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1 波兰 V・M・托因比 第一节德国和苏联瓜分波兰

在文檔中 出 版 说 明 (頁 23-33)

1939 年 8 月 23 日在莫斯科签字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 0 附带有一个秘密 附属议定书,记载了里宾特洛甫和他的东道主就德苏在东欧势力范围的分界 线问题举行“绝密会谈”的结果。议定书对于分属于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的 地区万一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作好准备。在波罗的海国家方面,立陶 宛的北方边界将是两个势力范围的分界线,这就是说: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 分给俄国,而立陶宛分给德国。双方同意(据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说,

这是他主动提出的)维尔纽斯应被认为是立陶宛的一部分;在议定书的条文 中,双方承认“立陶宛在维尔纽斯地方的利益”,虽然这片地方的界线没有 划定。在波兰,分界线大致是沿着“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

22 里宾特洛甫和俄国的领导人还讨论了在根据协议瓜分波兰以后,保持 残存的波兰国家的问题。德国人在征服波兰以后,有一段时期继续打着这个 主意,在这一阶段,斯大林似乎也赞成有这种可能性。8 月间在莫斯科会谈 时,对于“保持一个独立的波兰就双方的利益来说是否有需要,以及这个国 家的边界该如何划定”这个问题,没有作出结论。议定书中是这样说的,这 个问题“只是在政治情况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才能明确规定”,不过两国政府 表明了它们的意图,无论如何要以“友好的谅解”来解决这一问题。

当代的西方观察家在评述 1939 年波兰被瓜分时,既不知道 8 月 23 日有 一个秘密议定书,也忘记了希特勒在他那本成为纳粹德国圣经的书中发表的 对付俄国的长远计划,他们总认为,由于波兰有很大一部分领土,包括某些 最有价值的财富,落入俄国人手中,因而纳粹一定大为不安和不满。事实上,

根据战后公布的德国外交文件来看,德国政府与苏联政府达成交易后,主要 关心的以乎倒是怕俄国人不去分他们的那份赃物,而使德国人处于尴尬的地 位。德军开始进入波兰两天以后,里宾特洛甫就已开始催促俄国人在他们的 一边进军了。里宾特洛甫在 9 月 3 日晚间发给驻莫斯科的德国大使舒伦堡的 一份“特急电”和“绝密电”中,指示他立刻和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讨论 俄国介入的问题。

我们确切指望〔里宾特洛甫说〕在几个星期内决定性地打败波兰军队。

然后我们要以军事占领来保住在莫斯科时规定为德国利益范围的那部分领 土。然而,为了军事上的理由,我们自然也不得不对当时驻在属于俄国利益 范围的波兰领土上的波兰武装力量继续采取行动。

因此舒伦堡追问,“要俄国军队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去对付在其利 益范围内的波兰军队并占领这块地方,苏联是否并不认为是可取的”。照里 宾特洛甫的意见,这不仅是为了让德国人安心,而且也是“符合莫斯科协议 的意义和苏联利益的”。

23 舒伦堡日益急迫地追问苏联政府的意图,莫洛托夫避而不作出肯定的 答复,拖延了十天。9 月 5 日,莫洛托夫认为“具体行动”的时间还没有来 到,“操之过急”,可能“促进对手的团结”。9 日,他提出希望在几天之 内行动,但是第二大又收回了这句话,他解释说,苏联政府“对于德国在军 事上的意想不到的迅速成就,感到十分惊讶”,井预告舒伦堡说,红军可能 再需要两三个星期才能完成准备工作。14 日,莫洛托夫转告舒伦堡说,红军 的准备工作比预期的要快,不过他又说,他的政府出于政治上的原因,想等

到华沙陷落后再说。里宾特洛甫在 15 日答复说,预计不出几天,就可占领华 沙。他欢迎苏联政府表示“将在军事上插手,并且现在就打算开始军事行动”。

这样可以免得德国人“必须一直追到俄国边境去消灭波军残部”,还可以防 止在德国势力范围以东的地区出现政治真空的危险——在这些地区,德国人

“无意进行任何政治的或行政的活动”。16 日,舒伦堡按照里宾特格甫的指 示,明确要求苏联政府“现在就定一个开始出兵的日期和时刻”,对此莫洛 托夫回答说,“即将”进行干涉。到 17 日凌晨 2 时,斯大林才当着莫洛托夫 和伏罗希洛夫的面,正式通知舒伦堡,红军四小时后将“沿着波洛茨克到卡 美涅次一波多尔斯基全线”(即从俄国、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交界点到罗马 尼亚边境)开出国境。苏联政府对于保证采取军事行动之所以抱犹豫态度,

似乎不仅由于需要时间去完成准备工作(如果这的确不革是一个借口的话),

而且也由于想找一个体面的借口去进行干涉。9 月 10 日,莫洛托夫告诉舒伦 堡说,苏联政府已打算乘德国继续进军的机会,宣布波兰正在土崩瓦解,因 此苏联必须援救受到德国“威胁”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这种说法可以 使苏联的干涉在群众百前师出有 24 名,同时使苏联不暴露出侵略者的形象。

