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英联邦杰弗里・考克斯 第一节英联邦成员国各自作出决定

在文檔中 出 版 说 明 (頁 175-188)

1939 年战争的爆发,对英联邦不仅在军事方面而且在宪法方面,也有其 深远的意义。这使当时所有已经获得自治的英联邦国家在主权这个最重要的 问题上受到了一次考验,要决定是否参战。这也可能是一个最最引人注目的 考验,看那种主张英联邦的各个自治成员国应有全权决定本国事务的主张能 否实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王向德、奥、匈三国一宣战,英帝国(当 时是这样称呼 301 的)的所有组成部分,包括各个自治领,都自然而然地卷 入了战争;但在 1939 年,英王于 9 月 3 日向德国宣战时,卷入战争的只有联 合王国、印度帝国以及一些殖民地和保护国。各个自治领——那些事实上已 经独立的英联邦国家当时仍然通称自治领——则可由它们自由作出选择。

这些国家作出的选择因国而异,各不相同,但正是由于它们的选择各不 相同,就越发显出了它们事实上是真的独立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政府 认为,当英王处于战争状态时,他的所有自治领也就处于交战状态,因此它 们立刻宣布同德国进入战争状态。在加拿大,政府向议会提交了一项决议案,

由议会两院召开会议对这问题进行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加拿大保持了一个 星期的中立。南非联邦则是经过联邦议会的激烈辩论和投票表决并导致政府 改组以后才参战的。爱尔兰自由邦却走极端,宣布中立,它虽然仍是英联邦 的一个正式成员国,却在整个大战期间始终保持中立。1926 年的鲍尔弗报告 中所提出的“自治共同体”的主张,通过上述事实,最有力地证明是可行的。

澳大利亚政府认为,无须由英王另行宣战,对此工党的伊瓦特博士持有 异议,他本人曾写过一篇论述君权的论文。他认为,除非经过英王特别指定 并由英联邦首相副署,否则总督是不能代表澳大利亚宣战的。两年多以后,

对日战争发生时,伊瓦特已经担任外交部长,澳大利亚就是按照这个新的方 式向日本宣战的。可是,在 1939 年时,人们却认为,单由总督高里勋爵宣布 澳大利亚同德国进入战争状态也就够了。

在新西兰,当英国向德国发出的最后通牒到期的时候,内阁正在开会,

它代表该自治领立即向德国宣战。两天后,议会召集会议,一致通过了要求 批准这一行动的动在加拿大,麦肯齐・金总理早已宣称,这个问题将由加拿 大议会来决定;后来,自治领众议院一致投票决定,建议英王代表加拿大宣 战。可是,直到 9 月 10 日,方才宣战。麦肯齐・金于 9 月 8 日向加拿大众议 院讲话时,阐明 302 了加拿大的态度。他说:“本政府今天所采取的行动,

是以加拿大作为一个国家的名义而采取的,……是完完全全以一个国家的名 义而采取的。今天我们正在采取的行动,以及日后本议会将批准通过的那些 行动,都是由我国和将要由我国自愿采取的,不是因为我们与英国的关系,

处于殖民地或下级的地位,而是因为彼此的地位是平等的。”有许多人曾预 料加拿大国内操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会发生意见分歧,这时它既已团结一致 参战,就证明了以前的估计是错误的。1939 年 9 月以前,在加拿大西部的许 多地方,孤立主义与和平主义的思潮很强烈,在魁北克省操法语的加拿大人 中间,表现得更突出。有几个最主要的法裔加拿大议员,都坚持赞成中立政 策,可是其他的人,包括司法部长 E・拉波安特在内,却谴责中立不论在宪 法上还是在道义上都是错误的。尽管后来魁北克省的省总理莫里斯・杜普莱 西斯曾力图利用法裔加拿大人的孤立主义思想,但是中立政策仍然垮掉了,

在整个战争时期,简直难得再听到有人提起中立的事。

在南非,由于在 9 月 3 日就任总理的国民党领袖赫佐格将军决心要实行 中立政策——虽然他也同意让联合王国继续使用西蒙斯敦的海军基地——结 果导致了政府的改组。他的政府中意见分歧,9 月 4 日,他所提出的要求采 纳他的政策的动议以六十七票对八十票被否决,在他自己的内阁中也有六名 阁员投了反对票。结果,史末资将军提出的要求宣战的修正案获得通过。于 是,赫佐格就要求总督解散议会。这个要求遭到了拒绝,理由是,另组一个 政府将会获得本届众议院的信任(这个宪法方面的裁决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 义),接着史未资将军出任南非总理。这个新政府于 9 月 6 日取得众议院的 同意而宣战。

至于爱尔兰的决议,已由迪・瓦莱拉于 1938 年 7 月 13 日在众议院讲话 时清楚地作了预示,他说:

