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初級華語聽力課程設計原則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目標語使用(Target Language Use):透過使用和接觸目標語來學習;而 非討論或講解目標語的語法點。

7. 語誤途徑(Approach to Error):認為學習過程中的「語誤」,是學生建立 和促進內在中介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和現象。

8. 真實性(Authenticity):使用來自真實生活的語料。

9. 口語與書面語不同(Speech vs. Writing):對書面語言的研習不能保證口 語能力的提高。

10. 語言操練與真實使用語言不同(Practice vs. Real Language):有意義的 語言使用才是學習語言的有效途徑。

由以上十項原則描述,可看出溝通教學理念對於「語言意義」、「課堂中 交際的必要性」、「課堂語言的實用性與真實性」等方面的重視,筆者認為這 也是目前聽力教學課堂較為缺乏的部分。

五、小結

除了具有 21 世紀結構、功能和文化相結合的特色外,本研究在開發「活 用中文自在生活六單元」聽力學習教材時,亦依循以上說明的各種華語教材 設計的理論。

第四節 初級華語聽力課程設計原則

參考胡波(2007),初級華語聽力課程需符合以下設計原則。

一、語音階段的教學任務

-平均 20 學時。

-重要性不容忽視,語音階段沒學好,易造成聽力理解和口語表 達的能力均比較差。

-教學任務;使學生準確識別聲母、韻母、聲調,能分辨近似音、

變調後的三聲與二聲的區別,並能在語流中準確紀錄或模仿及 識別目的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聽辨聲母:(1)送氣音、不送氣音的辨別。(2)舌尖前音、舌尖後音、舌 面前音的辨別。

2. 聽辨韻母:(1)圓唇音與不圓唇音。(2)前鼻音與後鼻音。

3. 聽辨聲調:單音節的變調、各聲調的搭配變調、雙音節的聲調 辨別及在語流中的變調。

二、語音階段聽力課的訓練方法

1. 跟讀法:單個的聲母和韻母、一個音節、一組發音近似的音節、一組 有對比的音節、雙音節、短句、對比式-辨別重音、跟讀並模仿句調

-升、降調。

2. 標調法:聽單音節標出聲調、聽雙音接或多音節標出聲調、聽一聲和 四聲對比的音節、聽二聲分別為初始音和收尾音與其他聲調的搭配音 節、聽三聲分別為初始音和收尾音與其他聲調的搭配音節、增加三聲 與二聲和三聲與三聲的搭配練習、聽輕聲與其他聲調的搭配音節、混 合聲調的聽辨訓練、聽一個句子在畫線的音節上標出聲調、聽一個句 子標出重音所落的音節。

3. 選擇法:聽近似的聲母(韻母或音節)、選擇聲調、兩句選一對句-兩 句子中有音節類似、在所聽的句子中有一個或幾個音節是要特別辨識 的-兩組發音近似的音節。

4. 判斷法:判斷單音節或雙音節、判斷一個句子、聽後判斷句子的語調,

並用符號表示出升調(↑)和降調(↓)(平調不標)。

5. 填空法:在一個音節中填出聲母或韻母、填出雙音節的聲母或韻母、

在一個句子的空白處填寫音節、填調號、邊聽邊填表。

6. 聽寫法:訓練分析及記憶儲存能力。

三、語法階段聽力課的教學任務及訓練方法

1. 辨別近似音能力的訓練:難點在一串語流中識別近似音,方法有快速 反應法、判斷法、選擇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聽辨重音、停頓和語調能力的訓練:語句重音是由句子的語法結構、

邏輯語意、傳情達意的需要而產生的重讀音,具有區別語意的作用,

是最常見的傳遞主要信息的途徑。語調除標線句子的陳述、疑問、祈 使等性質外,還能通過靈活運用,表現興奮、驚異、感嘆等豐富的涵 義;特別是在反問句中,就常用疑問句的語調來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涵 義。訓練學生在聽別人講話時形成一個自覺的習慣。方法有:

(1) 聽辨重音和停頓的方法:快速問答、根據句重音提問、提問重音或 停頓、學生自問自答、停機預測法、帶重音回答問題法、對比法。

(2) 聽辨語調方法:模仿錄音、邊聽邊紀錄、對比聽、停機猜測。

3. 聽辨時間和數字能力的訓練:狹義與廣義的時間概念。聽懂對話中的 年、月、日、時刻,並能通過句子或對話內容,判斷出動作發生的時 間。想辦法降低理解難度,增加學生的興趣。方法有:

(1) 反應速度的訓練方法:a.聽獨立的數字並記錄 b.聽帶有數字的短 語,並記錄數字 c.邊聽邊填空 d.連線。

(2) 紀錄數字能力的訓練方法:a.利用數學算式紀錄 b.用小數紀錄 c.

紀錄時間和關鍵詞。

4. 聽辨位置和路線能力的訓練:用方位詞直接標示位置及用趨向補語(例 如;來和去),無法與外語直接對應,表達的動作的位置。培養學生自 覺地形成理解動作發生前後主體或客體的位置以及伴隨狀況的意識;

根據語境判斷動作發生的位置。

教學重點:三個以上的方位詞同時出現在一段對話中、帶趨向補語的 句子中,動作發生是主客體的位置和動作完成後主客體的位置、由語境表 示出的位置關係。方法有:

(1) 聽後回答問題 (2) 邊聽邊畫圖 (3) 聽邊標圖

(4) 聽前提示或舉例- a.提示關鍵詞語 b.提前向學生提出問題 c.提示 語境進行推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分辨句子結構和語序能力的訓練:聽力是由若干「聽力線索」組成的

-結構線索-語言句子組織,理解基本語法結構、建立語感。方法有:

(1)聽句子後說出動作發生的時態

(2)聽後寫出成份- a.聽後寫出主謂賓結構 b.聽後寫出人名 c.

