含「假面」與「幼蟲」兩種意義。受 到文學意境的影響,舒曼所創作的《蝴蝶》由 12 首小曲組成,樂曲除了描繪舞 會場景,小曲的整體排列則隱含著幼蟲慢慢蛻化成蝴蝶的過程。由此看來,此類 樂曲內容的呈現和標題的訂定,格外地具有雙重意味的象徵性(瓊恩.芝賽兒 17-18)。此外,第一曲中上行 8 度所成的動機,同時用在終曲中;另外也引用在

《狂歡節》的第 6 首小曲〈佛羅倫斯坦〉與《大衛同盟舞曲》之中。而這段動機 的引用,正是與尚.保羅作品中「他渴望名聲、有感自己是英雄、從而決然起身 接受最初的挑戰」等詞句相呼應(瓊恩.芝賽兒 18-19)。除了《蝴蝶》之外,《克 萊斯勒魂》同樣是受到文學意境啟發而寫成的代表性作品(參見第一章第二節)。

第三種:藉其對文字的敏感度,使用文字變音名(music spelling)手法,將文字 直接轉換成音符。最常被提出且顯而易懂的例子是《阿貝格變奏曲》(Abegg Variations, op. 1),舒曼在創作時即是將好友的未婚妻美塔.阿貝格(Meta Abegg)

的姓氏「ABEGG」轉換成音名,使成「A-B -E-G-G」等音(德國音名中,「B」

指 B 音,「H」才是本位 B 音),再用作變奏曲主題之動機(陳玉芸 29)。本論文 所探討之樂曲《狂歡節》的文字動機也是使用「文字變音名」的方式產生。舒曼 將組成他所愛戀的女子愛爾奈絲黛妮的出生地——阿許(Asch)的四個字母,改

換成音名(德國音名中,「降 E 音」寫成「Es」,發音如字母「S」;因此「Asch」

之「S」可替換成 E 音;「H」則代表本位 B 音),而得到三組文字動機,依此動 機做變化,嵌入作品的 21 首小曲中(瓊恩.芝賽兒 32-33)。

由樂曲特性以及與文學相關性的探討,再印證到《狂歡節》曲中,可知:《狂 歡節》正是以「套曲中的各首小曲所要表達的意境相互關聯,且在音樂方面運用 相關的主題素材,使整部作品更具整體性」一類的型式呈現,並使用文字變音名 手法產生動機的一組樂曲。《狂歡節》的文字動機運用方式及其他音樂特色,將 在本章第三節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