俄国人想借口德国威胁在波兰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作为他们干涉 的动机,这种主意德国政府自然是不喜欢的。“指定这样一种动机[里宾特 洛甫 9 月 15 日打电报给舒伦堡说〕,要实行起来的确是完全不可能的。这将 直接违反德国的本意,德国的本意仅仅限于谋求尽人皆知的与德国生死攸关 的利益。”反过来,里宾特洛甫建议,为了“在政治上支持苏联出兵”,发 表一个德苏联合公报,声明:鉴于以前那种形式的波兰政府已经垮台,德国 政府和苏联政府认为,在那些与它们的利益当然有关的地区恢复和平与秩 序,乃是它们共同的责任。9 月 16 日,舒伦堡把这一电文交给莫洛托夫,漠 洛托夫毫不让步。他告诉德国大使,苏联政府打算采取这样的方针:等到波 兰国家不复存在,因而同波兰缔结的一切协定也归于无效,那时第三方面的 国家可能会利用出现的混乱局面,浑水摸鱼;苏联政府乃认为有责任进行干 预,以保护它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同胞”。莫洛托夫承认,“苏联政府提 出的理由,含有刺激德国人感情的口气”,但是他要求,“鉴于苏联政府的 困难处境”,德国人不要对这点小事介意。苏联政府“不幸实在看不出有可 能找到其他任何理由,因为苏联以前从来没有为它居住在波兰的少数民族同 胞的困境操过心,目前的干涉,对外界总得找个借口,以言之成理”。莫洛 托夫说,苏联政府打算等红军一出国境,就立刻利用这些理由在广播中和报 刊上做文章(事实上,苏联政府已经在开始制造理由了,9 月 14 日的《真理 报》和 15 日的《消息报》上,都有文章痛斥波兰人压迫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 人);苏联政府还将发同样内容的照会 25 给波兰大使和全体驻莫斯科的外交 使节。

德国政府不能阻止苏联政府对本国人民作它所要作的宣传,9 月 17 日早 晨,莫洛托夫通过广播告诉俄国人民,红军已经进入波兰,莫洛托夫的广播 同以及当天在全国各地召开的会议上的发言和决议,其基调都是“援救我们 被压迫的同胞”。不过舒伦堡还是使苏联政府对它给波兰大使的照会作了某 些修改。17 日凌晨,斯大林在接见德国大使时,宣读了这一照会的草稿,当 大使提出三点异议时,“斯大林非常愿意修改其内容,这才使这份照会似乎 能令人满意了。”这份修改过的照会于当天递交波兰大使,并分发给所有其 他各国的外交使节。另一方面,德国政府接受了斯大林提出的联合公报的草

稿,这份公报于 18 日晚间在德俄两国的电台上广播,内容如下:

为了防止对于德苏军队各自在波兰作战的目的产生种种无稽的谣言,德 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声明,德苏军队的活 26 动并不含有任何违反德苏两国利益 的目的或违反德苏两国缔结的互不侵犯条约的精神和条文的目的。相反,德 苏军队的目的,是要在波兰恢复由于波兰国家的瓦解而遭到破坏的和平与秩 序,同时帮助波兰人民创造新的政治生活条件。

苏联政府认识到,如果等到德军继续前进,一直前进到使居住在波兰东 部诸省的乌克兰人与白俄罗斯人感到需要俄国的保护时,苏联政府再向本国 人民和全世界证明自己的军事干涉是师出有名,工作固然要容易做一些,不 过苏联政府又担心,德军一旦越过 8 月 23 日划定的德俄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 线以后,德国的军事领导人不愿意从已占领的俄国一侧的土地上撤退。俄国 人出兵以前,在舒伦堡与莫洛托夫的会谈中,这个问题已提出过不止一次,

德国人欲消除俄国人的疑虑,一再保证,他们将严格按照在莫斯科达成的交 易行事。然而,俄国人还是不相信。18 日,当舒伦堡在和斯大林讨论发表一 项联合公报时,斯大林说:“多少有点突然,在苏联方面,还有某些怀疑,

不知道德国统帅部届时是否会把军队……撤退到已经商定的一线(皮萨河—

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桑河)。”舒伦堡提到他已经对莫洛托夫作过保证,

并且指出,德军撤退到商定的界线是符合德国利益的,“因为这样做可以把 部队用于西线”。斯大林回答说,他并不怀疑德国政府是有信用的,不过“凡 是军人都不愿放弃已占领的土地,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于是德国大使馆 武官“插嘴说,德国军队完全按照元首的命令行事”。在这次会见以后,舒

并且指出,德军撤退到商定的界线是符合德国利益的,“因为这样做可以把 部队用于西线”。斯大林回答说,他并不怀疑德国政府是有信用的,不过“凡 是军人都不愿放弃已占领的土地,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于是德国大使馆 武官“插嘴说,德国军队完全按照元首的命令行事”。在这次会见以后,舒

在文檔中 出 版 说 明 (頁 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