我认为,在考虑这个防务问题时,我们应当把自己在宪法上所处的地位 与将来在事实上可能处于的地位仔细地区分开来。从宪法上来说,我希望各 位代表能理解到,我们没有承担义务,我们可以不参战,我们可以保持中立,

如果我们想这样做的话。就我所知,在宪法上我们没有不保持中立的义务。

我认为,在这方面,我们的地位与加拿大、303 澳大利亚、新西兰或南非毫 无区别。这些国家的政府首脑已经非常明确地声称,他们没有承担义务必须 参战,也没有预先承担义务必须采取任何行动,除非在当时情况下,议会认 为采取这种行动是正确而且可取的。我们的地位就是这样。

当战争临到英国头上时,爱尔兰众议院对中立问题甚至没有举行辩论,

认为此事早已决定了;众议院只是批准采取一些紧急措施,用以维护想当然 的中立地位。

可是,五年半的战争不单是突出地表明了,那种认为取得自治领地位就 等于事实上独立的说法是可靠的;这场战争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了这一点。

这几年中的事态发展迫使英联邦有些组成部分的政治地位和宪法地位起了变 化,导致了战后的巨大发展,印度、巴基斯坦和锡兰这三个新获得自治的亚 洲国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根据 1949 年对联邦关系重新下的定义而成了英 联邦的正式成员国。另有两个国家,爱尔兰自由邦和缅甸,以后干脆行使自 己的权利退出了英联邦。在其他地区,尤其是在西非,宪法方面的进展也将 大大加速。

在战争初期,印度和缅甸在这方面的进展最为重大。

战争的果真爆发,确实突出地显示了这些国家对自身的事务并无全权处 理,这就大大促使它们要求至少应有一个正式自治领的地位。这个运动在印 度比在缅甸发展得更迅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 1939 年 9 月的时候,缅甸 已经自治了两年之久。缅甸内阁虽然在是否宣战的问题上没有发言权,但是 全力支持成立一个缅甸国防委员会,以组织该国的作战努力。11 月 7 日,缅 甸总督重申,英国政府的意图是尽力帮助缅甸获得它在英联邦应有的地位。

尽管随着战争的进展,民族主义的煽动在缅甸有所增加,但是直到日本在远 东发动进攻的前夕,这个运动才发展到较大的规模。

在印度,战争的过程将以两种截然不同但都是极其重要的发展方针为标 志。一方面,是一个争取独立的激 304 烈的政治运动,不时地爆发为同英国 人的公开冲突;另一方面,是为盟国在军事和经济这两方面作出卓越的努力。

这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到战争末期,印度次大陆不仅已能提出完全独立的 要求,而且在战争年代里已经获得了武装力量和经济实力去支持印度和巴基

斯坦这两个新的自治领。

第二节军事方面的努力

在战争爆发时,英联邦的军事组织,正如其政治结构一样,也是缺乏固 定形式的,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它是同样持久和有效的。每个自治领都对 自己的国防军拥有完全的支配权,并且对自身的防务负有主要的责任。唯一 重大的例外情况是皇家新西兰海军,它在 1940 年之前是作为英国海军的一个 组成部分而建立的。另一方面, 联合王国不仅负责整个英联邦的所有主要防 务,包括海军基地和沿交通线的要塞的维护和守卫工作,而且还根据自己的 资源条件,尽量负责协助英联邦各国的防务。例如,联合王国希望,在发生 战争时,它将能在南太平洋用海军为保卫通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航道作出 贡献。在战前,各自治领对维护英联邦的安全这一共同任务所作的贡献,实 际上是很有限的。这时,加拿大已经让英国海军自由使用在哈利法克斯和埃 斯奎莫尔特的两个基地,南非的重要海军基地西蒙斯敦也已向联合王国的军 舰开放。新西兰已有好几年在经济上支援了新加坡的防务建设,1939 年,加 拿大派遣了四艘驱逐舰驻扎在太平洋,作为英联邦总的海军计划的一部分。

1939 年 4 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与联合王国的代表在惠灵顿举行会议后,

也一起承担了保卫北至斐济为界的南太平洋地区的责任。

在联合王国本土之外,英联邦的主要军事力量是在印度。在战争爆发时,

印度军队有十八万三千人:由海军上将查特非尔德勋爵主持的一个委员会,

不久以前打了一份报告,提出一旦发生战事时扩充印度军队并使其现代化的 方法。这支军队将发展成为一支人数为前所未有的志愿军,在 1939 年,它为 英联邦在中东和远东提供了主要的战略后备力量。同年 4 月,这支后备力量

不久以前打了一份报告,提出一旦发生战事时扩充印度军队并使其现代化的 方法。这支军队将发展成为一支人数为前所未有的志愿军,在 1939 年,它为 英联邦在中东和远东提供了主要的战略后备力量。同年 4 月,这支后备力量

在文檔中 出 版 说 明 (頁 17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