聽後寫出地名 d.聽後寫出時間狀語 (3)切分跟讀

6. 理解小對話能力的訓練:對話中包含豐富的言語信息,如重音、停頓 及句調變化表達意義以及語用意義。根據具體對話中的特色,有針對 性地選擇相應的技能進行訓練。對話具有信息互動的特點,為訓練猜 測和跨越障礙能力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方法有:(1)聽後判斷。(2)聽後 選擇正確答案。

四、短文階段聽力課的教學任務及訓練方法

1. 抓語意重心能力的訓練:連續性話題,作為信息中心的話題,作為敘 述的出發點,其他句子是圍繞這個話題進行說明的,抓住語意的重心。

方法為:(1)快速回答語氣重音和語調傳達的意義。(2)聽後簡單回答問 題。(3)提示背景信息幫助學生抓語意重心。

2. 抓關聯詞和分辨句子邏輯關係能力的訓練:聽辨複句訓練學生抓住標 記詞,借助複句的關聯詞進行預測的能力。有些副詞有連續句子的作 用,像「其實、原來、倒」等。方法有:

(1)重複句中的關聯詞。(2)補出關聯詞。(3)替換連詞後複述。(4)停機預 測。

3. 紀錄大數字能力的訓練:紀錄數字及與之相關的詞語,學生難點在於 大數字較難記憶、漢語表達數字的方式與他們的母語表達習慣不同。

第一步要將它們轉換成自己熟悉的方式進行理解,第二步才是記憶。

方法有:(1)用縮略語紀錄與數字相關的詞語。(2)填表。(3)利用練習題 記錄。

4. 短時記憶能力的訓練:通過大量的不同重現手段,加深印象,增加停 留的時間,延長解碼操作的時間。方法有:(1)記錄話語順序。(2)聽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簡述。(3)聽後快速回答問題。(4)記錄關鍵詞。

5. 快速反應能力的訓練:聽力思維有時限性,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對輸 入的信息作出符合真值的判斷。培養瞬間感應能力的方法有:(1)連線。

(2)快速回答問題。(3)邊聽邊填空。

6. 聽後概括總結能力的訓練:訓練學生感知語言材料的主旨,捕捉說話 人主要意思的能力,將所聽語段的主要事件和主要內容口頭表達出 來。方法有:(1)概括一句話的意思。(2)概括深層意義。(3)概括段落意 思。(4)概括短文意思。

五、華語聽力課程教材的相關研究

有關初級華語聽力教材方面,楊珈允(2018)比較研究 兩岸初級華語 聽力教材時,彙整了七項分析原則:適度性原則、多樣性原則、真實性原則、

文化性原則、目標性原則、形式功能性原則、連貫性原則等作為分析架構,

臺灣的《遠東生活華語:聽力與口語教材》符合七項聽力教材設計原則;而 大陸的《發展漢語:初級聽力(一)》則符合適度性、多樣性、文化性、目 標性、連貫性等五項設計原則。顏廷(2012)則是分析 臺灣新住民初級聽 力試題編制(以民國 100 年部編版成人基本識字教材為例),發現新住民的 相關研究愈來愈多,但卻始終缺乏測驗方面的討論,然而新住民在學習中文 時的確是需要測試程度的機制,會比修課時數更具公信;此外在教材編寫、

教學方法、課程安排等方面,也需藉由測驗結果作為改進的依據;而聽力則 是語言能力發展的首要能力,對於生活於臺灣的新住民而言更顯重要;在新 住民語言班中,又以初級程度學習者居多。

在更高等級華語聽力教材方面,林姮伶(2011)研究 不同口音為主的 中高級華語聽力自學教材,分析 7 套來自海內外的中高級聽力教材、5 套網 路聽力材料與 3 種標準化聽力測驗,接著以訪談與問卷調查的方式彙整聽力 教師與學習者之意見,得出結論如下:第一,為中高級學習者設計的以不同 口音為主的聽力教材有其必要性。第二,具有多種口音的語料有助於提高中 高級學生華語聽力。第三,反覆對照的聆聽機制有助於聽力寬度學習成效。

第四,任務式聽力活動有助於提升學習動機與興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楊宛妘(2014)實證研究中級華語擬真聽力教材編寫的原則,以 4 套海 內外華語教材、中級華語外籍學習者的問卷調查結果及訪談現職華語教師,

歸納出中級華語聽力教材編寫原則與模式,再進行教學實驗,研究結論:理 想中級聽力教材除依循針對性、目標性、漸進性、多樣性和真實性等一般教 材編寫原則進行設計外,也應兼採「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兩種理解模 式,教授聽力策略,且使錄音保持自然語速、提供適當視覺輔助。

黃馨誼(2013)研究學位預備華語聽力教材的編寫,分析了 19 本現行 聽力教材,並對 34 名臺灣和中國大陸的學習者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的需求 分析。調查發現,一部理想的學位預備聽力教材在取材上應廣泛靈活,破除 學科限制並適當採用真實材料;在設計上應注重多元學習情境、融合不同聽 力和筆記技能,以及綜合語言技能的訓練。

王冠婷(2017)認為中級華語聽力教材設計應強調任務導向,進而設計 了五個特點的教材:一、強調聽力任務三階段的完整與有效性;二、聽說結 合,創造語意協商的機會;三、提供個人化的自下而上訊息處理訓練;四、

王冠婷(2017)認為中級華語聽力教材設計應強調任務導向,進而設計 了五個特點的教材:一、強調聽力任務三階段的完整與有效性;二、聽說結 合,創造語意協商的機會;三、提供個人化的自下而上訊息處理訓練;四、